4.我这辈子注定要和武汉“肝胆相照”

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为新冠肺炎患者诊脉。
2020年3月10日,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出现在武汉江夏方舱医院,这一天是这所医院“关门大吉”的日子。
从1月27日受命赶赴武汉参与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算起,72岁的他已经在武汉抗疫一线奋战了50余天。3月19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新增疑似病例、现有疑似病例第一次全部归零。他说,“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
张伯礼院士为武汉加油。

“晓飞江城疾,疫茫伴心悌”

1月25日,大年初一,中央紧急成立了赴湖北疫情防控指导组,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的张伯礼名列其中。
“知道当时武汉的疫情很重,也有思想准备要来,甚至自己想申请去。”他在接受央视《面对面》采访时,声音哽咽,“当时疫情严重,国难当头。领导知道我这个年纪,疫情不重不会让我来,这份信任是无价的,我绝没想到过推辞。”
中央指导组点将张伯礼一是因为他是中医界大专家,二是他在2003年曾率中医专家医疗队参与抗击“非典”,组建全国唯一的中医“红区”,取得了突出的治疗效果,治疗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收编到《SARS中医治疗方案》中,向世界推广。
没有丝毫犹豫,大年初三,他随中央指导组坐飞机抵达武汉。当时对武汉的疫情知道一些,但很多情况还不清楚,去多长时间也不知道。在去武汉的飞机上,他写了一首诗《菩萨蛮·战冠厄》,其中有一句是“晓飞江城疾,疫茫伴心悌”,“说实在,当时我的心情是很沉重的”,张伯礼坦言。
刚到武汉时,疫情形势正值最严峻时刻,医院里人满为患,各类患者交织在一起,极易交互传染,情况远比想象的严重。张伯礼提出,要迅速采取措施,对发热、疑似、密接、留观等四类人,进行分类管理、集中隔离。隔离后,要采用“中药漫灌”的治疗方式,即让患者服用以治湿毒疫为主要功效的中药汤剂。此建议被中央指导组采纳。

“别样元宵夜,抗魔战正酣”

在中央指导组的决策下,武汉13个区大排查,严格隔离,同时普遍服用中药。第一天发放了3 000多份中药汤剂。两三天之后,大家看到中药的疗效了,烧也退了,咳嗽也少了,就主动要药喝,每天发放量达到了1万多份,再后来越来越多,一共发了60多万人份的汤药。从2月初,“四类人”中确诊新冠患者达80%,到2月中旬降到30%,到2月底降到10%以下,中药漫灌截断了疫情蔓延扩展势头,为抗击疫情打下了基础。
“严格集中隔离、普遍服中药”阻止了疫情的蔓延,看到武汉确诊病例大幅下降,当时正值元宵节,他写了一首诗,叫《战地灯节》:“灯火满街妍,月清人迹罕。别样元宵夜,抗魔战正酣。你好我无恙,春花迎凯旋。”希望春天来临花开放,中国人民能够战胜病毒迎来胜利的凯旋。

“冲破黑暗夜,重见满天星”

鉴于前期治疗中,中医对轻型普通型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张伯礼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主动请缨,要“中药进方舱、中医包方舱”,建立以中医综合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指导组的同意。2月12日,他率领209人组成的中医国家医疗队进驻江夏方舱医院。2月14日开始正式接收患者。
江夏方舱医院的最大特点是中医药全覆盖,所有患者全部服用中药,并配以按摩、艾灸等中医辅助手段综合治疗。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有近13%的新冠肺炎患者是重型患者、7%的患者为危重型。在江夏方舱医院,截至3月10日正式休舱,564名患者中,服用中药的患者年龄最大的90岁,最小的12岁,出舱时没有一例转为重型、沒有一例复阳,医护人员保持零感染。
一朵朵逐渐枯萎的花儿,在中药的浇灌下,又重新迎风而立,既然是生命的赞歌,就要更广泛地传唱开来,于是,武汉的方舱医院1万多名患者较普遍使用了中药,转重率(即普通型患者转为重型患者的比率)一般为2%~5%。张伯礼团队使用的“清肺排毒方、宣肺败毒汤”也成为最终推荐的“三方”之一,因其良好的治疗效果进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供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选用。
张伯礼认为,“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中药不仅仅是针对病毒,更重要的是注重调节患者的身体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这是中医药的优势。”

“肝胆相照真,割胆留决断”

进驻江夏方舱医院,最忙碌的是头几天。他穿着写着“老张加油”的防护服,熟悉环境,紧盯流程,问诊患者,对症拟方,指导临床,巡查病区……每天行走几个小时,里面的衣服都湿透了。2月16日,也是张伯礼进驻江夏方舱医院的第5天,他因劳累过度,引发胆囊旧疾:胆结石嵌顿,引发胆囊炎胆管化脓,必须手术摘除。为了不影响军心,张伯礼特意提出不要将他手术的消息对外界公布。手术很成功,但手术之后,张伯礼的双腿又出现血栓,必须卧床。“两条腿要保持伸直抬高状态,医生说最少要卧床两个星期,我说两个星期可真不行。抗击疫情最关键的时候,我不能就这样躺着。”手术后一两天,张伯礼就开始在病房里工作了——病床上加了一个小桌子,一边输液治疗,一边不停地修改着材料,电话指挥方舱治疗。张伯礼住院期间还豁达地拟诗一首,以表情怀:“抗疫战犹酣,身恙保守难。肝胆相照真,割胆留决断。”
他风趣地说,“这回把胆留在了武汉,看来这辈子注定与武汉‘肝胆相照’了。”
2月21日,他的儿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执行院长张磊带领天津市第十二批援鄂医疗队来到了武汉。按照张伯礼的要求,张磊没有去探望父亲,而是直接去了江夏方舱医院。直到3月10日江夏方舱医院休舱,父子俩在武汉共同抗疫20多天后首次见面,见面时间仅有10分钟。“我看他瘦了,但没想到他瘦了十几斤。”张磊说。
2020年3月10日,张伯礼院士率领的209人组成的中医国家医疗队管理的江夏方舱医院“休舱”。他最后一次巡视空无一人的方舱,无限感慨。
中西医并肩作战、携手抗疫是这场新冠肺炎阻击战中的一道独特风景。随着痊愈出院的患者越来越多,张伯礼发现,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还有咳嗽、憋气、心悸、乏力症状,他建议筹建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中医医院新冠患者康复门诊,让这些勇闯“鬼门关”的患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用畅快的呼吸去拥抱美好的生活。
在中国工程院和腾讯基金会等单位支持下,张伯礼又牵头组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市中医医院共同为湖北省被感染的医务人员建起一个健康管理及康复平台,追踪他们的健康状态,以中西医结合的干预方式,帮助这些“逆行”的医护人员更好地康复。这个任务虽然要贯穿今后的一两年,但是必须跟踪下去,因为,这里面装着一份责任,也装着一份深情。
(《医师报》社 荆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