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暴露生物标志物
吸烟是头颈部肿瘤已确定的重要环境暴露因素,且吸烟量与肿瘤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烟草中含有超过50多种致癌物质如多环芳香烃类、亚硝胺类等,这些致癌物质进入体内可与DNA反应形成加合物,这些加合物的形成可反映宿主体内致癌物质代谢及DNA修复的生物学变化情况。Banaszewski等通过32P-后标记法检测33例喉癌组织,发现均有DNA加合物的存在 [34]。Li等在91例头颈部鳞癌和115例健康对照的研究中发现,反式二羟环氧苯并(a)芘(BPDE)-DNA加合物在患者体内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76. 8个加合物/10 7个核苷酸vs. 47. 1个加合物/10 7个核苷酸),使用中位数水平76. 8个加合物/ 10 7个核苷酸作为临界值,66%的患者BPDE-DNA加合物水平均在其之上,BPDE-DNA加合物浓度增高,则发生头颈部肿瘤的风险增加1. 22倍 [35]。
电离辐射与头颈部肿瘤的发病也存在一定的关系。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暴露可导致唇癌的发生;γ射线辐射暴露与甲状腺癌、涎腺癌有密切的关系。Preston-Martin等通过408例腮腺肿瘤与408例邻居对照组的回顾性分析发现,累积性的X-线辐射暴露(相当于50rad的暴露量),对腮腺癌的发病风险提高了2. 4倍 [22]。环境中各种致病因子在不同职业人群的暴露接触,导致其发生头颈部肿瘤的概率明显增加。有部分研究认为,接触镍粉尘、石棉、人造纤维等是头颈部肿瘤如喉癌、咽癌重要的发病因素 [23,24]。
生物学因素暴露中,现今已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支持,HPV病毒感染是头颈部肿瘤发病的致病因子。HPV病毒有80多个亚型,其中高危型HPV16、HPV18编码的E6、E7转化蛋白可与抑癌基因Rb、p53相互作用,从而使细胞周期紊乱。近年来已有大量的研究显示,HPV感染与口咽癌、喉癌的发生有关。Zhang等报道,在73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44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检测HPV 16/18 DNA中,患者标本阳性率(74%)显著高于正常标本阳性率(55%) [36]。Miller和Johnstone在2001年对1982—1997年间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共纳入94项研究4680个标本,结果显示,正常口腔黏膜中检测到HPV阳性率仅为10%,而良性黏膜白斑病中检测到HPV阳性率为22%,疣状瘤为29. 5%,口腔鳞状细胞癌为46. 5%。其中,99%的HPV阳性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检出的病毒类型为HPV16和HPV18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