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手术麻醉典型病例精选
- 张建敏主编
- 1324字
- 2021-04-16 15:29:58
序
本书内容反映北京儿童医院麻醉工作发展的一个横断面。受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和背景的影响。了解它的发展过程与规律,才有更好的灵活参考价值。即使病情手术完全相同,也不能生搬硬套。因此我愿在书后介绍一些历史资料。北京儿童医院的麻醉工作从我开始,我有条件也有义务作此介绍。
解放前,我国都是外科医师自己轮流给麻醉。抗战胜利后,接受了一批美军剩余物资,内有简单麻醉机及气管插管,才感到我国麻醉工作的落后。1947年我被派往天津吴英凯教授创办的胸外科进修麻醉。一年后回北大医院负责开展气管插管与全身麻醉。抗美援朝时,部队也有缴获的麻醉器械,无人会用。于是我在前线开办了几期麻醉培训班。当时的讲义于1952年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195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再版张金哲著《实用麻醉学》,为我国第一本麻醉学专著。
我个人所以敢于接受创建小儿外科任务,主要的技术条件就是我有麻醉学的基础。1950年开始在北大医院做小儿外科。当时西方对我国封锁,没有小儿麻醉器械。我只好自制小儿喉镜与简易麻醉机,拼凑各号气管插管,开展了小儿手术,但不能推广。新中国成立后,谢荣教授从美国学习麻醉回到北大,在他的协助下,开发了肌内注射硫苯妥钠基础麻醉,使患儿睡眠后能在局麻下做手术,不需特殊器械设备,于是使全国广泛开展了小儿外科手术。
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儿童医院培养第一名麻醉专职医师詹振刚到北医、协和、人民医院学习麻醉,从此使麻醉工作专科化。他在谢荣教授指导下发展了小婴儿连续硬膜外麻醉、腰麻、骶管麻醉,代替了临时注射局麻。顺利施行长时间复杂的腹部及下肢手术。西方常规插管麻醉,在新生儿、早产婴儿术后常有难于拔管的困难。基础麻醉睡眠较浅,从而避免抑制呼吸。他曾多次在世界麻醉学会上报告而得到赞许,打出了浅中枢抑制的婴儿麻醉中国品牌。
现代麻醉学已经包括手术、复苏、监护、止痛以及利用麻醉技术治疗各种疾病的任务。麻醉科已经是“生命保障科”了。即使是在手术室内的任务,麻醉师也不是单纯配合手术,而是分工主管患儿生命。钻研并管理术中患儿随时的生理代谢变化。比“术者为总司令”时代,无疑是个巨大进步。北京儿童医院麻醉科在此进步的浪潮中,不断壮大。詹振刚去世后,经过几代的努力,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始终发扬了白手起家、自主创新精神,不迷信所谓“高精尖”设备的限制。从实际出发,不怕困难,保障了全院不断新增的手术科室发展,克服了一个个“手术禁区”。使北京儿童医院保持为技术先进、科室齐全的儿科中心。
中医是个有待发掘的宝库,世界都在研究。文革期间,针麻曾以政治运动形式风靡全国。小儿外科能否使用? 1970年,适逢我本人需行胃切除手术,我选择了针麻,亲身体会了6个小时的手术感受。肯定了局部止痛作用并指出它的不足。于是在基础麻醉下用于小儿。1974年总结1474例针麻在阿根廷世界儿科大会上报告,并写出论文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发表。证实针麻能安全有效地完成手术,但非完美麻醉,不推荐为常规入选麻醉。然而它的止痛作用,不需复杂药物器械的基本上是徒手技术特点能否开发用场?现代麻醉保证了手术无痛。然而术前术后包括打针换药仍使患儿痛苦。能否寻求简单易行的方法,改变孩子怕医师的局面?全世界都在打中医的主意。我们是正牌的炎黄子孙,不能愧对祖先。
张金哲
2014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