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脑卒中的并发症

第一节 脑水肿与脑疝

一、脑水肿

脑水肿(cerebral odema)是指脑实质液体增多或脑组织内液体异常积聚导致脑容积增大的病理现象。

(一)分类 1.血管源性脑水肿

主要因血脑屏障受损、破坏,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水分及一些蛋白物质经血管壁通透到细胞外液中所致。常见于脑外伤早期。

2.细胞性脑水肿

是指致病因素导致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细胞膜结构受损,使神经细胞内外的钠、钾、钙等离子转运功能障碍和通透性增加,水分大量积聚于细胞内。常见于中毒、脑缺血缺氧、重度低温等。

3.渗透性脑水肿

渗透压性脑水肿是由于细胞内、外液及血液中电解质与渗透压改变,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水分因渗透压差进入细胞内引起的细胞内水肿。常见于急性水中毒及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等。

4.间质性脑水肿

脑积水时脑室室管膜结构改变,通透性增加,脑脊液不能通过蛛网膜颗粒再吸收,经脑室液溢出至脑室周围白质,形成脑室周围白质脑水肿。

5.混合性脑水肿

见于脑部疾病晚期,心、肾功能不全,营养不良等疾病引起全身性水肿时,可有上述多种类型脑水肿同时并存。

(二)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症状 表现为头痛、呕吐、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水肿。
2.生命功能改变 急性颅内压增高可出现明显的生命功能改变,慢性颅内压增高生命功能可无改变。
3.神经系统受损体征。
4.颅内压进一步增高导致脑疝征象。

(三)辅助检查及诊断

影像学证据可以明确脑水肿诊断。CT图像显示在病灶周围或白质区域,出现不同范围的低密度区,MRI在T 2加权成像上,水肿区为高信号,较之CT扫描结果更确切。

二、脑疝

脑疝是指各种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使脑组织向阻力较低的部位移位,导致脑组织嵌压于硬脑膜间隙、颅骨孔道或脑干受压。

(一)脑疝的类型

1.小脑天幕疝,为幕上的颞叶的海马旁回、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推移至幕下,或小脑蚓部及小脑前叶从幕下向幕上疝出。
2.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体疝,为小脑扁桃体及延髓经枕骨大孔推挤向椎管内。
3.大脑镰下疝,又称扣带回疝,为一侧半球的扣带回经镰下孔被挤入对侧分腔。

(二)脑疝的诊断

影像学检查发现颅内占位性病变,随后出现瞳孔不等大、散大、对光反应减弱或消失要高度怀疑发生了脑疝。

(周立春 安春华)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