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信王朱由检
- 我有一个东林党的父亲
- 赵子龙的兄弟
- 2060字
- 2021-02-26 09:26:55
拍卖会落幕。
李家庄的各式工厂,也是开足了马力,商人们带着一车车的货物,心满意足的离开。
这一忙碌,四月就这样走到了尾声。
李文正的老爹李源,经过两次的名落孙山,这次终于扬眉吐气!
二甲第四名,赐“进士出身”。
大明朝的殿试是分三甲录取的。
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世人都记一甲,二三甲老百姓是不关心的。
李源这成绩要在李文正前世也是个省状元了。
一家人自是一番欢天喜地的庆祝。家里丫鬟小斯,人人有赏,月钱翻倍!
看着娘亲喜笑颜开,李文正打趣道:“不知道父亲何时能给娘争个诰命夫人回来。”
不过李文正有些事没告知母亲。
李源竟然没有进入朝堂,而是被他的老师通过关系,介绍到了信王府。
李文正看到书信,露出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东林党人竟,,然这会就和未来的崇祯有联系了?
细思极恐。
从万历末,天启初年的“三大案”,皇宫里就有了东林党的身影。那么天启皇帝年纪轻轻的就病死,究竟有没有猫腻,李文正无从知晓。
不管李文正有多难以置信,李源此刻就在信王府面见朱由检。
天启三年。
朱由检还是个十二岁的少年郎。
不过帝王家的孩子,十二岁已然懂得不少。
“臣李源,拜见信王殿下。”李源跪地行礼。
“李卿平身,本王也听过爱卿的才名!来本王府里但是委屈你了!”崇祯小大人一样说到。
“臣不敢,王爷缪赞,能在王府做事,已是小臣的幸运。”李源连忙出声道。
“如今的天下,内有大旱天灾,百姓困苦,外有蛮夷寇边,祸乱辽东。”朱由检一脸忧思的道:“国库日益空虚,本王也替我皇帝哥哥担忧,不知爱卿有何见解?”
“回王爷的话,我大明要想改变朝堂混乱的局面,就必须政事归于六部,公论付之言官。”
李源想了想又说到:“不应该派遣矿监、税使到各地,他们只会疯狂掠夺、横征暴敛。”
“朝廷应给重视农业,重视工商业,只要能够做到惠商恤民、减轻赋税、垦荒屯田、兴修水利这几点,那我大明百姓自会富裕起来。”
“微臣觉得对内科举取士不分等级贵贱,按照个人才智,予以破格录用,对外加强在辽东的军队实力,积极防御蛮夷的进攻。”
李源一口气说了出多年的想法,看他眼前的信王。
信王朱由检听完陷入了沉思。
许久,信王才对着李源说道:“爱卿之才,我甚爱之,以后当为本王的良师益友也!”
李源连称不敢:“微臣以后自是为王爷分忧。”
一大一小,一君一臣,有交谈良久。
李文正当然不知道,未来的崇祯把他老爹视为良臣。
李文正觉得李源现在不在朝堂也好,这样或许不用辞官就能躲过魏忠贤的杀戒。
只要报着信王朱由检的大腿,过个几年,自是富贵荣华。
李文正写信给父亲,提醒他在信王府要和太监王承恩交好,让他不要看不起太监,王承恩的人品还是很不错的。
不提李源在京城的是是非非,李文正要送别佳人了。
柳清菡要回去,苏州府的父亲来信,家里的生意要打理。
两人依依惜别,情窦初开的柳清菡,哪里舍得离开喜欢的郎君。
李文正虽然没说要娶她的话,但是彼此的情意谁都能感觉到,此刻眼眶都蒙上了一层水雾。
李文正看着眼前的佳人,轻声说道:“我在李家庄等你,你要是不回来,我就去苏州府找你!”
柳清菡闻言,双眸注视着李文正:“记得你说的。”
梨花带雨的模样,李文正差点把持不住,亲了上去。
柳清菡单车匹马的过来,回去时大车小车几十辆。
都是李家庄工坊的货物,柳清菡每样都带了几车,为自家在苏州府的绸缎铺子打开局面。
李文正不放心,派了一队正字营护送。
对于李文正的心意,柳清菡没有拒绝,心里颇有些甜蜜,她可是知道正字营就是李文正的绝对底线,除了父母家人,谁也别想打正字营的主意。
望着佳人远去的背影,李文正收拾好心情。
带上护卫,一行人来到了闻名已久的范公堤。
他想寻找一个合适造船的地方,建个船坞。
都说坚船利炮,大炮在生产改良,怎能少的了大船。
想想千条战舰跨海而来,黝黑的炮口对准着某个岛国,多带感!
范公堤当然就是范仲淹修建的,就是那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相公。
宋仁宗天圣元年,范仲淹监西溪盐仓时,目睹了沿海地区屡受大海肆虐,汹涌澎湃的海潮冲没田地和房屋,毁坏亭灶,淹没人畜。
为阻挡海潮,发运通、泰、楚、海4万多民工兴修海堤,并于天圣六年筑成。
老百姓感念其恩德,就将海堤叫做“范公堤”。
李文正此刻登上海堤,眺目远望:
范公堤似一条巨龙横卧在那大海之滨,雄伟壮观。
拒万顷汹涛于大堤之外,护千顷良田,保万户人家。
堤上杨柳依依,软碧嫣青,与串场河粼粼清波交相辉映,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堤外有烟墩(烽火墩)七十余座,远近相接,如有兵变匪警,即在墩上点火示警(戚继光那会防倭寇用的)。
还有潮墩(救命墩)103座,涨潮时,赶海人爬上潮墩避难。
烟墩、潮墩星罗棋布,海雾飘忽,茫茫苍苍,别是一番风光。
李文正四处查探一番,根据系统里的说法,找到了一处适合建造船坞的好地方。
又细细打量了海堤,李文正觉得还是用水泥加固一下比较好。
防患于未然,要是来次大洪水,前期的辛苦就化作泡影!
说干就干。
李文正取了拜帖,就去了县里的衙门。
要说现任的县尊大人,李文正还没好好的打过交道,送银子的事都是爷爷李忠在打点。
衙役远远的看到李文正一行人,连忙迎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