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池

垃圾,配上不同的空間單位,會出現不同的東西,如垃圾箱、垃圾袋、垃圾剷、垃圾車、垃圾池、垃圾場、垃圾山、垃圾村……(電腦桌面的「資源回收筒」算不算?)

糞土中長出花朵。垃圾池,曾經是我的「兒童樂園」。瞞着父母,我偷偷的溜進去;相信我,好奇心足以戰勝惡臭,起碼一陣子。

白瓷磚、灰白石屎泥,典型公務員宿舍風格——冷硬、極簡、功能主義。(誰又會花心思為垃圾池裝飾?)我閉着氣,忍受着家居垃圾獨有的餿味,從垃圾堆中尋找玩具,沒有意識地,比政府更有誠意兼更早地進行「垃圾分類」。完好的、殘缺的,昨天的恩物,今天的棄兒,歡樂與垃圾的距離,原來那麼接近。

最平常的東西,看真其實也有內涵。看看那牆身上的文字,每個方塊文字上,筆劃連接間佈滿裂縫,那是典型的Stencil文字,以一個模版雕通文字,按在牆上,髹上黑油,拿開模版,就成公眾啟事了。這種模版技術,乃最原始的複製印刷術,歷史悠久,可追溯至公元前,世上第一本以Stencil印刷的書,據說是聖經。想想小時候,你用來寫大楷小楷英文字、數目字的那款「英文字母間尺」,就是這般原理了。這款間尺,現在文具店也少賣了。

童年的消逝,大概始於垃圾池探險之旅的終結之時。垃圾給打回原形,垃圾之外,只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