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降低商品价格会使需求量扩大,比如打折往往就很受消费者的欢迎。情况是否总是这样呢?
假如你的预算是每天花3元钱用于早餐,目前是粥价每碗1元,牛奶每杯2元,你决定喝2碗粥和0.5杯牛奶。现在粥的价格便宜了一半,你每天就能够喝上4碗粥和0.5杯牛奶。但你显然感觉“多粥”的早餐不是滋味,你会转而选择每天早晨喝2碗粥和1杯牛奶,甚至那1杯牛奶可能让你深刻体会了美味可口,你决定每天早晨把3元钱全部用于喝牛奶。情形就是,你并未因粥价下降而增加对粥的消费,甚至你还减少了对粥的消费。
最早注意到价格和需求之间这种可能性的是19世纪一位经济学家吉芬,他是通过研究当时土豆价格的变动和人们对土豆消费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发现这一现象的,所以人们又称这样的商品为吉芬商品。
吉芬商品在实际生活中很难碰到,但它并不只是逻辑意义上的存在。某个商家大打折时门庭若市,一旦停止打折就会门前冷落,甚至比打折前顾客还要少,因为,有些老顾客觉得打折已经损害了商品的形象,而新顾客又完全是冲着打折而来,要维持销售除非继续打折,这显然又不可能。换句话说,长远地看,该商家可能由于那一次打折而失去了更多的顾客,所以,商家不要轻易动用打折牌,否则极易陷入“吉芬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