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为人之道(1)

老板的三要素

军队上有一句格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据说这是拿破仑说的。历经过血雨腥风的拿破仑,肯定心里很清楚,士兵能够活着从战场上回来的概率,是多少分之一,更不用说最终当上将军的可能性,基本上就等于零了。但是他还是要这样说,没有梦想就没有激情,没有激情又怎么能够出生入死?哪怕是画饼充饥,也必须要画上那么一个饼,在士兵的面前晃来晃去。从这一点来看,拿破仑是非常具有领导艺术的,他不愧为一个伟大的将军。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套用到今天,可以表述成很多格式:“不想当老板的职员不是好职员”,“不想当领导的群众不是好群众”,“不想当班长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不想当……”这显然是荒谬的。

好士兵要冲锋陷阵,忠于职守,而将军的作用在于用好这些士兵。老板一样,老板的高明之处在于用好职员,职员的本分是好好干活。

老板是一个配置资源的人,汇聚各种信息,疏通各种渠道,利用各种人才,完成各种项目,最后让他的资本增值。

老板之道包含着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经营之道,二是用人之道,三是为人之道。

经营之道也就是做什么项目,以什么方式做,这是每一个老板的基本功。

既然老板并不是亲自干活的人,那么谁来帮他干,怎样才能让别人干得最好,这就是用人之道了。用人有时比亲自上阵还伤神,《三国演义》里有个诸葛亮,最后几乎是活活累死,他一生都在调兵遣将,也就是在用人。而他自己,其实也是被人用的,那个做了皇帝的刘备,一生最大的成功,就在于用好了这个诸葛亮。

在老板的三要素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是为人之道,因为从实用的角度看,每一个具体项目的成败,似乎都由技术层面的因素所决定,只有企业文化和宏观战略才与老板的人格密切相关,而这些决定企业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恰恰不为一般人所注意,因为它们不直接产生利润。

经营之道和用人之道尚可以学习提高,为人之道却几乎是与生俱来,很难从技术层面改进,所以它又是三道中最本质的一道。

生意是种生活方式

生意是种生活方式,写作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有阅读、旅行、赌博、吸毒、乱性等等,都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件事,如果成了生活方式,就成了生命的一部分了,你无法放弃。

人活几十年,总要以什么方式度过。老板每天做生意,他的人生也就是在生意中度过了。其实并不是每个老板都能赚到很多钱,也不是永远都能赚大钱,但不管结果如何,每天必须去做,这个“做”字就是生命的过程。既然选择了它,结果反而退到次要,只不过给你一个“做”的理由。

人之所以要选择一件事,除了迫不得已,最大的可能就是因为爱。选择生意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就是建立在对生意的爱的基础上,没有一种强烈的爱,就没有一种强劲的动力,生意就不可能成功。既然爱了,既然选择了,不管怎样,总要做下去,这与其说是一种理性,不如说是一种本能,自然而然就会体现出来。

如果问一个没有做过生意的人,老板做生意是为了什么?他可能回答是为了赚钱,风光,为了前呼后拥,三妻四妾。

而对真正的老板而言,生意是种生活方式,伴随他一生。

很多老板虽然资财万贯,却过着简单朴素甚至枯燥乏味的生活,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工作就是最大的享受,在外人看来太傻太苦,但他们自己却乐此不疲。

当你把生意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时,生意就不仅仅是赚钱的手段,而是人生的一部分,是生命的舞台,是激情的宣泄口,每一次成功或失败,都是浩浩大江中的自然起伏,生命的价值就在这一次次的跌宕中实现。

所以生意人很少问自己为什么活着,因为生意本身就是答案,只要每天还在做,生命就存在,就有意义,就有结果。

把赚钱当成享受

实行计划生育有一个最根本的难点,就是男女之间始终要频繁地劳作,播了种不让他收获,自然费神。假如有谁发明一个绝招,让男女之事变得痛苦,那岂止是计划生育,连整个人类的面貌都将彻底改观。

快乐原则是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所有生物都是因为这个才得以存在,得以延续。

生意人之所以选择做生意,必定因为赚钱是快乐的。

想想周剥皮,从来没有睡过囫囵觉,每天半夜就得起床,天寒地冻,担惊受怕,他容易吗他?说穿了,还不是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如果赚钱没有强烈的快感,周剥皮,他怎么可能有如此强烈的自觉性!

以现在的眼光看,周剥皮之类只能算个土财主,还不能算是生意人,和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老头差不多,他们赚钱的快感,在于钱本身给他们带来的满足,在于对钱的拥有。

拥有就是一切,活着就是不断地拥有。人都有拥有的欲望,就像旧时的太监,虽然已是废人,还是要结婚,而且不止结一个,深刻说明了太监也是人,是人就有共同点,割是割不掉的。

其实,钱再多,一天只能吃三顿饭,睡觉只需要一张床,金银财宝又不能带进棺材,从需要的角度讲,很多钱财都是多余。所以周剥皮们的财富观,在现代人看来,可笑且可怜。

有钱的感觉,并不在于钱本身。且不说周剥皮并没有享受多少,就算是他舍得吃,舍得花,但口腹之欲太容易满足,山珍海味吃不了多久,也就腻了,最终百吃不厌的,还是粗茶淡饭。

有钱的感觉之所以美好,很多时候在于它能给人精神的满足,有钱就是成功,有钱就有尊严,有钱就是上等人,有钱就少受白眼。

赚钱的快乐,不在于钱本身,而在于他通过赚钱,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物,必定是将自己的生命开采得最充分的人。一位伟人说,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得到了什么,而在于他奉献了什么。这并不是唱高调,挖掘自身能量的过程,也就是对社会作出贡献的过程,只要社会的机制是健全的,他的贡献必然会得到回报,一个成功人士,他得到的是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满足。

何况,很多时候生意本身就是乐趣,就像有些人喜欢下棋,有些人喜欢跑步,下棋下得眉头紧锁,跑步跑得汗流浃背,旁人看着辛苦,他却其乐无穷。生意人的苦乐,只有生意人自已知道。对他来说,工作本身就是幸福,智力和体力的付出,都是一种享受。

输赢是暂时的

生意人很多有赌徒的性格,这并不是坏事。

赌是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的。面对最直接的利害得失,必须作出自己的选择,哪怕你不选择,“不选择”本身也是一种态度,也要承受后果,你既然入了局,就必须赌下去。

有的人喜欢豪赌,大把下注;有的人比较谨慎,步步为营。前者风险大,机会也大,输起来很惨,赢起来也痛快。后者来得慢,收获未必小,慢慢积累,或许终有所成。

最怕有种人,他看见局中热闹,忍不住心慌,也想搏它一把,无奈患得患失,瞻前顾后,在一旁看得手心都冒了汗。如果始终不参加倒也罢了,可他冒汗以后,自以为看出了门道,忽地长出一颗豹子胆,一头扎下水,连头发都不露一撮出来。其结果多半不好,如果输了,旁人想救他也无处下手;如果赢了,以这种状态,不像范进中举,闹个半疯才怪。

没有一份真潇洒,输赢都是难以承受的。

赌搏看起来是靠运气,其实得凭综合素质,几盘下来,从智商到为人,一目了然。真正的高手绝对要凭智慧和胆识,才能在这个场子里混下去。

人生能有几回搏,入局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出局却往往事关生死。

不管你手气再坏,假如允许透支,只要牌局不结束,就没有输赢。

很多时候,时间是决定结果的最大因素。一般情况下,牌友的水平不会相差太大,就像生意场中的人,绝顶聪明和愚蠢透顶的人都不多,大家在相同的背景下竞争,互有输赢,如果你在自己收益颇丰时离场,那赢家肯定是你,如果在输得最惨的时候出局,那就输定了。正因为如此,输家总是不甘心,才有了“输家不开口,赢家不能走”的规矩。

但牌局总是要结束的,总要有结账的时候,要么是输家实在输不起了,要么是大家约定了铁的时间,或者有意外的情况,使牌局戛然而止,输赢只有到最后时刻才能决定。

想想股市上那些失败的庄家,不是操盘的技术不行,往往是资金链出了问题,说到底还是出局的时机没有把握好。

谁都不是没赚过钱的,不然没有理由留在局中。但只要还在场子上,赚来的钱就会投进去,结果又成了未知数。所谓落袋为安,也是阶段性的,今天落了袋,明天还得掏出来,不到最后结账的时候,谁也不能轻言输赢。

人生一场赌,只要你还在做,只要你还活着,可以说你就还在局中,结果就没有出来。

人生的输赢,不是一时的荣辱所能决定的,今天赢了,不等于永远赢了;今天输了,只是暂时还没赢。任何时候,耐心都是最重要的品质,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要做就做一辈子

歌星复出,没有几个是有好下场的,不管当年曾是多大的腕。人走茶凉,凉都凉了,就算你回来把它捂热,味道也不行了。

一是观众冷了。现在新人多的是,谁会永远惦记你!

二是你自己也冷了。没有了上台的压力,就算每天还能在阳台上吊吊嗓子,那也是票友的感觉了,可有可无,可唱可不唱,哪来的激情可言。不仅是技艺生疏,激情丧失,圈内的格局也随时在变,你没有同步地变,等你回来,已经落伍,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当年可能令人疯狂,现在再做,恐怕就恶心了。

无论如何,只有挺住,撤了你就别想回来!

巩俐成了国际巨星,你以为她是靠哪一部电影成巨星的吗?媒体无话找话,探讨谁将成为巩俐第二。就单个镜头单部作品而论,比巩俐漂亮且演技高超的人多得很,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找到那个巩俐第二。

巨星就是巨星,她的地位不是哪一部电影缔造的,也不是哪一个人可以捧出来,她是由时刻不断的创作,时刻不断的新闻,时刻不断的影响力造就出来的。巨星的产生其实不是核爆炸,而是水滴石穿。艺坛天天爆炸,只能产生许多新人,而要迈上巨星的宝座,确实得日积月累。

靠轰动靠包装只能产生小明星,真正的巨星必须在很长时间内,持续不断地工作,持续不断地发射魅力。毛泽东早就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企业也是如此,做一件大事并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做一辈子。

人都有艰难的时候,拳击比赛中,如果双方攻防能力相当,是什么决定整场比赛的胜负?抗击打能力!谁经得起打,谁就笑到最后。你若不幸被对方重拳击中,只要不昏头昏脑颓然倒地,拳赛就还没有结束,鹿死谁手就还没有定论。

无论经商还是从事别的事业,都不仅仅只是进攻和防守的问题,任何人都不是万能的,不是全金属结构,不是超人,总有一天你会被击中,甚至被打倒,但这不是最关键的,只要你有抗击打能力,挨了重拳而没有崩溃,你的事业就远没有结束。

古今中外的格言都说“贵在坚持”,不管生意好做不好做,相信风水轮流转,好死不如赖活着,只要不出局,只要你还在做,这圈内的潮起潮落,就还有你的份儿,你就还是个人物,还有希望活到出头那天。

做了就有收获

不排除有少年得志的人,但一般来说,除非有特殊的背景或才能,财富的积累总是和年龄成正比的,绝大部分超级富翁,在年龄上都是属于中老年,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在人生的后半段,才修成正果。

任何质的飞跃都有赖于量的积累,钢铁不是一天炼成的。

运动场上,一群人不用交手比试,只要在场上跑几步,做几个动作,谁是专业的,谁是业余的,就一目了然。专业运动员的素养,在举手投足间,在形体和气质上,都有着深深的印记。

生意场犹如竞技场,胜败全凭实力,哪怕偶尔有抢跑的,抓扯衣服的,袭人下身的,收买裁判的,即使因此占了点便宜,终究也成不了大气候。生意人做生意,终究还是凭本事,也就是能力,也就是素养。

所谓素养,就是无数的前空翻、后空翻、侧空翻,180度、360度、720度,无数次的重来,重来,再重来,运动员的每一块肌肉,每一个动作,都是在无数次这样的重复中打磨出来的,这就叫素养。

素养就是精雕细刻,素养就是千锤百炼!正因为获得素养的过程如此不易,所以高品位的素养才让常人望尘莫及,有素养的人和没素养的人,才有着如此显著的区别。

没有当过运动员的人,对世界冠军和业余选手的差别,并不是很容易理解,就像没有做过生意的人,对财富的积累缺乏认识一样。

世界上有很多天才,他们都有灵感闪现的时候,但最终成大师的并不多。就因为缺少量的积累,偶尔的闪光也就倏忽而逝了。

如果我们把做生意看成一种职业,生意人的职业素养,也就像运动员的技能一样,也是在天长日久的训练中打磨出来,也必须经过很多事,走过很多路,才有了经验的积累,才有了令人信赖的能力。

少年得志的生意人,我们可能只看到他眼前的辉煌,却没有看到他日后的危机,过早得志,很可能忽略了素养的打磨,就是他有心锤炼,已经启动的快车,也不容他停下来慢慢调整。

其实,素养本身就是一笔财富,要相信,哪怕微软破产了,比尔·盖茨也绝不会失业。相反,一个乞丐,哪怕他中了百万大奖,也很难成为一个企业家。

所以,生意,只要你好好去做了,做的过程,就是素养提高的过程,只要你好好地做,不管赚多赚少,你都是赢家。

四十而不衰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这大概是人生的一个普遍规律,说明三十岁以前是创业闯荡的时期,四十岁以后,人就不做傻事了,能清醒理智地面对世界。

四十岁,人就彻底成熟了。成熟是一件好事,但成熟也意味着衰退。四十岁的人,很难再有创业时的冲动,他多多少少已经有所成就,保住这些成果比冒险折腾更重要。所以他的事业主要是靠惯性运转,让雪球平稳地滚下去。

四十以后就很难创业了,正如四十以后的婚外恋,虽然感觉美妙,但是牵涉的事情太多,打击面太大,最后多半不了了之。激情是没有了,但是家还得维护,因为那是他每天吃喝拉撒的地方,是他可以随便打嗝,随便放屁的地方,更是他病了以后可以懒懒散散躺着的地方。四十岁的人,很多时候已经在为余生考虑。

四十以后的人做企业,也像经营一个家,往往是激情不足,稳重有余了。

这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无奈。尽管社会上也有一些少年得志的成功者,但大多数老板的成功还是要靠时间的积累。人到中年,如果不能再保持上升的势头,那么人生的激越之音也就到此为止,此前积累半生的经验和财富,原本可以完成最辉煌的乐章,结果却只化作余韵余生,实在可惜。

科学家说,一个激情荡漾的热吻所起的刺激作用,可以使心跳从每分钟60—80次猛增至100多次,一个深吻可以消耗3大卡热量,相当于25克巧克力,如果一个月接吻1000次,体重就会减轻5公斤。

可见,恋爱是有好处的,恋爱意味着激情和年轻。专家说了,每天早上和爱人吻别的人,事业会更成功,身体也更健康。以一种充满激情的爱去对待事业,事业才可能更茁壮。四十以后还能保持生命激情,才是人生最宝贵的素质,才能达到事业的巅锋。

“四十而不惑”是一种自然的境界,只要有理性,很多人都能达到。“四十而不衰”却不只需要理性,还需要人克服惰性,克服麻木,与自然的生命状态相抗衡,因而后者更难,也更可贵。

你没有退路

当了老板就没有退路,就像赌场上,你想赢一把就走,那是不可能的。

首先是你自己欲罢不能。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赢了还想赢,输了不甘心,只要你入了局,就像喝了迷魂汤,不管输赢,都如醉如痴。

就算你确实醒了,真的不想做了,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市场不是你一个人的,容不得你想进就进,想出就出。你想结账的时候,别人不想结,你就只有陪着玩。市场这个轮子,天天都在转,只要搅和进去,要想抽身,没那么容易。

更何况,你要是真的退出来了,又去做什么呢?只要还活着,每天总得做点事,把这段时间度过去。当惯了核心的人,突然回到边缘状态,没有人来请示你了,也不需要你再作什么决定,千斤重担突然卸了,千头万绪突然清了,诺大个世界,再没你的事儿了,你每天就是悠闲地喝茶,喝茶,喝完茶上厕所,上完厕所喝茶……你过得惯吗?

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安闲的生活,特别是当人还没有老到失去一切激情的程度,你必定还得干点事。

不当老板了,又干点什么呢?打工?不可能。当过老板的人,很难再回到打工的状态。因为你不适应了,你的心态已经是老板的心态,很容易把打工的那个企业,当成自己的企业。对于真正的打工仔来说,工作只是他的饭碗,企业只是个挣钱的地方,他不会真正去关心企业的利益和企业的命运,拿多少钱,干多少活,天经地义,而且只要有机会,占点小便宜也是可以理解的。而当过老板的人,会习惯性地用老板的眼光去看企业,当成自己的企业来看,结果看到的问题就多。但看到了又能怎样呢?有些问题并不是他所在部门的问题,也不是他职权范围所能解决的问题,看到了,不说出来心里不痛快,说出来也等于白说,甚至是多嘴,让人觉得麻烦。

怀着老板的心态去打工,倒是容易和老板惺惺相惜,很多时候情不自禁地站在老板的立场上,这样一来,和同事就不可能真正同心同德,成不了同一条战壕的战友,但你又确确实实只是个打工仔,老板也没把你放在同一条船上。很显然,这是一个路线问题,“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你注定搞不清,可以说,你里外不是人,处境相当尴尬。

当过老板的人,年纪也有一大把了,很多时候已经弯不下腰,再让他忍辱负重,去做一些平庸琐碎的工作,无怨无悔,没有任何借口,很难。所以他成不了好员工。

当了老板就没有退路,只要当了老板,就只有一直当下去。大老板当不了,当小老板也可以,好歹是在领导岗位上,多少有些成就感。至少作得了自己的主,这一点,对于曾经作过主的人来说,尤其难以放弃。

支配还是被支配

诸葛亮如此了得,为什么没有当老大?客观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他自己根本就没想过要当老大。就是当个老二,也是刘备三顾茅庐,活生生给逼出来的。

智商再高,若没有支配欲,就没有当老大的动力,就不可能成为领导者,最多是个军师。

当老大还是当老二,很多时候并不以才智论,就像一个家里,是老公说了算还是老婆说了算,并不以谁挣钱多少来定。往往是谁喜欢支使人,谁喜欢拿主意,谁的态度更强硬,久而久之谁就成了主心骨。

有没有支配欲,是能不能支配别人的关键。在公司,老板就是支配者,老板必须有强烈的支配欲。

太客气是不行的,太尊重人的人,往往被人支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定位其实是一种彼此的适应,彼此的契合。强者支配弱者,弱者接受支配,而强弱之分,并非由智商或技能决定。

就像在街上骑车,你靠右行,左边就有人超车;你靠左走,别人就只能靠右;两人同行,彼此的距离小,别人就从旁边闪过,距离太大,必然有人会插在你们当中。

你的位置决定着别人的位置,你的态度决定着别人的态度,你的选择决定着别人的选择——这一切构成了你现在的状况。人在社会中的位置是由自己定下的。

不长于支配别人的人,再聪明也只能处于被支配地位,这其实是一种意志的竞争。

一种权力的获得往往是意志较量的结果,强硬者总是统治软弱者,有时是无所谓对错的,正如历史上强权往往战胜仁政一样,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力”起关键作用。

鸡头还是凤尾

人不满足于自己的处境,往往不是因为一日三餐吃得不饱,而是不甘心于被人支配,他们也想有更多的地盘、更多的资源,也想有更多的支配权。

人类社会中拥有支配权的人,上至大官儿、大老板,下至一家之长,反正都是“头儿”,也可以叫“老大”。他们就像动物的头领,地盘越大,支配权越大,生命就越成功。

为什么有人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一只鸡虽然渺小,但五脏六腑俱全,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拥有独立的鸡格。鸡头可以决定一只鸡的生活方式,凤尾不过是高级附庸。虽然一个大公司的部门经理往往比小公司的董事长风光,但凤尾只占据配角位置,受制于凤头,服务于全体,固然也有它的作用,却并非举足轻重。

人人都想当头,不管是鸡头还是凤头,世界才永远充满斗争。这也是自然规律。

但问题是,鸡头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做了鸡头,就必须对整只鸡的生存和发展负责,鸡的竞争力差,鸡头所操的心就比别人多。当一个团体还很弱小时,作为它的领袖将饱尝艰辛。

一只鸡没了鸡头,整只鸡将不复存在;一只凤少了凤尾,虽然难看,但还不至于殃及性命。鸡头凤尾各自所担的责任不同,对于自己所在团体的态度也大相径庭。鸡头往往把他的摊子当作事业的根基,倾注极大心血去耕耘;凤尾则常把单位当成饭碗,只想碗里装得越多越好,一旦有了更大的碗,升级换代势在必行,想留也留不住。

凤尾的流动性很大,这是必然的,它随时可能从一只凤身上换到另一只凤身上,也有可能摇身变为鸡头或凤头。人的一生,变化很大,今天的凤尾,不一定是永远的凤尾。

正如今天的鸡头也不是永远的鸡头一样,鸡头可以变鸡尾,或者变凤尾。说到底,你最终能成什么,除了选择以外,还有能力和机遇的问题。

一无所有最革命

苦大仇深的人最具有革命性,因为他失去的是身上的锁链,得到的是整个世界,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今天大城市里的重要岗位,许多都被外来移民所占据。

他们来自于艰苦的山区,贫穷的农村,闭塞的小县城,并没有什么先天优势,或者通过考学,或者通过打工,就凭着要在大城市出人头地的强烈愿望,从社会的最底层开始,艰难地奋斗着,渐渐占据重要位置,以至于到后来,比土生土长的居民更像城里人了。

在商界,小老板就是弱势群体,比起那些大老板来说,相当于一无所有。正因为你是弱势,处在食物链的下端,费尽千辛万苦,只能吃到一点别人的残茶剩饭,只能在夹缝中艰难求生。

但任何大老板都是从小老板做起的。一无所有也是一种财富,它让人产生改变命运的冲动,产生出创造的激情,同时,一无所有就无所牵挂,能量就发挥得更彻底。

农民要进城打工,丢掉的无非就是一把锄头,而对城里许多养尊处优的人来说,要离开原来的环境,去开创新的事业,需要放弃的东西就太多。结果大多数人割舍不了,创业也就成了幻想。

所以当你原有的优势受到威胁时,你其实正面临着一次机会,当环境把你逼到一无所有的境地,实际上是给了你一把挖掘宝藏的锄头。

大老板很容易扭住已有的东西不放,最后成了落伍者,神光一退,很快败落。小老板却能轻装上阵,敏捷地抓住机会,使出全身的力气,拼死一搏——没准几仗打下来,也就成了大老板了。

把利益放在首位

这些年日本很流行“援助交际”,就是小女生和老头子交朋友,老头子提供经济援助,小女生接受之。当然,也不是白接受,来而不往非礼也,小女生的回报就是自己的身体,对老头子来说,也相当丰厚了。

真是笔合算的买卖,达到了双赢!

现在这种模式在中国也渐渐推广了,有一种俗称叫“网络援助”,警方呼为网上卖淫,说法不同,实质一样,不过是穿新鞋走老路而已。很多堂皇的字眼,听起来很美,背后的实质,其实都是赤裸裸的。

生意的实质是什么?就是利益交换,这和人要吃饭、鸡要啄米一样简单。

中国人崇尚“君子之交淡如水”,很多人忌讳将利益和朋友联系起来,以为如果承认了利益是友谊的前提,就会被贴上“势利”的标签。

其实人生中大部分朋友都是在谋取利益的过程中结交的,利益越一致,关系越深厚。尽管人与人之间有各种矛盾,但利益的凝聚力会使双方去磨合、修复,自动寻求平衡。

国与国之间,因为利益,同志加兄弟;因为利益,朋友变仇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正是人际关系的缩影。

人之所以需要聚在一起,过社会化的生活,是因为人们需要彼此的帮助和支持,有时是物质的,有时是精神的,如果这个前提不存在了,友谊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即使儿时的好友,如果谈的都是往事,难有新的火花,久而久之,关系也会淡化。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这不是否定友谊的存在,而是探讨一种使其更长久、更丰富的途径。

敢于做大事

很多人总是直观地认为路边店便宜,大饭店昂贵,其实不然。就算小饭馆单价确实便宜,但如果敞开肚子,毫不节制乱点一气,最后结账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何况小饭馆并不一定便宜。你看过《水浒》没有?孙二娘可认识?她那店就是个小店!不要以为店小老板就善良,大饭店反而要讲规矩、讲信誉得多。小饭店生存艰难,说不定早已练就了一身刀技,宰起客来绝对的稳准狠。

何况还要算一笔账,要是在路边的苍蝇馆子吃坏了肚子,更是得不偿失。

所以,不妨壮起胆子走进大饭店,试试。先问个价,如果不行,无非是退出来而已,又不损失什么,至少还长了见识,何必凭空想像,自甘平庸,自绝于更好的机会。

做一个大生意和做一个小生意,费的口舌往往是一样的,结果却大不相同。

中央电视台的许多主持人都是从地方台跳去的,当年他们在地方台时,当地的观众也没有觉得他有多么出众,多么了不起。但去了中央,渐渐就气度不凡了,如果再返回地方,与过去的同事同台主持,真的就不一样了,让人刮目相看。

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丰富的潜质,你所面临的挑战越大,对自己的潜能挖掘得越充分,就越可能有非常的建树。一个人的思维和气质常常是由他所从事的工作打磨而成的,并非他刻意如此,而是每天所接触的人和事,每天必须思考和处理的问题,培养出了一种个人风格,而且环境也有一种特殊的氛围,给其中的每个人打上烙印。

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常常不是基于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而是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而改变的,当别人认为你是重量级的人物时,他的态度谦卑,你就不知不觉气宇轩昂,而当周围的人都觉得你无足轻重,你自己要么畏缩,要么激愤,都难有大度雍容的感觉。

人生如同一场戏,既然都是唱,都要花费同样的力气,还不如选个大舞台,好角色,痛痛快快演一场。

越大越好做

世界上最强壮的动物是谁?不是虎豹豺狼,而是——跳蚤!跳蚤起跳的高度可以达到自已身高的100多倍,如果将跳蚤放大到老虎那么大,按比例,它所跳的高度只有飞机能够媲美。尽管跳蚤如此强健,但还是没有几个人愿意当跳蚤,因为它太小。人都有一种追求宏大的本能,宏大意味着权威和影响力,大可以支配小,大是事物的决定性因素。谁都希望自己是重要的。

规模本身就是一种令人敬畏的力量,跳蚤虽然生命力顽强,但咬你几口,最多起几个疙瘩,无关紧要,老虎要是咬你一口,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人总是对大的东西怀有敬畏。

大的优势并不在于单位赢利水平,而是在于整体效益。

比如开一家面馆,收益率是100%,投入2万,一年就净赚2万,赢利水平很高。但一家面馆所能承载的资本只有2万,如果一个大老板有1亿资金,岂不是要开5000家面馆?这5000家面馆就是5000个投资项目,要一个一个管理好,大老板得操多少心,累白多少根头发?还不如投资宾馆,一个宾馆就足以消化全部1亿的资本,哪怕收益率只有20%,一年下来也有2000万利润!

大资金只会青睐大项目,钱往高处走,你越有钱,扯的摊子越大,就越有人要把钱给你。而且,你有钱,说明你有找钱的能力,这就是信用,就是你能让钱生钱的证明,如果有人要投资,他不找你找谁?

资本的眼光势利得很,你只有把企业做大,才能做到更大,越大越好做——有点像个绕口令,但其中的道理是简单明了的。

忍受一切压力

事实上很多老板在日常生活方面花钱还不如职员潇洒,而且大老板往往比小老板朴素。

当钱很少时,它是钱,每一角每一分都有具体的用处;而当钱很多时,钱就成了数字,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花销关系不大。大多数老板并非每天西装革履,随身带着支票本和信用卡,他们钱夹里的人民币也不比普通人多多少。

老板一般都习惯于算账,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成本和利润之间,在花一笔钱时,自然而然就会计算。

大多数老板都很“抠”。经营本来就必须精打细算,何况当了老板,你就等于是自己的长工,不管生意好不好,收入高不高,你都得扛着。

当一个老板,企业是你自己的,开弓就没有回头箭了,谁也不会因为你生意不好就同情你、谦让你,该交的税要交,该付的工资不能不付,房租、水电、办公费等等等等,一分也不能少。说穿了,大家都是在这个市场上找饭吃的,大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都必须首先考虑自己。就像打麻将,既然你点炮时谁也不会可怜你,那该你和牌时你也绝不会心慈手软。

人在严酷的环境中,最强烈的本能就是生存;老板在激烈的竞争中,惟一的选择就是赢利。生意场上只有一条出路:赚钱!

所以老板的压力不知比职员大多少。替人打工的,只要有本事,哪里找不到一碗饭吃!吃得饱就继续干,吃不饱,一走了之,炒你老板的鱿鱼。至于扔下来的是个什么摊子,有你老板收拾着,管他屁事。

老板和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和责任心,永远都是没法比的。作为老板,企业是你的,只要一天不关门,你就一天不能停止去找米下锅。

今天有米,不能保证永远有米,老板即使赚了钱也有危机感,没有赚钱更是寝食不安,至于亏了本的,那彻骨的焦虑,外人又怎么能够体验!

台湾灯饰大王林国光,当初从他大哥手里接过家族的贤林灯饰公司时,公司已经负债累累,大哥也累成肺癌,不久于人世。公司本来可以申请破产,但大哥不愿逃避债务,在身背骂名中离开世界。只好把远在美国闯天下的林国光招回来支撑危局,可以说林国光经营这个公司就是为了家族的荣誉,为了还债的。

37岁的林国光接手贤林公司后,把自己的房子以及可以变卖的家产都变卖了,先还了一部分现金,剩下的债务确实无法筹集了。林国光把所有的债权人找到一起开会,告诉他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起诉,让他大哥带病坐牢,钱还是还不起;要么给他6个月时间,从第七个月开始,每人每个月还一点,直到还清。债主们权衡再三,都选择了第二个方案。

据他自己说,此后的日子里,他每天早上八点上班,一直做到晚上二、三点,他和妻子两人吃的菜还不如一个小工。有一次在阳台上,望着脚下的万家灯火,真想跳下去,一了百了。但是自己一跳倒是解放了,债务还得由妻子承担,他最终还是咬牙挺了过来。

就这样赚钱还债,一个月一个月地还,到41岁那年,他终于还清了所有债务。接下来几年,一路拼杀,最终成了灯饰大王,资产上亿。

每个老板都是苦出来的,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人们看见老板开豪华车,出入宾馆酒楼,就觉得老板活得潇洒。其实,他们既然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大多数还是有强烈事业心的,吃苦耐劳,许多人甚至成为工作狂,哪里有工夫潇洒?他们确实比一般人更多地出入灯红酒绿,但那多半也是为了应酬,工作而已,与潇洒相去甚远。

老板的乐趣未见得比普通人多,人们对老板的要求却比普通人高。普通人犯事,比如保安监守自盗,职员里应外合,收红包,吃回扣,这些事都司空见惯了,至于一般公司里小打小闹的损公肥私,简直不能当回事来说。老板则不然,一出事就是大事,就有社会影响,就要付出惨痛代价。

当老板容易吗!老板都有一笔血泪账!

大老板的承受力

一般说来,操得孬的人拿日薪,一天几十元,就很满意了;操得好的拿年薪,一年几十万,也不算顶尖人物;不好不孬拿月薪,比前者稳定,比后者微薄,拿月薪的人标准再高也不可能暴富。

结账的时间和生意大小很有关系,摆地摊的人每天结账,盈亏一目了然。但若是上百亿的大项目,收回投资可能要等好多年。因此,如果暂时没有收获,并不意味着此路不通。做大事的人最要紧的是耐住寂寞,假如三年不开张,没有关系,只要还有伙食吃,只要你相信自己拿的是年薪,十年磨一剑,准备越充分,结果越辉煌。

任何时候信念都是最强大的力量,尤其是当周围的人已不断收获,而你的果实还没有成熟,甚至根本没有开花时,只要断定种子是优良的,营养也充足,那开花结果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你惟一需要的就是耐心和坚持。

当大老板,首先要在精神上和物质上作好输的准备,越大的投资,回收越慢,过程也越艰难。一个高档的大型商场,开张前就得准备亏损三年,而一个摆地摊的,可能当天就有赢利。小生意有小生意的好处,货是一件一件出去,钱是一张一张过手,金额虽小,心里踏实。到了晚上,摊子一收,就可以回家去炒两个菜,喝二两酒,好好生生睡一觉了。

大老板却难得有这样的放松。

一个大项目,杀进去不容易,撤出来就更难,完成的时间太长,牵连的因素太多,对结果不容易准确预测,大老板就随时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中。大老板操纵的是大机器,产出虽然可观,但消耗也非同寻常,经营一旦出现困难,就会像黑洞一样,把利润轻而易举吞噬掉。

当大老板的难处远比小老板多。一般人有了钱,最常见的选择是存银行,既保险,又能生利。大老板一旦赚了钱,因为数额巨大,钱就不是钱了,而是资本。有了资本就要运作,所以赚了钱也有压力,轻松不了。

大老板常常是生活简朴,情绪稳定,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很难大悲大喜。因为曾经沧海,阅历丰富,已将胜败视为常事。惟有专心致志走自己的路,干自己的事,不为一时的得失所动,这才是大老板的品性。

平淡是真

世界上什么东西百吃不厌?饭!平平淡淡,没盐没味,却能让你几十年天天要它。

真正的好企业也是如此,没有刺激人心的事件,一切都按步就班,每个人都非常清楚自己的位置,个人和企业的发展也有明晰的轨道,前景完全可以进行理性的预期,所以很难听到爆炸性新闻。这样的企业,就犹如一棵根深叶茂的树,日长夜大,结果自然壮观,过程却很平淡。

与之相对应的是另外一种企业,他们在经过短期的原始积累后,形成一个资本的原子核,然后就投向市场,开始资本的核爆炸,效果惊人。这个企业几乎像魔术一般,眨睛之间就从一只小鸡崽变成了金凤凰。这无异于现代神话,让所有搞企业的人心动,于是形成潮流,就有了空前热闹的资产重组,有了一大批超常规扩张的典范,甚至于有了故弄玄虚,夸大其辞,画饼充饥,浑水摸鱼等泡沫现象。

旧时看一家人是不是大户人家,不仅仅是看他的房子有多大,金银有多少,更要看他的院子里有没有大树。

房子是可以迅速盖成的,金银也可以迅速聚敛,惟有树木,只能一寸一寸地长,任何盘根错节荫天蔽日的景象,都是岁月积淀的结果,根深才能叶茂。

企业也是如此,如果抓住机遇,不排除暴富的可能。但此时所谓的规模不过是一堆泡沫,需要时间的沉淀和提炼。

暴富的企业很多,但能坚持几十年持续发展的却很少,原因就在于企业的经营理念、核心能力、品牌价值、人才队伍等等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真正优秀的企业都是千锤百炼的结果。

传说中的树仙蛇仙狐狸精们,无一不是上千年修行得来的,时间能够说明一切。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企业的行为是否符合客观规律也是需要时间检验的,而这个时间往往既漫长又平淡,路遥知马力,日久见成败,就是这个道理。

学会吃亏

据说有个砂石老板,没有文化,也绝对没有背景,但生意却出奇的好,而且历经多年,长盛不衰。说起来他的秘诀也很简单,就是与每个合作者分利的时候,他都只拿小头,把大头让给对方。

如此一来,凡是与他合作过一次的人,都愿意与他继续合作,而且还会介绍一些朋友,再扩大到朋友的朋友,也都成了他的客户。人人都说他好,因为他只拿小头,但所有人的小头集中起来,就成了最大的大头,他才是真正的赢家。

吃亏是福,因为人都有趋利的本性,你吃点亏,让别人得利,就能最大限度调动别人的积极性,使你的事业兴旺发达。

但现实生活中,能够主动吃亏的人实在太少,这并不仅仅因为人性的弱点,很难拒绝摆在面前本来就该你拿的那一份,也不仅仅因为大多数人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不能舍眼前小利而争取长远大利。能不能主动吃亏,实在还和实力有关,因为吃亏以后利润毕竟少了,而开支依然存在,就很可能出现亏空,如果你所吃的亏能够很快获得报答那还挺得住,反之,吃亏就等于放血,对体弱多病的人来说,可能致命。

曾经重组国嘉实业达到借壳上市的北京和德集团,借壳之前是个传统的进出口公司,从1994年开始,短短三四年间,资产从3个亿发展到30个亿,主要就是靠鱼粉进出口生意。鼎盛时期的和德,是世界上公司进出口鱼粉贸易量最大的企业,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达到了85%的垄断地位。

它为什么能有这样的规模?价格是关键!和德的报价永远是同行业中最低的,它出售的鱼粉每吨销售价比进价要低将近100元左右。

这样的生意岂不是越做越赔?其实不然。一方面,和德要求所有的买家在签订购买合同的同时预先支付40%~50%的订金,合同一般都是三个月以上的远期合同。这样,就有50%的货款至少提前90天进入和德的账户。然后在国外出口商发出装船通知单之后支付另外50%的货款。在将近30天的行船时间内,和德就可以白白占用大量资金。另一方面,由于和德在业内的绝对垄断地位,使得它在银行的信用很高,又可以在不具备任何抵押的情况下,获得180天的信用证额度。两者相加,和德在一年里就有至少大半年的时间可以有大量买方和卖方的资金在账。

有了钱就好办事,仅仅是用这部分资金进行一级市场上的新股认购,20%甚至更高的投资收益率就完全可以弥补在鱼粉贸易中的损失。至于由账面上的亏损而省掉的税金,还有大量的货物贸易使它在与保险公司、银行、码头等方面谈判时占据的优势,则更是外人看不到的。

和德的董事长毕福君,后来虽然因为盲目进军高科技而落败,但在饲料进出口方面却算得上是英雄,用他的话来说:“经商其实很简单,就是三个字——卖!卖!卖!”

大量的销售才能保证大量的现金流,而大量销售的秘诀就是让利。

强者恒强,很多时候就因为强者有吃亏的本钱;而弱者,就算想吃亏也吃不起,所以弱者的生存,实在是更难。

吃亏是福,吃小亏占大便宜。但是吃亏也是有技巧的,会吃亏的人,亏吃在明处,便宜占在暗处,让你被占了便宜还感激不尽,这也是经商的智慧。

和本性作战

俗话说:“学好三年,学坏三天”,显然学好要困难得多,正好说明了,好人难当,人类文明中所谓“好”的价值标准,恰恰是与人的本性相悖的。社会上经常在“扫黄”,但可以断定,永远扫不清,所谓“坏”的东西,往往正是人之快乐所在,本性的力量,难以估量。

人学好的过程,往往就是与本性作战的过程,所以没有人能轻而易举成功。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接下去大家不一定能背得顺溜了,但意思都懂,每个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小时候都被老师教训过。

用民间的语言来表达,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成功的过程,不仅是个吃苦的过程,还是一个失去自我的过程,前者磨练的是肉体,后者磨练的是精神。

一位资产几十亿的企业家说:“啥叫老板,就是磨盘旁边的动物,而且是用焊枪焊上去的,永远卸不了磨的毛驴。”

当老板就得学会演戏,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做出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给人以依赖和鼓舞。只有夜深人静,拖着一身疲惫回到家里,才能卸下面具,恢复到真正的自己,此时白天的伪装土崩瓦解,才感到一种实实在在的空虚。

当老板责任太重大,很多时候不得不把自己暂时忘掉,搁在一边,尽管很多人当老板的初衷是想实现自我价值,但实际上当了老板之后,很多人又失去了自我,变成环境的附庸,成为一个庞大机器的一部分。

从来没有一个老板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一个人权力越大,对企业付出的心血就越多,他就越不能自由,越彻底地成为奴隶,成为他自己事业的奴隶。

老板如此,明星如此,一切想要出人头地的人都是如此,永远在戴着脚镣跳舞。

自省使人进步

作为一个领导者,自己的问题如果不能自己发现,也许永远没有人会告诉你。你是领导,你必须自省。

一件事如果做砸了,无论是不是老板亲自做的,他都有责任。如果问题出在部属,说明他领导不力,用人不当;如果出在合作的对方,则是他缺少预见,措施不够。总之,除了像地震这类不可抗拒因素,企业中的每一个失误,都能找到人为的原因。

但一般老板往往把失误的责任归究于旁人,强调直接责任人,而缺乏深刻的自省。企业就是老板的作品,体现出他的创作思想和技巧,从企业的角度看,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人,都是组成企业的材料,任何一部分出了毛病,都和老板有关。如果老板一味地强调别人的错误,就会忽视自己对企业的影响,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为更大的错误留下隐患。

不少人年轻时都有写日记的习惯,后来工作一忙,就省略了。其实,写日记并不仅仅只是记下每天发生的事,更大的好处是帮助自己静下心来,思考,自省。能够每天反省一下自己,既是修身养性的需要,也是事业发展的需要,作为老板,锁事越多,越要清醒。

强硬容易妥协难

谈判桌上,姿态强硬是最容易的,无非就是承受损失,谈不下去最多就是不谈,谁怕谁啊!而妥协则必须拿出更多的方案,考虑更多的可能性,随时准备在新的起点上重新谈。

显然,妥协更麻烦,但也是更理性的。

哪种人更容易妥协呢?一般会认为是软弱者,人们常常把妥协看成软弱的表现。但这是错误认识。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不久,华盛顿派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到伦敦去和英国谈判。1794年,杰伊带回来双方签署的条约,接受了英国海军和商业的霸主地位,承认英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继续征收关税的权力,还隐含地接受了英格兰对美国水手的强行征募,还要求美利坚合众国就独立战争前的剩余债务对英国债权人作出补偿……总之,几乎是一边倒地有利于英国。

条约内容走漏以后,“以电的速度到达了美国的每一个角落”。每天晚上整个东海岸都被抗议者点起的大火照得通明,他们呼喊着愤怒的口号,烧毁杰伊的模拟像。一向威望崇高的华盛顿本人,也受到广泛的攻击。他在费城的住所被无数群众围困起来,他们日复一日地喧闹着,诅咒华盛顿,要求与英国开战。甚至由这个条约还引发了一场宪法危机,作为美国国父的华盛顿,被很多人当成破坏民主、出卖国家利益的独裁君主,受到激烈攻击,连多年的老朋友、《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杰斐逊也翻了脸。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华盛顿并非独裁者,是他主动退位,使得“总统职位不得连任两届以上”作为一个既定事实,成了美国保留至今的传统。他更不是懦弱者,这一点无需证明,正因为在独立战争中英勇无敌的表现,才赢得了崇高的地位。关于华盛顿的事迹,有许多近似于神话,但却是真的。在一次匹滋堡外攻打法军的战斗中,他连续被两匹马抛了下来,外套上留下许多弹孔,裤子上也多处被子弹擦破;在约克镇的一次炮火攻击中,他坚持站在一堵矮墙上达15分钟之久,全然不顾助手的阻拦,直到将战场形势完全探察清楚为止。

可以说,就华盛顿的性格而言,他最不缺乏的就是勇敢、强硬,但是他为什么会同意那个“丧权辱国”的《杰伊条约》,以至于让自己也背上骂名?后来研究这个条约的大部分历史学家所达成的共识是,这是一次精明的交易,有利于新生的美国,它实际上是赌英国而不是法国将成为未来欧洲的霸主,它认识到美国经济对英国贸易的严重依赖性,将美国的安全和经济发展与大英帝国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它将美国与英国作战的时间推迟到美国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具备了相应实力之后。可以说,这是一次为了美国长远利益而作的妥协。

妥协容易招致误解和鄙视。其实,在真正最艰难的境遇中,玉碎容易,瓦全更难,所谓忍辱负重,需要有更强的理性和毅力。

只有刚性,往往是脆弱的表现。真正负责任的人,真正具有自信而意志坚强的人,不会轻易放弃努力,不会简单粗暴地作出决定,把一件事一下子推到绝境。

堂堂正正赚钱

中国有个厚黑学,教主叫李宗吾,招牌语言是:“脸皮厚,心子黑”,故曰“厚黑”。据说李大师得出的结论是,当官要厚黑,经商要厚黑,凡是要想出人头地,都离不开这厚黑二字,看来,老实人真个没法活了!

其实不然,看看那些厚黑之人,未必就有好下场。清朝和坤,权倾一世,富可敌国,也厚了,也黑了,堪称楷模,最后还不是满门抄斩。

犯罪学上有“洗钱”一说,说明钱确实有脏的。一个人如果太想致富,又没有正当的途径,他就只好去从事一些肮脏的行业,做一些黑暗的勾当,不管钱脏不脏,挣了再说,挣了再洗。

对这类的买卖,民间呼之为歪生意。

古代的刀斧手,专门砍人脑壳的,好多都是世袭,大概耳濡目染,习惯了,胆子就大了,手艺也好了,砍得也就利落了。杀人也是个技术活,何况挣钱!做歪生意挣黑钱的人也是如此,虽然看起来吓人,但熟能生巧,习惯也就成自然了。

刀斧手上场之前,往往要喝一碗酒,酒一下肚,胆就壮了,下刀才能稳准狠。可见刀斧手自己也知道他砍的是人脑壳,虽然有酒壮胆,终究心是虚的,砍完之后还是没有成就感。

做歪生意看起来发得快,但很难长久,来得快去得也快。歪生意通常要靠特定的环境和渠道,依赖性很强,一旦某个环节失灵,生意也就做不走了,没有后续财源,赚来的钱又很快挥霍掉,最后难免从终点回到起点。

这还是比较好的结局,歪生意总是见不得阳光的,经常走夜路,总要碰到鬼,不管是黑吃黑,还是被曝光,被绳之以法,所担的风险都远比一般生意大。邪不压正,总有一天会翻船,说不定连身家性命都全部赔上。黑道上的人,又有几个能够善终!

但凡走黑道的,当初大多想的是做一单就收,有了资本就堂堂正正做人,但实际上很难收手。因为钱来得容易,习惯了大手笔,就懒得去做小事情,一旦尝到歪生意的甜头,就不愿意再下笨工夫,把心思放在踏踏实实的经营管理上了。而歪生意终究不能大张旗鼓,成长空间是很有限的。从长远看,真正想成大器者,还是正正经经做人,堂堂正正赚钱好。

傻人有傻福

小说里如果两个情敌相争,笑到最后的,多半是看上去有点憨头憨脑的那一个。太聪明就有点让人放心不下,放不下心谁又敢托付终身呢?

傻人有傻福,因为他简单,他实在,让人信任,给人安全。和他在一起,身心就放松了,不再有那么多的算计和警惕。人首先要解除了威胁,才有可能相互靠近。傻人正因为傻,那种憨憨的样子,让你感觉到发自内心的真诚和友好。在傻人面前,你很容易确立自己的优势,有了自信,你就宽容了,脾气也随和了。傻人傻,也就不敏感,不多疑,对于误解和伤害有着更多的忍耐力。傻很多时候意味着执着和忠贞,也意味着宽厚和诚实,这就让人感动,让人喜欢了,不知不觉站到了他的一边。

傻人无意中得到的,可能比聪明人费尽心机得到的还多。傻人的“傻”就是他的最大资本。

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上,老师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国王要在三个儿子中选一个王位继承人。他给三兄弟每人发了一颗瓜子,看谁种得好就选谁。

瓜子拿回去,三人都种上了。到了约定的时间,三兄弟端着自己的花盆去见国王。国王看见老大、老二的瓜苗都长得很好,只有老三的盆里什么也没长出来。他把王位传给了老三。

答案很简单,三颗瓜子都是故意炒熟了的!国王要考验他们的,不是本事,而是品德。

关于诚实的故事很多,我们熟知的最著名的是《狼来了》——骗人的小孩失去了人们的信任,最终被狼吃掉。

诚实才有好处,不诚实危害很大,最终会受到惩罚。这类故事的逻辑都是这样,而现实中也确实如此。

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张彦宁透露,我国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有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诚信缺失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任何商品,它的价值都是通过交易实现的,而交易所产生的成本,往往超过了生产的成本。现代信用制度本来是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的好方法,但是由于信用的缺失,不少企业只好放弃现代信用,重新选择了以货易货、现金交易等传统交易方式。

据统计,近年来合同交易只占整个经济交易量的30%,合同履约率只有50%左右。此外,企业逾期拖欠银行贷款大幅度增加,贷款收息率下降。不良贷款加大了银行的风险,也使企业自身的融资渠道受阻。

信用缺失,受害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串人,是整个社会。一个社会道德沦丧,必将遭到整体的惩罚,其中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

其实,一切的道德教育都是建立在自利的逻辑上的,因为所有道德的最终受益者,就是人类自身。人类之所以要煞费苦心构筑一种道德的框架,就因为它对人类社会至关重要,是整个文明、整个秩序的基础。

一切好的道德品质,都是有用的,有好处的。

《淮南子》说:子路救了一个落水的人,被救者送给他一条牛作为答谢,他收下了。孔子说:“从今以后,鲁国人一定喜欢救人于危难了。”而孔子的另外一个学生子赣给一个奴隶赎身以后,政府要给他补贴,他却拒绝了。孔子说:“鲁国今后不会有人愿意去给奴隶赎身了。”

原因很简单,子路做好事,得到了报答。人都喜欢得到报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像他那样做好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而子赣拒绝酬谢,看起来高尚,但对整个社会的示范作用却是相反。不求名,不求利,不计回报地做好事,这种人虽然也有,但人数很少。只有少数人做好事,是不足以造就一个美好社会的。孔子作为圣人,确实有他的智慧之处。

诚信有好报,傻人有傻福,很多表面上看起来不可理喻的事,背后其实都有着清晰的逻辑关系。

西北有个俚词“凤翔改改”,意思是很笨很傻的人。词的历史并不悠久,来源也很清楚。

解放初期凤翔县有位张姓妇女名叫改改。她没念过书,脑子有些迟钝,在常人眼里是个又傻又笨的女人。长大嫁人后,男人不幸早逝,改改孤苦无依,只好在路边摆了一个卖水摊。

改改不识钱,为了不收错钱,她找来一枚2分钱的硬币,一杯水收2分,每卖一杯,她就把别人给的钱和这枚2分钱硬币对照一下,小了不收,大了也不收,纸币当然更不收。

旁人都嘲笑她傻,可她依然如故。于是当地人将她视为愚蠢呆傻的代名词,如果有人要骂你笨蛋,干脆就说你“笨得和改改一样”。久而久之,这句话竟成了当地人的口头禅。

但奇怪的是,像改改这样笨的人,虽然做的是小生意,但生意却越来越好,很多人在她的水摊前驻足观看,有人为了喝上一杯改改“2分钱”的水,专门从大老远赶来,甚至于有一天,省上一位很有名望的领导也慕名来到了她的水摊前,改改一下子在西北五省都出了名。

在聪明人眼里,改改是个傻瓜,但聪明人可能没有想过,一个连钱都认不清的弱女子,能够在几十年时间里,靠做生意,哪怕是小生意,养活了自己,这是为什么?几十年了,多少场政治风波,多少人沉沉浮浮,多少聪明人走投无路。可是改改,无论是连农民卖几个鸡蛋都会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时期,无论世界怎么风起云涌,改改始终安然地做着她的生意,衣食无忧。

抱朴守拙,向来是中国哲学中的最高智慧,傻人有傻福,这是民间的经验总结。聪明过头的人,往往不能长久,算尽机关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有志成大器者,不妨深思。

良心也是财富

马克思说过,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肮脏的,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

可见,不仅肮脏,而且残酷。

既然是原始积累,就是从无到有,就是赤膊上阵,拼个你死我活!温文尔雅是不行的,在赚钱的问题上,从来没有礼让三先,更何况是挣钱的初级阶段。任何事情的初级阶段,都带着一种野蛮性。秩序尚未建立,制度也不建全,按常规出招,胜算很小,结果赢家大都是不守规矩的人。所以老百姓就有了一种印象,为富则不仁,富人发的都是不义之财。这种情况,在当今中国更甚。

在一种严酷的环境里,人首先的欲望是生存,然后才谈得上其它。当一个社会的秩序紊乱时,要乱中取胜,很多时候就是靠歪门邪道,乱拳打死老师傅。

但是当紊乱的秩序渐渐理顺,事物还是会按它固有的规律运行,老师傅毕竟是老师傅,等他回过神来,几拳下去,再舞乱拳的,就谨防吃不了兜着走。

中国的现状是,富人的良心不可能太好,但也不能太坏,虽然秩序乱点,漏洞不少,坑蒙拐骗,弄虚作假,狐假虎威,巧取豪夺,都有很多机会,但法律不是吃素的,什么叫秋后算账?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啊!一旦利欲熏了心,竟至丧尽天良,离灭亡也就不远了,钱赚得再多也是白搭。

良心的问题,其实不只是个道德的问题,还与数学有关,与人的智慧有关。

德国的阿尔布莱西德家族,从1949年发展到现在,是德国零售业最大的企业,它的重要准则之一,就是永远不提高商品的利润率,即使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成本,也会把利润留给客户。这个家族是德国最富有的家族,也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十个家族之一。

吃亏是福,良心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资本,一种战略,是一个人得以长治久安的根本之一。

小老板的人格魅力

小企业不像国际化大公司,员工终身都难得见到一次CEO,至于董事长,更是连想象都困难。在那样一个庞大的体系中,老板只是一个象征,并不亲身出现,更不和员工打成一片,他的管理是靠层层授权来完成的,所以必须有科学、严谨的组织结构,一层一层覆盖下来。

小企业则不同,老板天天在员工的眼皮下面晃。你一进门,大家就从你的脸色看出,你是心花怒放还是焦头烂额;你一坐在办公室,员工就从门缝里瞄到,你是在聊天还是在谈业务;整整一天,你找谁谈了话,你开了哪些会,你和谁一起吃饭了,你几点来,几点走,大家都一目了然。员工的眼睛是雪亮的,虽然他们不说出来,但自己的老板是个怎样的人,自己的公司是个什么状况,每个人都心知肚明。

当小企业的老板是做不得一点假,偏不得一点心的,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在大家眼里。小老板必须更有人格魅力,让员工不仅仅因为你是老板而尊敬你。

距离太近是不可能产生神话的,人一旦熟悉了,权威就会弱化。没有大资金的光环,没有大组织结构的护佑,每天近距离和员工相处,作为符号的老板,就还原成了人。因此,小老板的为人之道,对于企业的兴旺来说,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小老板要有尊严

人人都需要尊严,不管是下层人还是上层人,不管是大老板还是小老板。小老板虽然没有大资金、大派头,仍然要赋予自己的工作以严肃的意义,把它当成一件有益于人类的事,这样,工作本身就有了高贵的含义。一个人,如果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又怎么能指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小老板和大老板打交道,完全不必自卑,更不要奴颜媚骨,低三下四,靠摇尾乞怜只能得到施舍,纵使能解一时之困,也不能长久获得,更不能大量获得,不可能成为事业的基础。人一旦陷入那种状况,实际上等于自毁,人在惶惑乞讨之中,不可能建立起独立的事业,从自身得到成长的力量。

从本质上来说,小老板和大老板的关系,也是平等互利的,你之所以能从大老板那里得到好处,不是大老板的施舍,而是他对你也有某种需要,你能满足他。人与人之间往往都有利益上的交换,这并不是势利,恰恰是这种利益上的平等,保证了人格上的平等。

所谓“无功不受禄”,其实就是以利益的平等换人格的平等。双方的交往,弱势一方如果不能把自己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就必定会过分谦卑,或者走向反面,因自卑而暴躁。

不要只想到索取,能给予才有资格索取;也不要只想到别人对你有多么好,要知道你对他也是有用的。

只有永远的利益,任何友谊都是双方互施恩惠的结果,都要靠相互的需要来滋养。如果别人不需要你了,你再有价值,对他来说,都是多余。多余的关系,无论如何是难以维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