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知识就是力量。Scientia potentia est。与人们通常认为的不同,最早写下这句拉丁文的不是弗朗西斯·培根,而是年轻时曾做过他秘书的托马斯·霍布斯。这句话出现在他的著作《利维坦》中。虽然《利维坦》被视为西方现实主义政治哲学的开山之作,霍布斯笔下知识的“力量”却与“权力”关系不大。相反,知识只是“微小的权势”。而且“它在任何人身上都不是很显著,因而也不易被人公认。而且除开在少数人身上以外,连小权势都不是,在这些人身上也只限于少数事物。因为学问的本质规定它除开造诣很深的人以外就很少有人能知道它。”[1]

浮士德显然是造诣颇深的少数人,因此也拥有知识带来的“微小权势”:他是威腾堡学院众人瞩目的学者,年轻学生追捧他的热情,丝毫不逊于如今的追星族;做医生的时候,浮士德治好了数不清的疑难杂症,所到之处,人们把他的话奉为圭臬。被称作“博士”的浮士德,显然是受人尊重的。

可是浮士德并不满足于知识带来的“微小权势”。毕竟,作为神学学者,他需要服从上帝的权威;作为医生,面对死者他也回天乏术;而逻辑学、法学、经济学这些学科,也不过是执行先人制定的一系列规则罢了。浮士德希望凌驾于一切之上,既可以主宰人,也可以主宰自然万物。于是他以自己的灵魂为筹码,与地狱之君交易,换来了二十五年“无所不能”的生活。

这二十五年不乏辉煌时刻:连德意志君主都对他有所耳闻,毕恭毕敬地请他大展身手。可是独自坐在书房里时,浮士德也时常感到不安,无数次质疑自己是不是踏上了一条不归路,质疑自己的灵魂还有没有得到拯救的可能。最终,二十年期满,浮士德的灵魂即将在炼狱中忍受永无止境的折磨。过往的辉煌都成了浮云,惊恐而绝望的浮士德被恶魔收去了灵魂。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是一部很典型的宗教伦理剧。在马洛的年代,浮士德自然是教人们笃信上帝、不要动邪念的反面教材。不过今天的我们身上,是不是多少有些浮士德博士的影子呢?或许我们并不信仰浮士德的上帝,但是我们是不是也在某种程度上像浮士德那样,希望知识、学识带给我们多一点、再多一点的力量呢?我们希望通过知识改变个人命运、驯服大自然,或者战胜各种疾病。我们拥有的知识越来越多,借此取得的成就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是否也需要对某种更高的“力量”保有一份谦逊和敬畏呢?

毕竟,知识只是“微小”的力量。

[1]《利维坦》,汉译世界名著丛书,黎思复、黎廷弼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