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境的时候,你要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自己逆境的时候,我认为我够!因为我勤奋,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及肯建立一个信誉。
第一节 勇于担当,退学养家
父亲病逝后,全家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李嘉诚母亲庄碧琴的身上。看到母亲的艰辛,李嘉诚选择辍学出去打工。其实李嘉诚本可以上完中学后再出去打工的,当时他的舅父庄静庵表示会赞助他读完中学。但李嘉诚不想依靠别人,他一直记得父亲的临终遗言,他不能让母亲自己支撑这个家,他要替父亲把这个家撑起来。于是,他亲自去找舅父,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
这个年仅15岁的少年,要提前进入社会,踏上求职之路。
当时香港处于日本侵略者的占领之下,经济萧条,再加上正值寒冬腊月,很多商铺企业都关门歇业。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更何况十几岁的李嘉诚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李嘉诚跟着母亲沿街询问,但是没有一家店铺愿意雇用这个年岁尚小且身材瘦弱的孩子。市面上不缺年轻力壮的成年人,和他们比起来,李嘉诚没有任何优势,他既不是本地人,也没有好的学历,自然不会有人愿意雇他。
母亲庄碧琴建议李嘉诚找一找居住在这里的潮州人。“潮州人总是帮潮州人的”。于是李嘉诚经过各方打听,终于打听到一家位于上环的黄记杂货店,这位姓黄的店主也是潮州人,据说当初在潮州居住时离李嘉诚的家不远,并且还是伯父李云章的学生。李嘉诚本以为这次机会很大,然而当他拿着打听到的地址找来的时候,却发现黄记杂货店早已倒闭。李嘉诚再次失望而归。
其实李嘉诚可以去舅舅庄静庵的钟表公司上班,但是他不想总是麻烦他人,希望可以真正靠自己的力量扛起这个家的担子。并且,庄静庵当时也没有提出让外甥来自己的公司上班,他害怕李嘉诚因为太容易找到工作而不思进取,想让外甥多经历些磨难。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早早辍学出去打工的大有人在,就连庄静庵自己也是在读完私塾后就远离家乡,到广州去打拼。那时候的庄静庵刚刚10岁出头,比李嘉诚还小。既然他能做到,那么外甥没有理由不行。所以庄静庵一开始并没有让李嘉诚到自己的公司上班,但是看着外甥和妹妹如此辛苦地找工作而无果,他还是于心不忍,告诉妹妹可以让嘉诚来自己的钟表店上班。
那时李嘉诚已经连续找了好几天的工作了,每天都是早早地出去,等到夜幕降临才回来,除了疲惫再没有任何收获。看着外甥因为走路过多而肿胀的双脚,庄静庵心中不忍,于是他再次十分诚恳地告诉妹妹:“让嘉诚来钟表店工作吧,让他学一门手艺总是好的。只要他好好干,以后养活自己绝对不成问题。”
那天李嘉诚失落地回到家后,看见了母亲久违的笑容。母亲将舅舅庄静庵的想法告诉了李嘉诚,并且表示支持他去钟表店工作。听到这个消息,李嘉诚非常吃惊,他一直明白舅舅的心意,知道舅舅想让他学会独立,对于舅舅突然改变主意一事,李嘉诚除了吃惊还有一丝丝的苦涩。找工作的这几天,他吃了好多苦,被拒绝、被嫌弃,甚至被侮辱了好多次,现在他的双脚又冷又疼,冻得瑟瑟发抖,他比谁都希望可以不再去看那些白眼,不再去碰那一面面冰冷的墙壁,可是他更明白,人总要学会独立谋生,想要活得好,就只能靠自己。
于是他拒绝了舅舅的邀请,他告诉母亲,他不想太过依赖别人,想靠自己的力量找工作。知子莫若母,庄碧琴怎么会不知道儿子的想法,于是她和儿子约定,同意李嘉诚再去找一天工作,如果再找不到,就去庄静庵的钟表店上班。因为当时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她无法给儿子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生活永远排在骨气之前。李嘉诚也明白,若是他再找不到工作,那他们一家就真的要饿肚子了。
第二天一大早儿他就出门去找工作了。皇天不负苦心人,中午的时候,李嘉诚终于在西营盘的“春茗”茶馆找到了一份工作。茶馆的老板也是潮州人,他在听了李嘉诚的窘困境遇之后起了怜悯之心,决定给李嘉诚一个机会,但是前提是李嘉诚必须找一个有一定经济实力和信誉的人做担保。李嘉诚的舅舅庄静庵完全满足这样的条件,因此李嘉诚高兴地跑回家,跟母亲商量这件事。庄碧琴知道后也非常高兴,但庄静庵那几天出门办事了,并不在家。对于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李嘉诚不愿意放弃,他哀求母亲同他一起到茶馆老板那里说情。经不住儿子的一再恳求,庄碧琴只好答应。
庄碧琴到茶楼后,向老板诉说了家庭的不幸和儿子决定辍学打工的艰辛。茶馆老板看李嘉诚也是一个实实在在做事的人,而且又是同乡,便同意由庄碧琴来做李嘉诚的担保人。
就这样,李嘉诚得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茶馆的小厮。这份工作来得实在太不容易了,所以李嘉诚十分珍惜。上班第一天,庄静庵送给李嘉诚一个小闹钟,希望这个闹钟可以帮李嘉诚掌握时间。
为了不迟到,李嘉诚把闹钟调快了几分钟,他觉得这样自己才不会误事。于是,他成了每天最早到茶馆的人。而他的这个做法,成功地赢得了老板的信任。
一开始,老板并不放心李嘉诚,以为他小小年纪肯定受不了苦,聘用他只是看他可怜罢了。但看到李嘉诚如此勤快,老板终于安下心来。
第二节 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
茶馆的工作十分辛苦,每天天不亮就要上班,工作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中间只要客人需要,李嘉诚就要为客人准备茶水和点心,半分歇息的时间都没有。这样的工作,对于一个只有15岁的孩子来说,实在太过辛苦,李嘉诚常常累得一句话都不想说。但是,只要想到家庭的困境,他就会瞬间充满力量,他知道自己不能垮掉,他没有忘记父亲临终前的话,他要挑起家庭的重担。
每天下班已是深夜,但白日的辛劳李嘉诚从不在母亲面前提起,他不想让母亲担心。母亲是他的精神寄托,每当他疲惫不堪的时候,就会想到母亲,想起无论他回去多晚家中总是亮着的灯,和母亲立刻端上来的一碗热粥,就会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回到家中,李嘉诚都会兴奋地对母亲描述他在茶馆的见闻和他当天的学习收获,以及他对未来的憧憬,然后母子俩一起坐在灯下憧憬未来。看到儿子这么有毅力、有志气,那时候的庄碧琴心中一定是自豪的。
辛苦了一个月后,当老板将工资递给李嘉诚的时候,他心中充满了对老板的感激。这是李嘉诚一辈子中最激动的时候。他本人也说,之后赚了很多钱,但再也没有那样兴奋过。对于李嘉诚来说,那微薄的薪水代表着一份希望,它让李嘉诚在父亲去世后,第一次看见了未来。他终于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养活这个家了。
慢慢地,李嘉诚开始喜欢上茶馆的工作,他觉得茶馆像是世界的浓缩,里面汇集了形形色色的人,有钱的、没钱的、斯文的、粗俗的。这些茶客每天在茶馆里谈天说地,交流时事和见闻。从他们的交谈中,李嘉诚听到了很多从来不曾知道的事情。这让李嘉诚很开心,通过这些人,他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
在这样的环境下,李嘉诚不再像以前一样单纯了,他发现这个世界是如此复杂,和父亲口中的相差很多,但是他始终铭记着父亲的教导,没有在这个如万花筒一般的世界中迷失了方向。
刚刚成为茶馆小厮的李嘉诚,整天做的都是一些打杂的工作,而且茶馆也没有什么手艺活儿可学,无非就是招呼客人,迎来送往。
于是,李嘉诚就想,与其浪费时间,不如学点东西,但什么本领能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呢?几番思量之后,李嘉诚终于有了答案。茶楼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在那样的地方工作,察言观色是一定要学的,只要学会了察言观色,以后就可以避开那些难缠的客人了。并且察言观色不像别的本领,需要腾出时间去做,李嘉诚每天要见那么多的人,在给客人端茶倒水的时候多加留心便是。
之后,李嘉诚花了好长一段时间去观察每个客人的喜好,猜测他们的职业、籍贯、年龄、家境如何,以及他们的消费心理,根据这些来猜测他们会要什么茶,吃什么点心。然后,再找机会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
最开始的时候,李嘉诚不是猜不出就是猜错,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反而更热情地向其他伙计请教经验,不断积累总结,终于能够八九不离十地猜出客人的情况,不仅如此,他还能清楚记得那些常客的喜好和消费习惯,然后投其所好,让客人高高兴兴地掏钱。很多香港的名人大亨也会光临茶馆。李嘉诚长得文质彬彬,本身就很招人喜欢,再加上他总能猜中客人的心思,因此常常可以得到小费,补贴家用。
在茶馆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在这一年里,李嘉诚因为做事认真、待人诚恳,成为茶馆加薪最快的员工。那个时候李嘉诚的薪水已经可以满足他们家的日常开销,以及弟弟妹妹们上学的学费了。一直困难的李家慢慢好转,再也不必为生计发愁。如果满足于养家糊口,一直在茶馆工作便是他最好的选择,但是李嘉诚不甘心,他总是会想起父亲的嘱咐,希望他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一个可以报效国家的人。
李嘉诚找出父亲留下的那册《千家诗》,开始在每天下午茶客较少的时候偷偷地看。尽管李嘉诚小心翼翼,但还是被老板发现了。没想到的是,老板不但没有责怪李嘉诚,反而对爱学习的他更加欣赏了。
那时候的李嘉诚已经不是一年前那个面临养家重担的少年了,他开始抵触茶馆的这份工作,觉得在这里永远也不可能出人头地。
李嘉诚从小就知道人生和求学一样,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常说:“一个人,若因为自己的一点点成就就停止不前,那么你离失败也没有多远了。”
为了不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李嘉诚时常告诉自己不可以满足,只要不满足,就永远也不会失去向前的动力,不会止步不前,只有这样,才会一直努力。
李嘉诚曾对记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怕你们笑话,我每时每刻都想着如何使用正确的办法,将我的产品或者服务,转换成金钱。这个想法成了鞭策我前进最好的动力。”
第三节 脚踏实地,从学徒做起
1944年的旧历春节,李嘉诚的舅舅庄静庵拿着一袋子年货来到了妹妹庄碧琴家。正好那天李嘉诚也休息在家。庄静庵留在妹妹家吃了顿饭。在饭桌上,他再次跟外甥谈到了未来,和前几次一样,庄静庵希望外甥可以来自己的钟表公司上班,他是这样对李嘉诚说的:“嘉诚啊,舅舅知道你是个有志气的孩子,想靠自己挣钱养家。我不否认,对一个年轻人来说,这确实是一件好事,但是你不能总待在茶馆啊。舅舅当然也不是说茶馆不好,只是给客人端茶倒水,总不是长久之计啊。现在正是你学习的最佳阶段,你可不能自己耽误自己啊!”庄碧琴看哥哥说得真诚,便一起上前劝道:“嘉诚去舅舅公司吧,他也是为你好啊,为什么劝了你这么多次,你始终不动心啊!”
李嘉诚听后默默不语,这已经不是舅舅第一次提这件事了,但是他始终没有下定决心。这次李嘉诚没有立刻拒绝舅舅。他很清楚自己不能一直在茶馆这样的地方待下去,他也确实渴望新的工作,而舅舅给出的薪水也比茶馆的要高,并且可以学到技术。再说他本人对复杂的钟表也非常感兴趣。李嘉诚看着餐桌另一边的舅舅,心想:既然舅舅都这样说了,那就别再顾虑那么多了。于是,李嘉诚接受了舅舅的好意。他说:“舅舅,如果您觉得我可以的话,那我就先到您店里去做一阵子学徒试试。”
在去舅舅公司上班之前,李嘉诚告诉自己,这不是接受恩赐,而是去为舅舅做事,他觉得自己已经经过了社会的洗礼。他把第一份工作做得很好,这次他也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做事,而这也是给舅舅的回报。
就这样,李嘉诚进了舅舅庄静庵的公司。庄静庵并没有因为李嘉诚是自己的外甥,就给他特别的照顾,而是一视同仁,让李嘉诚从学徒做起,和别人一样,先从扫地、倒水、跑腿、打杂干起。因为有在茶馆工作的经验,李嘉诚将这一切都做得轻车熟路。那时候很多员工都不知道李嘉诚是老板的外甥,他们在庄静庵面前夸新来的伙计懂事机灵,做事又快又好,还会主动帮助别人。
和在茶馆一样,李嘉诚很珍惜这份工作,他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来学习,想要用最短的时间掌握装配修理钟表的技能。在刚开始还不能接触钟表的时候,他就利用打杂的空闲看师傅的手艺。因为勤奋努力,再加上心灵手巧,李嘉诚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学会了如何修理装配各种型号的钟表。李嘉诚的聪明伶俐让钟表店的店员们惊叹不已。
但是李嘉诚并不满足,那时候他还有另一个目标,那就是自学完中学的课程。好在钟表店的工作并不像茶馆那样忙,晚上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于是李嘉诚便将这段时间充分地利用起来。为了不让别人说闲话,他总是趁着空闲时间偷偷地在角落里学习。经过不懈的努力,李嘉诚居然真的将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完了。
李嘉诚所做的一切,庄静庵都看在眼里,他很高兴看到外甥的这些成长,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夸奖外甥。
1945年8月,日本投降,香港终于脱离了日本法西斯的侵占,再次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战火之后的香港,很多人无家可归。不仅如此,食物也少得可怜,燃料、住房等也都十分匮乏,港英政府为了保障市民的生活、复兴香港经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香港社会慢慢回归正常。
庄静庵看到了香港未来发展的趋势,决定扩大公司的规模。李嘉诚被他派去高升街的一家钟表店做店员。那时候李嘉诚已经掌握了修理和装配钟表的基本技术,再加上他曾经在茶馆培养出来的察言观色的本事,到高升店没多久就有了很好的业绩。
根据店里的老店员回忆:“店里属他(李嘉诚)的年纪小,一开始没有人拿他当回事,但是没多久,大家就再也不敢小看他了。”同事们纷纷称赞李嘉诚,说:“这个小孩对钟表很熟悉,一点儿不像刚刚接触这个行业的,他懂得很多,跟在钟表行业工作多年的人差不多。当他说自己才来几个月的时候,可真把我们吓到了,看他做事的熟练程度,根本想不到他才来这里工作几个月啊!”也有人说,当时就觉得李嘉诚肯定会有出息,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之后他能这么风光。
这时候,李嘉诚已经掌握了可以干一辈子的技术。可是这仍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李嘉诚很小的时候就立志要出人头地,他想,若是一直这样做下去,养活自己是没有什么问题,但绝对达不到他想要的高度。
当时李嘉诚还没有可以改变生活的能力,他只能把一切寄托到学习上。李嘉诚的父亲是一个知识分子,他从小就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知道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因为知识而闻名于世,甚至屹立在全人类的顶端。
李嘉诚眼中的知识并非单单指课本上的内容,它还包括了社会经验、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等,只有这样才可以拥有必要的竞争能力。无论什么时候,知识都是新时代的资本。
如果硬要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一定会告诉大家,那就是你所拥有的知识。李嘉诚一生中一直在做的事情便是学习,努力提升自己。他今天所创造的一切,都和少年时期积累下来的知识脱不开关系。和很多人一样,知识就是他事业的坚实基础,努力就是他继续向前的力量。
第四节 几十年的习惯:钟表调快10分钟
2006年,李嘉诚在香港高尔夫球场接受某报刊记者采访时,曾说起过自己的一个习惯。当年在茶馆工作的时候,最开始,李嘉诚为了不被老板批评,将自己的闹钟调快了10分钟,成为每天最早到的员工。他的这个做法遭到了很多员工的取笑。原因是当时茶馆老板给李嘉诚开的工资极低,员工们认为,这么低的工资根本没必要给老板好好干,只要能糊弄得过去就可以了。但是李嘉诚不这样想。在李嘉诚眼中,每一份工作都值得被重视,他从没有因为茶馆小厮收入微薄就放松自己。他依然努力认真地工作,希望自己可以从中得到提升。在这一点上,李嘉诚的做法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这和李嘉诚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关,父亲李云经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告诉他:一个人,若想做大事,就要先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若是连身边的小事都做不好,更不会干成大事。知道这个道理的人不少,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却不多。试想一下,如果李嘉诚一开始就以敷衍的态度工作,那他现在可能还做着最普通的工作,永远不可能拥有自己的商业王国。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地做每一件事,珍惜每一次机会。无论这件工作是否适合自己,都要抱着积极的态度去做,甚至还应该感谢这件事情,感谢它给了你一种不同的体验,和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让你积累更多的人生经验。
李嘉诚时刻记着父亲的话,他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一份工作,就要做好它。保证不迟到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一个工作者必须遵守的准则。从那之后,李嘉诚就有了凡事提前别人10分钟的习惯。经过多年努力,在成为香港首富之后,李嘉诚仍然保留了这个习惯,他的手表永远比别人的快10分钟。
李嘉诚说:“很多人都知道,我的手表总是比正常时间快10分钟,其实我这样做的目的除了守时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提前做好准备。生意人都知道,机会往往稍纵即逝,如果不能及时抓住,就很可能会失去它。为了能更好地抓住机会,我就习惯了比别人都快一点儿。”
就是为了让自己比别人快一点儿,李嘉诚分外珍惜时间。他认为,同样做一件事情,努力多做一分钟,就可能比别人多几分胜算。为了保证自己每天的生命比别人提前开始,他每天早上必定会在5点59分之前起床,然后听新闻,打一个半小时的高尔夫。只要没有特殊情况,他都会准时到公司上班。每天当员工来到公司时,他已经完成了一系列准备,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晚上不论多晚,他都要把工作干完,绝不允许自己把工作带回家。因此他常常是全公司最早上班和最晚下班的那个人。
机会往往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李嘉诚为了能时刻提醒自己抓紧时间,准备迎接下一个挑战,将自己手表拨快了10分钟。而他也正是依靠这个习惯,才得以在比别人快半拍的节奏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界神话。如今,已是一位近90岁老人的他,依然坚持保持着比别人快10分钟的习惯。
李嘉诚的这个做法,被很多企业家拿来效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要想成功,不只要做得好,还要快,就好比赛跑,第一名可能只比第二名快那么一点点,但这一点点就是赢与输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