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做一个精神焕发的80后新妈妈
- 80后新妈妈的快乐育儿经
- 谢彩虹
- 10327字
- 2021-04-02 10:26:24
“80后”是怎样做妈妈的?她们怎样看待自己和自己的宝宝?事实上,围绕在80后妈妈身边的新词儿有很多:宅妈达人、网购网聊、讲究效率、崇尚平等、追求个性、不愿让宝宝输在起跑线、棍棒教育太过时……其实,80后新妈妈最重要的是摆脱困扰,树立快乐育儿理念,做好“为人母”的身心准备。
宝宝呱呱坠地,新妈妈自信满满、摩拳擦掌地抱起了自己的新生宝贝。可是很快,她们的自信和情绪就进入了下降通道,因为有太多困扰不能顺利解决,有不少挫折难以面对,当初的神采飞扬,很快就变成了灰头土脸。实质上这是个压力与能力的问题。本章通过做好孕前准备,预防产后抑郁等内容,帮助80后新妈妈秀出时尚妈妈的风采,做一个精神焕发的80后新妈妈。
做好当新妈妈的充分准备
做好怀孕准备,是保证孩子有个健康身体的前提,是科学怀孕的主要内容之一。一般来讲,怀孕准备包括生理准备和心理准备、选择最佳的生育年龄、选择适宜的怀孕季节以及选择科学的分娩方式这几个方面。
♀第一,身心准备。
为确保个人、家庭与宝宝永远幸福,所有的女性在计划要宝宝之前,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与环境,定期与丈夫进行必要的情感交流,了解对方的思想与内心状态,尽可能帮助对方、支持对方,共同参与怀孕前的情感准备。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夫妻二人应该考虑戒掉不良的生活习惯。科学怀孕的目的就是为了有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但父母的不良习惯会导致胎儿畸形。因此,准备要宝宝的夫妻戒掉不良习惯是必要的,诸如吸烟、饮酒、熬夜等,都应该在孕前彻底戒掉。
♀第二,选择最佳生育年龄。
遗传学的研究表明,母亲年龄过小,自身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宝宝的发育肯定会有不良的影响;另外从培养的角度讲,父母社会经历太少也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智力教育。但也不可年龄过大,母亲年龄过大,胎儿智力发育障碍的发生率就会增加,有可能造成智力低下和其他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同样,父亲的年龄也不能过大。男子年龄过大,精子的活力会减退,胎儿各种疾病的发生率亦会相对增大,如精子异常,受孕后容易发生流产、早产和宝宝先天畸形,宝宝还会发生软骨发育不全、先天性耳聋和先天性心脏病等。
一般来说,女性怀孕年龄在25至30岁之间为最佳时期。因为这段时间是生育功能最旺盛的时期。这个时期女子骨骼系统已经发育完善,腹部肌肉发达有力,骨盆韧带处于最佳状态。如果这个时期做妈妈,母子发生各种疾病的机会最少。当然,由于怀孕受健康、生理、心理,以及外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个最佳生育年龄不是绝对的。
对于女性来说,生育年龄最晚不要超过35岁,原因是35岁后怀孕的机会减少,易流产。随着年龄的增长,卵细胞逐渐老化,卵子中染色体畸变增多,容易造成胎儿畸形、流产和死胎等。据有关资料统计:35岁以上的妇女分娩出的宝宝,发生先天缺陷的机会较25至30岁妇女生育的宝宝高2倍以上,并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增。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染色体不分离的机会增加,胎儿染色体畸变率增高。另外,35岁以上的高龄初产妇其子宫颈和阴道的弹性差,骨盆关节松弛性也差,子宫收缩力弱,分娩时间会延长,难产的危险性也会增加。同时还容易发生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率也高。
♀第三,选择适宜的怀孕季节。
在一定意义上,怀孕的季节与胎儿的正常发育和产妇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根据气候特点、营养、传染病流行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医学界普遍认为:在春末夏初怀孕,是较为理想的。春末夏初怀孕,宝宝出生后体质好,不易患病。而且在孕末期避开了酷暑与严寒。孕末期,孕妇容易疲劳、多汗,如在酷暑季节,孕妇会因天气炎热而生痱子。由于天气炎热,各类病毒繁殖、生长和传播的机会就多,很容易造成病毒感染与病毒的流行。如果孕末期是在寒冷的冬季,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高于其他季节,加上家庭生活中用的燃料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有害气体不断堆积,孕妇在寒冷的冬季又不能冒着严寒在户外散步,患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第四,选择科学的分娩方式。
分娩方式有多种,如剖宫产、自然分娩、水中分娩等。究竟采取哪一种分娩方式,需要进行科学的选择,这对母子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从科学的角度讲,最好选择自然分娩。
选择自然分娩的益处在于,一方面,胎宝宝经过产道时有一定的压力,这会刺激胎宝宝发生应激反应,引起一系列的内分泌改变。尤其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可以促进免疫因子的产生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针对这一现象,曾有人做过调查,凡是正常阴道分娩的新生宝宝,其细胞免疫和某些免疫球蛋白均高于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宝宝。
另一方面,在自然分娩时,由于胎宝宝必须通过相对比较窄的产道,对胸部有一挤压的过程,使胎宝宝呼吸道腔内的羊水和分泌物容易被挤出,因此,在出生以后患“新生宝宝吸入性肺炎”、“新生宝宝湿肺”的相对减少,也有利于肺组织的膨胀以及正常呼吸的建立。随着分娩时胎头受压,血液运行速度变慢,相应出现的是血液充盈,兴奋呼吸中枢,建立正常的呼吸节律。据有关的资料报道,通过阴道分娩的胎宝宝,由于大脑受到阴道挤压而对宝宝今后的智力发育有好处。对母体而言,由于自然分娩是一种生理现象,其创伤小、比较安全,并且在产后能很快恢复健康,对产后的体型恢复有益。
专家给80后新妈妈支招
早期教育一般指对0至6岁儿童的教育。这一时期宝宝的身心变化非常大,需要80后新妈妈摆正早教心态,根据宝宝的身心发育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早期教育。
有关给宝宝进行家庭早期教育,专家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新妈妈可以参照这些观点,对自己的某些不恰当做法进行调整。
♀第一,别把宝宝当病人。
大部分新爸新妈都认为早期教育是为了让宝宝出类拔萃,结果恰恰出现了许多问题。全国妇联“中华育婴工程”专家委员会曾经在全国进行的抽查显示,由于早教中存在的种种误区,已经影响到宝宝的身心发展。比如把宝宝当病人。调查发现,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庭都把宝宝当作脆弱的小生命,像对待病人一样对宝宝照顾得无微不至。
其实,宝宝不是病人,他们还在母腹之中时就有了各种能力,出生后则有很多的潜能,还有惊人的适应能力。宝宝对环境的要求,除了照顾以外,更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是冒险,以挖掘自己身体里的各种潜能。如果把宝宝当成病人那样照顾,他们的潜能就会一个个地消失。
♀第二,别把分数当唯一。
全国妇联“中华育婴工程”专家委员会的调查显示,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庭把教育与分数相提并论,并认为学习成绩就是教育的效果。于是,宝宝们在1岁时就开始认字,3岁开始学外语,3至6岁的宝宝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参加各种培训班。
有关的专家指出,教育是能力的培养,不完全是成绩的取得。教育包括的内容很多,健康的心理、乐观的情绪、合作精神、思维方式、动手能力、语言表达等,都不是能用分数来衡量的。重要的是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而不是逼迫宝宝掌握一项专门技能。
♀第三,不能盼宝宝是“神童”。
大部分新爸新妈都给宝宝设计了美好的未来,甚至不切实际地把宝宝当作“神童”。调查发现,希望宝宝“正常发展”的爸爸妈妈只有三成,六成的爸爸妈妈希望自己的宝宝“超常”,最好是个“神童”。
其实,超常和低智商的儿童所占的比例都非常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儿童都是正常宝宝。如果爸爸妈妈非要给正常的宝宝定一个超常的标准,每天施压,其结果只会是拔苗助长,还是应该量力而行。
♀第四,别给宝宝起奇怪的名。
让老师颇感头痛的是,如今学生的名字越起越怪,四个字的,五个字的,一个字的都有,而且爸爸妈妈喜欢从字典的生僻处选择字,以标明独一无二的“这一个”。教育部、国家语言委启动的“人名规范”系列项目,特别强调给宝宝起名字应该禁用生僻字或自造字。据某地人口管理处负责人介绍,民警们一旦遇到含有生僻字或自造字的市民名字,将无法将其户口卡排列入档。目前,全国许多城市的居民户籍都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管理,在制作身份证遇到生僻字或自造字时由于计算机无法识别,只能靠民警将名字手写在身份证上。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制作护照的时候,一旦出现计算机无法识别的字,民警只得将持有者的名字手写在护照上。而这种身份证或护照在使用时,极有可能会被认为是假证,因为按照国际惯例,所有的护照都应该是机器打印的。
据老师们说,给宝宝起一个很奇怪的名字也是家教的一大误区。爸爸妈妈越是别出心裁,搞得越冷僻,别人越是叫不出其宝宝的名字,其宝宝在公众场合得到锻炼的机会也越少。
这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个心态问题。事实上,妈妈的心态很重要。每个宝宝的气质类型不同,有的宝宝天生敏感,可能适应的过程要长一些,这样的宝宝需要妈妈给予更多的耐心和陪伴。比如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其他宝宝都在玩,自己的宝宝却紧拉着妈妈的手不放,那么请妈妈耐下心来陪着宝宝继续熟悉这个环境。此时别急于让宝宝“独立”,如果不顾宝宝的感受贸然把宝宝推到人群中,甚至呵斥打骂宝宝,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很可能下一次在陌生环境,宝宝会更加害怕,更加黏着妈妈。
有的妈妈说觉得自己的宝宝好像并不内向,在家里或者在熟悉的人面前非常活跃,可是一到陌生场合就怯场。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宝宝在家里受到了过多的溺爱和关注,被呵护得太多造成的,以至于缺少适应环境的能力,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缺乏遭遇挫折的心理承受力。针对这种情况,妈妈和家人应该“放手”,一方面,让宝宝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也要多创造宝宝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的机会,并且要少干预宝宝们之间的事情,让宝宝自己从交往中学习和积累经验,找到自信。
新妈妈快乐育儿别厌烦
快乐是新妈妈送给小宝宝最好的礼物。怎么样才能让在襁褓里的宝宝感到快乐?新妈妈又怎样才能知道宝宝是快乐的还是不快乐的?
刚出生的宝宝大多数时间除了吃就是睡觉,但他们的内心其实很渴望来自外界的良性刺激。这个时候,新妈妈可以给宝宝一些触觉、视觉、听觉方面的良性刺激,宝宝是会在心里“偷着乐”的,对他以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健康成长也有很大益处。
稍大一些的宝宝知道如何把快乐写在脸上,即他开始出现微笑,这种微笑通常发生在看见妈妈、爸爸和他喜欢的亲人时。如果新妈妈对他的这种微笑做出反应,逗他哄他,宝宝会更加快乐,而亲子之间的美妙关系也在这样的时刻逐步建立起来。
在新妈妈给宝宝喂奶时,宝宝的眼睛和妈妈的脸之间的距离应该保持在30厘米,这个距离是宝宝最喜欢、最能看清楚东西的距离。妈妈在给宝宝喂奶时,应该微笑并专注地看着他,这样会让宝宝感到非常快乐。
宝宝感到不快乐的时候会啼哭,不快乐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个就是渴望妈妈的抚摸和拥抱。另外,宝宝还非常渴望接触外面的世界,多出去走走,也会带给他很多的快乐。
如果这个时候新妈妈发现宝宝会一个人独自玩耍,即把自己的小手伸到眼前凝视、晃动并陶醉其中,千万不要打搅他。宝宝的“自娱自乐”也能让他体会到快乐,而且,这也是培养宝宝开始具有“自我意识”的关键期。新妈妈要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和初为人母的特殊身份,将温馨的母爱传达给宝宝,让宝宝在母爱的阳光照拂下健康快乐地成长。从长远意义上讲,伟大的母爱带给宝宝的快乐,必将成为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原动力!
下面这些场景你可能经历过,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一个新妈妈带宝宝去楼下花园玩球,她本来是陪着宝宝好好地玩,教他一点“本事”,可是宝宝尽是把球胡乱地扔,刚开始她还没有觉得烦,时间长了,她尽拣球了,就觉得很烦;新妈妈带宝宝去沙滩上玩沙子,她本想让宝宝学习如何使用工具,可是宝宝还不让她教怎么玩,结果弄得到处脏脏的,她很心烦;新妈妈想培养宝宝从小就学会帮助人的意识,就让宝宝帮她剥豆子,可宝宝净帮倒忙,把豆子弄得到处都是,她觉得反倒麻烦了……
你和宝宝玩游戏的感觉如何呢?当你陪着宝宝玩游戏的时候,你嫌麻烦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宝宝太小,教他玩什么、学什么也是费工夫,教他学习起来太麻烦,等他上幼儿园以后老师再教他就会了,有的东西,宝宝大点儿自然也就会了,何必现在教,太麻烦了。第二是有的时候宝宝喜欢的东西很脏,比如沙子,帮他打扫卫生太麻烦,所以,不喜欢给他玩这类的游戏。第三是本来想在游戏过程中渗透一些教育内容,可是宝宝专注力很差,一会儿一个花样,也不知道他到底想怎么玩,看着他在瞎玩,真心烦。第四是有的游戏太容易让宝宝兴奋,比如一些运动游戏,怕他得多动症,所以不能给宝宝玩。
对于以上观点,你是否也有同感?如果你的想法和以上所列举的想法有相似之处,你也一样可以发现自己的问题了。
如果你的想法和第一种类型相似,那么你可能是一位逃避困难的新妈妈。不要觉得很多能力随宝宝的成长自然就会拥有,宝宝很多优秀的能力和素质,是需要新妈妈帮助宝宝建立并完善的。宝宝小,但并不表示宝宝不需要教育和帮助,新妈妈需要知道的是:无论宝宝多大,你对宝宝的教育都是责无旁贷的,不要把你的责任推卸给任何人或任何机构。不要认为教育宝宝是一种“麻烦”,你试着去做做,就能发现宝宝是充满智慧的。
如果你的想法和第二种类型相似,那么你对宝宝的生活环境要求太高了。宝宝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是没有干净、脏的区别的,我们要教会宝宝的是事物或玩具不干净的时候怎么处理,手或衣服被弄脏了怎么办,而不是限制宝宝的行动,这样会制约宝宝对事物的认知和探索水平。
如果你的想法和第三种类型相似,那么在这里要提醒你,陪宝宝玩,要有绝对的耐心,还要注意掌握引导宝宝参与游戏的方法。其次,我们教宝宝学会一些技巧或某一些动作,不能太过追求结果,而忽略了游戏给宝宝带来的快乐感受。所以,这类新妈妈需要的是如何让宝宝在玩的过程中感受快乐,然后才是掌握一定的动作、融进一定的教育指标和目的。
如果你的想法和第四种型相似,那么这里要明确地告诉你,只要游戏安排合理和科学,任何游戏都不会让宝宝得多动症。宝宝在运动型游戏中表现出特别的兴奋是正常的,这是宝宝身体发展的需要。新妈妈需要把握好的就是,在什么时段给宝宝玩游戏,每次玩多长的时间,而不是限制宝宝的需求。因为宝宝实在是太喜欢游戏啦!
宝宝为什么喜欢玩游戏?宝宝喜欢玩游戏是因为“我要玩”,而不是“要我玩”,游戏是宝宝主动、自发、自愿的活动,它不能有任何强迫、催促或限制。再次,宝宝参与游戏的目的主要是“玩”,在玩中获得“快乐”,而不是游戏以外的东西。所以,无论宝宝参与何种活动,你不要首先就判断“活动有什么教育目的、会不会弄脏宝宝的衣服”等,才决定让不让宝宝参与,更不要因为考虑到活动目的就限制宝宝的活动手段或方式,因为这个目的是大人的而不是宝宝的,我们要尊重宝宝参与游戏的目的和原因。你应该在保证宝宝安全的情况下,考虑宝宝是否真的喜欢这个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他是否表现出兴趣高昂、心情愉快。
宝宝的身体运动能力和智力正处于发展中,那些能够让宝宝体验到掌握感和控制感的游戏或活动,能够让宝宝形成积极的学习意识、体验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当中。相反,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和充满压力的环境,会对宝宝的身心健康不利。宝宝只有通过各类形式的游戏,才会逐渐增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在陪伴宝宝活动时,首先要求新妈妈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不要用所谓的书本的、测试的、专家的标准来要求宝宝达到什么程度。创设让宝宝感到快乐、轻松的环境和游戏是最重要的,这样你就不会觉得陪宝宝玩是“麻烦”的了。
在陪伴宝宝成长的过程中,新妈妈需要特别有耐心。你关注的不应该是教育效果是否“立竿见影”,更应该关注是否给予了宝宝快乐?只有在快乐中成长起来的宝宝才是“真正健康”的宝宝,拥有“真正的健康”,宝宝才能获得智力的发展……
宝宝吃母乳妈妈最幸福
享受哺乳的时光,会让新妈妈油然而生一股神圣的舐犊之情,仿佛一下子回归到了原始的动物本能。有奶水给孩子吃,真是妈妈最幸福的事情!当吃奶的宝宝两只眼睛直直地看着妈妈,两只小手抱住妈妈的乳房,还边吃边有节奏地按压着。按一下,吸一下,一松一紧的,像个专家一样。吃到高兴的地方了,还会嗯啊嗯啊地和妈妈聊天。每当这个时候,新妈妈会感到这真是幸福的时刻。
月子里有的新妈妈的奶水不够吃,不过“催奶”的办法很多,而且都很有效。随着奶水越来越充足,宝宝也越来越大,越来越调皮。在感受幸福的同时,也会偶尔有点小曲折。比如有时奶水涨足了,被他猛地踢上一脚,或是膝盖顶一下的事情经常发生,可想而知会出现什么后果。
母乳喂养可以加快新妈妈产后恢复体形的速度。研究表明,哺乳能燃烧怀孕期间所储存的脂肪,增强子宫收缩、避孕,更快恢复和保持体形,也有利于降低乳腺癌的发生概率。
此外,母乳喂养经济、卫生而安全,不需要花钱买奶粉,喂养方便省事,好处看得见哦。
有关人员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件很特别的事,即喂母乳的宝宝似乎特别乖。妈妈通过哺乳与宝宝肌肤相亲,增进母子之间的默契和感情,有利于宝宝的心理发育。想将宝宝教好需要做到两件事,即了解宝宝、帮助宝宝感觉舒适,而喂母乳正好符合这两项条件。
在宝宝出生后的头几个月,新妈妈与宝宝因喂母乳而产生的互动超过上千次,这使得新妈妈更了解宝宝的行为。在哺喂母乳时流进宝宝体内的不仅是乳汁,还有妈妈和宝宝之间浓浓的亲情。喂母乳的宝宝,不只获得了营养,还学会了信任,以及因为信任带来的自在感受。新妈妈与宝宝因哺喂母乳而对彼此有更深的了解,双方也能有更好的表现。
听听老爸老妈的经验之谈
为了方便广大的80后新妈妈在教育宝宝中有所参考,我们收集并整理的部分育儿理论和方法,乍一看起来很简单,其实里面蕴涵着很多的科学理念,是很多有经验的老爸老妈们在思考和实践后的真知。下面我们就一一地向你介绍。
♀一是宝宝的饮食和生活护理。
注意比较均衡的配方即可,不需要十分精细。1岁以前的宝宝要保证奶量,1岁以后的宝宝要注意三餐。一天中的饮食做不到各类搭配均衡,那么,一周中的饮食搭配一下,都兼顾一下也是可以的,宝宝不会饿死自己。
宝宝吃饭一定要坐在餐椅子上吃,不吃就让他离开。
外出玩时不可能像在家中那样吃得放心,但也没必要太担心,在能力范围内稍微注意一下即可。例如选择一家干净的饭店。其他方面如菜中是不是有味精,菜是不是绿色食品等,就没必要太担心了。
对于宝宝补钙、补锌等诸多个方面的事情新妈妈要做到心中有数,不缺不补。应该让宝宝多晒太阳。
穿不讲究,不刻意,穿得多少和大人差不多就行,少一件比多一件要好。宝宝运动量大,玩时容易出汗,如果经风一吹就容易感冒,还不容易痊愈。宝宝流鼻涕了,就加一件衣服。判断冷热,摸一摸宝宝的后脖子就知道了。
要注意加强宝宝对抗寒冷的训练。不要动不动就给宝宝吃药。天冷的季节,不定期地给宝宝吃点维生素C,或者每天吃一点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感冒症状轻的时候,比如只有流鼻涕,不需要刚开始就吃药,可以多灌水;感冒大多数是病毒性的,病毒没有特效药,很多时候都是大人自己为了得到心理安慰。感冒发热去医院的话,尽量要求验血。
一个人不可能不生病,所以在宝宝感冒的时候,不要惊慌失措,辩证地想,得一次感冒相当于打了一针预防针。
♀二是宝宝的生活环境和习惯。
宝宝不需要太聪明,太锋芒毕露,我觉得那不是好事,关键是良好习惯的培养。
不要轻易养成一个坏习惯,那样你会发现,纠正一个坏习惯的时间会是几倍于养成好习惯的时间。不要因为眼前的短暂利益妥协,随便就给宝宝引入新的不良习惯,例如因为宝宝不吃饭,就开电视让宝宝看,来达到多喂几口饭的目的。
环境很重要,自己要做得正。
尊重宝宝,大人要习惯换位思考。要注意保护宝宝的注意力和兴趣。
♀三是注重宝宝对玩的体验。
每天尽量保证能够陪伴宝宝玩耍一定的时间。
生活游戏化,游戏生活化;每天想办法让宝宝大笑狂笑若干次。
玩不怕脏,放手让宝宝玩,摸爬滚打,不头破血流就可以;不影响到自己的安危,不影响到他人的利益,就不要对宝宝的行为举止干涉太多。不是所有危险的东西都禁止宝宝走近。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教给宝宝危险在哪里,怎么样才能避免。
尽量多地给宝宝自己体会的机会,不要直接告诉他结果,让他去摸索,去磕碰,去失败。常带宝宝去远行,去郊外,不惧怕风雨。争取每年都能到一次乡下,找不一样的感受,让宝宝充分地感受一下。
♀四是教育宝宝的技巧。
社会上有很多“早教”的方法,当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就不做,有所为有所不为,信奉宁缺毋滥,过犹不及。教育宝宝要循序渐进,不要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一步一步地来。了解当前宝宝的特点,因材施教,不要拔苗助长。
不要过多地纠缠在自己育儿细节上的为什么和理论依据。做就做了,既成事实,没那么多的讲究。
不要把自己太当作宝宝的救世主,或者说是唯一的教导者。
教育宝宝时大人要说真话,当你发现有一些真话说出来效果可能会不好,那就注意说话的技巧,宁可说一半,说得外交辞令一些,也不要说瞎话。
说宝宝听得懂的话。习惯于讲道理的新妈妈要说得简洁明了,忌讳啰嗦。让宝宝对自己的东西有决定的权利。
明明知道这么做可能会引起宝宝强烈抗争,并且自己还可能妥协,那么就不要去干预宝宝。否则,最后结果只会更坏,不会更好。
教会宝宝学会等待。
教会宝宝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教会宝宝付出和回报是双向的,学会感恩。
新妈妈要尽量陪着宝宝入睡。
在宝宝3岁以后,给宝宝引入每周零用钱的机制,要开始让他学会用有限的钱来办自己最想做的事,最后让他学会开源,学会节流。
表扬是阳光雨露,天天要有,但不能泛滥,避免宝宝过度依赖表扬从而失去自我评价的能力。表扬不要假大空,不能老是“你真聪明、你真棒”,要表扬宝宝具体的点滴进步,而不要随口跟他说:“你是最棒的。”
你只需要一个70分的宝宝,所以,你也只要当一个70分的妈妈。不对自己严格的要求,马马虎虎过得去就可以了,你毕竟也是第一次当妈妈啊。
教会宝宝面对失败,我可以不服,但是我输得起,我可以选择放弃,也可以选择再次冲击,但你不能在对手面前大哭。
♀五是老爸老妈调教宝宝的绝招。
零距离发号施令。妈妈正在厨房忙着准备午餐,听到宝宝扔玩具的声音,妈妈一手拿着炒勺,一手端着炒锅,随口喊开了:“宝宝,把玩具收好了!”宝宝对妈妈的话丝毫没有在意,满腔热情地继续扔玩具,没事儿人似的从这个房间转到那个房间,公然藐视妈妈的权威,与妈妈对抗。
对此,新妈妈可以使用零距离发号施令的绝招了。妈妈最好走近宝宝,拉着宝宝的小手,蹲下身子,用柔和而坚定的眼神注视着宝宝,然后再向宝宝“发号施令”。一旦妈妈与宝宝保持零距离的平等接触,宝宝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妈妈的身上,妈妈的“号令”才会发挥作用,宝宝才会听从妈妈的旨意,将不听话的念头抛到九霄云外。
零压力正面交锋。宝宝利用妈妈清理脏衣服的空当,飞快地跑向浴盆,开开心心地玩起了泡泡。衣服鞋袜很快面目全非,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妈妈情急之下,嚷嚷起来:“宝宝,看你把刚换的衣服弄湿了!”宝宝抬头看着妈妈。一只小手还在不停地拨弄浴盆里的泡泡。“你再玩呀!再玩呀!”妈妈更加生气了,冲着宝宝越发大声地嚷嚷起来。宝宝不知所措地看了看妈妈,把刚刚拿出的小手又怯怯地伸进了浴盆。
在这种情况下,新妈妈与宝宝交流时,一定要从正面出发,使用正面的语言平静而循循善诱地表达自己的要求。另外,妈妈在向宝宝表达自己的要求时,切记不要采取威胁的手段来压制宝宝,这样会给宝宝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让宝宝信以为真,或者进一步加重宝宝的逆反心理,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
零疑问转移兴趣。宝宝一大早从起床开始就跟妈妈闹别扭。“宝宝现在就起床好不好?”“不好,我还要睡觉。”妈妈好不容易将宝宝从热乎乎的被窝里拉出来,一大堆别的问题又接踵而至:“我们今天穿这件衣服上幼儿园好吗?”“不好,我要穿那件绿色的衣服。”“我们吃过饭就去幼儿园好吗?”“不好,我不去幼儿园,我要去动物园看小猴。”“我们带着毛毛熊去幼儿园玩好吗?”“不好,我要带大恐龙。”妈妈被宝宝折腾得满腔怒火,但是又不得不耐着性子一步步哄宝宝上道。
在这种情况下,新妈妈一定要用坚决的态度,不给宝宝任何拖延与寻找借口的机会。可以采取转移宝宝兴趣点的方法,来减少与宝宝之间的摩擦。如果宝宝的妈妈换一种方式说服宝宝:“你今天穿那件红色的衣服去幼儿园,你的好朋友一定非常喜欢。”“吃完饭赶紧去幼儿园,点点肯定早就在教室等着跟你玩呢。”相信宝宝一定会欣然同意妈妈的要求。
零忽视无机可乘。宝宝手里拿着一支蜡笔,正在墙壁上胡乱涂鸦。妈妈一抬头发现了宝宝的劣行,立刻过去试图阻止:“宝宝,别在墙壁上画。”与此同时,妈妈的手机响了,那是好友发来的短信。妈妈连忙把手机抓起来,一边给好友回着短信,一边顾此失彼地抓着宝宝,想要阻止宝宝破坏环境的行为。宝宝立刻意识到有机可乘,同时也体会到这种“警察抓小偷游戏”的有趣之处,咯咯笑着满屋子跑着,这里画上一道,那里画上一道,玩着继续他的破坏活动。
值此“紧要关头”,新妈妈一定不能忽视宝宝的感受,而要十分专注地面对宝宝,看着宝宝的眼睛向宝宝提出要求。只有这样,宝宝才会觉得这个事情受到重视,他也才会因为无机可乘而重视妈妈的要求。
零唠叨配合行动。宝宝看动画片很长时间了,妈妈怕他看痛了眼睛,提醒他该关电视了。“不嘛,妈妈,我还想看一会儿。”“不行,明天再看。”“再看一会儿嘛。”“赶快关,再不关眼睛要看坏了。”“我眼睛不痛,我还想看。”宝宝不断地反抗,继续与妈妈磨着嘴皮子。
这时,新妈妈无可奈何了吗?不是的,新妈妈可以使用零唠叨配合行动的绝招。妈妈的唠叨,是滋养宝宝对妈妈指令无动于衷坏习惯的温床。宝宝控制自己的能力比较差,妈妈的提醒常常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长期这样下去,宝宝就会越来越顽劣,最终对妈妈的唠叨充耳不闻。行动高于一切,只有付诸行动,宝宝才会认为妈妈的指令确实有效。因此,当妈妈对宝宝提出要求时,在劝说的同时,最好配合相应的行动,雷厉风行地领着宝宝去做相应的事情,帮助宝宝及时将指令落实。只有这样,妈妈的话才不会在宝宝心目中显得无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