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正经[晨祷]

对申正经的探讨之所以延迟至今,不仅是因为它是圣课中最为长大与华丽的,而且也由于申正经具有和其他日课完全不同的结构原则,在这方面申正经无法和其他日课进行对比,虽然它们都拥有交替圣咏的诗篇歌唱这一共性。

申正经被划分为四个段落,并不间断地施行。在没有专门名称的开始段后,是三次夜祷[Nocturn],其各自结构均相同。而申正经整体则前接日课的常用导引(《我们的父》[Pater noster]、《万福,玛利亚》[Ave Maria]、信经、短诗和《神啊,求你快快搭救我》[Deus in adjutorium]),并习惯上以《让我们称颂主》作结。

在《神啊,求你快快搭救我》之后,申正经特有的圣咏以一首交替圣咏和诗篇94(95)《来啊,我们要向耶和华歌唱》[Venite, exsultemus Domino]开始。这就是邀请诗篇(从交替圣咏的角度上说,是简单邀请歌[simply Invitatory])。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申正经的圣课总是不变地从诗篇94(95)开始。没有哪一首诗篇在圣课的常规部分中被赋予如此光荣的固定位置。在邀请诗篇之后,由一首赞美诗来结束申正经的第一段。

figure_0164_0056

教皇乌尔班二世于1095年为克吕尼的修道院教堂的主祭坛祝圣(一份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手抄本)

紧随其后是三次夜祷,每一次的构成都相同。每一次夜祷都以三首诗篇开始(每首都有自己的交替圣咏),以三次功课结束(每次后接一首大应答圣咏)。诗篇与功课之间分别有一首短诗、《我们的父》[Pater noster]、一次赦罪[absolution]和一次感恩祈福[blessing]。作为夜祷中重要的音乐事项,是九首诗篇及其交替圣咏和九首紧随功课之后的应答圣咏。在《通用本》中,每一次夜祷之后的交替圣咏按照一至三编号,而功课和应答圣咏则连续地从一到九编号,这样做似乎并无特殊原因。

在作为具体节庆特用的交替圣咏和夜祷后的应答圣咏之后,是所谓的谢神赞美诗《我们赞美你上帝》[Te Deum laudamus],即《感恩赞》,LU,第1832页)完成了星期日和节庆的申正经特有的圣咏。中世纪申正经的结构形式见表7。需要注意的是,现今的实践去掉了第九首应答圣咏而代之以《感恩赞》,比古代形式有略微压缩。但是,如果在耶稣受难周和为亡者施行的追思圣课中,则需要去掉《感恩赞》,复之以应答圣咏。

表7:申正经的结构

figure_0165_0057

作为对申正经形式的总结,需要注意:它在不那么重要的场合可能会被大幅压缩。这些次要的节庆可能仅仅含有三次功课(而不是像更为隆重的节庆那样有九次功课)或者一台夜祷。而节庆的规格有时在教会历中确实也以其申正经功课的数量来指示。在这方面,申正经比其他圣课都更具结构灵活性和易变性。

非常遗憾的是,由于申正经的音乐比其他圣课更为丰富和多变,因此也就没有多少现成的例子可供分析。在为日课准备的《交替圣咏集》中完全没有涉及申正经,而《通用本》中也仅含有八个节庆的申正经。[5]

即便是这样几个少数的例证,也充分显示出作为申正经形式特征的高度灵活性。只有圣诞节和基督圣体节的圣事完全依照表7所给出的结构程式,只是以《感恩赞》替代了第九应答圣咏。受难周中进行的三次圣事取消了邀请诗篇和赞美诗,直接从第一夜祷的第一首交替圣咏开始。在这些天同时被取消的还有《感恩赞》。到了复活节的星期天,邀请诗篇和《感恩赞》又同时出现了,但还是没有赞美诗,并且只有一次夜祷。逾越节也只含有一次夜祷,以《感恩赞》替代第三应答圣咏作结,但申正经的开头部分是齐全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含有一次夜祷是申正经的常规形式。在亡人追思圣课中的申正经只缺少一首赞美诗和《感恩赞》。不过在某些场合,究竟是施行一次还是三次夜祷也是可以选择的(见LU,第1779页)。要说清圣事是如何变化以适应不同的礼仪要求,是有些困难的。

根据前面对于圣课的讨论可知:诗篇乃是仪式经文的主要来源。事实上,全部一百五十首诗篇在日课中会每周被唱一遍。在每一种圣事里,诗篇最先是按照顺序编号被使用的;但在许多节庆中,那些内容上被认为更吻合的常常被用来替代原先的按顺序应用的篇目。除此之外,按照顺序演唱诗篇的传统还是被严格坚守着。

正如我们在第三章中所见,诗篇和短诗曲是以吟诵程式或与八种教会调式匹配的歌调来演唱的。但是为某一诗篇选择一个歌调却与其文本或礼仪地位并无关联。这种选择完全取决于为诗篇或短诗曲配唱的交替圣咏的调式。因此,我们必须将注意力转向规范和润饰着圣课诗篇歌的自由旋律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