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化不仅代表气候平均值的变化,还包括变化幅度或距平值的变化,这两种变化都会使小概率的天气与气候事件的出现频率增加,也会使原来未曾出现的天气气候事件出现”。我国各类水利工程面广量大,已建成各类水库98000多座,总库容9323多亿m3,且分布在多个不同气候条件带,水工混凝土作为这些水利工程建设的大宗建筑材料,其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与脆弱。近些年,发生在我国的极端低温冻害、突发寒潮、长历时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对水利工程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重大经济损失已经印证了水利工程是易受气候事件冲击的薄弱环节。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气候变化对中国水安全影响及适应对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变冻融温度下水工混凝土抗冻演变行为及寿命预测”资助开展了冻融、干旱等变化条件对水工混凝土的影响的应用基础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保障工程的安全和耐久性。本书总结了极端气候对水工建筑材料的影响的主要成果,以及该项成果在水电站、调水工程、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应对冻融、极端低温、干旱等事件中成功应用的经验。

本书在基础理论、室内试验与工程实践的基础上,论述了变化条件下水工混凝土的特性。全书共分7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近些年发生在我国的极端气候事件,以及由此对水利工程产生影响的事实,并对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水工混凝土的主要特性进行了阐述。第2~第5章,分别介绍了变温冻融、持续低温、干旱对水工混凝土力学、抗冻、变形与抗裂性以及微观特性演变的影响规律。第6章主要介绍了变化条件下水工混凝土的抗裂性评估方法,第7章为水利工程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与相应成果在水电站、调水工程、抽水蓄能工程中应用的介绍,并对未来气候变化影响水利工程的情况进行了探讨。本书由陆采荣、戈雪良、梅国兴编著,刘伟宝参加了第1章、第3章、第5章的编写工作,王珩参加了第2章、第4章、第7章的编写工作,杨虎参加了第6章的编写工作。

本书得到了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出版基金的资助,书中还参考了国内外混凝土科研工作者的相关文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著者

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