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研究区域概况与取样点布设

2.1 惠州市概况

东江干流(惠州段)为东江下游,位于东经114°9′~115°42′和北纬22°67′~23°73′,自博罗县观音阁镇起,经惠城区,止于博罗县园洲镇,全长约147km,全段均在惠州市境内,因此,研究区域概况主要指的是惠州市的概况。

2.1.1 气候条件

惠州市南临南海,北回归线横贯境内,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年平均气温21.6~22℃,夏季最高为38.9℃,冬季最低-4.0℃,偶有霜冻。受季风影响,降水具有雨量多、强度大、季节长、雨日多、时程及分布不均等特点。多年平均降雨量1700~2000mm,有自北向南递增趋势,沿海一带降雨量较多。最大日降雨量403.8mm,年降雨120~150天,集中于4—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6.0%,经常暴雨成灾。多年平均蒸发量1600~1800mm。月降雨量大于蒸发量。潮湿系数0.98~1.15,为湿度充足带,年平均湿度79%,月相对湿度有时可达89%。区内风向随季节变化,夏秋季多东和东南风,冬春季多北和西北风;最大风力七级,南部沿海地区多台风,大者达10~12级,常形成风灾。

2.1.2 水文状况

东江为珠江流域三大水系之一,发源于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自东北向西南流入广东省境内,流经河源、惠州、东莞等市,在东莞市石龙镇以下分为多水道河网区汇入狮子洋,经虎门注入南海。在惠州市区内,东江干流河床平均宽300~400m,深10~24m,最浅时仅0.7m,平均坡降0.53%,洪水时水位可达17.56m(1959年6月16日),一般洪水位14m,最大流量12800m3/s(1959年6月16日),最小流量65m3/s,近10年平均流量866m3/s,流量变动范围为2600~6660m3/s,无论丰水期和枯水期均保持相当的水量,其50%的保证率流量达355m3/s,95%的保证率达185m3/s;最大流速2.8m/s,最小流速0.1m/s;流域面积约为7000km2,有主要河流30余条,包括东江、西枝江、淡水河、沙河、公庄河、大岚河、水东坡水、柏塘河、石坝水、杨梅水、宝溪水、小沥河、安墩河、黄竹水、楼下水、上口市水等。其中西枝江、公庄河为一级支流,淡水河和沙河是二级支流。据区内岭下、惠阳、博罗、下寮等水文站多年资料,河流径流系数为51.5%~82.9%,径流深901.9~1486mm。

西枝江是东江的第二大支流,流域地理位置为东经114°37′~115°25′,北纬22°37′~23°28′,流域面积为4120km2,河流长约190km。西枝江发源于紫金县竹坳山,江水大致自东北向西南流动,经平山镇后折向西北,经惠阳至惠州市东新汇入东江。西枝江年平均流量为53.7~91.5m3/s,年最小流量为8m3/s,平均流速为0.54m/s,年平均径流量为41.69亿m3

淡水河发源于深圳市的梧桐山,集雨面积1308km2,总河长为95km,坡降为0.566‰,保证率径流量为9.43m3/s。淡水河流经深圳市的龙岗区、惠州市惠阳区的淡水镇、永湖镇和惠城区的三栋镇,于紫金县汇入西枝江。

2.1.3 地形地貌

惠州市地处南岭中段莲花山脉西南麓,地壳活动频繁强烈,造山运动以断裂作用和广泛的酸性岩浆及侵入喷发活动为特征;地层岩性多样,以花岗岩等岩浆岩为主,大部分地区属中低山丘陵地貌,群山环抱,连绵起伏,山脉多为北东走向,山脉走向与主要构造线走向相一致。地势特征为北西和北东部较高,向中部东江倾斜,中部为山间平原地貌,呈狭长状。惠州地貌特点具有山势陡峻、森林密布、沟谷幽深的地貌特征。海拔1000m以上的山峰有3座,主要山峰有罗浮山、天堂山、象头山、担竿山、白马山等,最高峰是罗浮山,海拔1281m。惠州市北、东、西部及东南沿海一带为中低山,西南部为低山丘陵,中部、南部大部分为平原,滨海海岸曲折,岬角与平原共存。山地约占75%,平原占25%。

2.1.4 自然资源

惠州市辖区内有包括东江干流在内的主要河流34条,大型水库3宗,中型水库19宗,库容量超过16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27.5亿m3。惠州市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人均耕地面积约有520m2,自然土壤为红土壤,间有潮沙泥土。该地区地形地貌复杂,生物多样,保留了许多相对完好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物种丰富。沿海适宜生长红树林,现保留红树林29种。地下蕴藏有铁、煤、钨、钦等矿产资源。盛产稻谷、甘蔗、花生、荔枝等农作物以及经济作物。同时惠州市有省级、国家级风景名胜以及自然保护区9处,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景点有900多处,旅游资源丰富并且多样。

2.1.5 社会经济状况

惠州市现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并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全市面积11158km2,现有52个镇,一个民族自治乡,16个街道办事处,截至2012年年底,全市常住总人口467.40万人。自1988年建市以来,惠州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19.5%,培育了TCL、德赛等一批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及侨兴、富绅等民营企业,建立了以电子通信产业为支柱,多行业协调发展的综合工业体系,多项电子信息产品居全球、全国前列。

由于区位条件不如深圳和东莞,惠州市早期在承接香港以及国际产业转移方面落后于深圳市和东莞市,近些年来,随着深圳市和东莞市发展空间日渐饱和,已逐渐有越来越多的产业正从深圳市和东莞市向与惠州市接壤的地带转移。因此,目前惠州市产业布局的地缘性特点非常明显,呈较发达区域向不发达区域逐渐过渡的“阶梯状”生产力布局。惠州市与深圳市、东莞市接壤的地区已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地带,如惠阳区与深圳市接壤的秋长镇、新圩镇、镇隆镇、陈江镇、沥林镇等,与东莞市接壤的石湾镇、园洲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