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中型并网光伏发电工程设计与研究(水利工程设计与研究丛书)
- 《大中型并网光伏发电工程设计与研究》编委会
- 11485字
- 2021-04-09 20:16:18
11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评价
11.1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及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项目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提出控制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对策措施和意见,使项目的有利影响得以充分发挥,不利影响得以减免,从而更有利于实现项目开发目标,以改善项目区环境现状,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11.1.1 相关法规、依据
11.1.1.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9年8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08年5月)。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
(9)《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5年2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9年8月)。
(1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年1月)。
(13)《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 B 8702—1988)。
(14)《光伏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 B/T 19964—2005)。
(1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2月)。
(16)《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 B 50797—2012)。
11.1.1.2 技术标准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 J/T 2.1—93)。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 J/T 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 J/T 2.3—19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 J/T 19—2011)。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 J/T 2.4—2009)。
(6)《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 J/T 91—2002)。
(7)《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概估算编制规程》(SL 359—2006)。
(8)《河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河北省环境保护局)。
11.1.2 设计任务及总体目标
工程的环境保护设计,分析环境与工程间的相互影响要素,并采取有效措施使不利影响因素减至最低程度,使电站场区环境在工程建设与运行期内都得到很好的保护,进而使工程与其周围环境之间达到相互和谐发展的目标。
11.1.3 评价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1)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
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3)地下水质量标准。项目区域地下水质量以居民生活饮用为主要功能,地下水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值见表11.1-1。
表11.1-1 地下水质量标准值表
4)电磁环境质量标准。《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 J/T 24—1998),居民区4kV/m、0.1m T。
《高压架空输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GB 7349—2002),46dB(μV/m)。
(2)污染物排放标准。
1)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 B 12523—90)的规定。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值见表11.1-2。
表11.1-2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值表
2)厂界噪声排放标准。项目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的1类区,厂界噪声排放标准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1类标准,即昼间不超过55dB(A),夜间不超过45dB(A)。
3)危险废物临时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因设备老化或损坏而被更换的电子元器件、发生异常时变压器排出的事故油均属于危险废物,其临时贮存点、设计要求及运行管理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中的相关要求。
11.1.3.1 评价范围
根据工程建设的规模、特性和影响区域的环境特点,确定本次评价范围为:各环境因子的评价范围,因影响大小和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生态环境:工程周围1km。
环境空气:工程建设区及其交通道路外延200m范围内。
声环境:工程沿线、运输道路沿线两侧200m以内。
人群健康:工程项目区。
11.1.3.2 环境保护目标及敏感点
(1)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工程建设区和影响区的环境现状和环境功能,确定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如下:
1)生态环境。将工程对施工区域土地资源、地表植被破坏而使区域自然系统生产能力和稳定状况受损的影响降到最低;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使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生态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2)地表水环境。工程所在地场区内有一季节性河流干沟,除了暴雨季节,一般常年为干枯状态,属无资料地区,因此参照通天河水质目标,水质应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Ⅱ类标准的要求。
3)声环境。区域环境噪声基本维持现状水平,不因工程的建设而使环境噪声质量明显下降,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的要求。
(2)敏感点。工程占地区域和影响区域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及集中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
11.1.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1.1.4.1 自然环境
(1)地形地貌。场址周围无高大建筑,场址所在区域属丘陵地形,多土丘状孤山,山顶岩石裸露,山下多碎石黄土,山坡段仅表层有少量覆土。
场址区属于太行山前丘陵地貌,区内山势平缓,沟谷平直,由多个孤山组成,山丘之间有沟渠相隔,为一季节性河流,河谷宽浅,底部为卵砾石,勘探期间无地表水。地面高程160.00~310.00m,相对高差最大120m,地形坡度相对较缓。
(2)气候气象。工程区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年降水量501.3mm,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有雪,夏季炎热干燥,春季多风沙。年平均风速1.8m/s,最大冻土深度66cm。年平均气温山区9.4℃,平原13.5℃;极端最高气温山区38.5℃,平原41.6℃;极端最低气温山区零下23.1℃,平原零下21.6℃。
(3)土壤植被。工程区土壤主要为褐土,成土母质以冲洪积物及黄土为主。
工程区内主要植被类型为多为旱生阔叶林及灌木和草本植物。除此之外,有农作物、杨树、柳树等。
(4)动物。区域内野生动物主要有野兔、狐狸等数,由于近几年来资源开发及人为活动的影响,野生动物已经逐渐远离人群活动区域。本调查期间未在工程区见到野生动物出没,偶见有鸟类、鼠类等动物。
11.1.4.2 社会经济环境
保定是河北省人口最多的设区市,共1119.44万人(2011年),主城区人口近240万人,市区建成区面积300km 2。全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449.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2.8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345.1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762.0亿元,增长11.4%。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0%、54.9%和31.1%。人均生产总值21796元,比上年增长10.7%。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12元,比上年增长12.4%。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989元,比上年增长14.2%。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6.9%,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56元,比上年增长22.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757元,比上年增长55.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8%,比上年下降3.5个百分点。
11.1.4.3 环境质量现状初步评价
(1)自然环境初步评价。
1)水环境质量现状。工程所在地场区内一季节性河干沟,除了暴雨季节,一般常年为干枯状态。
2)环境空气质量。工程区平坦开阔,周边工矿企业较少,也没有集中居民区等大气污染源,因此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3)声环境质量现状。工程距离孝墓乡约9km,整个场区处于丘陵地区,周围村庄和工矿企业较少,噪声背景值较低。
(2)生态环境初步评价。工程区陆生动植物分布较少,且在工程区内未发现受保护动植物物种。工程区水土流失强度较大,以风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为主。
区域环境生态现状脆弱,破坏后恢复难度较大,需要加强区域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及水土保持工作。
(3)社会经济环境初步评价。工程区地处丘陵地区,基础设施、文化教育、交通、卫生总体条件一般,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光伏电站站址四周及评价范围内无现有电磁干扰源。
11.1.4.4 工程区域现存主要问题
(1)生态环境。工程所在区域地处丘陵地区,植被较好,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土壤水蚀、风蚀较强;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其主要原因包括降雨、气温、鼠害等自然因素和植物资源过度开采利用等人为因素。
(2)社会环境。周围交通较为发达,社会经济发展良好,文化水平较高,医疗卫生条件较好,该地区属于中等发达地区。
11.1.4.5 工程特点与区域环境特点
(1)工程特点。根据施工生产工艺和工程组成分析,工程具有下列特点:
1)工程利用太阳能发电,是可再生能源,而整个生产过程中不消耗燃料,不产生污染物。光伏电站建成后不仅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同时还为当地增添新的旅游景点。
2)工程为非污染项目。工程运行期对周围环境不产生污染,只在施工期对环境造成暂时影响,且通过措施可以消减。
3)工程施工时间短,单位时间施工强度较大,高峰期施工人员较多。
4)工程主要为土方、混凝土工程,所以工程施工期设有混凝土拌合站等设施,相应的产生一定量的施工期粉尘、混凝土废水。
5)工程施工不布置砂石料生产加工系统,所需砂石料采用外购形式,施工期不产生砂石料冲洗废水。
(2)区域环境特点。通过现状调查,工程区处于丘陵地区,周围居民点和工矿企业较少,无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等敏感点分布。
11.1.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1.1.5.1 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
(1)区域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1)对植被的影响。工程占压影响总土地面积2020亩,其中永久占地面积20亩,租地面积2000亩,土地性质均为未利用荒山。工程永久占压范围内植物资源均为常见物种,没有珍稀保护植物,工程占压对植物多样性影响很小。施工过程会导致区域植被覆盖率、生物量减少,需要采取恢复措施,并在工程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原状。
2)对陆生动物的影响。工程施工将不可避免的对区内野生动物的活动区域、觅食范围产生不利影响,但因该地区野生动物分布较少,施工期较短。因此,工程施工不会对陆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也不会引起区域动物物种和数量的减少。但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禁止捕捉野生动物。
(2)水环境影响分析。工程施工几乎没有生产废水排放,生产用水主要为混凝土拌料用水,全部消耗在拌料中,所以几乎不产生废水。废水主要来自现场施工人员日常生活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对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严禁乱排,通过集中处理达标后定期清理外运。所以施工污、废水对环境影响很小。
(3)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工程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土料开挖、车辆运输、混凝土生产等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和飘尘和燃油机械在运行时排放的废气。
由于施工道路多是土路面,且土方运输量大,在整个施工区内,运输车辆产生的粉尘是污染环境空气的主要因素。在土方开挖、填筑等过程中,尤其是在干旱、大风的施工时段,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飘尘。混凝土拌和场地粉尘污染将会对施工人员产生影响,因此混凝土场地一般应远离施工营地。
工程施工过程中,运输车辆和其他燃油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将对局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主要污染物为TSP、SO2和NOx。
由于施工区域较为平坦,空气环境背景良好,且施工区多风,有较好的扩散条件,不会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大的不利影响。
(4)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产生的噪声主要为光电池基础土方开挖和回填、基础浇筑、机组设备运输安装等过程施工机械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噪声为70~85dB。一般情况下,昼间项目施工期场界噪声在距施工机械50m达标,夜间则需距施工机械300m左右才能达标。由于工程量不大,施工期较短,且项目区周围无村庄及工矿企业等敏感点,施工噪声对区域环境影响很小。施工机械噪声源多为间歇性和流动性,影响随施工结束而消失。
(5)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生产弃渣和生活垃圾。工程不产生弃渣。
施工期施工人员多而且较为集中,施工现场生活垃圾主要为废旧塑料袋、剩饭菜、废包装材料、烂水果、果皮等,若随丢随扔,对环境可产生一定的污染,对公共卫生和公众健康会带来不利影响,生活垃圾应集中收集后外运。
(6)人群健康影响分析。工程对人群健康的不利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工程施工期初拟为8.5个月。由于施工人员相对集中,他们吃住在工地,相互接触频繁,环境卫生条件相对较差,极易造成肠道传染病、肝炎等疾病的流行,应加强卫生防疫工作,保证施工人员的健康。
(7)占地影响分析。工程占压影响总土地面积2020亩,其中永久占地面积20亩,租地面积2000亩。工程施工占压土地数量较多,但所占压土地中大多为未利用荒山,因此不会对当地生物量产生影响,对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影响较小。
11.1.5.2 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
(1)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对植被影响分析。工程运行后将占地2020亩,动土方较少,基本上对植被无影响。
2)对陆生动物影响分析。场址区内未发现受国家保护的动物。工程建成后,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区内动物数量基本不变。
3)区域景观生态影像分析。建设项目地原有的景观为荒山景观,给人们的视觉效果往往会感到枯燥、疲倦,如果出现太阳电池板点缀其间,这不但会减轻人们的视觉疲劳,也会使人们的视觉得到一种享受。
(2)水环境影响分析。运行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场区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和光伏组件清洗废水。由于人员较少,因此产生的生活污水总量较少,且污染物浓度较低,经集中后处理对当地的水环境不会产生影响。项目光伏组件清洗产生的清洗废水中不添加任何清洁剂,主要污染物是硅晶片表面附着的尘土,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靠自然蒸发处理,对环境影响轻微。
(3)环境空气影响分析。项目运营后,不存在大气污染源,不产生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空气质量无影响。
(4)声环境影响分析。工程营运期的噪声源很少,主要为生活噪声和变压器电磁噪声,且噪声值较低,加之项目区居住人口较少,因此无明显的声环境影响。
(5)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运行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废电子元件、事故油和办公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电站运行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部分线路板、电容、变压器等电子元件,产生量为0.1t/a,上述固体废弃物均为危险废物。先向环保部门申报后,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由相关企业回收,届时对环境基本无影响。项目110kV主变压器为油浸式变压器,当变压器出现异常时,需要及时将变压器中的油类物质排出。在主变变压器底部设计一座事故油池,容积为30m3,可完全存储变压器事故下排放的绝缘油。该事故油属于危险废物,先向环保部门申报后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委托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回收,不会对环境带来显著影响。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往至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对环境影响不大。
(6)光污染环境影响分析。项目采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该电池组件最外层为特种钢化玻璃。这种钢化玻璃除具有坚固、耐风霜雨雪、能经受沙砾冰雹的冲击等优点外,其透光率极高,达95%以上。根据《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 B/T 18091—2000)的相关规定,在城市主干道、立交桥、高架桥两侧设立的玻璃幕墙,应采用反射比小于0.16的低辐射玻璃。依据此标准,光伏阵列的反射光极少,不会使高速公路上正在行驶车辆的驾驶人员产生眩晕感,不会影响交通安全。
(7)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1)新建升压站。
工频电磁场:升压站运行期间产生工频电磁场的主要设备有主变压器、配电装置等。
无线电干扰:升压站运行期间配电装置母线、各类带电电气设备会产生电晕放电、间隙放电、火花放电导致对一定范围内的接受设备产生干扰。
2)输电线路。
工频电磁场:当输电线路加上电压后,输电线路与大地之间会存在电位差,从而导致导线周围产生工频电场;当输电线路有电流后,在载流导体周围产生工频磁场。
无线电干扰: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主要来自于输电线路电晕放电、间隙放电等。
(8)节能及减排效益分析。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它持续稳定、洁净、无污染。与火电相比,可以节约大量的煤炭或油气资源,有利于周围环境的保护;与水电相比,不需要建设大面积的水库,它只需要利用当地的太阳能资源,就可以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而整个生产过程中不消耗燃料,不产生污染物。虽然目前来说投资偏高,但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早一天开发,早一天受益。
光伏电站装机容量50M W p,年上网电量5312.43万kW ·h,如以火电为替代电源,按火电每度电耗标准煤335g/(kW ·h)计算,则可节约标准煤约17796.6t,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2964.9t,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159.4t。
11.1.5.3 服务期满后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服务期满后,拆除的废光伏组件均由厂家回收,废弃桩基拆除,恢复原有地貌。
11.1.6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11.1.6.1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工程应该根据建筑物的布置、主体工程施工方法及施工区地形等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布置,尽可能的减少工程占压对植物资源产生的不利影响。加强施工期间的环境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防止碾压和破坏施工范围之外的植被,减少人为因素对植被的破坏。
(2)工程占地2020亩,工程结束后应按要求及时进行施工迹地清理,恢复原有土地功能。
(3)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各施工单位应设专人负责施工期的管理工作,严禁施工人员捕捉野生动物。
(4)土壤环境保护措施。临时机械维修点应铺设沙子以防含油废水污染土壤,污染后的沙子也要运往附近生活垃圾场妥善处理;工地上滴漏的油渍应及时清理。
11.1.6.2 水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
1)生产废水。在施工中,会产生一些混凝土拌合冲洗废水,其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同时废水中pH值较高。为避免混凝土拌和冲洗废水污染周围土壤,采取设置沉淀池,混凝土拌和冲洗废水经防渗沉淀处理加酸中和后可用于施工道路洒水。
本着精简现场机修设施的原则,不再专设修配厂。机械车辆冲洗废水除悬浮物外,还含有石油类,应对检修场地进行硬化,防止废油对周围土壤和水环境的影响。可设置小型隔油池处理冲洗废水,油污定期清理,上清液可回用,沉渣可运至弃渣场。
2)生活污水。在施工营地设置防渗沉淀池,废水经沉淀后,上层清液用于施工区降尘,底泥覆土填埋。施工结束后,沉淀池全部清理干净,内底用土覆盖填埋。施工人员粪便通过环保厕所处理。
此外,除采取以上施工期废水处置措施,工程施工期还应加强施工管理,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禁止随意向周围环境倾倒废水及残渣废物。
(2)运行期。运行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厂区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光伏组件清洗废水。生活污水排入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采取防渗措施的沉淀池,上清液用于降尘,底泥每半年一次由环卫部门清掏处理。清洗光伏组件产生的清洗废水中不添加任何清洁剂,清洗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是硅晶片表面附着的尘土,清洗废水就地自然蒸发处理。
11.1.6.3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物料运输时应加强防护,可盖上帆布,限制运输车辆的车速,避免漏洒;易起尘等施工材料的堆放应避开施工营地,如需临时堆放的土料应进行覆盖,防止风力起尘。
(2)施工单位应配置洒水车,根据天气对施工道路、施工现场、材料堆放场地等及时洒水降尘。
(3)施工营地燃料宜采用清洁能源。
(4)尽量选用低能耗、低污染排放的施工机械,对于排放废气较多的要安装尾气净化器,使其尾气排放达标。
(5)加强施工机械、车辆的管理和维修保养,尽量减少因机械、车辆状况不佳造成的污染。
(6)加强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措施,配备安全帽、工作服、口罩等防尘装备。
11.1.6.4 环境噪声控制措施
(1)进场设备噪声必须符合环保标准,并加强施工期间的维修与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运输车辆在穿行居民区时,应减速行驶,禁止高音鸣笛,以避免噪声对居民的干扰。
(2)合理进行场地布置,高噪声设备尽量远离施工生活区。
(3)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禁在22时至次日6时进行施工活动。
(4)施工场地内噪声对施工人员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对施工人员实行轮班制,控制作业时间,减轻噪声危害。
11.1.6.5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1)生活营地、施工区应设置足够的垃圾箱,垃圾集中堆放,及时清理;并就近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严禁进行焚烧、随机堆放等行为。
(2)产生的弃渣要按照工程选定的弃渣场定点堆放,并且应根据水土保持的要求进行防护。
(3)建筑垃圾应及时用于场地固化和道路铺设,使施工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低。
(4)运行期固体废物主要有废电子元件、事故油及生活垃圾。
1)废电子产品防治措施。工程运行后所更换的电容器、电抗器、变压器服务年限为25年,更换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妥善、安全处置,由于均为危险废物,因而其临时贮存、转运等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5号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的相关规定。危险废物运输五联单制度具体内容汇总如下:
①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每转移一车、船(次)同类危险废物,应当填写一份联单。每车、船(次)有多类危险废物的,应当按每一类危险废物填写一份联单。
②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应当如实填写联单中产生单位栏目,并加盖公章,经交付危险废物运输单位核实验收签字后,将联单第一联副联自留存档,将联单第二联交移出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联单第一联正联及其余各联交付运输单位随危险废物转移运行。
③危险废物运输单位应当如实填写联单的运输单位栏目,按照国家有关危险物品运输的规定,将危险废物安全运抵联单载明的接受地点,并将联单第一联、第二联副联、第三联、第四联、第五联随转移的危险废物交付危险废物接受单位。
④危险废物接受单位应当按照联单填写的内容对危险废物核实验收,如实填写联单中接受单位栏目并加盖公章。
接受单位应当将联单第一联、第二联副联自接受危险废物之日起十日内交付产生单位,联单第一联由产生单位自留存档,联单第二联副联由产生单位在二日内报送移出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受单位将联单第三联交付运输单位存档;将联单第四联自留存档;将联单第五联自接受危险废物之日起二日内报送接受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⑤危险废物接受单位验收发现危险废物的名称、数量、特性、形态、包装方式与联单填写内容不符的,应当及时向接受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通知产生单位。
⑥联单保存期限为五年;贮存危险废物的,其联单保存期限与危险废物贮存期限相同。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为有必要延长联单保存期限的,产生单位、运输单位和接受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延期保存联单。
2)事故油池。项目在主变压器底部设计一座容积为30m3的事故油池,可完全存储变压器事故下排放的绝缘油。为防治事故油池防渗、防漏、防流失、防燃爆,事故油池建设时应采用防渗混凝土整体浇筑为一体的建造结构,混凝土外墙和底板厚度不应小于250mm,内墙角(包括底角)应采用圆滑过渡或45°斜角过渡,内表面应贴衬玻璃钢防渗层,并采取措施避免风吹、日晒和雨淋;定期检查事故油池内表面是否有裂纹和泄漏情况,如发现有裂纹和泄漏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避免废物直接排入环境。
针对油类物质的排放特点和物理化学性质,本环评对事故油池的设计要求和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下列环保要求。
①便于油浸式变压器在事故状态下及时排出油类物质,事故油池应布设在变压器底部,并且事故油池各边均比变压器各边宽1m。由于变压器连接高压输电线路,因此在事故油池内的油类物质清理前,严禁变电站内电器运行。
②事故油池必须采取防渗措施,并定期检查事故油池内表面是否有裂纹和泄露情况,如发现有裂纹或泄露,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避免危险废物直接排入环境。
③事故油池采取措施避免风吹、日晒和雨淋。
④禁止在变压器正常运行期间将事故油池作为储水池或其他贮存空间。
⑤事故油从事故油池及时清理出后交给有危险处置资质的单位妥善、安全处置。危险废物转运应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五联单制度。
3)生活垃圾。项目运行期常驻人员3~4人,生活垃圾产生量极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往曲阳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
11.1.6.6 电磁防护措施
(1)电气设备应安装接地装置。
(2)光伏电站金属构件应做到表面光滑,避免毛刺出现。
(3)所有设备导电元件间接触部位均应连接紧密,减少因接触不良而产生的火花放电。
(4)线路路径选择时避开集中居民,对不能避让且不满足跨越要求影响施工和安全的零星居民进行工程拆迁;对不能避让但能满足规程要求并不影响施工和安全的零星居民进行跨越,跨越时应满足相关规程要求。
(5)线路双回塔架设段均采用逆相序排列。
(6)线路跨越民房时导线与民房的垂直净距不小于5m。
(7)建设单位在实施跨越民房前应取得有关方的同意,实施后建设单位应按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加强监督管理,防止被跨民房改建时导线与民房间垂直净距不满足相关规程要求。
11.1.6.7 人群健康保护措施
施工单位应为施工人员提供良好的居住和生活条件,并与当地卫生医疗部门取得联系,由其负责施工人员的医疗保健、急救及意外事故的现场急救与治疗工作。为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应加强传染病的预防与监测工作。
(1)在工程动工以前,结合场地平整工作,对施工营地进行一次清理消毒。
(2)妥善处理各种废水和生活垃圾,定期进行现场消毒。
(3)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及施工单位管理者应为施工人员提供良好的居住和生活条件,施工现场的暂设用房必须按有关规定搭建,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搞好营地的卫生防疫工作。
(4)加强卫生管理和卫生防疫宣传工作,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体检。
(5)加强生活污水的管理,重视疫情监测,工地发生法定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时,工地负责人要尽快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及落实消毒、隔离、应急接种疫苗等措施,防止传染病的传播流行。
(6)工地食堂和操作间必须有易于清洗、消毒的条件,操作间必须有生熟分开的刀、盆、案板等炊具及存放这些炊具的封闭式柜橱。
(7)开工前应对饮用水质进行化验,饮用合格的饮用水,施工现场应有引水器具,由炊事人员管理和定期清洗,保持卫生。
11.1.7 环境管理
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能否真正得到落实,关键在于环境管理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11.1.7.1 环境管理目标
根据有关的环保法规及工程的特点,环境管理的总目标为:
(1)确保工程符合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2)以适当的环境保护投资充分发挥工程潜在效益。
(3)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应得到有效缓解或消除。
(4)实现工程建设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11.1.7.2 环境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1)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在工程建设管理单位设置专职的环境管理人员,安排专业环保人员负责施工中的环境管理工作。为保证各项措施有效实施,环境管理员应在工程筹建期设置。
(2)环境管理人员职责。
1)贯彻国家及有关部门的环保方针、政策、法规、条例,落实污染防治规划和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环保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结合工程特点,制定施工区环境管理办法,并指导、监督实施。
2)做好施工期各种突发性污染事故的预防工作,做好应急预案。
3)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宣传教育,增强其环保意识。
11.1.8 环保投资估算
11.1.8.1 编制原则与依据
(1)编制原则。
1)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据国家标准、规范和规程。
2)当国家和地方没有适合的定额和规定时,参照类似工程资料。
3)环保投资概算采用2012年价格水平。
(2)编制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概估算编制规程》(SL 359—2006)。
2)《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收费标准》(计价格〔2002〕125号)。
11.1.8.2 编制说明
投资概算包括环境保护临时措施、独立费用和基本预备费等。根据工程单价编制原则,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参照类似工程进行分析确定。
11.1.8.3 环境保护投资
环保投资估算包括环境保护临时措施、独立费用等单项费用。工程环保投资为45.52万元。投资估算见表11.1-3~表11.1-6。
表11.1-3 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表11.1-4 工程建设环境保护设备投资估算表
表11.1-5 工程环境保护临时措施投资估算表
续表
表11.1-6 工程环境保护独立费用投资估算表
11.1.9 综合评价和结论
(1)主要有利影响。光伏发电是清洁能源,其生产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在此过程中,不排放任何有害气体。光伏发电是环境效益最好的电源之一,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符合国家开发建设的总体战略,是我国鼓励和支持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光伏电站建成后,提供电力,又不增加环境的压力,还可为当地增加新的旅游景观,不但可以促进地区资源开发,还可进一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主要不利影响。工程主要的不利影响为施工期间的各种施工活动对周边地区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大气、声、生态环境方面)以及工程占对当地土地资源的影响。施工期间不利影响是暂时的,并且是可以采取措施控制的。
(3)综合结论。综上所述,运行期基本不产生环境污染,施工期虽然会对环境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但采取有效措施后,可以得到减免。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项目建设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