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终,工会送来一部厚厚的志书,我捧着沉甸甸的书稿不禁思绪万千了。

记得我参加工作后,获得的第一个小本本就是工会会员证,至今我还记得那个只有半个巴掌大的会员证,是红色塑料皮的,贴着一张一寸的照片,写着姓名、籍贯、年龄,以及入会时间。我很是珍惜,曾经出差携带着,遇到买票、住宿、进什么单位的大门,把小红本掏出来递进传达室,人家只一看便挥手进去了。但我这次突发念头想找出来,也算是件怀旧的小物件,似可弥补远去的记忆,却是翻遍了几个抽屉也不见了踪影。

但工会事业早已融汇到我的血脉中了。

那一日,我翻阅陈年的《陕西日报》,一人多高的汇编本,翻得我头昏脑涨,也使得我穿越到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我惊诧地发现,1973年的一天,陕西省工会召开第五届代表大会的消息,竟然冠以巨幅通栏标题,一篇报道几乎占据了头版多半的位置,省上各界领导悉数出席,各业代表意气风发,还配以一幅幅大会照片,任谁看了也会有羡慕跃上心头的,当然那时的工会活动还充斥着那时的味道。但我从拥挤的字里行间,从模糊的黑白照片上,可以感受到大会盛况空前,也感受到党对工会组织的厚爱。五年以后,我省工会便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展了具有中国工运特色的一系列活动,使得我省的工会在挑战中前行,在前行中摸索,在摸索中总结,诞生了一系列在工会系统具有创新性的成就,得到各级党政领导热情的评价,那一页页生动的描述,那一条条简洁的概括,当让人肃然起敬的。

这部志书就是这段时间工会事业的总结。

这里我想强调,陕西对我国工运事业的发展毋庸置疑是能载入史册的。那天,我专程参观了延安工运旧址纪念馆。走上一面绿树环绕的陡坡,一排刚刚修缮的窑洞突现眼前,轻步进去,火红的历史就开始在眼前演绎,一行行文字,一幅幅照片,一块块电子屏幕,生动记录了党中央在延安领导中国工运的精彩历程。详实的资料告诉我们,深入人心的劳模精神就是在延安诞生的。模范,本是一个工业翻砂工种的术语,却恰如其分地用来概括先进了。毛泽东曾经为当年受到表彰的22位劳模题词,一人一句,精准恰当,表现了领袖对劳模的崇敬,号召全社会向劳模看齐。为习仲勋的题词是“党的利益在第一位”,为王震的题词是“有创造精神”,从此劳模精神便在纷飞的战火中诞生了,至今已凝结成了工会组织的看家本领,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那些难以忘怀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恰恰今年我省召开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们汇集到一个庄严的场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的新思想,聆听省委书记的殷切希望,又一次感受工人群众对工会的热盼,工会要紧跟党走,工会要做好维权服务……那些质朴的语言,成了刚刚过去的那次大会的宏大呼声,而这次大会正是踏着这部志书一步步走过来的。会上似有个意外的小插曲,我在发言中感慨:“一日工会人,一生工会情”,这乃是工会人的真实写照,竟然成了人们热情传播的短信。那天会后我又忽然看到,年轻人竟打出了两条情真意切的标语,感动得我禁不住热泪长流,让我任何时候想起来都感到温暖无比。

谁能不说咱工会人美丽呢?

在有关这部志书的介绍里,我注意到两个数字,一个是此书累有100万字,一个是整理资料累有1000万字。可想其中的每个字都是一笔一画写出来的,或是一字一字敲出来的,可想那反复审定的成稿,又经历了怎样繁琐的过程,每个字当浸润着撰稿人的心血,要把那20年的浩繁资料提炼出来,也是需要大智慧来谋篇布局的。

让我们为《陕西省志·工会志》的出版鼓掌喝彩吧!

2018年12月16日于三亚鹿回头

(作者系陕西省总工会原党组书记、省总工会原主席,《陕西省志·工会志》编纂委员会名誉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