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矿产勘查

3.3.1 勘查阶段  stages of exploration

按不同详细程度依次进行的矿产勘查工作的阶段。我国现将勘查阶段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等阶段。

3.3.2 勘查程度  degree of exploration

矿区及矿床工程控制程度和地质研究程度的总称。

3.3.3 预查  reconnaissance

依据区域地质和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等,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

3.3.4 普查  prospecting

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物化探异常区,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方法进行的大致勘查工作。

3.3.5 详查  general exploration

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通过大比例地质填图及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用比普查阶段密的系统取样工程进行的基本勘查工作。

3.3.6 勘探  detailed exploration

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以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系统加密各种取样工程进行的详细勘查工作。

3.3.7 基建探矿  pre-production exploration

在矿山基建过程中,按矿山设计确定的先期开采地段,为投产所需要的采准、切割做准备而进行的探矿工作。

3.3.8 生产探矿  exploration during production

在矿山生产过程中,根据开采的需要,在地质探矿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矿工作。

3.3.9 矿床勘查类型  complexity of mineral deposits

按矿床主要地质特点的复杂程度及其对勘查工作难易程度的影响进行的矿床分类。

3.3.10 工程间距  exploration grid

最相邻勘查工程控制矿体的实际距离。

3.3.11 物探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用物理原理和相应的仪器设备,研究地质构造和测量区域内地球物理场的变化,以发现与矿化和其他地质特征有关的地球物理异常的一种勘查方法,也称地球物理勘探。

3.3.12 槽探  trench exploring

在地表挖掘探槽以揭露地质和矿产现象的一种勘查手段。

3.3.13 坑探  pit exploring

挖掘不同类型的坑道,以揭露地质和矿产现象的一种勘查手段。

3.3.14 钻探  drilling

用钻机按一定设计倾角和方位角向地下钻孔,通过取出孔内岩芯、矿芯、岩屑、岩粉,或在孔内放入测试仪器,以了解地下岩层、矿产或地质构造等的一种勘查手段的总称。

3.3.15 岩芯  core

在钻探工程中根据需要使用岩芯钻头及其他取芯工具,从孔内取出的圆柱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岩块。

3.3.16 岩芯采取率  core recovery

某一段孔身内所取得的岩芯累积长度与该段进尺的百分比。

3.3.17 地质编录  geological logging

用文字、图件、影像、表格等形式,把地质勘查和矿山生产过程中所观测到的地质和矿产现象、采样、分析以及综合研究的结果,系统、客观地反映出来的工作过程。

3.3.18 岩芯采样  core sampling

是以钻探获得的岩芯或矿芯为对象所进行的采样工作。

3.3.19 岩/矿屑采样  chip sampling

使用反循环钻进或冲击钻进等方式收集岩/矿屑作为样品的采样方法,主要用于确定矿石的品位以及大致进行岩性分层。

3.3.20 品位控制  grade control

矿山生产过程中为准确查明矿石品质的空间变化,以最终确定矿体或不同类型矿石边界的工作。

3.3.21 品位控制取样  grade control sampling

为完成品位控制工作而进行的取样。

3.3.22 样品加工制备  sample preparation

为了满足化学分析或其他测试对样品最终重量和颗粒大小的要求,对原始样品进行破碎、过筛、混匀和缩减的工作,简称样品加工。

3.3.23 样品分析  sample analysis

对样品中不同组分的含量及其存在形式进行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的工作统称。

3.3.24 基本分析  basic analysis

为了解矿石中一种或几种主要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及其变化情况而进行的样品化学分析。是圈定矿(化)体、划分矿石类型、品级、进行资源量估算的主要依据。也称普通分析。

3.3.25 组合分析  composite analysis

为了解矿(化)体内具有综合回收利用价值的有益组分,或影响矿产选冶性能的有害组分(包括造渣组分)的含量和分布规律而进行的样品分析,分析结果可用于综合评价及伴生有益组分的估算。

3.3.26 化学全分析  total elements analysis

为全面了解不同类型矿石中各种元素及组分的含量,而进行的样品化学分析。

3.3.27 物相分析  phase analysis

为确定某元素在矿石中存在的形式而进行的分析。

3.3.28 内检分析  internal check analysis

为评定原分析结果的偶然误差,在同一实验室进行的检查分析。

3.3.29 外检分析  external control

为评定原分析结果的系统误差,在另一实验室进行的检查分析。

3.3.30 仲裁分析  umpire analysis

由第三方实验室进行的检查分析。

3.3.31 品位  grade

矿石或精矿产品中,不同组分或矿物的单位含量。

3.3.32 品位变异系数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OV)of grade

品位的标准差与品位的算术平均值的比值,用百分率表示。

3.3.33 特高品位  extreme high grade

在矿化不均匀或极不均匀的矿床中,非人为因素形成的无规律出现的品位值极高的少数样品的品位,也称风暴品位。

3.3.34 厚度变化系数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thickness

矿体厚度的标准差,占矿体厚度的算术平均值的百分率。是表示矿体厚度或形态变化的一种指标。

3.3.35 体积密度  density

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内矿、岩石的质量,旧称体重。

3.3.36 含水率  moisture

自然状态下矿、岩石中自由水的含量,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3.3.37 工业指标  cut-offs

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对矿产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提出的指标要求,作为评定矿床工业价值、圈定矿化体、估算资源量和储量的依据。

3.3.38 边界品位  sample cut-off grade

采用几何图形法在资源量估算圈定矿体时,对单个样品中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要求,用于区分矿石与废石或夹石的界线。

3.3.39 最低工业品位  break-even cut-off grade

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工业上可以利用的单个见矿工程主要有用组分平均含量的最低要求,是划分经济的资源量和边际经济的资源量的标准之一。

3.3.40 边际品位  block cut-off grade

工业上可以利用的矿块的最低平均品位要求,是最低工业品位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3.3.41 最小可采厚度  minimum mining thickness

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矿石品位已达到工业品位,并有开采价值的单层矿体的最小厚度。

3.3.42 米百分值  meter-percent per tonne

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对某些矿产,特别是工业利用价值较高的矿产中,厚度小于可采厚度,而品位大于工业品位的矿体厚度与品位乘积的最低工业要求。品位单位用米百分率来表示。

3.3.43 米克吨值  meter-grams per tonne

米百分值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品位用m·g/t来表示。

3.3.44 夹石剔除厚度  maximum thickness allowance for waste dilution

采用几何图形法圈定矿体时,夹在矿体中允许作为矿石圈定的非工业矿石或废石部分的最大厚度。

3.3.45 有害杂质允许含量  allowance of deleterious

矿石中含有的对产品质量和选冶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有害影响的组分的最大允许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