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原作者“石头”的特殊身份
——《红楼梦》中隐藏着惊天大事件

石皆能迷,可知其害不小。

观者着眼,方可读《石头记》。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二十五回脂砚斋评注

要继续寻找《石头记》的原作者“石头”,我们就必须首先回答前面所列出的一系列问题,弄清这个“石头”的特殊身份,因为他失去了“补天之材”,被弃置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历了“无材可去补苍天”的痛苦和危险。他究竟是谁呢?

现在,我们先把“楔子”中的“荒唐言”同脂砚斋的有关评注相互对照,并略加解释看一看是个什么情况。

(续表)

现在,我们首先来解释一下脂砚斋在这段“楔子”中的一些评注。

“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脂砚斋评注说:“乐极悲生,人非物换,到头一梦,万境归空,这四句乃一部(书)之‘总纲’。”

“补天”“补苍天”。脂砚斋评注说:“补天,补苍天,这是书之‘本旨’。”

“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脂砚斋评注说:“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这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

请注意,《石头记》的评注者脂砚斋在“楔子”中已经郑重申明:

第一,“乐极生悲,人非物换,到头一梦,万境归空”,这十六个字是撰写此书《石头记》的“总纲”。就是说,作者撰写此书的因由是:由于乐极悲生,高兴得过了头,好事儿变成了悲伤的事儿,人和事儿一切都颠倒了,就像自己做了一场大梦,当梦醒来的时候一切都落空了。可见,这件事儿绝不是老百姓那些家常理短的小事儿,应该是这位“有些来历”人的一生悲痛的大事儿,应该是一件说起来就令人流下“一把辛酸泪”的大事儿,不然费这么长时间,费这么大精力,撰写这部诉说“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的书有什么意义呢?

第二,“补天”“补苍天”,这是撰写《石头记》这部书的“本旨”。这让人很迷惑,《石头记》写的不是身边几个“异样女子”的事儿吗,怎么同“补天”“补苍天”联系在一起了呢?这个“本旨”指的究竟是什么呢?如果说“补天”“补苍天”是书之“本旨”的话,那“补天”“补苍天”是什么含义呢?应该怎么解释才对呢?

有的“红学家”解释说,这“补天”是指“通过举业,进入官场,为朝廷效力”。如果这样解释,那就等于说“通过举业,进入官场,为朝廷效力”是撰写《石头记》的“本旨”。这样解释对吗?如果这样解释的话,那《石头记》这部书,岂不是因作者曹雪芹自己没能“通过举业,进入官场,为朝廷效力”,而遗憾所撰写的一部小说吗?这种解释显然是不能成立的。因为曹雪芹家被雍正皇帝查抄,是被雍正皇帝治罪的戴罪之家,曹雪芹怎么可能还会追逐功名呢?怎么可能还有为朝廷效力的念想呢?再者说,他既没有秀才、举人的名分,也没有求官、买官的本钱,怎么可能还去“补天”“补苍天”呢?

另外,这“石头”本身就是女娲氏为“补天”炼就的“补天”之“材”,这“石头”在“补天”时为什么被弃置在“青埂峰”之下呢?书中说这块应该“补天”的“石头”,是因为缺少“补天”之“材”,即“无材可去补苍天”。那奇怪呀,这“石头”本身不就是“补天”的“材”吗,那他还缺少什么不能讲的更重要的“材”呢?因此,这个“材”绝对不能解释成是“通向官场的才能”。所以,书中这“补天”“补苍天”之说,是绝对不能用“通过举业,进入官场,为朝廷效力”这样的词语来解释清楚的。

应该怎么解释呢?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天”“苍天”,正确的解释应为天子、皇帝,就是人们常说的“皇天”“青天”,更确切地说就是指的皇位。这里所说的“补”,正确的解释应是补缺、补充、继承的意思。所谓“补天”“补苍天”,就应该是补“天子”之位,就应该是继承皇帝之位。

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五回“开生面梦演红楼梦,立新场情传幻境情”中,脂砚斋在“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处评注:“两句尽矣。撰通部大书不难,最难是此等处,可知皆从无可奈何而有。”

在这里,脂砚斋为什么说“撰通部大书不难”,最难的是“无可奈何天”呢?当提到“无可奈何天”时,他为何突然发出如此之感慨,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这里说的“无可奈何天”是什么意思呢?笔者认为,这“无可奈何天”说的就是对“天”的无可奈何,也就是对“皇帝”“皇位”的无可奈何。因此,这里所说的“天”,应该指的就是皇权和皇位。

“石头”就是在“无材可去补苍天”时,被弃置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也就是说,“石头”本来是有资格登上皇位的,是有机会当皇帝的,但是他却在关键的时候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本”,即在所谓“补天”时失去了“补天之材”,且在争夺皇位的斗争中惨遭失败。也就是说,按着清朝康熙年间的皇位嫡传承制度,按着“皇位”的继承顺序,这“皇位”应该是属于“石头”的。但是,天有不测风云,“石头”日日夜夜所惦记、所渴望的皇位,突然无可奈何地失去了。并且,在这场争夺皇位的斗争中,“石头”的生命受到死亡的威胁。“石头”是因为走投无路才“夜悲日号”,才被人救出险境“幻形入世”的。

大荒山——脂砚斋评注:“荒唐也。”

无稽崖——脂砚斋评注:“无稽也。”

青埂峰——脂砚斋未加评注。

真是奇怪呀,为什么脂砚斋把“大荒山”“无稽崖”都给评注了,偏偏这“青埂峰”他就打退堂鼓不评注了呢?仔细一想明白了。原来,不是他不想评注,而是不敢评注,因为这“青埂峰”三个字实在是太敏感、太难评注了,不管怎么评注总也绕不开一个“清”字,一个“封”字。

这里的“大”字,在古汉语中与“太”字是通假字,“大”字有时候也读作太。按照脂砚斋的评注,“大荒山”应读作“太荒唐”;按照脂砚斋评注,“无稽崖”应该读作“无稽呀”。这“大荒山”连接上“无稽崖”,读起来就是:太荒唐无稽呀!可是,什么事儿太荒唐无稽呢?大荒山无稽崖下面便是“青埂峰”。无疑,这“太荒唐无稽呀”的事儿就是“青埂峰”。要读懂这句话,“青埂峰”三个字很是关键。“青埂峰”是个地名吗?不像,因为如果是地名的话,与太荒唐无稽呀连起来讲不通。比如,太荒唐无稽呀,珠穆朗玛峰!说一个地名荒唐无稽,实在没有道理。是个人名吗?也不像,因为《石头记》中所记的是“石头”自己亲睹亲闻的事件,也不大可能是说人名荒唐无稽。那么,究竟这“太荒唐无稽呀”指的是什么事儿呢?脂砚斋没有评注。为什么没有评注呢?因为这“青埂峰”三个字一定是件不能直接说的大事儿,因此脂砚斋不敢评注是有道理的。有什么道理呢?因为“青埂峰”这三个字犯忌,是“碍语”,就是不能挑明了说的话,一旦脂砚斋评注了,把事情挑明了,就一定会暴露自己的身份,就一定会有生命危险,就一定会掉脑袋。

那么,这“青埂峰”三个字应该怎么解释呢?有的“红学家”把“青埂峰”解释为“情根”“峰”字也不要了。按照脂砚斋已经给出的读法:“大荒山”——太荒唐;“无稽崖”——无稽呀;再接上这位“红学家”对“青埂峰”——即“情根”的解释,那读起来就是:太荒唐无稽呀,情根!这样解释显然讲不通,不能成立。

从脂砚斋对“大荒山”“无稽崖”的解释来分析,这“青埂峰”三个字同“大荒山”“无稽崖”一样,也应该是谐音字。这“青”字,实际上应该谐音为“清”;这“埂”字,应该谐音为“更”;这“峰”字,应该谐音为“封”。要评注的话,应该评注为“清更封”。清,即大清朝;更,即更换、更改、更替;封,即封藏、封存、密封。这“青更封”所隐含的意思就是:大清朝有人更换(或更改)了皇帝密封的传位遗诏。

我们把以上这些文字连接起来读就是:我(石头)本来应该是继承皇位的(补天),但是大清朝皇帝密封的遗诏,被人偷偷地更换(或更改)了(青埂峰)。由于皇帝密封的传位遗诏被更换(或更改),我(石头)被弃之在皇位继承者之外(无材补天)。于是,我悲愤地大呼一声:“太荒唐(大荒山)无稽呀(无稽崖),大清朝有人更换(或更改)了皇帝密封的传位遗诏(青埂峰)!”

“楔子”中接下来写的是一僧一道远远而来,至“青埂峰”下,见“石头”处境危险,于是那癫僧“大展幻术”把“石头”改头换面精心地包装一番,并“刻上数字”,于是这粗蠢的“石头”,登时变成了一块扇坠大小,可托于掌上“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的宝玉,然后二仙携带着“石头”幻形入世,去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安身乐业,享受荣华富贵。

按说,“石头”到温柔乡里、富贵场中,去“享受荣华富贵”是件大好事儿啊,这是一般平民百姓求之不得的事儿,怎么“无材补天,幻形入世”去享受荣华富贵倒成了“石头”的“一生惭恨”呢?既然是他自己愿意到“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去“安身乐业”的,怎么倒成了“枉入红尘若许年”,而且自己还“惭愧之言,呜咽如闻”呢?那当初不是“石头”自己苦苦哀求那一僧一道要去的吗?这就非常奇怪了,太不符合情理了。

这一段文字一定是“满纸荒唐言”。因此,这段文字耐人寻味,藏有隐情,必须仔细地解读,才能看出点儿门道来。下面,我们就把这段“楔子”,用第一人称,去掉隐语、幻语和谐音语,简单地梳理一下:

我(石头)是经过康熙皇帝(娲皇氏)培养锻炼的(女娲氏炼石)。按照大清朝的嫡传位制度,我(石头)应该继承大清朝皇位当皇帝(补天、补苍天)。可是,太(大)荒唐(荒山)无稽呀(无稽崖),竟有人偷偷地把大清朝皇帝密封的传位遗诏更换(或更改)了(青埂峰)。由于皇帝密封的那份遗诏被更换(或更改)(无材),我(石头)被剥夺了皇位的继承权(被弃之在青埂峰下),没有继承皇位(无材补天)。

笔者注:有人说,雍亲王胤禛继承皇位,是康熙皇帝留有遗诏的,不是篡位,现在保存着的遗诏就有四份,真凭实据都在。

可脂砚斋却说,你们不知内情,我就是当事人。我本不叫脂砚先生,这“脂砚”二字是我藏着的秘密。脂,拆开即月和旨二字。日即阳,月即阴,月也叫太阴星,史湘云姑娘与丫鬟翠缕论阴阳时,就把月亮叫作太阴星。所以,阴旨就是遗诏,即皇帝即将到阴间去时留下的圣旨。砚,拆开即石和见二字。石,即“石头”;见,就是看见过。“脂砚”就是皇帝的遗诏“石头”亲眼所见。

撰写《红楼梦》的“石头”亲眼见过什么呢?那就是康熙皇帝的真遗诏,即没有改动过的康熙皇帝的遗诏,这个真遗诏“石头”亲眼见过。这就说明,现在留存下来的康熙皇帝的所谓遗诏,绝对不可能是真的,绝对不是原来的。

康熙皇帝这个绝对机密的真遗诏,撰写《红楼梦》的“石头”,即评注《红楼梦》的脂砚斋,言之凿凿地说亲眼看见过。那么,他撰写《红楼梦》的真正原因,就是要揭穿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雍正假造的遗诏的真相。

朝中争夺皇位的斗争非常激烈,属于我(石头)的皇位被人抢走了,并且危及我的生命,境况特别危险。所以,我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一天,正当我(石头)惭愧嗟悼之际,忽然有两个人到我这里来了(一僧一道远远而来),坐在我(石头)的旁边,给我(石头)分析当前朝中的复杂形势,权力斗争的激烈情况(云山雾海、神仙玄幻的事),之后便让我(石头)想办法赶快离开朝中的险境,躲避这场灾难(去人间享受荣华富贵)。我(石头)听后,不觉动了心。但是,我(石头)恨自己粗蠢,想不出个比较好的脱身的办法,心里非常着急,不得已便开口(便口吐人言)向他二位讨教,请他二位想一个万全之策,赶紧把我(石头)带走,离开这个险境隐蔽起来。

他们听完我(石头)的话,憨笑着说:“好啊,好啊!红尘中的事儿,瞬息万变,人非物换,到头来可能是黄粱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我(石头)决心已定,他们这些话我(石头)哪里听得进去。于是,一遍遍地向他们苦苦哀求。他们说,既然如此,我们可以想办法救你出去,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我(石头)说:“自然,自然。”

他们巧施诡计,将我(石头)巧妙地伪装一番,觉得一切妥当后这才放心。于是,他们便带着我(石头)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其实,我(石头)知道他们要带着我(石头)去什么地方的,因为当时这一行动要严格保密,不能向人们透露罢了。

这样,人世间便失去了我(石头)的姓名,没有了我(石头)的一点儿踪影,而且也没有了我(石头)的家事记载。不知道真相的人都传说我(石头)已经死了,从此我(石头)便消失在这大千世界的茫茫人海之中。

为了揭露有人更换(更改)皇帝密封遗诏、篡夺皇位的真相,为了还自己和家人的一世清白,我(石头)躲在这个偏僻藏身的寺庙,流着痛苦的眼泪,书写“历尽离合悲欢”的“身前身后事”,就是这部《石头记》的初稿。

一天,有一个知心的朋友(空空道人)寻找到我(石头)的住地(访道求仙),看到了我(石头)写下的字迹分明、编述历历,揭露有人更换(更改)皇帝遗诏、泯灭我(石头)家事的文稿——《石头记》(以下空空道人与“石头”谈论文稿的对话略去——笔者注)。

空空道人这个“世之腐儒”听如此说,怕文稿出问题,惹起祸端,思忖半晌,又将这《石头记》再检阅一遍,见文稿没有什么地方不妥,不会惹出什么是非麻烦,方从头至尾抄录回去,问世传奇。

这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通过对“楔子”这段文字的解释,我们知道了《石头记》中所隐藏着的大清朝有人更换(更改)皇帝密封遗诏的事件。但是,这才刚刚露出了惊天事件的冰山一角。“石头”失去的“补天之材”,就是失去的那份皇帝密封的传位遗诏(青埂峰)。这传位诏书是什么内容呢?作者“石头”不敢说,就用贾宝玉从娘胎里带来、并且落草时就衔在嘴里的那“通灵宝玉”上的字简要地写明了。也就是说,这“通灵宝玉”上的字就是一部《红楼梦》精辟简短的内容提要。

那是些什么字呢?就是“通灵宝玉”上正面的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还有“通灵宝玉”上反面的字“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真的是这些字吗?据分析,有的字是,有的字不是,因为在这些字的旁边,作者写有“音注云”三个字。这“仙寿恒昌”究竟是什么字?笔者认为是“贤授阖阊”的谐音字。“贤授阖阊”反读就是“阊阖授贤”,即把皇宫和皇位授给优秀的接班人。

撰写《石头记》的“石头”,他除了上面的争夺皇位的原因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呢?这另外的原因,“石头”在此书的“凡例”中已经讲明了。他说:

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天下人。

大家想想看,这“石头”曾经历过“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的富贵生活,这生活是何等自在、快活、潇洒,绝不是一般人家的子弟。在曹雪芹爷辈和父辈那个年代,虽然皇恩浩荡,但曹雪芹家作为皇室的“家奴”,也肯定是活得战战兢兢,谨小慎微;生活待遇方面也不可能会超过朝中其他的王公大臣,不可能有过那样皇宫里豪华气派的享受,更不可能去做什么不切实际的“补天”大梦,即继承皇位之梦。我们从曹寅、曹、曹頫等的奏折中可以看出,他们始终是以“奴才”的身份上奏皇帝的。这样说来,《红楼梦》的原作者“石头”,一定是“有些来历”的皇帝家的人,只有皇帝家的人才能有“补天”“补苍天”

的可能,即才有继承皇帝之位的念想和机遇。

结论:《红楼梦》的原作者“石头”,是有继承皇位念想和机遇的人,是在叙说自己“无材补天”争夺皇位失败的经历,留在世间作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