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砚斋的展示
《红楼梦》写作技法的“独创性”
——一论《红楼梦》“独创性”的写作技法

以自古未闻之奇语,故写成自古未有之奇文,此是一部书中大调侃寓意处。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二回脂砚斋评注

读《红楼梦》,首先必须要弄清楚《红楼梦》在写作技法上的“独创性”,不然读起来眼前都是“满纸荒唐言”,弄不懂作者为什么要撰写这部书,更弄不懂隐藏在书中的真正内涵。

所谓《红楼梦》写作技法上的“独创性”,就是该书有别于以往历史上其他著作的诸多新奇的写作技法。如果不了解《红楼梦》“独创性”写作技法的各种类型,不知道书中许多写作技法上的各自特点,不管读者中的哪位朋友多么聪明,多么勤奋,阅读了多少遍;不论学者中的哪位先生多么学识渊博,多么资历深厚,研究了多少年,说句不大中听的老实话,这部《红楼梦》您读到的只是男欢女爱的故事,距离此书的真正内涵还相差十万八千里。

《红楼梦》的评注者脂砚斋在此书的“凡例”中评注道:“以自古未闻之奇语,故写成自古未有之奇文,此是一部书中大调侃寓意处。”这说明,《红楼梦》的作者在撰写这部书时,是运用了许多“独创性”写作技法的。此书中究竟用了多少种“独创性”写作技法,二百六十多年来好像还没有人认真研究和统计过,读者对此大都是一知半解。

此外,从脂砚斋在评注中所透露出的一些信息还可以得知,在《红楼梦》中,“诸奇书之秘法亦不复少,种种秘法总在人们意料之外”。也就是说,《红楼梦》中除了作者自己“独创性”的许多写作技法之外,还吸收和借鉴了历史上诸奇书中的许多写作秘法。

因此,要一时半会儿弄清楚《红楼梦》中有多少种作者“独创性”的写作技法,有多少种吸收和借鉴诸奇书的写作秘法,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儿,近三百年来还没人研究透彻,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虽然要弄清楚《红楼梦》中“独创性”的写作技法和写作秘法难度相当大,但是要读懂《红楼梦》又不得不下一番苦功夫认真地分析和研究。因为,如果我们不知道书中的主要写作技法和写作秘法,就摆脱不了“满纸荒唐言”的怪圈儿。

可能有人会说,我对书中那些新奇的写作技法没有什么兴趣,我研究和欣赏的是此书写作的艺术性。其实,这奇特的写作技法就是这书的主要艺术性之一。如果不了解这书在写作技法上的“独创性”,连书中写的是什么事儿都闹不清楚,还高谈什么所谓艺术性?所以,我们不能离开《红楼梦》写作技法上的“独创性”,离开《红楼梦》的真正内涵,单独再去谈什么所谓的艺术性。

据分析,《红楼梦》“独创性”的写作技法,主要有下列几种。

《红楼梦》的独创性之一:“假借汉唐”的写作技法

在《红楼梦》的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空空道人从原作者“石头”处拿到了《石头记》的手稿,当看了所写的内容之后,遂向“石头”说道:

“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问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的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

“石头”笑答道:“我师何太痴也,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

《红楼梦》的作者为何要隐去朝代年纪,而“假借汉唐”?如果《红楼梦》只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写的只是自己经历过的家长里短的事儿,况且没有用真名实姓,也没用真地名和真府名,有必要回避朝代年纪吗?

实际情况证明,正因为作者在书中隐藏起来的是自己所经历的“补天”“补苍天”的大事儿,如果写出朝代年纪,如果写出此朝的服装和发型,这天大的事儿一旦被人识破,就会惊动和震怒朝廷,犯下牢狱之罪,闯下杀身之祸,故而作者把朝代年纪隐藏起来,把服装和发型全部改变,让人抓不住把柄。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才能弄清楚《红楼梦》中究竟写的是哪朝哪代的“补天”大事儿呢?

《红楼梦》的独创性之二:“隐现映带”的写作技法

《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有一段“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的文字这样写道: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女娲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地剩下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

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骼不凡,丰神迥别,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

细品这大石,藏有玄机。这些大石都是用来“补天”的,可为什么大石偏偏都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呢?怎么不是高经十一丈、方经二十三丈呢?这些蒙人的数字肯定有问题。

仔细一想明白了,如果把这些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的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作为年月日来计算,就会明白作者的意图,即一年十二个月,一年共计二十四个节气。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仅一块未用,除去这一块合成天,即三万六千五百天,这天数合计起来就是一百年。

这一百年是哪朝的一百年呢?清朝。从清朝建国到雍正皇帝去世,即所谓“末日”,整是一百年。这就是《石头记》(《红楼梦》)所撰写事情的上线时间跨度。书中还写道:

又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从所谓“末日”又过了几世几劫,就是说《红楼梦》撰写故事的下线时间跨度,即雍正皇帝去世后,乾隆皇帝登基之后的十年之内所发生的事情。

细品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也藏有玄机。这二位神仙,一僧一道,来自天界,是何方神圣?为什么不在天上快活,非要携着一块“补天”未用的“石头”来到人世间惹是生非?其实,这所谓“茫茫大士”,就是“茫茫大事”。什么是“茫茫大事”呢?所谓“茫茫大事”,就是人们被茫茫迷雾遮住双眼看不清楚的国家大事。书中有“开辟鸿蒙,谁为情种”的质问,这“情种”即“清种”,就是清朝皇位的继承者。要辩明谁是清朝真正的皇位继承者,当然是国家的大事。在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皇帝驾崩、新帝登基、皇子争位、皇戚篡权,打得你死我活,争得天昏地暗,这些重大事件都称得上是国家大事。

所谓“渺渺真人”,就是曾经历过这些重大事件,而且知道事件真相而隐藏起来的渺小人物。正是这位自称是“渺渺真人”的“石头”,把清朝一百多年以来,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王朝时期宫廷内部争夺皇位的一些国家大事,字迹分明、编述历历地记在了“大石”上,即记在了他撰写的《石头记》里,由空空道人抄录回来问世传奇的。

这记录了“茫茫大事”的“渺渺真人”,就是化名“石头”的《石头记》原作者。《石头记》就是我们现在所读到的谜书《红楼梦》。《红楼梦》里所记述的内容,就是“谁为清种”,即究竟谁是大清王朝皇位真正的继承者。

那么问题来了,这位质问谁是真正清朝“清种”(皇位继承者),并撰写《石头记》记录下为争夺清朝皇位的斗争中皇子们互相残杀真相的“石头”,即这位“渺渺真人”究竟是谁呢?

《红楼梦》的“独创性”之三:“正反两面”的写作技法

在《红楼梦》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中,贾瑞(贾天祥)想与凤姐亲热一番,被凤姐毒设相思局几番戏弄后,重病在身躺在床上,吃了许多药都不见效,只有一口气尚在,生命垂危,无药可医。当病得要死时,忽然门外来了一位“跛足道人”,说能治“邪思妄动”之症。

贾瑞听到后忙命人请进来,恳求“菩萨救我”。为了治好贾瑞的病,“跛足道人”递给贾瑞一面名叫“风月宝鉴”的镜子,并谆谆嘱咐贾瑞只照这镜子的“反面”,千万不能照镜子的“正面”,要紧,要紧!可是贾瑞一照镜子的“反面”,竟然是一个站立着的骷髅。贾瑞一看吓得要死,大骂道士“为何吓我”。于是他不听劝阻,只照镜子的“正面”,镜子中的凤姐向他一次次招手,他一回回进去与凤姐相会,几次之后便一命呜呼。

贾瑞的爷爷贾代儒认为“风月宝鉴”是妖镜,贻害世人,便命人架火烧毁它,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

脂砚斋在此评注:“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为什么不能看《红楼梦》的“正面”呢?因为《红楼梦》的“正面”,就是贾瑞所照“风月宝鉴”的“正面”,即有风流凤姐招手的“正面”,也就是贾瑞因照过几次而致死的“正面”,完全是假的,是“满纸荒唐言”。“跛足道人”让贾瑞所照镜子的“反面”,即那站立着一个骷髅的“反面”,这才是作者让读者要读的内容,正是作者要讲述的“无材可去补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的“一把辛酸泪”。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红楼梦》的“正面”是“满纸荒唐言”,那“一把辛酸泪”的“反面”“背面”,究竟在书中的何处呢?

《红楼梦》的“独创性”之四:“人物幻笔”的写作技法

在《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香”的回前总批中,当谈到薛宝钗、林黛玉二人时,脂砚斋评注道:

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此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

奇怪呀!《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林黛玉明明是两个人嘛,不但两人的岁数不同,而且进贾府的年月也不一样,怎么“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呢?

在《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娓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晴雯被赶出贾府病死之后,贾宝玉写了《芙蓉女儿诔》深情地祭典她。

这《芙蓉女儿诔》是诔晴雯吗?脂砚斋说不是,原来这是诔黛玉的。

请看脂砚斋评注:“观此,虽知诔晴雯,实乃诔黛玉也。试观‘证前缘’回黛玉逝后诸文便知。”

奇怪呀!这《芙蓉女儿诔》明明是贾宝玉为祭奠晴雯而写的,林黛玉还活得好好的,诔黛玉干什么呢?

脂砚斋说这“合二为一”的写作技法用的是“幻笔”。人物的写作技法既然用的是“幻笔”,书中的其他一些人物有没有一分为二、合二为一、一人多身的不确定性呢?

那么问题来了,书中除了“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的“幻笔”,除了“虽知诔晴雯,实乃诔黛玉”的“幻笔”之外,其他人物的写作技法有没有“幻笔”,如果有“幻笔”的话,究竟在书中哪些人物身上?

《红楼梦》的“独创性”之五:“人事分离”的写作技法

我们读过的市面上的小说,大多是“一人一面”,或者说是“一人一身”,从开头到尾声,人物的年龄虽有变化,事情的情节虽有发展,但人物始终是这个人物,情节还是这个人物的事迹。这种写作方法叫“人事合一”。

但是,《红楼梦》中有一些人物却不是这样,有时人物是“一人多身”,有时人物是“合二为一”;有时这个人物的一些情节写进女性角色,可一转眼这个人物突然又变成了男性角色;有时这个人物是底层的丫鬟,可有时这个人物突然又变成了金贵的小姐。总之,一个人的事儿,不在一个人身上,总是随着情节的发展,忽此忽彼,忽男忽女,忽高忽低,让人难以辨别和确定。这种写作方法叫“人事分离”

例如,《红楼梦》中的“可儿”,就是一位“性别忽男忽女”“地位忽高忽低”“一人多身”的典型人物。

在英莲的故事情节里,英莲是“可儿”。她在元宵节看花灯时丢失,被拐子拐卖,后被呆霸王薛蟠打死冯渊夺去,弄到贾府成为薛蟠的妾。

在香菱(长大后的英莲)的故事情节里,香菱是“可儿”。她在薛家受尽折磨,差点儿被狠心的夏金桂用砒霜毒死。

在秦可卿的情节里,秦可卿是“可儿”。她引贾宝玉入梦,并且同贾宝玉一起畅游太虚幻境,后由警幻仙子做主与贾宝玉成婚,同游迷津渡口,一起经历了新婚的温柔与迷津的惊魂。

在贾宝玉挨打的故事情节里,贾宝玉是“可儿”。贾宝玉躺在床上养伤,实际上是“可儿”生下了龙凤胎坐月子。

在晴雯的故事情节里,晴雯是“可儿”。晴雯使小性撕扇子千金一笑,深夜病补金裘,后被逐出大观园,惨死在阴谋之中,贾宝玉为她深情地写下了《芙蓉女儿诔》。

在林黛玉的故事情节里,林黛玉是“可儿”。林黛玉是贾宝玉的心上人,死后贾宝玉曾到阴曹地府去找她,询问她的去向。

这些情节的揭秘,将在第七章《谩言红袖啼痕重》中详细介绍。

那么问题来了,《红楼梦》中的人物这么复杂和深奥,我们在阅读时怎么分辨清楚呢?

《红楼梦》的“独创性”之六:“神话套用”的写作技法

《红楼梦》中写了两个神话传说的故事:一个是“女娲补天”;另一个是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赤瑕宫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缠绵的爱情神话故事。

在“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中,作者写出了“通灵宝玉”的来历。女娲氏在炼石补天时,挑选并炼成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巨石,但补天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为什么没全用呢?因为有一块石头缺少了“补天之材”“无材可去补苍天”。因此,这块石头被遗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因为没有资格可去补苍天,日夜悲号惭愧。

一日,一僧一道远远而来,坐在石头旁边高谈快论。这僧就是那位茫茫大士,这道就是那位渺渺真人。在石头的一再恳求之下,那仙僧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这块巨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雀蛋大小的“通灵宝玉”,并在上面镌刻上了一些文字,携了这“通灵宝玉”来到“昌明盛世”之乡的贾府,把石头夹带在一帮“风流冤家”中,下凡到这个世界享受“荣华富贵”。

贾府里贾政的王夫人生下了贾宝玉,贾宝玉就是衔着这块“通灵宝玉”从娘胎里降生的。后来,这“通灵宝玉”就挂在了贾宝玉的脖子上,成了贾宝玉一生的“命根子”。

在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赤瑕宫的神瑛侍者与绛珠草的神话中,作者写了赤瑕宫的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下凡用眼泪还债的故事。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天长日久,这绛珠草脱得草胎木质,换得人形,修成女体,这便是绛珠仙子。后来,绛珠仙子跟着神瑛侍者从天界下凡为人“造历幻缘”,要用一生所有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

无疑,这绛珠仙子就是书中的林黛玉,那神瑛侍者就是贾宝玉。如果神瑛侍者是贾宝玉的话,那“通灵宝玉”是什么时候从娘胎中衔到他嘴里的呢?如果绛珠仙子是林黛玉的话,她要偿还神瑛侍者的眼泪为什么脂砚斋说是“血泪”呢?

那么问题来了,作者在书中套用这两个神话传说,究竟是要告诉读者什么事儿,要表达的是什么真实内容呢?

《红楼梦》的“独创性”之七:“谐音藏真”的写作技法

在《红楼梦》中,作者利用一些人名、地名以及物品上的文字的谐音,隐藏着读者不知的诡秘文字,如果读者弄不明白,就很难知道作者的真实意图。这里试举几例。

第一,谐音人名:

甄士隐——真事隐;甄费——真废;

贾雨村——假语存;娇杏——侥幸;

冯渊——逢冤:英莲——应怜;

贾化——假话;时飞——实非;

卜世仁——不是人;单聘仁——善骗人;

卜固修——不顾羞;戴良——大量;

吴新登——无星戥;詹光——沾光;

秦业——清孽;秦钟——清种;

蒋玉菡——将玉含。

第二,谐音地名:

大荒山——太荒唐;无稽崖——无稽呀;

青埂峰——清更封;仁清巷——人情也;

胡州——胡诌;葫芦庙——糊涂也。

第三,谐音图字:

仙寿恒昌——贤授阖阊。

反读则是:阊阖授贤。

芳龄永继——方灵用记。

反读则是:记用灵方。

谐音图字组合:阊阖授贤,记用灵方。

第四,谐音组合历史事件:

一、《红楼梦》中贾府四代排前的人物

贾府第一代:

贾源、贾演。

源——原,演——因。

谐音组合:原因。

贾府第二代:

贾代化、贾代善、贾代儒、贾代修。

化——话;善——禅,禅让,皇位传承;儒——孺,孺子,小孩子;修——羞,羞耻。

谐音组合:话禅孺羞(说起皇位传承的荒唐事儿来,连小孩子对此都会感到羞耻)。

贾府第三代:

贾敷、贾敬、贾赦、贾政。

敷——福,敬——晋,赦——摄,政——政。

谐音组合:福晋摄政(皇后干涉朝政)。

贾府第四代:

贾珍、贾珠、贾琏、贾琮。

珍——禛,珠——珠,琏——联,琮——纵。

谐音组合:禛珠联纵(胤禛与明珠的势力联合)。

二、谐音地名:

仁清巷——人清(清人)。

三、谐音人名:

甄费(甄士隐)——真废。

谐音组合:清人真废。

四、谐音地名:葫芦庙。

葫芦——糊涂;庙——庙堂、朝堂、朝廷。

谐音组合:糊涂朝廷。

五、谐音丫鬟人名:

晴雯——“晴”谐音“轻”;袭人——“袭”为原音;

麝月——“麝”谐音“社”;碧痕——“碧”谐音“稷”。

谐音组合:轻袭社稷。

六、谐音地名:大荒山——太荒唐;无稽崖——无稽呀;青埂峰——清更封(清,即清朝;更,即更改;封,即密封)。

谐音组合:清更密封,荒唐无稽。

七、《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

贾——家,史——事,薛——消,王——亡。

谐音组合:家事消亡。

八、《红楼梦》中四个春姑娘的名字:

贾元春——“元”谐音“原”;贾迎春——“迎”谐音“应”;

贾探春——“探”谐音“叹”;贾惜春——“惜”谐音“息”。

谐音组合:原应叹息。

如果把这八个谐音组合放在一起,就是清朝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就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发生的一系列有关皇位争夺的重大事件。

《红楼梦》撰写的原因:福晋摄政,话禅孺羞。糊涂朝廷,清人真废。禛珠联纵,轻取社稷。清更密封,荒唐无稽。家事消亡,原应叹息。

因此,《红楼梦》的主题应该是《石头记》撰写的原因,就是揭露清朝皇位传承发生的荒唐事件。说起清朝皇位继承的荒唐事件来,连小孩子也会对此感到羞耻。

清朝皇位的传承,应该坚持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度,这是皇位传承应该记用的灵方。可是,从清朝顺治皇帝之后就被改变了。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顺治皇帝因爱情经受挫折,放弃皇位而出家当和尚,这是多么荒唐的事儿啊!按照清朝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度,应该由嫡长子来继承皇位,可是孝庄文皇太后(皇太极福晋,史称孝庄文皇太后)干涉朝廷,把持朝政,废弃皇位嫡长子继承制度,将庶出的、还不到七岁的皇孙玄烨扶上了皇帝宝座,这便是清朝的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玄烨)晚年,糊涂的朝廷,再次废弃皇位的嫡继承制度,两立两废皇太子胤礽,形成了九子夺嫡的宫廷恶斗。

在这场斗争中,胤禛、明珠的势力联合起来,在争夺皇位的斗争中取得胜利。胤禛(雍正皇帝)更改了康熙皇帝密封遗诏,用阴谋手段篡夺了皇位。

乾隆皇帝(弘历)继位之后,康熙皇帝的嫡长孙弘晳,纠集朝中反对弘历的势力与之抗争,欲夺回属于自己的嫡继承皇位。在这场争夺皇位的斗争失败后,弘晳被判处“弘晳逆案”大罪,囚禁在景山东果园内。

乾隆皇帝在“弘晳逆案”之后,迅速组织写作班子,大肆修改清史,毁灭证据,使得被废皇太子胤礽的家事消亡,就连弘晳曾经居住过的那座规模宏伟的平西府(在北京市昌平区),也被毁为废丘荒土。

太荒唐无稽呀!为了争夺清朝的皇位,这样惨烈的残杀,这样悲惨的结局,这样不幸的命运,世人知道真相后也会对此原应叹息啊!

那么问题来了,作者究竟为什么在书中对一些人名、地名、图字使用这些谐音字呢?这样解读书中的谐音字究竟对不对呢?

《红楼梦》的“独创性”之八:“云龙雾雨”的写作技法

《红楼梦》中的贾府究竟在何处?书里写了三个地方:

一、刘姥姥在劝说闹性子的女婿狗儿时说,贾府在长安;

香菱向贾宝玉讲薛蟠要娶亲的事时说,贾府在长安。

二、冷子兴与贾雨村二人在一起聊天时说,贾府在金陵。

三、贾宝玉挨打后贾母怒言要回南京说明,贾府在京城;

黛玉抛父由姑苏乘船北上进京城说明,贾府在京城。

《红楼梦》的作者为什么把贾府的所在地写出三个地方呢?脂砚斋在此评注中说明:“书中凡写长安,在文人笔墨之间从古之称;凡愚夫妇儿女子家常口角,则曰中京,是不欲着迹于方向也。盖天子之邦,以当以中字为尊,特避其东南西北四字样也。”

那么问题来了,贾府的所在地究竟是在长安,是在金陵,还是在京城?作者为什么要回避呢?

《红楼梦》的“独创性”之九:“腾挪移动”的写作技法

在《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中,贾宝玉、贾兰、贾环三人在中秋赏月时分别作诗一首,也都受了奖赏,可这三首诗却没有亮出来。

为什么不亮出来?有人说可能是曹雪芹没来得及补上就去世了。可是,曹雪芹的诗词功夫如何了得,在他去世前六年多的时间里补上这三首诗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为什么不补上呢?

其实,这三首诗曹雪芹写得很好,也亮出来了。究竟亮在书中何处呢?就在书中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贾雨村中秋佳节所吟的三首诗,就是贾宝玉、贾兰和贾环所做的那三首诗。

那么问题来了,作者究竟为什么不把这三首诗写在第七十五回的情节,非要“腾挪移动”到第一回的情节呢?

《红楼梦》的“独创性”之十:“明分暗合”的写作技法

《红楼梦》的作者在书中把一些人和物称之为“蠢物”,可是这些“蠢物”究竟应该怎么解释,却大有深意。

一、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一僧一道面前,“石头”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

——在这里,“石头”是“蠢物”。

二、那一僧一道携了“通灵宝玉”且行且谈。

只听那道人问:“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

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这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

——在这里,“通灵宝玉”是“蠢物”。

三、黛玉乘船由金陵来到京城,被接进贾府。在贾母处说话时,林黛玉听说贾宝玉回来了,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劣之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在这里,贾宝玉是“蠢物”。

四、《红楼梦》作者“石头”自白:“诸公不知,待蠢物将原委说明,大家方知。”

——在这里,作者是“蠢物”。

不难看出,这书中的“石头”、“通灵宝玉”、贾宝玉、《红楼梦》的作者都是“蠢物”。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这么巧,这“石头”、“通灵宝玉”、贾宝玉、《红楼梦》作者都是“蠢物”呢?这些“蠢物”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究竟应该怎样解读呢?

《红楼梦》的“独创性”之十一:“假借影射”的写作技法

在《红楼梦》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中,明明写的是贾府的贾元春被选为皇妃之后,风风光光地回到贾府省亲的事儿,可《红楼梦》的评注人脂砚斋却言之凿凿地评注道:“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

奇怪呀!这贾元春省亲怎么是“南巡”呢?究竟是哪朝的哪位皇帝南巡呢?据分析,可能是康熙皇帝南巡。

史书记载,康熙皇帝曾六次南巡,其中有四次是住跸在曹家。这说明,书中写的贾元春省亲的事儿不是真的,是“假借”的,写康熙皇帝南巡的事儿才是真的。

那么问题来了,据史书记载康熙皇帝一共有过六次南巡,那么假借“元妃省亲”的这次南巡,到底是康熙皇帝的哪次南巡呢?

《红楼梦》的“独创性”之十二:“俗人勿读”的写作技法

撰写《红楼梦》同撰写其他书一样,书籍的出版都是提供给读者阅读的,不管什么人,只要你喜欢,都可以买来阅读欣赏。可是,脂砚斋在评注中却声明说,《石头记》不得与俗人读。这是为什么?

笔者认为,脂砚斋这是好心并非恶意,因为这书“俗人”看不懂,书的“正面”净是“满纸荒唐言”,而且文字不能随意解读,如果任意解读就破坏了《红楼梦》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唯一性。脂砚斋说《石头记》不得与“俗人”读,实际上是对“俗人”的一种警示,一种爱护,一种关心,一种尊重;也是对书的一种爱惜,一种保护。不然,这书的真实内容就被读“黄”了,这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就被读歪了,“俗人”与书就俱毁了。

那么问题来了,《红楼梦》究竟怎样读才能与“俗人”划清界限呢?

《红楼梦》的“独创性”之十三:“借鉴秘法”的写作技法

《红楼梦》中,除了作者“独创性”的写作技法之外,还借鉴和吸收了历代诸书中的许多写作秘法。例如:

一、对于《红楼梦》中的写作秘法,脂砚斋在第一回的评注里写道:

事则事实,然亦敍得有曲折,有隐现,有映带,有间架,有正闰,有顺逆,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传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刳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

二、对于《红楼梦》中写作秘法,脂砚斋还写道:

《石头记》用截法、岔法、突然法、伏线法、由近渐远法、将繁改简法、重作轻抹法、虚敲实应法,种种秘法总在人们意料之外,且不曾见一丝牵强,所谓“信手拈来无不是”是也。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识别书中借鉴的这些秘法呢?

不论是《红楼梦》作者“独创性”的写作技法,还是作者借鉴和吸收诸书中的写作秘法,如果我们不研究,不分析,不识别,不清楚,怎么能读懂《红楼梦》呢?

结论:一、《红楼梦》“独创性”的写作技法“总在人们意料之外”。

二、脂砚斋的评注是解开《红楼梦》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