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媒体深度融合的突破口
2017年3月9日至10日,我参加了市委宣传部在宁夏理工学院举办的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干部理论培训班。
一次短暂的培训,不敢说让自己获益匪浅、茅塞顿开的大话,但对照安排的一系列学习内容,本领恐慌的触动是极大的;聆听专家和领导的讲话,责任和担当意识的进一步增强是强烈的。
自治区党校副校长、管理学博士李培文在培训班专题辅导时指出,学习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系统化,一种是理论联系实际,即理论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培训班印发的《材料汇编》,为我今后进行系统学习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指明了方向,今后工作间隙的系统学习必全力为之。当前急迫要做的是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那么,我们当前面临的实际是什么?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薛文斌在培训班上指出:“石嘴山新闻传媒集团媒体融合工作进展不快,改革目标不明确,目标定位不高,目前开展的一些媒体融合工作其他地方十几年前就做了,我们目前开展工作还是固有的思维。”在严厉批评的同时,领导抛出“媒体深度融合的突破口在哪里”的问答题,值得我们深思后作答。作为集团的一名中层干部,我也在积极探寻媒体深度融合的突破口,经过长期认真思考和研判,现将一些浅薄的看法和意见表述如下。
一、利用现有的报社采编平台进行采编发流程再造,建立简易的多媒体发布、多渠道传播平台,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中央厨房”是标配、是龙头工程,前景光明,可投入巨大。硬件设施不到位,媒体融合的工作就可以不做了吗?“我们在媒体改革方面可以说启动的比较早,但推进的不快,所以我们必须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把媒体融合作为传统媒体转型的一场革命,实现媒体融合背景下全媒体的重构,这样才有可能找到在互联网世界中的新版图。”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薛文斌在培训班结束时的讲话中如是说。改革是急迫的,等,是等不得的。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以前我小的时候,一家七口人住一间半房子,没有专门的厨房,有一个房间,既是家里的“客厅”,也是大哥的“卧室”,还是家里做饭的地方,后来环境好了,才有了专门的厨房。当时家家户户都是如此生活,没有人专门等着有了专门的厨房才做饭。集团现在也是这种情况,没有能力一下子建起标配的“中央厨房”,但我们可以在现有的采编平台上改造建设我们初级的“中央厨房”,具体操作如下:
设立一个采编发调度中心,开辟一个专门办公场所,内设报纸编辑部、采访中心、电视台各频道、新媒体等相关负责人办公台面,统一配置电脑,以上部门每周安排1名副主任以上负责人在此场所集中办公,利用报社现有的采编平台,构建一个简易的发稿平台基本框架。
目前要做的,一是指定一名编委专职负责采编发调度中心工作正常运转,报社、电视台编委每周轮流在采编发调度中心主持工作,在统筹报道策划、整合新闻资源、调度采访力量、协调技术支持方面发挥核心作用。二是建立采前会制度,由白班编委主持,每日召开,报、网、端、微全媒体参加,汇报选题策划,通报新闻线索,研究当日舆情,确定重点稿件,布置采编对接。其运行机制包括:建立总编协调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由总编辑主持,部署重要宣传任务,会商重大报道选题,协调采编对接联动。建立值班编委制度,分设白班和夜班值班编委,白班编委主持每日采前会,负责选题策划、报道组织、采访安排、计划落实;夜班编委主持每日编前会,研究版面安排、审定夜班版面、处理重点稿件。
把媒体融合作为传统媒体转型的一场革命,实现媒体融合背景下全媒体的重构,这样才有可能找到在互联网世界中的新版图。
依照内容生产时间的顺序,新采编流程如下:
①全媒体部、电视各频道记者采写的稿件,首先通过各自的渠道传给在采编发调度中心集中办公的各媒体相关负责人,各媒体相关负责人充当自己部室记者的二传手,须在第一时间将自己部室记者的稿件经过初次把关后,上传至每周轮流在采编发调度中心主持工作的编委的稿库。各媒体相关负责人是新闻传播的第一道把关人。
②每周轮流在采编发调度中心主持工作的编委须在第一时间经过审稿后,将稿件发送到采编平台指定稿库。每周轮流在采编发调度中心主持工作的编委是新闻传播的第二道把关人。
③各媒介的编辑按需取稿,经过差异化编辑后,由各发布平台相关负责人终审后发布。新闻信息应该在第一时间进入新闻网站、手机客户端。各发布平台相关负责人是新闻传播的第三道把关人。
④随着采访的深入和后期加工的跟进,同步音频与视频信号可以进入广播电视发布平台。
⑤深度报道和分析性报道的形成,在纸媒发布。
我们可以先用这种简易的方法打通内部小循环,等真正功能完善的“中央厨房”建起来,我们运行的机制就有了成熟的实践经验。
二、“精耕细作”内容,提升媒体影响力
媒体融合,首先要理念上真正融合,同时还要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无论是全媒体、大数据,还是“中央厨房”,说到底都还是工具,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很重要,然而,任何形势下,媒体还是要以内容制胜,坚持“内容为王”,提供最好的内容才是核心。
如何提供最好的内容?我认为,我们的新闻宣传,要进一步顺应受众的阅读趋势,进一步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要在民生关怀上着力,在深度报道上着力,在图片新闻上着力。做到这些,要把策划摆在首位,要以适合新旧媒体传播的优质策划,制造新旧媒体的热点源头。从集团挂牌至今两年多的时间,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全媒体大型报道还没有实施过,报、网、台、“两微一端”的联动新闻效应还没有在社会上进行过真正的发酵。内容决定形式,有影响力的宣传报道才能让社会记住我们多平台的展示方式。建议集团落实编委、频道总监、部门主任新闻宣传策划职责,包括动态策划、月度策划、年度策划。具体做法是:根据每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市政府工作报告等重大会议重要讲话的宣传需要,将有关政策、本地舆情、外地经验信息的监测任务分解到人,及时策划选题,通过主动设置议题,增强推动中心工作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影响力。结合每年全国、全区、全市重大事件,关注同读者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现象,开展策划宣传,按照重要而紧迫的原则,确定编委会或部室层面的重点课题,并把任务分解到人,分工把守,防止遗漏。此外,监督检查要跟上,防止策划落实不到位。
每一次大型策划,报、网、台、“两微一端”都要联动出击,形成宣传声势,并在各媒介报道显著位置加挂“石嘴山新闻传媒集团全媒体大型报道”标识,向全社会进行品牌推介。今年可以围绕自治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部署的“大力实施主流舆论引导工程”策划开展几次大型的全媒体宣传报道。
三、各发布平台的编辑对新闻信息源要进行差异化编辑,延长读者在各个终端上的阅读时间,完成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提升媒体的影响力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薛文斌在培训班结束时的讲话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集团在队伍建设、新媒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他说:“新媒体突出的就是一个‘快’字,但是我们的网站更新速度太慢,当天的活动除非特别安排,都是等到第二天报纸的新闻出来后才更新,并且存在着‘新瓶装旧水’的现象,只是简单将报纸刊发的内容再发一遍,不考虑传播平台的特殊性、也不考虑用户的阅读习惯,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严重制约了我们媒体的发展。”
“新瓶装旧水”,不光在网站存在,目前在我们的新媒体“两微一端”也都存在。如果说新闻发布渠道是超市,产品就是矿泉水瓶,而内容就是水。人们去超市,终究是为了买水。空瓶子最终的去处是废品收购站。所以,在完成这个闭环后,水又成了最核心的问题。超市再便利,瓶子再漂亮,如果里面的水是过期甚至是被污染的,用户不可能买账。所以说,优质内容依然是刚性需求。如何改变现状,对各发布平台的编辑都要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语境下,报纸要变容量、变结构、变栏目、变版面、变标题、变稿件、变图片。我们的报纸8年没有变面孔了,读者早已产生审美疲劳,我们要借媒体融合这场革命,对报纸进行改版,这就需要报纸编辑要加强各项业务技能的学习;新媒体编辑要注重选取被各平台读者群接受的方式和语言,通俗而不失文艺,新鲜而不失可读,力保新闻实效性和生活化的同时,再在线条、图片、表格、字体等元素的辅助下,在相关链接、背景资料的充实下,将新闻信息形象、全面地呈现在终端上。
四、加强资料库建设
这个资料库,要汇集各种稿件、节目素材、新闻背景资料,集成各种编辑软件工具,为记者编辑获取新闻线索、查阅背景资料、创作多媒体稿件提供支撑。今年,自治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部署的“大力实施媒体深度融合工程”中提到加强资料库建设,我们要积极进行技术对接。
五、创新采编,变“自媒体人”为“编外队伍”
媒体融合发展,除了细分受众和强化服务外,更要把在新媒体大环境下新闻参与度最高的成员——“自媒体人”拉拢过来,让他们成为媒体融合大战中的“生力军”。建议集团建立通联工作QQ群、微信群、APP爆料群等组成的新媒体矩阵,吸引全市各县区、机关、街道、企事业单位通讯员和读者加入,第一时间获取线人爆料或新闻素材,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线上活动,让更多的“自媒体人”组建成集团的“编外队伍”,让他们成为采写人员甚至编辑人员,有效延伸集团采编的触觉和视觉。
六、发挥好考核指挥棒的作用
众所周知,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三要素,只有劳动力也就是人才是其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工具的变化只是决定着技术进步的快慢。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和活跃度?就是要发挥好考核指挥棒的作用。考核的指挥棒,最关键的是建立起与员工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考核及评优体系。《萧山日报》说得好:“你要让员工多干活,必须让员工赚更多的钱。”
(写于201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