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工作者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国之大事”,把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并对全国新闻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
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引发了新闻人的思考。是的,相比网络媒体,纸媒在信息发布上的确有滞后性。但是,相比网络媒体,纸媒原创性更强,在观点上更具深度,给予读者的“营养”也更多。尽管媒体行业正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危机,但纸质主流媒体依旧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阵地。中央的重要政策、决策、声音,每天都会通过这些主流纸媒传递给全社会。移动互联网时代,党报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更加重大。
责任重于泰山,用心方可当之。
那么,如何适应新形势,做一名让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工作者呢?
第一,讲党性,顾大局,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这一论述深刻说明,牢固的思想防线对于国家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衡量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不仅看它有多少性能优良的现代化武器,更要看它对思想和精神的重视程度;否则,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史便无法理解。抗日战争中,用现代化武器和武士道精神武装起来的日军曾经不可一世,让拥有数百万大军和国际支援的蒋介石一退再退。而无枪无粮人数极少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却迎敌而上。在战后总结的《华北治安战》中,日军无奈地写道:“在中共方面,他们拥有共产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于1944年靠毛泽东思想统一了党内思想,对于党外,以抗日思想团结大众……在宣传教育方面,也以党为核心,全体党员、全体战斗员均作为思想战线的战士进行活动。思想战线并没有界限,所以造成中共的人也广泛出现于中共游击队战区以外的地方。”①
近年,我们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一些新闻舆论编造谎言,嫁接新闻,无中生有;结党营私,倾轧爱国力量;借揭露民生热点问题,攻击中国体制;攻击国企,鼓吹全盘私有化;灌输腐朽价值观,解构民族自信与道德;伪造历史,抹黑英雄,颠覆共产党合法性;鼓吹军队非党化;贩卖普世价值……
“草虫鸣则阜螽跃,雕虎啸而清风起”。在媒体格局深刻变化的今天,面对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主流媒体必须保持正确的立场,勇于发声,勇于斗争,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
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的媒体,就是要大张旗鼓地爱党、为党、护党!
第二,俯下身,沉下心,做时代风云的记录者。
新闻工作者要找准社会责任的新闻落点,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进行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报道,挖掘人性真、善、美,弘扬时代主旋律。
2016年3月18日,中国记协在北京召开座谈会,授予安徽省阜阳市广播电视台记者高思杰“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
一名来自安徽的普通记者为何能够走向全国,成为令人敬仰的时代楷模?
中国记协在表彰决定中这样说,高思杰同志信仰坚定,业绩突出,品格高尚,一身正气,是基层新闻舆论工作者的优秀代表,是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先进典型。
说出来简直难以置信,19年的记者生涯中,高思杰连续18个大年夜,没有和家人一起团聚。这么多年来,他在火车站和返乡民工一起过年,在军营和武警战士一起过年,在王家坝和搬迁群众一起过年,在医院和医护人员一起过年。19年来,高思杰扛着沉重的摄像机,不是在采访就一定是在去采访的路上。他每年发稿量累计近600条,其中在央视、省台发稿200条以上,多的年份达300多条。
2007年夏季,一场50年未遇的特大洪水席卷淮河流域。高思杰第一个赶到抗洪一线王家坝闸,上午采访,下午回到台里编辑、传输,夜里再赶回王家坝。在那个高温的夏天,头顶着烈日,脚蹚着洪水,夜里三张床上挤了18个人,还有大个的蚊虫叮咬,可高思杰不分昼夜,一待就是32天。饿了泡方便面,别人丢在地上的半瓶矿泉水他捡起来就喝。坐在冲锋舟上,迎面激起水浪,高思杰就弯腰低头,紧紧搂住摄像机以防被水打湿。最终,60多条新闻报道在各级媒体播出,让全国观众了解到在安徽阜阳有一种王家坝精神。
有人这样评价高思杰的作品:这里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却有着血与泪的真情;没有华丽惊艳的词藻,却有着新闻人的执着和平实;没有惊世骇俗的呐喊,却有着与时俱进的时代共鸣。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高思杰始终把笔和镜头对准基层百姓、对准疫情灾区、对准抗洪一线,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欢乐着人民的欢乐,感动着人民的感动,才能不断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第三,讲原则,守底线,做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在充满各种利益诱惑的现代社会,不乏“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的新闻工作者,他们不顾威胁恐吓,坚持弘扬主旋律,所体现出来的高风亮节让人赞叹和敬佩。受各种不良现象的影响,也有不少自律意识差的新闻工作者借工作之便中饱私囊,罔顾职业道德,不是秉承着公平、公正、真实、客观的新闻标准,而是遵循着“只要肯出钱,不好也说好”的原则报道。
相信很多人至今都清晰地记得2003年11月记者节前发生的“封口费”事件。2002年6月22日,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发生金矿爆炸事故,前去采访事故发生原因的新华社、《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生活晨报》等11位记者因接受贿赂而隐瞒事实真相的情况,致使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诚信和社会形象受到很大影响。
此外,2008年,近20位新闻工作者因为在采访中索取贿赂,被新闻媒体曝光。无论是记者收取“封口费”事件,还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在采访报道中涉嫌收受他人贿赂的案件,都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些害群之马的行为玷污了“记者”这个神圣的称号,影响了新闻工作者的群体形象。
有新闻前辈说过,新闻工作者是社会活动家。做新闻工作者,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是一个好人,是一个有良知、坚信正义、守护公平的人。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新闻工作者的活动能力越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越大。
新闻界有句话说得好:“先做人,再作文。”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首先应该是一个诚实的人,在新闻事件面前,要用事实说话,要以“良心”撰文,不夸大,不虚构,不歪曲;新闻工作者要守住新闻事业的道德底线,以客观、公正的处事原则演好舆论的“喉舌”这一角色,为社会不平之事击鼓呐喊,为世界不公之事大声呼吁。
(写于2016年8月)
①走在战争前面,《解放军报》,2015.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