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 认知 理性 热爱
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生活中我是这样的一个人。是新闻,给了我对社会理解的立体感和高度、深度,让我更加秉持这样的自我,也让我一直在适应它常干常新的节奏中不断在生活的实践中丰富着自己的认知、理性和热爱。
从1到4,幸福其实就是那么简单
(一)
“哇塞,我也曾经拥有过如此迷人的小蛮腰啊!”每每看到结婚前的照片,我都会发出如此感慨。
90多斤,这是我参加工作半年后的体重。
工作来之不易,为伊消得人憔悴啊!
1998年6月大学毕业后,大家都在为找工作四处奔波,我也不例外。但例外的是,我却一点儿方向也没有。
《新消息报》招聘,我前往银川应聘;石嘴山区广播站招人,我也忙忙地报名……像一只无头的苍蝇,没有目的地到处乱撞,结果也是无果而终。
以我的性格,是不适合当记者的,但当时恰逢这些媒体招人,我才去试试的。此时比我更着急的人是父母,他们原以为,大学毕业就会有工作的,去哪儿找工作,他们比我更茫然。
没办法,只有等待分配。
漫长的一次等待。
也许这一生,真的跟新闻缘定三生似的,就在一团慌乱和迷茫之际,毕业分配通知下来了,让我到石嘴山日报社报到。
于是,性格内向的我,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怯生生地开始了一个报人的生活。
编辑,记者,校对,不停地轮换岗位,让我心里慌乱至极:是不是领导看我干这个不行,才又调到别的岗位(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我能有今天的成绩,也多亏了当时多个岗位的锻炼,当时的总编还是很注重培养人的)。
因为好强,总想快速成长,像老记者、老编辑那样干得好,因此工作得很辛苦,也很痛苦。其实,按照报业规律,培养一名合格的记者需要5年时间,培养一名合格的编辑需要8年时间,培养一名优秀的编辑需要13年时间。当时刚出校门的我,哪里懂得这些深奥的道理,还妄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呢。
加之当时自己租房在外面居住,饮食没规律,人一下子就瘦了下来。
好在凭着自己的认真和好学,工作状态渐入佳境,心情也好了起来。
(二)
初来乍到的慌乱转眼即逝,我开始和报社的小姑娘、小伙子成为要好的伙伴,工作之余,大家在一起玩耍。
这期间,张伏祥走进了我的生活,因为他当时也是报社的小伙子吗!
当时,报社在一块玩的小姑娘有七八个,小伙子就两个,除了张伏祥,另一个已经有了对象。男少女多,感觉张伏祥对谁都挺好的,感觉也有追求的目标。我根本没有在意他,只是一块玩着、乐着。
其实,我刚来报社,就被安排在和张伏祥、赵萍一个办公室。我称呼其为“张老师”。张老师,傻傻的,穿衬衣时爱扎个领带(现在我家还有很多领带呢),天凉时在外加一个马甲,更傻气。就是这样一个人,不知不觉中走入了我的生活,但至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大概老张左瞧瞧,右看看,前比比,后量量,还是冮红好。加之,报社来了一个同事,和老张成了“死党”,对我的为人处事赞不绝口,老给老张出主意如何追求我,老张有了朋友的鼎力支持,开始向我发起了“猛攻”。
好事多磨。家里并不看好我们,一是老张是回族,二是相貌平平。反对,反对,坚决反对,我们的恋爱在痛苦中挣扎了两年多。那时候,我对“精神崩溃”感悟最深刻。
痛苦、痛苦,执着、执着,坚持、坚持,在这场艰难的恋爱战中,最终,我们胜利了。可怜天下父母心,是不忍看到子女痛苦,违背着自己的心意勉强答应了。
翻过了一座山,又面临着一道坎,结婚,钱在哪里?张伏祥上班攒的钱,付完房子首付,一分不剩,他的家里,只给拿出了3000元。我的家里,更别着一股劲,别说支援了,光彩礼就要了1.2万元。“苦”才下眉头,“愁”字又上心头。
“结婚需要钱不,我这有5000元,你拿去用吧!”闫继华,我初中的好同学,一个电话温暖了我,也为我指明了路:借钱筹办婚礼!
2002年:闫继华,5000元;孙献梅,5000元;金梦,3000元;高文和,给佘的电器;
2003年:朱青兰,5000元;孙献梅,5000元;郝红霞,4000元;闫继华, 1000元;
2004年:张欣,1万元;杨瑾:1万元;李凤艳:5000元;闫继华,5000元;杨燕:1万元;
我们的记账本上,在结婚、换房的这些年,留下了这些人的名字,他们的情,我心中一直不能忘却。411的姐妹,也在我最艰难的时刻,给了我莫大的精神鼓励和物质支援。有你们,我多么幸福啊!
不一定要爱上一个漂亮的人,但要爱上一个使你的生活变漂亮的人。幸福有时是因为爱上了对的人。
这句话说的就是我。
记得在大学宿舍,大家谈起择偶标准时,我说我就找一个在我忙着干这干那时,他会主动来搭把手。婚后,日子过的很平淡,但很暖和,生活的点点滴滴,证明我找对了人。
(三)
婚后第一年,忙着还借款,没敢要孩子。第二年,虽然经济还很紧张,但考虑到年龄因素,我们将生孩子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2004年8月11日,我们的大儿子张浩然降生了。
他的到来,给我们原本就很甜蜜的生活增加了更多的甜蜜:看,那个躺在床上不会翻、不会动的“小人人”,会翻身了,会坐了,会爬了,会走了,会跑了……那个不会说话的“小人人”,会叫妈妈了,会说两个字了,会说一句话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欣喜地感受着孩子成长的每一步。
“如果我俩不在了,就剩张浩然一个人,孩子多孤单呀,我们有这个政策,干嘛不为孩子生个伴呢?”2008年,在张浩然四岁的时候,我向孩子的爸爸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张伏祥欣然应允。
“妈妈,你是不是生完哥哥,想再生个女孩,结果生了我,又是一个男孩。你肯定是拿错种子了。”说这话的,就是我家的第四个成员——我的小儿子张博然。
2009年9月29日,他在计划中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生活的乐趣更多了。
大儿子老实懂事,小儿子活泼可爱,虽然很劳累很辛苦很操心,但他们带给我俩的快乐和幸福远远超过这一切。
(写于2014年9月)
大儿子老实懂事,小儿子活泼可爱,虽然很劳累很辛苦很操心,但他们带给我俩的快乐和幸福远远超过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