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枸杞病虫害安全防控实用技术
- 马金平 吴龙军
- 11字
- 2021-12-30 18:26:54
第一章 宁夏枸杞生产概况
第一节 枸杞栽培简史
枸杞系茄科(Solanaceae)枸杞属(Lycium L.)落叶灌木,是较为古老的植物种类之一,在全球均有分布,约80种,中国自然分布枸杞属植物共有7个种,3个变种。枸杞是我国重要的药食两用特种经济植物资源之一,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
尽管枸杞野生种遍布全球,但只有中国对其进行驯化、大规模栽培和综合开发利用的历史悠久。枸杞早期的利用只是作为一种果品食用,劳动人民在长期的食用过程中,发现其具有良好的强身健体功效,逐渐被医学家所应用和推崇。枸杞经历代医学家验证,具有“清肺、明目、滋肝、补肾”功效后,逐渐形成了由野生到人工栽培驯化的发展历程。具体来说枸杞栽培经历了枸野生资源利用、人工驯化、集约化栽培和标准化栽培四个阶段。
野生利用阶段主要在公元前6世纪以前,即春秋时期以前。甲骨卜辞中用“黍、稷、麦、稻、杞”等反映殷商时期农业生产的内容颇多,《诗经》中多处有关于枸杞的描述和记载。《小雅·四牡》上说“翩翩者骓,载飞载止,集于苞杞”,说明枸杞分布较多;《小雅·北山》“陟彼北山,言采其杞”描述了采摘枸杞的场景;《小雅·四月》中“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和《小雅·南山有台》中“南山有杞,北山有李……南山有杞,北山有楰”等描述,反映了枸杞的生长区域。
从唐朝开始,大量文献表明枸杞人工栽培技术趋于成熟,早在唐代的《郭囊驰种树书》中就记载了枸杞的栽培方法。“秋冬间收子于盆中,按取曝干,春,熟地作畦,畦中取土五寸,勾作垄,垄中缚草稕,如臂长,如与畦等,即以泥涂草稕上。以枸杞子布入泥上,即以细土盖,令遍,又以烂牛粪一重,土一重,令畦平,待苗出土,水浇之,堪吃便剪……”。据考证,郭囊驰是陕西郊区的一位农民。当时的陕西包括现在黄河以南、甘肃东部、陕西南部地区。陕西人经常来现在的宁夏洪广营一带做买卖,从中学习了一些枸杞种植技术。因此,《郭囊驰种树书》中种枸杞的地方很可能就是现在宁夏黄河以南的中宁、中卫一带。除此以外,陕西再没有发现其他有种枸杞的地方了。而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进一步的记载:“枸杞,陕西极边生者,高丈余,大可作柱,叶长数寸,无刺,根皮如厚朴,甘美异于他处者。”他指的“极边”,可能就是现在的中宁、中卫一带。在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又有“截条长四五指许,掩于湿土中亦生”的新记载,说明当时对枸杞已不再局限于播种繁殖,而已开始采用较先进的无性繁殖法了。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宁夏庆王府编修的《宁夏志》中,物产部分列了枸杞。明朝的《嘉靖宁夏新志》的物产部分也列了枸杞,到现在约为450年。清朝宁夏《中卫县志》中有“枸杞,宁安一带,家种杞园,各省入药用甘枸杞,皆宁产也”的记载,到现在也有237年。可见,宁夏枸杞不仅栽培历史悠久,而且品质好,所以各省药用枸杞都是宁夏产的。另外唐朝时期,枸杞在医书、栽培利用和诗歌等很多方面都有记载,唐初期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医书《千金翼方》中称“枸杞甘州(今甘肃省张掖一带)者为真,叶厚大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诗云:“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年”。汉代《神农本草经》将枸杞列为上品。此后历史上很多文人、名医、农学家对枸杞的功效、产地、种植方法及食用方法均有很多记载和叙述。对于枸杞的生长、分布之处古人也早有论述。南朝粱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云:“枸杞生长常山平泽,及诸丘陵彼岸。”唐孙思邈在《千金翼方·种造药》中述:“凡枸杞生西南郡谷中及甘州者,其子味过于蒲桃。今兰州西去邺城、灵州、九原并多,根茎尤大。”宋代苏颂撰《图经本草》言枸杞“今处处有之”。宋代寇宗奭在《本草衍义》中论:“枸杞、枸棘,徒劳分别。凡杞未有无刺者。虽大至成架,尚亦有刺。但此物小则刺多,大则刺少,正如酸枣与棘,其实一物也。”根据记载,枸杞的栽培历史从春秋战国时期迄今已有2 500多年的历史了。
枸杞的产地,根据古籍记载和现在的生产分布情况,历史上枸杞主要分为四个产地:一是甘肃省的张掖地区(古称甘州),产品称“甘枸杞”;二是天津的静海,产品称为“津枸杞”;三是新疆北疆,产品称“古城子枸杞”;四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宁、中卫,尤其是宁安堡周围,枸杞生产历史悠久,品质好,产品称为“西枸杞”。以中宁县为中心乃至宁夏黄灌区,地势高寒、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日照时数长、年降水量少等诸多优势,非常有利于枸杞生长发育,尤其对枸杞糖分积累及着色极为有利。以中宁为中心周边地区枸杞产业带被国家命名为“枸杞产业之乡”。按照植物学分类考证产地,“甘枸杞”和“古城子枸杞”属于新疆枸杞,“西枸杞”和“津枸杞”属于宁夏枸杞。迄今宁夏枸杞的栽培无论从栽培规模、品质,还是销售区域都已被世人公认。唐代的《新修本草》论:“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乖于采摘,乃物是而实非”。同一种植物,由于产地不同,质量就有差异,故历史上形成了“道地药材”。由于宁夏枸杞具有强效的药理作用和极高的保健价值,据宁夏地方志书记载,从明代开始,由人工种植并被列为朝廷贡品。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是《中华药典》收载枸杞的唯一植物来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一批公布的药食两用物种。目前,全国各地栽培的枸杞种大多为宁夏枸杞。
枸杞的集约化种植阶段始于20世纪60年代,成熟于80年代后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随着进一步挖掘和整理中医药工作的开展,枸杞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宁夏科技工作者对传统的枸杞栽培技术进行改进,改变了传统分散栽培模式和高大树形,采用大冠矮干和大行距的栽培模式,引入农业机械化作业,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实现了枸杞连片,集约化的种植栽培格局。
枸杞规范化栽培始于20世纪末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进入20世纪90年代,枸杞科技工作者按照枸杞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技术要求,从枸杞品种、苗木繁育、规范建园、整形修剪、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鲜果制干、拣选分级等生产环节进行规范,形成了枸杞规范化(GAP)种植技术体系,并在全国枸杞产区推广应用示范。在该阶段,枸杞的生产栽培技术随着市场的要求不断改进,经历了1999~2003年的无公害生产、2002~2008年的绿色生产和2008至今的有机生产等历程。
我国枸杞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其人工种植“早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发展与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