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井田开拓方式

第二节 井田开拓方式类型

一、立井开拓

立井开拓是主、副井筒均采用立井的井田开拓方式,是我国煤矿开拓的主要方式。立井开拓可分为单水平开拓和多水平开拓两类,按井田内划分、开采水平设置及开采方式不同,又可组合成多种井田开拓方式。

1.立井多水平开拓方式

当井田内煤层垂直方向范围大时,可用多水平开拓。采用立井多水平开拓时,大致在井田中部开凿主井和副井,至第一水平位置后,开掘井底车场、主要石门和大巷,进行采区准备和开采。在第一水平减产前若干年,进行矿井开拓延深及第二水平的开拓准备,临第一水平减产前,第二水平投入生产并逐步接替第一水平的生产。如还有下水平,仿此进行以下水平的开拓、准备和开采,直至采完全部井田。

1.主井;2.副井;3.井底车场;4.运输大巷;5.采区下部车场;6.运输上山;7.轨道上山;8.回风井;9.总回风大巷;10.m2煤层区段运输平巷;11.采区中部车场;12.煤层区段运输平巷;13.m2煤层区段回风平巷;14.采区上部车场;15.m1煤层区段回风平巷;16.采煤工作面;17.二水平运输大巷;18.溜煤斜巷;19.采区煤仓

图2-2立井多水平采区式开拓

图2-2所示为立井多水平上山开采的开拓方式示例,井田内有缓倾斜可采煤层两层,煤层间距较近,赋存较深,地表为平原地带,表土层较厚且水文条件较复杂。井田沿倾斜划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下部标高分别为-300m和-480m,井田设置两个开采水平,每个阶段内划分为若干个采区。

(1)开掘顺序

在井田中部开掘主井和副井,井筒掘到-300m标高以下后,首先开掘第一水平的井底车场及主石门;然后,在煤层底板岩层中开掘主要运输大巷,并向井田两翼延深;当运输大巷掘至首先投产的采区下部边界中部时,开掘采区运输石门和采区下部车场。

在开掘主、副立井的同时,在井田浅部中央开凿回风井到-120m回风水平,然后开掘总回风大巷,沿着总回风大巷,在首采区走向中部附近开掘采区回风石门。至此,为第一水平首采区服务的开拓巷道开掘完毕。

在首采区内开掘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在开掘的各类井巷内安装相应的设备系统,经试运转符合要求后,矿井即可投产。

(2)主要生产系统

工作面生产的煤从采区运输上山进入采区煤仓,在大巷内装车后,由电机车牵引整列矿车至井底车场卸载到井底煤仓,最后由主井内安装的箕斗将原煤提至地面。

掘进巷道所出的矸石,则用矿车装运至井底车场,由副井内安装的罐笼提升至地面。井下所需物料和设备,由矿车(或材料车、平板车)装载,经副井罐笼下放至井底车场,由电机车拉至采区,转运至使用地点。

矿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新鲜风流由副井进入井下,经井底车场、主要运输大巷、采区下部车场进入采区轨道上山,而后进入采煤工作面。污浊风流经采区回风石门至总回风巷,再经总回风石门,由边界回风井排出地面。

井下涌水经大巷水沟流入井底车场的水仓,由水泵房的水泵经副井中的管道排至地面。

(3)采掘接替

矿井以一个水平生产保证矿井产量。一般先开采井筒附近的采区,首采区开采结束前,必须向井田两翼掘出为下一采区服务的阶段运输大巷及采区巷道,准备出接替采区,以保证矿井连续不断地稳定生产,直至井田边界采区。

第一水平结束前,延深主、副立井井筒至-480m标高以下,开掘为第二水平生产服务的井底车场、主石门和运输大巷,并进行第二水平首采区的准备。第一水平开始减产时,第二水平即应投入生产,并逐步由两个水平同时生产过渡到全部由第二水平保证矿井产量。在第二水平内,采区仍由井中央向井田两翼边界的顺序依次开采,直至采完全部井田内的采区。第二水平生产期间,第一水平的运输大巷可以作为第二水平的总回风巷。第二水平的生产系统基本上同第一水平。

2.立井开拓的类型

根据井田斜长或垂高、煤层倾角、可采煤层数目及层间距等条件的不同,立井开拓分单水平开拓和多水平开拓两大类。水平内可以采用采区式、盘区式或带区式准备。

立井单水平开拓是利用一个开采水平采出全井田内的煤炭资源,一般使用一段运输设备完成上山和下山阶段的运输任务。当局部斜长过大时,可用两段运输设备或设辅助水平解决。

在开采近水平煤层群时,视煤层的间距不同,可以布置一条或多条运输大巷。在布置多条运输大巷的条件下,煤层之间可以采用主暗井联系,也可以采用主石门联系,不同的联系方式如图2-3所示。

1.主井;2.副井;3.主暗井;4.主石门

图2-3立井单水平开拓方式

如井田斜长太大,或可采煤层间距大而倾角小,或开采急倾斜煤层条件下,利用一个开采水平开采全井田有困难时,则需要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开采水平,形成多水平开拓方式。生产矿井一般以一个开采水平保证矿井产量。

根据煤层倾角、瓦斯、涌水量及阶段划分等条件,一个开采水平只采上山阶段或开采上下山两个阶段,多水平开拓又分为上山式、上下山式、上山及上下山混合式开拓,如图2-4所示。

1.主立井;2.副立井;3.井底车场;4.主石门;5.水平运输大巷;6.回风井

图2-4立井多水平开拓

在近水平煤层群的条件下,当煤组间距较大(一般大于100m)时,还可以采用立井多水平分煤组开拓方式,如图2-5所示。

1.主立井;2.副立井;3.水平运输大巷;4.主石门

图2-5近水平煤层群立井多水平分煤组开拓

急倾斜煤层立井多水平上山式开拓如图2-6所示,开采急倾斜煤层的矿井,井筒多布置在煤层底板岩层中,各阶段都采用上山式开采,一般每一个阶段设一个开采水平。

1.主井;2.副井;3.主石门;4.水平运输大巷

图2-6急倾斜煤层立井多水平上山式开拓方式

立井开拓的井筒配备采用立井开拓时,一般在井田中部开凿一对圆形断面的立井,装备两个井筒。井筒断面根据提升容器类型、数量、外形尺寸、井筒内装备及通风要求确定。按技术标准化要求,井筒断面直径按0.5m晋级,直径6.5m以上的井筒和采用钻

井法、沉井法施工的井筒可不受此限制。按井筒内的提升设备和功能,立井开拓一般有一个主井和一个副井,也有多个副井的情况。

(1)主立井

主立井担负提升煤炭的任务,大中型矿井的主立井装备一对或两对箕斗。小型矿井的主立井装备一对罐笼。表2-1列出了我国大中型煤矿主立井井筒提升设备。

表2-1我国大中型煤矿主立井井筒提升装备

主立井为罐笼井时可作为进风井和回风井。主立井为箕斗井兼作进风井时,井筒中的风速不得大于6m/s,主立井为箕斗井兼作回风井时,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上下装、卸载装置和井塔(架)必须有完善的封闭措施,漏风率不得超过15%,并应有可靠的降尘措施。

(2)副立井

副立井担负提升矸石、下放物料、升降人员等任务。在井筒中装备罐笼,敷设管道和电缆,并装设梯子间。井型不大的矿井其副立井只装备一对罐笼,现代化的大型矿井装备两套提升设备,一套为一对双车双层罐笼,另一套为双层单车罐笼(带重锤)。不同井型的提升容器及装备见表2-1。近年来,为满足综采支架整架不解体下井的要求,在副井装备的罐笼中,要设一个宽罐笼,净宽一般要达到1.5m。副立井一般为进风井。

(3)混合提升井

混合提升井是兼有主、副井功能的立井,在我国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生产矿井改扩建时,为了同时提高主、辅提升能力,而新开一对立井不具备条件或不经济时,可在原工业场地内新开凿一个立井,装备一对箕斗和一对罐笼,同时担负提煤和辅助提升任务;二是应用在一些井型小于0.21Mt/a的单水平开拓的小型矿井中,只装备一个井筒,用罐笼完成提煤和辅助提升的全部任务,这样,降低了建井费用,同时也降低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斜井开拓

斜井开拓是利用直通地面的倾斜井巷作为主、副井的开拓方式,在我国也得到广泛应用,并有多种不同的形式。按斜井与井田内划分方式的配合不同,可分为片盘斜井和集中斜井两大类。集中斜井与立井一样,也分单水平、多水平和上山式、上下山式和混合式等多种开拓方式。

1.集中斜井多水平开拓方式

图2-7所示为集中斜井多水平上山式开拓方式。井田内赋存有缓倾斜可采煤层两层,煤层埋藏不深,地表为平原,表土层不厚且水文条件简单。井田沿倾斜划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下部标高为-100m和-280m,设置两个开采水平,每个阶段内划分为6个采区。

1.主斜井;2.副斜井;3.+80m辅助车场;4.+80m总回风巷;5.回风井;6.总回风石门;7.第一水平轨道石门;8.第一水平井底车场;9.第一水平运输大巷;10.第一水平井底煤仓;11.采区运输石门;12.采区回风石门;13.二水平轨道石门;14.二水平井底车场;15.二水平井底煤仓;16.二水平运输大巷

图2-7集中斜井多水平上山式开拓

(1)开掘顺序

在井田走向中部自地面向下沿按斜井设备要求的倾角开掘主斜井1、副斜井2。当副斜井掘至+80m回风水平后,开掘辅助车场3及总回风巷4。斜井掘至-100m标高后,开掘第一水平轨道石门7和第一水平井底车场8,在最下部的可采煤层底板岩层中掘第一水平运输大巷9,待其掘至两侧首采区走向中部后,开掘首采区运输石门11。

同时,在井田上部边界大致走向中央开掘回风井5、总回风石门6和总回风巷4,在首采区走向中部附近开掘采区回风石门。至此,为第一水平首采区服务的开拓巷道开掘完毕,在首采区内开掘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在开掘的各井巷内安装相应的设备,形成生产系统,经试运转符合要求后,矿井即可投产。

(2)主要生产系统

从采区运出的煤经运输大巷至井底车场,卸入井底煤仓,再由主斜井内安装的带式输送机运至地面。

掘进巷道所出矸石、井下所需物料及设备则由副斜井轨道矿车提升和下放。

由副斜井进入的新鲜风流,经井底车场、主要运输大巷至各采区,各采区污浊风流经采区回风石门、总回风巷、总回风石门至回风井排出地面。

井下涌水经大巷水沟流入井底车场的水仓,由水泵房的水泵经副斜井中的管道排至地面。

(3)采掘接替

采掘接替同立井多水平上山式开拓示例,采区间采用前进式开采顺序,水平间采用下行开采顺序,依次开采各采区和各水平。

2.集中斜井单水平开拓方式

当煤层倾角较小、瓦斯及涌水量较小时,可采用斜井单水平上下山式开拓方式。

图2-8所示为集中斜井单水平上下山式开拓方式。

1.主斜井;2.副斜井;3.辅助车场;4.总回风巷;5.回风井;6.总回风石门;7.开采水平轨道石门;8.井底车场;9.水平运输大巷;10.井底煤仓;11.采取运输石门;12.采取回风石门;13.下山采区上部车场

图2-8集中斜井单水平上下山式开拓

井田采用集中斜井单水平上下山式开拓,与多水平上山式开拓的区别是不延深主、副斜井,少开凿一个开采水平,利用原水平开采下山阶段,可减少一个开采水平的开拓工程下山采区生产期间,可利用对应的上山采区中的一条上山回风。

近水平煤层埋藏不深时,也可以采用斜井单水平开拓,自地面向下开掘穿岩斜井至开采水平后,根据井田延展的主要方向布置开采水平大巷,在大巷两侧采用盘区式或带区式准备方式。

3.斜井开拓的井筒配备

采用斜井开拓时,一般开掘的井筒数目较多,在配置上有其特点。

(1)井筒的数目和断面

采用斜井开拓的新建矿井,一般在井田中部开凿一对斜井作为主井和副井,新建的特大型或大型斜井,根据需要可以开掘两个副斜井。用斜井开拓的生产矿井,随生产发展及向深部延深,可以增开副斜井或主斜井。

斜井井筒的断面为拱形或梯形(小型矿井),其大小应根据提运设备类型、下井设备外形最大尺寸、管缆布置、人行道宽度、操作维修要求及所需通过风量确定。装有带式输送机的斜井井筒兼作回风井时,井筒中的风速不得超过6m/s,且必须装设甲烷断电仪。

(2)井筒的功能和装备

斜井井筒提升有多种运提设备可供选用,随井型大小及开采条件不同,井筒的功能和装备也有所不同。

①主斜井。主斜井担负提煤任务,大型矿井和部分中型矿井的主斜井装备带式输送机,并设检修用的提升绞车设备,装备已由能力小、长度短、多段接力式的带式输送机换代为运输能力强和铺设长度大的强力带式输送机或钢丝绳牵引带式输送机。井型不大的中型矿井的主斜井可采用箕斗提升(井筒倾角较大时)、双钩串车提升(井筒倾角不大时)或无极绳运输(件筒倾角较小时)。采用箕斗提升的斜井,其通风要求同立井。小型矿井的主斜井可采用双钩或单钩串车提升。

②副斜井。副斜井兼具辅助提升、敷设管缆等功能,我国各类井型矿井的副斜井绝大多数采用串车提升,大型斜井采用双钩串车提升,特大型斜井可布置两个副斜井,中小型矿井的副斜片可采用单钩串车提升。随着技术的发展,副斜井还可能采用卡轨车、齿轨车、胶轮车等设备,完成辅助运输任务。

③混合提升井。井口小的矿井可以只装备一个井筒,采用单钩串车提升,兼负提煤与辅助提升任务:

④行人井。在一些斜井开拓的矿井中,专门开掘有行人斜井,装设架空乘人装置。

(3)井筒的倾角

斜井井筒的倾角由井巷布置和提升设备的要求确定。

对采用普通带式输送机运输的斜井,为防止原煤沿输送带下滑,井筒倾角一般不超过16°。近年来研制并试用了大倾角(21°~25°)带式输送机,扩大了带式输送机斜井井筒倾角的上限。

对采用箕斗提升的斜井,井筒倾角小,箕斗装煤不满,倾角过大,井筒施工困难,且道床结构也较复杂,故其倾角一般取25°~35°。

对采用串车提升的斜井,井筒倾角超过22°,满载重车沿井筒运行时易拋撒煤矸,倾角愈大,拋撒愈严重,煤矸堵塞轨道,易导致矿车掉道,日常的井筒清理工作量也较大,影响正常提升,故井筒的倾角不宜大于25°。井筒倾角又不宜过小,小于6°时带绳空矿车下放不易调节到位,当井筒斜长小于300m、空车牵引钢丝绳阻力不大时,井筒倾角最小可到14°。对采用无极绳运输的斜井,井筒倾角超过10°,矿车绳卡极易滑脱,且摘挂钩操作不便,为确保生产安全,井筒倾角一般不大于10°。

为便于井口工业场地及井底车场的布置及建井时的通风,主、副井筒的倾角宜大体一致。

(4)井筒的方向

根据矿井地形、煤层赋存状况和采用的提升方式不同,以煤岩层为参照,井筒的方向有沿层、穿层和反斜3类。

①沿层斜井。沿层斜井包括沿煤层斜井和沿岩层斜井,一般沿煤岩层的正倾斜方向开掘,此时,斜井的倾角及方向与煤岩层一致。

沿煤层开掘斜井具有联络巷及建井岩巷工程量少、施工容易、掘进速度快、初期投资较省等优点,掘进出煤可满足建井期间用煤的需要,工期短,见效快,且可获得补充地质资料。但井筒维护比较困难,保护井筒的煤柱损失较大,当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时,对防火和处理井下火灾不利,如煤层沿倾斜方向有波状起伏或断层切割,将造成井筒倾角变化,不利于矿井提升。

在特殊情况下,为减缓井筒倾角及照顾井底位置,沿层斜井也可沿煤岩的伪斜方向布置。

②穿层斜井。当煤层倾角与要求的井筒倾角不一致时,可以采用穿层斜井。穿层斜井的井筒倾斜方向与煤层倾斜方向一致,可分为顶板穿岩斜井和底板穿岩斜井,两者如图2-9和图2-10所示。前者是斜井井筒从顶板岩层穿向煤层,井筒倾角大于煤层倾角,主要用于开采倾角小的缓倾斜煤层及近水平煤层的矿井;后者是斜井井筒从底板岩层穿向煤层,井筒倾角小于煤层倾角,主要是用于煤层倾角较大及井口位置受限制的矿井。

1.主井;2.副井;3.井底车场;4.运输大巷

图2-9顶板穿岩斜井

1.主井;2.副井;3.回风井;4.运输大巷

图2-10底板穿岩斜井

③反斜井。当煤层赋存不深、倾角不太大、井田沿倾斜方向尺寸小时,因施工技术和装备条件等原因不便采用立井,受井上下条件限制又无法布置与煤层倾斜方向一致的斜井,这时可以采用反斜井,反斜井的井筒倾斜方向与煤层倾斜方向相反,如图2-11所示。这种方式是根据井上下特定条件选定井筒位置,目的是使工业场地位置合理。反斜井井筒到达煤层的距离较短,但压煤多、环节多、延深方式复杂,主要是用于井位受限制的矿井,不适于一般的情况。

1.反斜井;2.回风斜井;3.井底车场;4.运输大巷;5.回风大巷

图2-11反斜井

三、平硐开拓

自地面利用水平巷道进入煤层的开拓方式,称为平硐开拓。这种开拓方式在一些山岭、丘陵地区较为常见。采用这种开拓方式时,井田内的划分方式、巷道布置与前面所述的立井、斜井开拓方式基本相同,其区别主要在于进入煤层的方式不同。

平硐开拓方式,一般以一条平硐开拓井田,主平硐担负运煤、出矸、运送物料、通风、排水、敷设管道及电缆、行人等多项任务。在井田上部开掘回风平硐或回风井,用于全井田回风,如图2-12所示。

1.主平硐;2.回风井;3.回风大巷;4.采区运输上山;5.采区轨道上山;6.煤层;7.采区下部车场;8.平硐口

图2-12走向平硐开拓

平硐内多采用矿车运输,也可采用强力带式输送机运输。各采区采出的煤,在装车站装入矿车后,由电机车牵引经主平硐直接运出硐外。井下所用物料及设备装入矿车(平板车或材料车),由电机车牵引从地面直接进入平硐,到各采区下部车场,再经轨道上山转到各使用地点。地下涌水由各采区巷道流入平硐水沟中,自行流出地面。为排水方便,平硐必须有3‰~5‰的流水坡度。

按平硐与煤层走向的相对位置不同,平硐分为走向平硐、垂直平硐和斜交平硐;按照平硐所在标高不同,平硐分为单平硐和阶梯平硐。

1.走向平硐

图2-12所示为走向平硐开拓。走向平硐是沿煤层走向开掘,把煤层分为上下山两个阶段,具有单翼井田开采的特点。

走向平硐开拓方式的优点是平硐沿煤层掘进,容易施工,建井期短,投资少,经济效果好,还能补充煤层的地质资料。缺点是煤层平硐维护困难,巷道维护时间长,单翼井田开采时通风、运输困难等,一般平硐口位置不易选择。

2.垂直平硐

图2-13所示为垂直平硐。根据地形条件,平硐可由煤层顶板进入或由煤层底板进入煤层。垂直平硐将井田沿走向分成两部分,具有双翼井田开拓特点。

1.主平硐;2.运输大巷;3.回风石门;4.回风平硐;5.回风井

图2-13垂直平硐开拓

与走向平硐相比较,垂直平硐优点是平硐易维护,具有双翼井田开拓运输费用低、巷道维护时间短、矿井生产能力大、通风容易、便于管理等特点,且便于选择平硐门的位贤缺点是岩石工程量大,建井期长,初期投资大等。

3.阶梯平硐

当地形高差较大、主平硐水平以上煤层垂高过大时,将主平硐水平以上煤层划分为数个阶段,每个阶段各自布置平硐的开拓方式称阶梯平硐,如图2-14所示。阶梯平硐开拓方式的特点是可分期建井、分期移交生产、便于通风和运输,但地面生产系统分散、装运系统复杂、占用设备多、不易管理。这种开拓方式适用于上山部分过长、布置辅助水平有困难、地形条件适宜、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井田。

1、2、3.阶梯平硐;4.集中溜煤眼;5、6、7.运输大巷

图2-14阶梯平硐开拓

四、综合开拓

对于地面地形和煤层赋存条件复杂的井田,如果主、副井筒均采用一种井筒形式,可能会给井田开拓造成生产技术上的困难,或者在经济上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件井田范围内的具体条件,选择不同形式的主井和副井井筒,采用综合开拓方式。

采用立井、斜井、平硐等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井筒形式开拓的方式称为综合开拓。三种井筒形式各有其优缺点,根据井田的具体条件,选择能发挥其各自优点的井筒形式是很有必要的,不应局限于某种单—井筒形式。三种井筒形式能组合成斜井—立井、平硐—立井、平硐—斜井等多种方式。

1.斜井—立井综合开拓

按主、副井的配置不同,有主斜井—副立井和主立井—副斜井两种方式。

图2-15所示为斜井—立井开拓方式。斜井做主井,主要是利用斜井可采用强力带式输送机、提升能力大及井筒易于延深的优点,但是若采用斜井串车提升,因井筒较长则提升能力小、环节多,且矿井通风困难。因此,用立井做副井提升方便、通风容易。这种开拓方式吸取了立井、斜井各自的优点,对开发大型井田,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合理的。主斜井与副井相组合的综合开拓方式,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是建设特大型矿井的技术发展方向。

1.主斜井;2.副斜井;3.斜风井;4.新打的副立井;5、6、7.水平运输大巷

图2-15斜井—立井综合开拓

2.平硐—立井综合

平硐—立井开拓按主、副井配置不同,有主平硐—副立井和主立井一副平硐两种基本形式。图2-16所示为主平硐—副立井开拓方式。平硐垂直于煤层走向掘进,开掘副立井作为进风、升降人员、提矸和深部煤层的辅助提升。平硐水平以下的煤经暗斜井3提升到平硐水平,再经平硐将煤转运到地面。这种开拓方式既发挥了平硐的优越性,又利用了立井之长,解决了通风困难和井田深部辅助提升问题。

1.主平硐;2.主立井;3.暗斜井;4.副平硐;5.副立井

图2-16平硐—立井开拓

3.平硐—斜井综合开拓

平硐—斜井开拓按主、副井配置不同,有主平硐—副斜井和主斜井—副平硐两种基本形式。图2-17所示为主平硐—副斜井开拓方式。该井田内有8、9号两煤层,煤层倾角2°~5°,煤层埋藏较稳定。主平硐沿+1400m标高布置,担负整个矿井井下运输、进风及排水等任务;另掘斜井2和4用作回风井,兼作安全出口。两煤层用暗斜井3连通,8号煤层的煤通过溜煤眼溜到9号煤层后,由平硐外运。

1.主平硐;2.回风斜井;3.暗斜井;4.回风井

图2-17主平硐一副斜井开拓

五、多井筒分区域开拓

1.多井筒分区域开拓概述

多井筒分区域开拓(以下简称分区开拓)是指大型、特大型矿井井田划分为若干个具有除运煤系统以外的独立生产系统的开采区域,并共用主井运煤系统的井田开拓方式。分区开拓是随着矿井生产集中化和井型大型化而发展起来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相继出现了一批年产数百万吨到千万吨的特大型矿井,这些矿井的井田面积都很大,相应的通风线路和井下运输距离加长,辅助提升任务加重,人员上下井时间加长,为避免以上生产环节方面的弊端,将井田划分成若干个分区,分区内部采用采区式、盘区式或带区式准备,各分区内开凿井筒,担负分区通风、辅助提升或其他任务。各分区的煤炭集中由全矿井的主井运出,由此形成了多井筒分区开拓方式。另外,对一些生产矿井进行改扩建,或者对生产矿井与相邻矿井进行合并,以及井型和井田尺寸扩大时,也可采用多井筒分区开拓。

2.分区域开拓类型

按功能划分,多井筒分区域开拓有以下几种形式:

(1)集中出煤,分区通风

分区内有进风井和回风井,实现分区内独立通风。

(2)集中出煤,分区通风与排矸

分区内有进风井和回风井,并安装有提升设备,在实现分区独立通风的同时,可由分区井筒提升矸石,再就近排弃。

(3)集中出煤,分区通风与辅助提升

分区有完备的功能,除独立通风外,还可以提升矸石、下放材料和升降人员。

分区划分多以断层、保护煤柱和适宜的通风范围等作为依据,其开拓类型依据井田范围、矿井生产能力、井上下地质条件、矿井建设及扩建的具体情况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