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职责协同配合再创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新成效

宁夏财政厅副厅长 赵惠宁

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制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宁夏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立足民生保障、筑牢民生底线、不断扩大参保覆盖、提升保障水平、强化财政监管,全区财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宁夏财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取得的成就

(一)收支规模不断壮大,基金保障能力持续加强

2018年,全区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首次突破400亿,完成421亿元,同口径增长12%,完成年度预算收入的118%(剔除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央调剂金影响因素);全区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354亿元,同口径增长5%,完成年度预算支出的95%(剔除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央调剂金影响因素);当年收支结余66亿元,滚存结余437亿元,年末滚存结余可支付能力为14.8个月。社保基金收支规模在四本预算中位居第二,基金的保障能力持续加强。

(二)构建社会保障“安全网”,全力实现财政“兜底”

近年来,自治区各级财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之以恒统筹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加大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投入力度,为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平稳运行提供有力保障。2018年,各级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补助96亿元,占本年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的22.8%,其中,中央财政补助60亿元,自治区财政补助13亿元,市县财政补助23亿元。这些资金的注入,给社保基金的正常、高效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也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顺应民望,财政保障民生由特惠到普惠一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连续调标。为使广大企业退休人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自2005年以来,自治区连续14次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2016年以来连续三年同步安排适当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体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待遇月人均水平由2013年的1971元,提高到2017年的2850元,年均增长9.7%。

二是城乡居民养老和医保筹资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基础养老金水平也在2017年每月提高5元的基础上,2018年又提高20元,达到每月140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自2014年起连续四年上调,由2014年的每人每年372元上调到502元,其中,自治区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152元上调到178元,大病保险个人筹资由每人每年25元上调到37元。

三是进一步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从2018年1月1日起,自治区将失业保险金标准从全区最低工资标准的65%提高到75%,月标准最高达到了1245元,实现了“保生活”和“促就业”相统一。

四是提高生育保险待遇水平。自2016年自治区放开二孩政策,将女职工产假由原来的98天增加到158天,男职工护理假由原来的10天调整到25天,人均生育津贴支出水平达到11,448元。

(四)依法依规,社保基金预算编报水平再上新台阶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建立以来,全区各级财政部门按照《预算法》《社会保险法》要求,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健全管理机制,明确工作程序,推动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自财政社保中心成立以来,自治区连续两年被财政部评为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工作全国三等奖和二等奖。

(五)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步入正轨

在各级财政和社保经办机构及各单位的鼎力配合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准备期清算征缴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部按月缴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退休人员待遇发放也井然有序,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步入正轨。

(六)信息化建设成为全国新的标杆

自治区财政社保资金信息化建设被财政部列为一期建设项目,并于2018年4月26日,在全国社保资金信息化建设银川现场会上通过财政部验收。信息化建设已完成财政社保基金的预决算管理、收入管理、财政补贴管理、支出管理、社会化发放管理、调剂金管理、账户管理、业务监督预警管理、政策法规管理、数据交换和大数据分析系统的开发,完成与统一门户系统、银行账户系统、财政一体化系统的联调测试,实现云平台的部署和配置。2018年9月,在湖北省举办的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培训班上,自治区信息化建设再次受到财政部的高度表扬,被誉为继云南之后信息化建设的新标杆,有创新、有亮点。

(七)加大力度,深入开展调研工作

近年来,自治区社会保障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社会保险基金规模越来越大,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此高度关注,为全面建成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管好和用好社会保险基金,财政社保中心先后在全区19个市县开展调研,对基金的管理、调剂金制度的完善、医疗保险基金控费、“机关保”准备期清算、社保基金专户管理、社保资金投资运营等方面工作和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全面深入地形成专题报告,为推进全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夯实基础。

二、财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在成就取得的同时,要立足长远、未雨绸缪,高度重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一)基金运行压力增大

一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保险待遇支出刚性需求增加,基金平衡压力持续加大,全区抚养比为2.48(在职人数与离退休人数之比),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增收普遍乏力,2018年,剔除自治区补助的20亿元调剂金,仍有8个市县当期出现收不抵支,收支矛盾日益加剧。二是生育保险基金收支矛盾突出。自治区生育保险自2016年调整政策后,连续两年出现当年基金收不抵支现象,其中:2016年8个市县,2017年12个市县。2018年全区生育保险基金年末滚存结余2.3亿元,基金静态可支付月数仅为5.6个月,基金支付能力严重不足,经办机构支付待遇时间均为3个月以上,基金的可持续运行风险明显增大。

(二)降费政策将进一步加大基金收支矛盾

2018年自治区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后,预计可为企业减负6.3亿元。2019年,继续减税降费。这些政策的有效落实,在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基金的收入也相应减少,这是大局,既要正确认识也要看到风险。

(三)基础管理薄弱给基金平稳运行带来隐患

从财政部驻宁夏专员办审核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中央财政补助的情况来看,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信息系统无法统计过去时点参保人数及发放人次数,与管理系统高度关联的会计核算系统设计不符合收付实现制原则,且追(退)回基础养老金的核算也不规范,这些现象的存在,给基金的平稳运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几点工作建议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既是落实中央及自治区改革任务和政策要求的具体体现,也为中央及自治区决策提供大量重要的参考依据。各市县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编报和财政社保信息化建设等基金管理工作,主动作为,强化管理,夯实基础,全力推进制度改革,防范化解基金运行风险,切实履职尽责。

(一)统筹兼顾,放眼未来

随着社会保险制度的不断健全,社会保险基金规模不断壮大。这么庞大的社会保险基金,如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将极大地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稳定大局,也将阻碍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进程。各级财政部门要本着事关民生的问题优先解决、事关民生的机制优先建立、事关民生的投入优先保证的原则,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统筹安排财政资金,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和参保对象待遇的落实。

(二)以“预算”为统领,强化基金管理

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赋予财政部门审核并汇总编制社会保险年度基金预算草案的新职能,《预算法》也进一步提出财政部门是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编制主体,对财政部门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各市县财政部门一定要将“预算”作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核心,一是规范编制方法,提高编制水平。要认真总结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经验,善于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善于抓住关键环节,解决核心问题,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制定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工作规程,探索提高基金预算编制质量的有效途径。要切实提高基金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解决基金预决算“两张皮”和收入偏低、支出偏高的突出问题。二是加强预算执行,强化绩效考核。我们将建立定期上报执行情况的常态化管理机制,不定期地抽查执行情况,确保预算执行按序时进度推进,促进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衔接;同时,准备制定并下发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绩效考核办法,从编制组织、编报质量、预算执行、监督管理等方面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增强预算的严肃性。各市县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认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编制与执行并重,投入与绩效并重”的理念,把预算执行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实抓好。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增强预算透明度。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提交人大审议,标志着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步入规范化、法制化、透明化的轨道。各市县要积极与同级人大沟通,主动汇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工作进展,根据本级人大的要求报告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同时,要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开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主动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

(三)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实现精算平衡

自治区信息化建设已进入试运行阶段,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平台,将自治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建设成为纵向贯通各级财政部门、横向联通相关业务部门,覆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账务管理的社保系统,以实现预算编制的精准平衡和决算的高效优质,促进自治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