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让生命诗意栖居

——第九届全国中学生校园诗会作品选序言

银川二中党委书记、校长 高小军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时值孟夏,美丽的海宝湖畔,百花怒放,风景如画。在这生机盎然的美好时节,我们和全国中学生校园诗会联盟及全国二十六所联盟学校,于5月24~26日共同成功举办了2019年第九届全国中学生校园诗会。我们相聚在凤城银川,塞上名校银川二中,共享诗的盛宴,一起礼赞春天,歌颂奋进的新时代。

本届诗会以“塞上春吟”为主题,分为“有凤来仪”“塞上春吟”“贺兰欢歌”三个篇章,旨在弘扬诗词文化,润泽学生心灵,追求诗意生活,用优美的诗词,照亮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健康成长。

诗词,是思想的火花,心灵的窗户。诵读诗词、创作诗词是人类生活的需要。一个人如果没有诗意,他的生活并非完美。一个社会如果没有诗意,这个社会未必健康。海德格尔说:“诗是真正让我们安居的东西。”没有诗,我们如何生活?

在诗词中,我们可以领略自然之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放之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之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清新之美,“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庄严之美。美得让人心醉,美得让人感动。自然万物在诗人的笔下凝结成最美的文字、最美的意境。

在诗词中,我们可以获取奋斗的动力。诗词中蕴含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气质。多读李白,可以让我们鼓舞斗志,弘扬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多读杜甫,可以让我们涵养忧国忧民的情怀,追求至高至胜的人生境界;多读苏轼,可以让我们以宽广的胸怀,去拥抱生活,追求坚韧而又豁达的人生态度。我们很需要这些博大深厚的精神力量。

在诗词中,我们可以感悟人生智慧。诗词格律中隐藏着深奥的哲理玄思。“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会我们珍惜生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教会我们感恩;“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教会我们珍惜时光。我们总能在诗词中感悟生活的真谛。

这些自然之美、奋斗动力、人生智慧,是我们教书育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的学生们处在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之下,他们精神的天空中没有了追逐鸟儿的云彩,他们心灵的原野上没有了随风起舞的花朵,他们的意识中没有了纯真、没有了童话、没有了梦想、没有了对生命一往情深的呵护,以及对人生的憧憬与向往。这样的教育太悲哀,太令教育者汗颜了! 我们要让我们的师生走出校园后,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这种气质使他们面临人生的坎坷、面对世界的风雨,始终抱着一种诗意的人生态度去坦然面对。

教育是一种唤醒,教育真正应该触及的是人的内心,影响的是人的心性和性格,成就的是人的性情、视野和胸襟。教育就是促进人的心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既有对业已成型的知识“教”的过程,又包含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育”的使命。完美的教育历程就应该是对人的心灵润泽的过程。校园生活,有的不仅仅是学习,还有欢声笑语,温暖人心的小事。学校没有诗意是学校的贫穷,师生没有诗情是教学的悲哀。不是诗歌需要校园,而是校园需要诗歌。青少年时期是最富激情最富幻想的时期,是最爱做梦的时期,而诗歌从来都是梦想的最好载体。人类需要诗歌,青少年更需要诗歌!学校教育理应继承我国优秀的诗教传统,并发扬光大。全国中学生校园诗会的连续举办让我们看到了诗教传统的回归与复兴,这是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欣慰的好现象。

诗歌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我相信,诗歌能使人性更加敞亮,诗意能让人生更加高尚!在学生的心田种下诗歌的种子,让诗意在学生的心里开花结果,从而形成学生审美的人生态度和热爱生命的气质,获得超越的素质和力量。这是教育者与生俱来的责任。

岁月静好,教育就是用生命润泽生命。花遇见了风,便摇曳生姿;风遇见了云,便相拥而泣;云遇见了日,便霞光满天;师生的生活因遇见诗歌,便拥有无限可能,色彩斑斓。文明因诗歌而璀璨,人生因诗歌而更加美好。诗歌教育可以润泽学生的心灵,丰沛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更好地懂得爱国,懂得生活,懂得孝悌,懂得友情。诗意的校园是美丽的,美丽的校园才有诗意。我们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书写属于中学生青葱岁月中的点点滴滴,构成自己的校园乐章。

盛会恰逢盛典。今年适逢银川二中建校六十五周年。六十五年的耕耘,六十五年的收获,银川二中从幼小走向壮大,从稚嫩走向成熟。20世纪50年代,支宁教师大显身手,实施“粗粮细作,高苗加肥”的教学方针,二中崭露头角;90年代,顺应教育改革潮流,推行“少、精、活、新”的教学原则,二中全面辉煌;近年来,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导学案教学、集体备课、智慧课堂建设三措并举,二中再创辉煌。二中的成长历程中,涌现出一批知识渊博、敬业善教的老师,培养出一批朝气蓬勃、博学笃行的学生,正是他们用梦想和汗水、理想与激情谱写了属于自己的壮丽史诗。

诗歌是宽阔的海洋,也是沟通的桥梁。我们会紧紧依靠全国中学生校园诗会这一平台,向兄弟学校学习先进经验,汲取教育智慧。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诗词文化中获取营养,从合作交流中发掘力量,共同答好“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时代考卷!

2019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