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下营子是什么营

历史上的下营子并非行政机构名称,自清至民国年间,能够见到有记载的当地行政机构分别为宝马屯(今宝马村)、万宝池堡(今五渠村)、万宝屯(今下营子村)。从字面上看,下营子是一个营垒所在地是无疑的。据《惠农县志》载:“下营子乡因明代在此设一兵营而得名。”民间流传较多的一种说法也是下营子是古代的一座兵营。

作为传统的思维模式,营为屯兵之所似乎合情合理,但是将其置于宁北这一具体地理环境中,就很值得商榷。从历史资料看,惠农古地北有镇远关大营,南有哨马营,再南还有王全口、大敌台以及大畏口兵营。这些兵营沿贺兰山麓一线排开,针对夷狄人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在下营子设兵营,似乎已无甚必要。之所以对下营子是兵营的说法提出不同看法,是从通智所撰《惠农渠碑记》中的记载中看到了这样的陈述:“立县以膺民社,设通判以司水利,建学校以育人才,置营弁以备防汛。”文中所言“立县”“设通判”“建学校”均不难理解,唯独“置营弁”很需要推敲。“置营弁”就是设营盘,“弁”为任小吏。就是说,沿惠农渠设置了不少的营盘,安排专人管理。“备防汛”就是专司防汛。对于一条贯通宁夏平原的大灌渠而言,“置营弁以备防汛”是必不可少的。

通智在开挖惠农渠的同时,一并治理了西河。“于渠之西,疏通西河旧淤三百五十余里,以泻汉、唐两渠、诸湖碱水。”下营子地处西河和惠农渠的中心地段,如果“设营弁”,这里将是最理想的地方。从惠农地域以及周边地域看,以“营子”命名的地方委实不少,如陆家营子、万家营子、殷家营子以及与下营子相对应的上营子,而且这些营子皆在大渠侧畔。与众多的营子相比,下营子是惠农渠最下端末梢的一个营子,“下”字是否就是根据其所处于惠农渠之位置而定?所以可不可以这样推测,和众多的“营子”一样,下营子是否应该是水营而非兵营呢?

下营子乡解放前属惠农县八乡辖,解放后改为一区五乡,1955年成立高级社,名永光社,1958年属尾闸公社辖,1961年成立下营子公社,1982年改为下营子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