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勤快的人到哪都占优势

芦草洼位于银川平原西部,包兰铁路两侧,原隶属于永宁县。198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其划为泾源县移民吊庄区。辖地东临永宁县,南与西干渠玉泉营农场相连;西与平吉堡奶牛场、黄羊滩农场毗邻;北连银川市新市区(今西夏区)。地势西高东低,西干渠流经全域,包兰铁路纵贯南北。2000年,吊庄设管委会1个,下辖铁东乡、铁西乡和植物园乡3个乡级管区,36个行政村,32个服务机构,辖区内共有中学2所、小学4所。2000年9月,芦草洼吊庄移交给银川市郊区人民政府管理。

在1983年移民开发之初,高万仓怀着看热闹的心情走出了黑眼湾在芦草洼落户,拉开了黑眼湾移民搬迁的序幕。随后的十几年间,陆陆续续又有几户人家搬迁到了芦草洼。在这里,他们播撒了青春和汗水,用勤劳的双手建设了美丽家园,也最终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在这一篇章,主要讲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的故事。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精神、一种信念,在各自的生活中代表着整个群体的生活变化。

高万仓于1983年第一个搬离黑眼湾。三十多年之后,再回顾当年离开的情景,他感慨万千:“当年不搬的话,我们的娃儿可能连媳妇都娶不上。现在国家富强了,老百姓的日子也富裕了,社会在发展进步,各项福利都很好,老年人都有养老金,这是以前不敢想的。”

看热闹看得不想回来了

高万仓是第一个走出黑眼湾的人。

上湾的高家庄中,高万仓家人口最多,有兄弟姊妹九个。上湾的地比下湾少,也没有下湾的土地肥沃。但就算肥沃也不能怎么样,靠这些瘠薄陡洼的山地也养活不了这么多人。

从农业合作社入社到包产到户,高万仓亲历了整个过程。当年他大哥因为赤脚医生的名额早早外出学医,父亲腿脚不好,高万仓刚能干体力活的时候就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力。大修梯田的时候,他也是生产队里的主要劳力。他说,大集体时候虽然吃不饱肚子,但还是干了些事情的,能把崖背山和平淌梁整个变成梯田,不容易啊!就靠人挖,一担一担地担土,才修成了这两个地方的梯田,后来又是这些梯田养活了那么多的黑眼湾人。

能干活、爱干活、会干活让高万仓挣的工分比其他人多,但这也没用,一家人还是吃不饱。肚子吃不饱的时候,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拖延的,比如高万仓都二十五岁了还没有娶上媳妇,放眼整个泾源地区,这个年龄都是大龄了。

包产到户的第一年,日子过得仍然不宽裕,但父母着急了,这日子再穷也得给儿子娶媳妇啊,一着急就开始托七大姑八大姨给高万仓到处说媒。本来,小伙子要个子有个子,要模样有模样,一相亲,姑娘差不多也都能看上,但一听家是黑眼湾的,二十五岁了,兄弟姊妹九个……姑娘还在犹豫,人家父母亲就不愿意了。这一说就是两年,高万仓也没有说成个媳妇。

这让高万仓觉得有点郁闷,自己也算攒劲的小伙子,怎么就说不上个媳妇呢?下雨天,一群大小伙子在盘盘路梁上放牛,高万仓和关系好的伙伴抱怨这件事情,伙伴就笑他:“你的姻缘就在眼前呢,你在哪儿找?”高万仓有点迷惑地看着伙伴。伙伴指着披着沙毡、戴着草帽的田老汉,悄悄说:“田老汉家的二闺女长得和花儿一样,难道你还看不上?”高万仓这才反应过来:“哪儿是我看不上人家,是怕人家看不上我。我现在这个情况,也不好说媳妇,怕人家嫌弃我。”

伙伴说:“事在人为,这田老汉也是个实在人,咱都是黑眼湾人,谁嫌弃谁呢?再说他也是看着你长大的,与其把女子嫁给外面不知根底的人,嫁给你多放心。只要你打发媒人去说媒,我看有戏。”

一语惊醒梦中人,高万仓回家和父母说了这件事情。父母说,要不打发个媒人试试吧。第二天,父母找了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去说媒。

田老汉也没想到高万仓会让人来说媒,总的说起来,这小伙子好像没什么优势,但小伙子能吃苦也是他看在眼里的。一个农民,能吃苦是基本的,踏实过日子还是有指望的。犹豫了几天,虽然田老太太和女儿有点不同意,但田老汉还是同意了这门婚事。高万仓高兴坏了,没想到这亲事说成就成了。高兴的同时,令他发愁的事情也就来了,彩礼在哪里呢?家里就两头牛,卖了就没法犁地了,可不卖牛,这媳妇就没办法娶进门。

当田老汉得知高万仓要卖牛时,托人把他喊到了家里,说:“彩礼钱现在有多少给多少,牛千万不能卖,卖了以后日子怎么过?”高万仓说:“给的少了人家笑话您呢。”田老汉说:“笑话啥?等你们以后过好了再给我是一样的。”1982年冬天,高万仓娶了媳妇,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件大事。

有了家就有了责任,高万仓比以前更勤快地过日子。但是黑眼湾并没有因为谁家添了一口人或者少了一口人而发生变化,每家的日子仍然过得很紧张。

1983年的春天,去华兴村买东西的高万仓听有人在那议论:“国家朝一个叫芦草洼的地方搬人着呢,这两天县上组织人去看地方,正报名呢。你们说,这可靠吗?我们在这里过了这么多年了也就这样子,难道搬一个地方还能吃香的喝辣的?”

高万仓心里动了一下,问在哪儿报名呢。这人说:“在村委会。”高万仓就去村部报了名,心想搬不搬的,先去看看,这么多年了,也没出过门。报了名的高万仓耐心等着消息,同时也乘机把家里的事情安顿了一下。

高万仓说:“那会儿哪有什么班车?县上用一台老式的苏联嘎斯卡车拉着为数不多的几个人踏上了去芦草洼的路。”光路上就走了两天。看惯了一望无际的大山,一下车,高万仓就被这一片辽阔的土地给征服了。怎么这么宽广,这么平坦?这才是能让人展开拳脚的地方。

芦草洼位于银川市郊区(今西夏区)和永宁县相连的地界,因芦草繁茂而得名。1983年3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将芦草洼划为泾源县的移民基地,同年12月,泾源县以穿过芦草洼的一条铁路为界,在此设置了铁东、铁西两个乡。高万仓来的时候,正是芦草洼开发初期,从泾源县抽调的推土机正在铁西乡平整着宅基地。

可能是期盼在这片芦草滩上尽快建立起村庄,高万仓到的这个地方就叫作一村,也是芦草洼短暂移民史上建起来的第一个村庄。有一就有二,在此后十几年的搬迁过程中,二村、三村、四村……搬迁来的人够组建一个村子,就多一个对应的数字命名,直到十村为止。尽管现在各村都有了村名,但老搬迁户仍然以数字来称呼这些村庄。

开发的嘈杂和人少的荒凉并没有让高万仓觉得芦草洼不好,相反,他从这片土地上看到了希望。

为了鼓励搬来的人留下来,当时给的政策很宽松,就地把推平的宅基地划分给了迁来的人。高万仓一看,也就不回去了,和几个有干劲的小伙子商量着盖房子。找了个干燥的地方,挖了个地窨子,上面遮上些树枝野草,几个人就这样临时安顿了下来。

芦草洼之所以芦草丰茂,是因为有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随便在哪个地方挖几下,水就出来了。这里的土不像黑眼湾的土,能打胡墼,这儿的土里面含沙量太大了,所以必须和成泥,用模具做成土块,等这些土块晒干才能砌墙盖房子。高万仓想,这事没有一点技术含量,是个人就能干。在高万仓看来,就没有他干不了的活。

几个小伙子欢快地干了起来,挖坑攒水,拉土和泥,等到下午,院子里的土块已经满得连人站的地方都没有了。第二天,让头天打好的土块先晒着,他们又给另一家打土块。晚上回来,头天打好的土块已经可以摞起来了。乘着月色,几个人大致平了一下地基,把土块集中到一起摞好让继续风干。第三天,又继续给下一家打土块。

半个月以后,几家人建房的土块都打好了,指挥部的人又给说了盖房子的走向,几个小伙子就动工了。当时的移民政策和资金还没有那么完备,正如高万仓所言:“国家只给了开发的钱,没有给建设的钱,那会儿条件有限,地基上都没有码石头,就地和了些泥便开始砌墙了,把当时的永宁县县长陈忠海担心的,整天骑辆邮政上的绿摩托车顶着大太阳到处看,喊着让大家注意安全,几天下来晒得脸上的皮都掉了。那时候,干部为让这些人能留下来也是操碎了心。当时要不是陈县长和摆局长给鼓励打气,我们这些人能不能留下还两说呢。”即使过去了三十多年,说起当年的移民干部,高万仓还能记得住他们的名字。

抱着看热闹的心态,高万仓来到了芦草洼,但来了,就再也不想回去了。

勤快是好日子的根

在芦草洼盖好了房子后,高万仓回到黑眼湾收麦子,顺便也和家里人说了一下想搬迁的意思。母亲第一个反对,老大早已经分家另过去了,这么多年,他们已经习惯了让这个儿子当家做主、养家糊口。高万仓走了,这家里老老少少七八口人怎么办?但高万仓有自己的想法,黑眼湾就这么大点儿地方,他还有两个弟弟,将来肯定都要成家,他现在不走,将来弟弟们去哪里娶媳妇?再说,他只是搬迁,又不是完全不管这个家了。

母亲仍然想不通,高万仓也就暂时不说了,因为他再去芦草洼也得到明年春天,有的是时间去做母亲的工作。

经过一个冬天的反复劝说,母亲终于同意了高万仓的想法。1985年春天,那辆老嘎斯车又开始在泾源县的各乡镇转悠着拉人去芦草洼。大家那会儿穷,都没什么东西,这辆车连人带行李拉了八家子。

开发既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暂时的环境困扰。经过一个冬天,重新回到芦草洼的高万仓下了车有点迷糊了,这还是去年他们盖房子的地方吗?怎么到处都是沙包,而且房子也矮了半截。原来,在他们回去的这个冬天,一场又一场的风沙造成了眼前这个景象。高万仓想,这是不是一两年不来,风沙就能把房子都埋了。

同行的还是陈县长和摆局长,陈县长拿出地图看了看,很肯定地说:“这就是你们去年盖的房子。”既然县长都说地点没错,高万仓就凭借记忆找到了自己的房子,一看,沙子把门都堵住了。

媳妇一边跟着铲门口的沙子,一边问高万仓:“这就是你说的好地方,这以后只怕有吃不完的沙子吧?”高万仓挠着头笑:“看你说的,好日子都是苦出来的,你放心,跟着我,我还能让你吃苦不成?赶紧把门铲开再说。”媳妇白了他一眼,说:“你就是鸭子过河——嘴向前。”

安顿住下后,指挥部就召集搬来的这些人去平地。去年的推土机司机都是临时抽调来的,以前也没平过地,就推出来个大样子,水浇地和山地不一样,必须要达到水平线才可以种,目前这个样子的地只能用人工再去平。高万仓从来不会因为劳动而感到烦恼,只要是干活,他就有使不完的力气。一把铁锹,一辆小车车,跟着大家忙活的高万仓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当年在黑眼湾修梯田的时候。

地暂时没办法种,可来的这些人都得吃饭,为了留住这些人,指挥部给参加平地的每人一个月供应四十斤麦子,从指挥部打出来,到旁边磨坊一磨,把面装在袋子里用绳子绑好背回家,一个月也够吃了。指挥部指定了一家诊所,平时谁有个头疼脑热的,就去看病拿药,也不要钱。

不平地的日子,他们就跑几十里路去黄羊滩农场打工,一天挣两块钱,有时候把活干了还找不着人要钱,要不上就要不上,下次还是去,有时候也不光为了挣钱,可能就是想看看芦草洼到底有多大,那时候,芦草洼太空了。

连续两年的辛苦平地和水利设施建设的跟进,让分到的土地有了耕种的希望。高万仓本来就是一个种地的好手,这两年没有地种,他心里早憋了一口气。那个冬天,在别人窝在热炕上暖着的时候,高万仓一天都没闲着,他拉着车把自己的十亩地重新平了一遍。也就是这两年,在指挥部的扶持下和搬来的这些人的努力下,他们勉强在芦草洼扎下了根。如今说起当年的每一天,其实都是很辛苦的,但在高万仓看来,不苦,哪有好日子过?就怕苦了,日子都过不好。

春天来了,还是风沙漫天,还是一片荒凉,但在开闸放水灌溉的一瞬间,高万仓跟着水奔跑在田埂上,欢欣和喜悦顺着水渠流淌。水渠通了,地能种了,指挥部就拉来树苗,发放给各家,让在渠畔田埂上、房前屋后栽种,希望也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生长。

黄河水的滋润让芦草洼一村的风沙平息了一点,高万仓和留下来的人买来春小麦种子播种了下去。同时播种的,还有他们想过好日子的期盼。

第一年种水地,不会挖渠,不会灌水,不会的东西太多,第一次不会,第二次总结教训摸索经验再来。什么都是人干出来的,抱着这样的念头,高万仓在芦草洼终于种出来一茬庄稼。等到收割的时候,高万仓领着媳妇蹲在田埂上看着黄灿灿的麦穗,眼里满是欢喜。他问媳妇:“我说这是个好地方你还不信,你看这麦子长得好不?要是在黑眼湾,你种出来这样的麦子还得看天气让不让你收。有时候,眼看着要收了,一场冰雹,一年的庄稼就白种了。”

媳妇说:“地方好不好的我也看不出来,我只看到,来这儿的两年把你苦得都蜕了一层皮了。”高万仓说:“苦,年轻着呢,不苦不甜。”

收了一茬麦子,吃饭再也不是问题。高万仓就考虑怎么样让生活过得好一点。靠近西干渠,一村作为芦草洼第一个开发出来的村庄,第一个完成了水渠的铺设和使用;其他村子的开发,同样也得开沟铺渠。高万仓忙完地里的农活,就跟着水利基建队去铺水渠,做水口子,一点点地赚钱。芦草洼后期的水渠铺设都有他的身影,这一干就是好多年。

这一年,高万仓看着村子旁边的水洼地,有了新的主意,水这么多,为什么不去种水稻呢?高万仓和一起来的几个住户商量,大家都说:“这行不?”高万仓说:“我们总得试试嘛,以前别人还说我们在这儿会饿死,会活不下去,我们现在不仅没饿死,打的粮食多得吃不完。咱们再去永宁种稻子的地里看看,问问人家是怎么种的。学嘛!今年试一下,不好了我们明年也就不种了。庄稼嘛,种不好也就一茬,还能把人咋的?”

几个人说干就干,先清理掉水洼地里的草皮,把地收拾平整,又把水聚到单独整出来的水塘里,让稻田里有出水进水的余地。人多力量大,这一收拾,居然收拾出来十几亩稻田。当年就从永宁买来稻秧插进去,又问了一下施肥管理的方法,高万仓他们就有模有样地种起了稻子。村里其他人笑:“这是撇那一把稻苗着呢,这能种出大米?”

等到了秋天,高万仓家的稻子长得稀稀拉拉的,但好歹是结了穗子了,几个人合伙收了回来,又叫了辆脱粒机,居然也打了二十多袋稻子。把村里其他人看得稀奇的,说:“这高万仓真是个能人,还真种出来了稻子。”等到第二年、第三年,他们开始自己来育苗了。高万仓笑道:“这就是片神奇的土地,只要人想办法,怎么都能过。”

1988年的拖拉机

水浇地比旱地产的粮食多,但也比旱地麻烦,每年都要平地。对于高万仓这样的勤快人来说,不把土地侍弄到自己的心上他是不会罢休的。每年冬天,高万仓都不会让自己闲着,拿一把铁锹,拉着辆车就能忙一个冬天。

连续几年,地里的庄稼都是旱涝保收,高万仓在渠上也挣了一些钱。有一次他去永宁赶集,看见一辆手扶拖拉机呼啸着从身边过去,高万仓心想:“这铁疙瘩还能跑这么快,不知道多少钱,咱啥时候也能买一辆开一下。”高万仓从那时就惦记上了手扶拖拉机,总想着哪天自己也能开着拖拉机在路上跑。

1988年,芦草洼一村一些村民开始推沙包扩地,高万仓也想着,农民嘛,多点地总是好的。但看着自家地跟前的几个大沙包,高万仓就觉得小车车和铁锹是派不上用场了。

回家后,他问媳妇:“咱们现在有多少钱?”媳妇说:“这两年攒了几千块钱吧,咋了?”高万仓说:“你明天都给我,我要去买辆手扶拖拉机。”媳妇吓了一跳,问他:“你是不是疯了,一天想啥呢?手扶拖拉机那也是你能开的?”媳妇说得没错,高万仓摸都没摸过手扶拖拉机,把那个铁疙瘩买来,谁开?再说,这两年拼死拼活地攒了这么两个钱,都拿出来买了那个铁疙瘩了,拿啥过日子?高万仓说:“肯定是我开,难道还能让你开?买辆拖拉机,咱把那几个沙包平了种地,种几年地这买拖拉机的钱也就回来了,你懂个啥?”

媳妇说:“我不懂,就你能,你不把这个家折腾完你不罢休。”高万仓说:“看你说的,你哪一次都说我折腾,要不折腾,你现在还在黑眼湾里调烂泥呢。你不是一直说,把我苦得蜕了层皮吗?咱买辆拖拉机,让它给咱们下苦。行了,别舍不得钱了,把钱给我,我以后给你多多挣钱。”

媳妇被高万仓说乐了,想了想也是,买就买一辆吧。第二天,高万仓揣着钱去了城里,媳妇从他走后就提心吊胆地等着,这可是一天都没开过车的人,买辆手扶拖拉机咋开回来呢?

岂止是他媳妇愁,农机站卖拖拉机的人更愁。拖拉机卖是卖掉了,可这个人说不会开,这不是开玩笑呢吗?不会开这么远的路咋回去?

高万仓反倒是那个不愁的人,趴在手扶拖拉机的车头上,这摸摸,那看看,一会儿扳一下油门,一会儿拉一下离合,再坐到车座上试一下感觉,仿佛这样子他就能把车开回去一样。

卖拖拉机的一看,不赶紧把这个人打发走,那不得在这耗一天。想了想,卖拖拉机的就说:“老乡,是这样子,我给你把车开出去,你在外面的空地上先练练手,开得差不多了再开回去。”高万仓一想,这个主意不错。就让人帮忙把拖拉机开出了农机站。

卖拖拉机的让高万仓站在拖拉机车座的一侧看着,他熟练地示范摇起了车,柴油机发出规律的轰鸣,再挂挡加油,拖拉机就冒着黑烟出了农机站。在外面的空地上转了几圈,卖拖拉机的边开车边给高万仓说怎么加油,怎么挂挡,方向怎么控制,要停车怎么制动。然后问高万仓记住了没?高万仓记了个糊里糊涂,但还是点头说记住了。卖拖拉机的一看,既然记住了,那就开走吧:“喏,照着那个方向开,就可以回家了。”那会儿的芦草洼,哪哪都没有人,哪哪也都没有路。没有人的好处就是,这车想怎么开就怎么开。生手高万仓挂了个挡拉开离合,拖拉机就开始走了。在茫茫天地间,他和他的拖拉机就这样走了起来,那一刻,高万仓觉得天地都是自己的。

其实高万仓很紧张,这样一个铁疙瘩一加油就能跑起来,他觉得太神奇了。开了一会儿,高万仓放松了下来,心说,这拖拉机也没什么难开的嘛,只要走起来,扶着把手就好了。刚放松了没一会儿,就发生了变故,不知道高万仓碰了哪里,拖拉机的把手一下子把他从车座子上甩了出去,拖拉机自己在路上转起了圈圈。摔了一身土的高万仓爬起来看着拖拉机有点懵,这咋办呢?怎么才能让车停下来?高万仓一边跟着拖拉机跑,一边想着买拖拉机时人家教自己的制动方法,好像得先把离合器拉住。想清楚方法,高万仓瞅准时机一脚跨上车座抓住把手拉住离合器,拖拉机总算停了下来。把挡位调在空挡上,把车头调顺,高万仓才拍打拍打了自己身上的土,擦擦脸上的汗,总不能买辆拖拉机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的。

眼看着太阳都偏西了,高万仓买拖拉机还没有回来,媳妇抱着孩子在门上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也没见人,心里就开始着急。

高万仓休息了一会儿,有点想不通拖拉机为啥会突然把自己扒拉飞了?他重新开始挂挡加油起步慢慢走,摸索着车把上的机关窍道。别的功用他现在都知道,但把手上那两个像自行车车闸一样甩着的东西是干啥用的呢?难道这也是刹车,高万仓试着捏了其中一个,得,又被车把一下子甩下去,拖拉机又自己转起了圈圈。高万仓从地上爬起来忍不住笑了,原来这是控制拖拉机转弯的啊。再一次把拖拉机控制住,高万仓休息了一会儿又试着开,又被甩下去了一次之后,高万仓总算搞明白了,这俩家伙是反着的,捏左边的就向右转,捏右边的就向左转。

等高万仓折腾着把拖拉机摸索清楚,天都快黑了,他顾不上再拍打自己身上的土,开上就朝家的方向走。

天擦黑时,高万仓进了村,远远地看见自己家门口围着一群人。他心说这咋了?开近一点停车,大家都围了上来,媳妇抱着娃拨开人群,看见高万仓就开始哭。高万仓没搞清楚咋了,接过儿子抱着,问媳妇哭啥。旁边的人说:“你可算回来了,把你媳妇愁得以为你咋了,刚喊来我们准备找你去呢。哎呀,你这拖拉机不错。”看高万仓没事,大家的目光都被他开回来的拖拉机吸引了,围着拖拉机看了起来。

媳妇没顾上看拖拉机,拉着高万仓拍打他身上的土、帽子上的土,一边拍,一边抹眼泪,高万仓抱着儿子亲了两口,悄悄对媳妇说:“可别再哭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咋了!我这不回来了吗?”

邻居们散去,高万仓把拖拉机开进院子里,媳妇这才顾上打量这个铁疙瘩,红色的油箱,蓝色的水箱,绿色的拖车,这就是他们用攒了两年多的钱换来的机器。

灯光下,高万仓给媳妇细细讲了买拖拉机、开拖拉机、半路上被拖拉机甩下去的经过,媳妇听了再一次感叹:“你说你,非要买拖拉机,你说今天你要有个三长两短,我和两个娃可怎么办?”高万仓笑道:“看你说的,咱在黑眼湾学着骑个驴还得摔两绊子呢,谁还没个头一回。你看着,过了今天,我就拿它当个驴骑呢。”

媳妇白了他一眼,笑着推了他一下,说:“就你能!”一把推得高万仓龇牙咧嘴地揉着屁股喊疼,媳妇吓得赶紧问咋了,高万仓说:“你被驴摔两跤试试。”两个人又大笑。

有了拖拉机的高万仓干起活来犹如上了发条的机器,别人花钱叫推土机来平沙包,他一有时间就开着他的拖拉机去拉土,一年多时间,平出来了四亩多地。地多了,草料也就宽裕了,他就开始养牛。又在院子里修建蔬菜大棚。对于高万仓来说,他喜欢忙碌起来的感觉,也享受忙碌之后收获的成就感。

这是芦草洼一村的第一台拖拉机。2019年6月,当我们在高万仓的院子里再看到它时,它蒙着岁月积淀下来的尘垢静静地停在院子里。三十多年过去,各种农用车更迭交替,高万仓都没有更换它的想法,因为它皮实、好用,因为这辆拖拉机记录着他的念想和奋斗的过往。

我老了我不愁

走进高万仓的院子里,立马会被他家院子里并排修建的三座房子所吸引,高万仓介绍:“这些房子分别是1984年、2000年、2010年修建的。”第一座房子就是高万仓刚到芦草洼时打土块修建起来的土木结构的房子,虽然灰头土脸,但看着古朴厚道。第二座房子是外面包砖,里面用土块砌墙盖起来的。第三座房子完全的砖混结构,也比前两座房子高大气派了许多。这些房子是高万仓在芦草洼生活的一个过程,也更像是芦草洼移民史的一个缩影。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转变。

三十六年过去,曾经的壮小伙子现在已经六十五岁了,三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这些年,高万仓就凭借自己的一双手给儿子盖房子、娶媳妇,一个一个地安顿。我笑着问:“三个儿子,又是房子,又是娶媳妇的,得花多少钱啊?”高万仓笑:“花了不少钱呢,但也没觉得难肠,就是一个一个地给安顿,说实话,是党的政策好,走出黑眼湾的这些年,我还真没被难倒过,农民嘛,吃苦为上,虽然没攒下什么钱,但也没太困难过。现在,三个娃娃都安顿好了,日子也都过得去,他们不和我要钱花,我也不指望他们给我养老。我已经开始领养老金了,但我又不老,我准备过两天再买两头牛养上,地也还种着呢,都有收入。孩子们都不容易,我自己也不想给他们添负担。”高万仓说是这样说,其实三个儿子的收入都不低,老大在酒店,一个月八千,老二在工厂,一个月也八千多,老三的工资是最低的,一个月五千多。在移民搬迁之后,高万仓的孩子已经过上了和他完全不同的生活,他们不再依赖土地生活,他们和银川市的大部分人已经没有太大区别。

作为芦草洼最早开发的村子,一村现在的大部分人都过得相当富足,说起曾经的搬迁,高万仓说:“走出黑眼湾是我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一个决定,如果当年不走,我的三个儿子可能连个媳妇都娶不上。我觉得国家开展扶贫工作,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移民搬迁,你看我们黑眼湾搬出来的这些人,哪一个现在都把日子过好了,这是国家给我们指的门路,让我们能活得像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