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3 山东省青岛市坚持新发展理念,打造家庭服务爱心工程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高度重视家庭服务业发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家政服务业做实做好,办成爱心工程”的指示精神,全力落实国家、省部署要求,实施提质扩容行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围绕“增加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中心任务,坚持新发展理念,创新实施了一系列惠民政策,进一步加快培育就业新动能,促进家庭服务业职业化、规范化、诚信化、品牌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基本情况

随着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服务内容、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家庭服务需求已经逐渐由自发需求转变为刚性需求,并贯穿于居民家庭生活,特别是婴幼儿照护、养老护理等“育儿养老”技术含量高的服务项目,逐渐成为行业需求主流。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家庭服务业发展,实施了家庭服务业提质扩容行动,逐步创新构建起青岛市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培训体系、行业自律体系和服务体系,将家庭服务业作为助推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居民家庭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民生工程、爱心工程。一是加大投入,构建有利于引导家庭服务业规范化职业化的政策体系。健全扶持政策体系,从鼓励就业创业、稳定就业、防范运营风险入手,减轻机构资金负担、提高行业社会保障力度,鼓励各类人员到家庭服务业就业创业,家庭服务机构规模扩大,吸纳就业能力增强,法人单位逐年增加,占比超过70%,平均每家单位吸纳就业人员143人。二是增加服务供给,健全有利于提升职业化发展的技能培训体系。为提高家庭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组织开展全员培训,努力建设一支诚实守信、技艺精湛、作风优良的家庭服务从业人员队伍,打造职业技能竞赛品牌,选拔表彰技术能手。家庭服务从业人员普遍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技能,为向居民家庭提供专业化服务提供了保障,其中,培育母婴护理、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专业中高级技能人才占比超过60%,职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家庭服务业转型发展储备人才。三是多措并举,构建有利于行业自律的“标准+”家庭服务模式。组织行业专家、家庭服务机构编制地方服务规范,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规范服务行为、畅通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引导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四是创新机制,打造有利于提升服务供给能力的“互联网+家庭服务”新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资源整合,扩大家庭服务信息覆盖面和服务质量,为家庭、社区、家庭服务机构提供全方位、封闭式服务,构建起供需对接、信息咨询、服务监督、服务评价一体化的家庭服务便民机制。

主要做法

1.加大财政投入,健全扶持政策体系

将培育就业新动能家庭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其蕴含巨大的就业空间和发展潜力,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行业发展,设立家庭服务业专项资金,确保政策落到实处。一是鼓励就业。家庭服务机构每招用一名城乡劳动者,给予350元岗位奖励,其中,对新招用属就业困难人员和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的,给予每人每月876元的社会保险补贴;对以灵活就业形式从事家庭服务工作的,按每人每月参保数额2/3、最高500元的标准给予社保补贴。放宽地域限制,凡在青岛市从事家庭服务业工作的非青岛户籍人员,均可享受上述政策。随着政策的实施,从业人员签约率从55%升到85%,吸纳就业人数、主动参保人数实现双提升。二是鼓励创业。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开办家庭服务机构的,给予10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打破身份限制,凡在青岛市创办家庭服务机构的,均可获得45万元的由政府全额贴息的担保贷款。三是稳定就业、鼓励机构做强做大。对实行员工制运营的家庭服务机构,吸纳从业人数达到30人及以上的,按每人每年1000元标准给予家庭服务机构稳定就业岗位奖励,鼓励机构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品牌化发展,吸纳更多劳动者稳定就业,目前稳定就业实名制登记人员16836人,扶持期限从3年延长至5年。四是鼓励打造专业产业园区。鼓励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创建家庭服务业园区,吸纳家庭服务机构入驻,政府给予3年免房租补贴,推动家庭服务业抱团式、集约式发展。目前,青岛市建成6个、总面积逾万平方米的专业化家庭服务业就业创业广场,形成了行业发展聚集效应,居民家庭可以到广场比价选择家庭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其中,青岛(市北)家庭服务就业创业广场成为山东省唯一一家家庭服务行业省级就业创业示范园区。五是防范运营风险。全国首创政府和机构共同为从业人员购买商业综合保险政策,政府按照每人100元标准给予补贴,防范潜在的人身、财产和第三方责任风险,120元商业综合保险可获得最高50.4万元的保障,营造了行业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

2.实施多层次技能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养

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家庭服务业技能培训项目,鼓励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培训合格的给予不超过2000元的培训补贴,从业人员均可得到一次免费培训机会,目前青岛市约有80%的从业人员做到持证上岗,从业人员技能水平显著提升。为打造全国一流的家庭服务业培训基地,加大政府投入,满足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对技能实训的需求,2016年基地被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山东省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省级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二是举办职业技能大赛。为搭建员工晋升通道,促进从业人员交流经验,每年通过行业协会组织开展一次家庭服务职业技能大赛,涉及母婴护理、育婴、家政服务等项目。对竞赛优秀选手授予金牌服务员称号,并对前六名的获奖者给予最高10000元奖励。青岛市连续7年举办技能竞赛,吸引2046名从业人员参与,培育表彰养老服务、母婴护理、育婴师等高端技能人才1017人,金牌服务明星324人,宣扬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营造劳动光荣的发展氛围。

三是畅通培训+就业通道。为满足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对技能培训和就业的需求,联合40余家岛城品牌机构组建了青岛市家庭服务业培训就业联盟,构建了集“技能培训+操作实训+技能鉴定+就业服务+政策落实”等一体化服务平台,提供标准化培训鉴定服务,凡是有就业需求的,还可以享受免费家庭服务业就业岗位对接服务,打通培训就业通道。几年来,机构组织培训6.1万人次,推荐就业1.8万人次,为带动行业从低端服务向中高端发展储备、输送人才。

3.实施职业化规范化“两化”提升计划,推动家庭服务业转型升级

为统筹协调推动家庭服务业发展,规范家庭服务行为,发挥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协调领导小组作用,青岛市组建了由家庭服务业机构参与的家庭服务业促进会,实施“两化”建设,主要承担研究制定行业规范、建立行业自律机制,促进行业公平竞争,开展信息交流、理论研讨、人员培训等工作,助力行业新旧动能转换。一是出台行业服务规范,针对行业规范化程度偏低的现状,组织行业专家、家庭服务机构编纂出台了母婴护理师、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10个具有青岛特色的服务规范,改变了过去粗放式的家庭服务管理模式,服务规范对每一个服务细节都给予量化标准,从细微之处来提升服务质量,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二是组织岗前培训,依托青岛(市北)家庭服务就业创业广场举办职业道德服务礼仪培训班,通过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服务规范等专项辅导学习,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升服务质量。三是针对家庭服务业“中介制”服务居多的特点,出台家庭服务双方及三方协议范本,规范机构用工,明确机构、从业人员及居民家庭用户双方、三方权利与义务,已免费发放3万份。四是成立了养老护理、母婴护理、家政服务、烹调面点等4个专家委员会,聘请19位岛城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委员,组织师资培训,出台了青岛市母婴护理培训教材和服务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化建设。五是培育职业经理人队伍,提升职业化水平,针对家庭服务机构的不同发展需求,邀请专家对全市家庭服务机构经理人进行系统培训考核,经过培训,青岛市拥有一支超过200人的懂管理、高素养家庭服务业职业经理人队伍,为机构做强做大储备管理人才。六是实施“五个一批”家庭服务典型引领计划。自2019年起,每2年培育30个家庭服务诚信机构、表彰10个家庭服务品牌机构、选树50名家庭服务明星、打造一批家庭服务职业培训基地、创建一批家庭服务业创业孵化园区,给予每个诚信机构5万元奖补、每个品牌机构10万元奖补、每个服务明星1万元奖励,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典型引领作用。目前,青岛市拥有包括爱心大姐、泉林家政、天虹缘家政等10个全国千户家庭服务业企业。

4.创新“互联网+家庭服务”新模式,提高服务供给能力

为满足人们对家庭服务的需求,青岛市创新了线上(云平台)+线下(家庭服务业广场)相融合发展的新机制,提升服务供给能力,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一是打造各级家庭服务业就业创业广场。青岛市已建成省级、市级就业广场各1个,形成功能互补、信息共享服务体系,入驻机构有440个,带动就业1.6万人、年交易额突破4000万元,满足居民家庭、家庭服务机构、从业人员需求,成为青岛市家庭服务业新地标。

二是整合资源,提供放心满意服务。整合家庭服务业就业创业广场、12333家政服务热线、青岛市家庭服务业云平台等各种线上线下资源,建立全市统一的“互联网+”家庭服务就业创业平台,提供服务对接、求职招聘、政策帮扶等10余类服务。平台为保证服务质量,还提出了“6个100%承诺”:从业人员100%签订合同、从业人员100%实名认证、从业人员100%健康查体、从业人员100%岗前培训、从业人员100%签订入职合同,服务订单100%电话回访。平台吸纳268个知名家庭服务机构入驻,完成家庭服务预约43362个,订单好评率达到98%以上。三是建立家庭服务业诚信体系。运用大数据,对家庭服务16836万名从业人员、353个家庭服务机构进行数字化流动监测,掌握就业、培训、服务评价等情况,居民家庭可通过诚信系统掌握为其服务的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技能水平、诚信评价等信息,杜绝山寨服务,让群众明明白白放心消费。

经验效果

青岛市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实施的家庭服务业提质扩容行动,在培育新动能、增加服务供给、提升“两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在培育就业新动能方面,吸纳就业效果明显。全市拥有规范化的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病患陪护服务和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1705个,吸纳从业人员4万人,年收入突破亿元,且机构数量、收入均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有效缓解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新旧动能转化失业人员就业难题,吸纳就业人数每年涨幅在18%左右,员工制从业人员比例明显上升,职业化水平显著提升,从业人员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专科以上学历占比升至7.63%。二是在提升服务供给方面,居民家庭需求日益丰富,呈现多元化刚性趋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服务需求以与居民日常生活较为密切的服务项目为主,居民家庭需求向中高端服务转变、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特别是二孩政策和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育儿养老”等技术含量较高的服务项目占比也逐渐加大,占到总需求的32.6%。青岛市家庭服务业积极应对,加大技能人才培育,出台了家庭服务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补贴政策,特别是婴幼儿照护、养老护理等刚需技能人才培育。家庭服务从业人员至少接受一次职业技能培训,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技能,2017年经过专业培训的人数比2016年上升了18.11%,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同比上升了24.01%,为专业化服务提供了保障。三是在实施扶持政策方面,大大降低了企业人工成本,有效防范运营风险。实施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商业综合保险,有效降低青岛市家庭服务机构的经营风险,发放家庭服务业稳定就业岗位奖励,鼓励从业人员稳定就业,员工制人数同比增长25.06%,引导家庭服务机构稳定化规范化发展,行业吸纳就业空间逐步扩大,累计防范各类补贴1亿元,惠及353户机构、1.5万名从业人员,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对鼓励企业做强做大、稳定人才队伍起到了积极作用。

青岛市在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规范行业管理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下一步,青岛市将结合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打造青岛市家庭服务业名片,为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化大都市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