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语情年报(2016)
- 赫琳
- 3025字
- 2021-05-11 17:39:16
四 汉语方言和民族语言的使用
四川首部方言电影登陆网络引热议
(摘自:四川日报,4月29日,作者:常雄飞)
四川方言网络大电影《以为是老大》4月28日独家登陆爱奇艺。作为第一部四川方言大电影,该片上线后就引来热议:网友观众觉得,影片接地气又好耍;业内人士则觉得,这算是方言大电影的一次尝试,如果效果好,可能会吹起一股新的“西南风”。
其实在国内,用方言的电影不少,但近几年真正能主要用四川方言的几乎没有。王光利在筹备《以为是老大》的时候,就希望全片都能用四川方言来演绎,于是他的4位编剧中有来自绵阳的,或者祖籍四川的。当确定廖健、闵天浩、胖姐等本土笑星来主演之后,王光利就把给剧本润色的任务交给了他们。《以为是老大》讲述的是一个经历10年牢狱生活的江湖老大高山眼,在出狱后面对世事变迁和一连串啼笑皆非的圈套的故事。“剧本已经很丰满了,我们只修改了一些台词。”胖姐告诉记者,四川方言很有特色,有时候很短一句话就能表达很复杂的情绪,有时候要用很多词来表达一个简单的东西。
“猴年马月”周日来临 错过这次要等12年
(摘自:鲁南商报,6月2日,作者:庞尊利)
临近阴历五月份,“猴年马月”这个词也越来越火,引得不少网友纷纷讨论。平常用来形容一件事遥遥无期,但是在今年阴历五月(6月5日至7月3日),迎来了传说中的“猴年马月”。人们常常说等到“猴年马月”,这回真的到了。不少网友纷纷表示,终于等到“猴年马月”,你当年许下的愿望实现了吗?
“猴年马月”这个词究竟是怎么来的已经不得而知,一种说法是,“猴年马月”中的“猴”,本应为“驴”。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驴年马月”用来指不可知的年月(事情遥遥无期,不能实现而言),而农历用代表地支的十二生肖纪年,其中没有驴年,于是也称“猴年马月”。另一种说法是,“猴年马月”这个词义多半源于方言的以讹传讹,是天津话“何年嘛月”谐音的变体。
武汉公交首启方言报站
(摘自:长江日报,6月27日,作者:王刚)
6月26日,武汉公交313路(老汉口旅游专线)正式上线“普通话+武汉话”的双语报站语音服务。由此,313路成为武汉市首条有方言报站的公交线路。
武汉公交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选择313路试点武汉话报站,是经过精心挑选的。313路沿线途经老汉口历史街区,也连接百步亭社区。与此同时,武汉公交402路旅游专线重新恢复了“普通话+英语”的双语报站服务。
习近平《讲话》少数民族文字单行本出版
(摘自:新华社,7月28日)
新华社北京7月28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7种少数民族文字单行本已由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翻译,民族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向全国公开发行。
浙江丽水丽新畲族乡方言特色党课接“地气”
(摘自:丽水日报,7月29日,作者:蓝吴鹏)
今年4月起,丽水莲都区丽新畲族乡纪委书记叶伟俊开始在全乡9个村用方言巡回讲授党课,受到了农村党员干部的极大欢迎。
作为丽新畲族乡的方言党课创制人,叶伟俊说用普通话讲课,村民并不能听明白。后来他开始琢磨能不能用更接地气的方言来上党课,这个建议得到了村民的赞同。
全国首块满文交通指示牌亮相河北宽城
(摘自:搜狐网,9月2日,作者:张帆、李强)
为了更好地传播满族文化,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交警大队在该县城区内道路标线、信号灯、指示标牌上增加了满文。据了解,这也是全国首块满文交通标志牌亮相。截至目前,宽城县城区共竖立满文特色指示牌150余块。这一举动,不仅得到了广大市民及外来人员的一致好评,还让满族文化得到了传播,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宽城特色文化。
方言电话送“警醒”
(摘自:浙江日报,9月19日,作者:朱银燕、顾蓉佳)
近年来,上虞崧厦镇的诈骗警情日趋高发。受多种制约因素,诈骗犯罪行为取证难、侦破难、打击难、挽损难,一度成了让派出所很头疼的事。如何才能切实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把诈骗扼杀在摇篮里,又如何让群众以最快的方式接受防诈骗宣传?去年5月,崧厦派出所民警集体商量出妙招:在村民们回家吃饭以及双休日期间,用老百姓们最能接受的上虞方言,挨家挨户打电话,进行防范预警宣传。
云南省陇川县用民族话讲国家政策
(摘自:光明日报,9月21日,作者:张勇、任维东)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近几年来创造性地建立了覆盖全州的“五用宣讲团队”,即“用民族干部宣传、用民族语言讲解、用民族文字阐释、用民族节庆展示、用民族文化体现”的方式向基层群众宣讲中央精神和党的方针政策,仅今年7月以来,就在边疆各民族村寨宣讲了400多场。德宏州“五用宣讲队”成员用景颇族载瓦语通俗易懂地讲解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的内容,结合边疆农村实际,告诉村民们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将让大家更快脱贫致富,引发村民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共和县人民法院规范使用藏语言文字
(摘自:共和新闻网,11月25日,作者:罗桂英)
共和县法院先后在刑庭、立案庭、民庭、江西沟人民法庭、龙羊峡人民法庭、执行局等部门配备双语法官,充分保障了当事人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该院规定,凡案件双方当事人均为藏族,且当事人感觉用藏语诉讼更加方便的;或一方当事人为藏族,且不善于使用汉语的,一律由翻译人员专门为其提供翻译。通过规范使用藏语言文字和双语庭审活动,做到了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保障其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单位名称、门牌、对外宣传大型喷绘、横幅等均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行藏汉双文。在重大的普法宣传活动中,将贴近百姓的法律条文翻译成藏文,并印制成藏汉两种文字的宣传册,根据农牧民群众不同的需求发放给他们。
阿拉善盟力促蒙古语言文字健康发展
(摘自: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11月25日)
阿拉善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不断加强蒙古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了蒙古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一是加大扶持力度,认真做好蒙古语言文字工作。二是采取多样形式,努力提升蒙汉双语服务水平。三是积极开发、利用蒙古语言文字资源。四是大力支持民族文化交流,促进少数民族事业繁荣发展。
广东雷州小村举办方言电影节 将地方文化与现代电影技术结合
(摘自:南方日报,11月27日,作者:邓强)
11月26日下午,中国首个方言电影节——足荣村方言电影节颁奖典礼举办新闻发布会。足荣村方言电影节是中国第一个方言电影节,也是一个由民间发起、民间筹办的电影节。一方之言,蕴含着独特的人文情怀,足荣村方言电影节始终传达一个想法:爱方言,爱电影,爱家乡。将地方文化与现代电影技术结合,以电影节的形式唤起大家对村庄的关注。以传播和保护方言文化为宗旨,大力鼓励电影人用方言进行多元的艺术创作,扶持方言电影的发展,提升方言电影的社会影响力。
“会福州话优先录用”
(摘自:西安日报,12月8日)
近日,福州高新区公开招聘59名劳务派遣人员,其中行政审批局窗口岗位招收3人,在其他要求一栏备注“熟悉福州方言者优先”,此举引发不少市民的热议。前溪(浙江教师):这个招聘之所以规定“熟悉福州方言者优先”,就是因为一方面辖区内有许多不会说普通话的老人。杨朝清(湖北教师):“熟悉方言者优先”引发争议的背后,说到底就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摩擦与碰撞。从工具理性的角度出发,熟悉方言的本地人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一定优势。从价值理性的角度出发,行政审批局窗口岗位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应该对所有求职者一视同仁;但对本地人另眼相看,在事实上造成了对外来者的不公平。这是一种尴尬的现实,这也是一种纠结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