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语情年报(2016)
- 赫琳
- 732字
- 2021-05-11 17:39:16
语言使用动态
引言
2016年,我国语言生活丰富多彩,出现了许多值得关注的现象。
年度汉字、热词、流行语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热议,不少机构和组织纷纷评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字、词或短语。如“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和”、两岸年度汉字“变”、2016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十大文玩热词、朋友圈十大流行语等。随着两会和G20峰会的召开,一批关键词也同样得到了广泛关注。这些热词和流行语反映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折射出人们的心理状态。2016年,网络词语也层出不穷,具有鲜明的网络文化色彩。然而,不少人士对其中的低俗词语表示担忧,认为它们污染了语言环境,破坏了汉语的健康,应实施治理以净化网络环境。
汉字的使用和传播有声有色。“汉字听写大会”等活动的举办,从不同方面推动汉字的传播传承和中华语言文化事业的发展。繁简字的使用需加强规范。港台地区对简体字的使用仍存在争议。
在语言的使用和规范方面,一系列语言规章相继出台,语言使用的规范化进一步加强:广电总局正面回应了字母词的使用;广告法对广告用语进行规范;新华社公布首批媒体禁用词,中央编译局公布中央文献重要术语日语翻译规范,第四批外语中文译词发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向社会征求意见;一些地方的地名和人名的汉字使用和读音引关注;新疆重视少数民族人名规范、公安部推动冷僻字人名身份证正常使用。
方言和民族语言使用活跃。四川方言电影引起广泛关注,湖北武汉公交使用方言报站,浙江丽水畲族使用方言上党课,广东雷州足荣村举办方言电影节,习近平讲话出版多种少数民族文字单行本,河北建首个满文交通指示牌,云南陇川用民族语言讲国策,内蒙古阿拉善盟促进蒙古语言文字发展。
地名问题广受关注。“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被叫停,一些地方改名看法不一,“六安”读音起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