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新时代开放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与鲜明特征

开放发展理念是立足当代中国实际、放眼当前的世界经济政治矛盾运动,并着眼未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而提出来的,其内涵非常丰富;它在空间表现上具有体系完整性、时间连续上具有继承创新性、逻辑结构上具有内在统一性。

一 开放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一文中指出: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33]。习近平开放发展理念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开放发展的目标、动力、布局、原则等一系列问题,这既体现了对经济全球化本质和发展趋势的深刻洞悉,又体现了对我国开放发展方向、目标等的科学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对开放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刻认识新时代开放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必须把它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相互联系中去理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就是要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而通过开放,广泛吸收和交流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对于我们立足时代前沿开展创新,并基于国际市场进行集聚、配置创新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就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全面、不平衡问题,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而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各地各领域的开放型经济水平提升,必将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全面的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人们学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通过对外开放,中国不仅能够更好地吸收国际社会绿色发展的经验,也可以更好地为全球生态环境的优化贡献中国智慧。开放发展本身也需要注重解决内外联动、双向开放问题,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通过对外开放,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目的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缺一不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发展。

开放发展理念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从理论内容到方法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展示了开阔的全球视野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

二 新时代开放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

新时代开放发展的全球观。习近平指出:“全球市场已经形成一个整体,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34]因此,“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经营环境将更加开放、透明、规范。中国将继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35]

新时代开放发展的共享观。一方面,在国内,我们的发展追求更有公平性和普惠性,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同时,运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让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共享开放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主张建设开放的世界,让各国人民共享开放发展的成果。习近平指出:“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36]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就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典范。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开放包容的,中国欢迎各方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参与到合作中来,我们不搞单向输出或强加于人,而是要各国共商、共建、共享。”[37]

新时代开放发展的总体安全观。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搞建设,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这是我们党从历史兴替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是国家安全的根本,这是我国对外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但这是有底线的,这就是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38]

新时代开放发展的动力观。习近平指出:“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39]因此,开放对于发展有动力效应,不仅对于中国,同样也对于世界,均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新时代开放发展的系统观。早在2004年在浙江省一次对外开放工作会上,习近平讲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必须注意把握的几个方面,其中就提到要“坚持对外和对内开放相结合,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坚持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坚持利用外资与结构调整相结合,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和布局”等思想。[40]习近平主持中央工作后,更是在更高层次上统筹两者的协调发展。2015年9月15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41]2014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我国对外开放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过去是招商引资为主,现在是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过去主要是扩大出口换取外汇,现在是市场、资源能源、投资都离不开国际市场;过去只是被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现在则要主动参与和影响全球经济治理。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必须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42]总体上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引进来”和“走出去”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对外贸易中的进出口关系、国际合作中不同合作伙伴的关系等更加协调平衡,国内对外开放工作中的内外联动、海陆并举、东西并济的局面基本形成。

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西方的治理理念、治理体系、治理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已是大势所趋。针对这种状况,习近平多次提出:“随着时代发展,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不适应的地方越来越多,国际社会对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43]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关键就是要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维护自由、开放、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2017年9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大范围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推动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保护主义。”[44]“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应对,合作是必然选择,各国要加强沟通和协调,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共享为目标,提倡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而是寻求利益共享,实现共赢目标。”[45]习近平基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而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回应全球治理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17年11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纳入联合国决议,这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在国际上受到了高度赞赏和广泛认同。

三 新时代开放发展理念的基本特征

(一)理论的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从理论内容上来看,习近平新时代开放发展理念实现了理论的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习近平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准确把握和科学判断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善于总结、分析我国新时代开放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形成了新时代我国开放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目标、新战略、新要求,是新时代我国开放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这一理论与马克思经济全球化理论和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对外开放理论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有重大的创新发展。从理论的继承性方面来看,习近平在对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认识、风险防控、独立自主、维护国家核心权益、开放发展的目的等方面,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毛泽东、邓小平等关于开放发展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原则,但从内容上看,习近平又根据时代特点和我国开放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思想、观点,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毛泽东、邓小平等对外开放的理论,很好地实现了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二)价值追求的共享性与互利共赢的实现方式的统一

新时代开放发展理念的价值目标或价值追求是实现公平公正的发展,走出一条共商、共建、共享的互利合作的发展道路。但是,每个国家、地区的情况各不相同,文化的差异、利益的差异,甚至意识形态的差异等,都会影响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的交往,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竞争。但是差异、竞争并不可怕,因为我们共处一个地球,在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共享发展的思想,为人类提供了解决矛盾问题的中国方案。一切竞争都是围绕着“利”展开的,但“利”和“义”是一对辩证的关系,处理好“义”和“利”的关系,找到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合作的交会点,实现互利共赢,而不是“零和游戏”、赢者通吃,整个世界就可以实现开放包容、共享发展。

(三)思想方法上的多维度系统性运用

在思想方法上,新时代开放发展理念体现出思想方法的多维度系统性综合运用。思维方式就是人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基本思维路径,在具体工作中就表现为一定的思想方法。思想方法是否对头,直接决定着工作的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并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习近平本人就非常善于运用多种思维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这种特点在习近平新时代开放发展理念的提出上体现得非常明显。战略思维体现在,他是站在时代的高度,用全球化的视野观察和分析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把握和掌控我国开放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而对新时代我国开放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提出战略性、长远性的发展规划。历史思维体现在,新时代开放发展理念,是他运用历史的眼光,审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在总结我国及其他国家开放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来的。例如,他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合作共赢的思想、开放包容共享发展的思想等,都体现了深邃的历史思维。系统思维,就是在想问题办事情时,善于把问题放在一定时空中进行观察和把握,分析它的层次、结构及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他在讲到我国改革开放时,总是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对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和协同性进行研究;他在讲到对外开放时,总是强调要把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引进来”和“走出去”进行统筹考虑等。创新思维,就是跳出旧的思维模式、敢于破除陈规旧框,因时制宜,提出新思路、找出新办法。如“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国际治理体系改革观等,都体现了开拓创新的思维。底线思维,就是设定事物发展变化的最低标准和限度,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好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对外开放发展过程中,习近平多次强调,我们倡导合作共赢,但我们绝不牺牲国家的核心权益。这就是底线思维的体现。(四)历史境界上的使命感、责任担当与风险意识、忧患意识的统一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开放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作为拥有近14亿人口大国领导人的习近平,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担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这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担当,在实际中表现为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习近平多次在报告、讲话中,谆谆告诫人们要有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学会识别和判断风险,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例如,他多次提到我们一定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等,就是他基于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担当,所体现的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只有拥有这种意识,才能居安思危,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五)在根本立场上坚持中国人民利益与倡导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统一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的演讲中,明确阐明了中国开放发展与谋求世界共同发展的关系:“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的发展,关键在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是一条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这是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升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多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减贫事业的巨大成就,使全球经济增长更加包容。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46]

开放发展理念的这些理论特征,不是单一地表现在其理论的某一方面,而是贯穿在其理论的整个内容体系中。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鲜明的特色,新时代开放发展理念才具有了鲜活的理论特质和重大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