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的话

《中国美学》出版第6辑时,因三年走下来也算告一个段落,我在“主编的话”里对艰苦创业取得的一点成绩表示了欣慰。现在编辑第7辑,应该说一点办刊的困难,以便在下一个阶段继续努力。

这个集刊是在企业家崔强先生的资助下创刊的,此后每一辑的出版,崔强先生都及时将出版资助打入出版社财务账上,从不拖延。从第5辑开始,出版资助标准提高,正好我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生成机制研究”结题,剩余资金用来弥补缺口;从资金额度上看,从本辑开始还可以再办4辑,也就是办到第10辑,到时是否可以争取到其他资金的资助,我不知道,乐观一点想,说不定到那时能够“柳暗花明”。

资金不足固然是办刊的一个困难,更重要的是,由于本集刊在当前的学术评价体系中不属于核心期刊,稿源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在办刊过程中,副主编杜道明先生,编委会委员徐良先生、王汶成先生、日本学者青木孝夫,以及编辑部的青年学者为组稿做了很多工作,这个集刊能够坚持到现在,跟同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由于没有办公场所,没有人员编制,又缺乏资金,甚至连稿费都没有,我自然拿不出资金做更多的事情,没有能力“正规化”,比如,我就没有资金在年底邀请编委会成员开一个总结会或联谊会。就我而言,本集刊成立编委会的初衷,主要是想请诸位朋友为集刊开发和提供稿源,但三年多的办刊经历让我深切感受到,我当初大大低估了非核心期刊组织稿源的困难。客观条件如此,大家都没有更好的办法,我表示理解,也非常感谢。本集刊现在要进入下一个阶段,这里对编委会和编辑部成员做一点调整,就不另行通知了。

本辑新增了“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生成机制研究”的栏目,发表一篇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在第5、6辑“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研究”栏目中,集刊分别发表了杜道明先生研究晚唐五代诗歌含蓄蕴藉之美和悲凉哀艳之美的文章,现在本辑在这个栏目又刊发了他研究中国园林艺术的文章,杜道明先生的研究成果让这个栏目增添了光彩。本辑的这个栏目还发表了唐建先生研究汉画的文章,唐建先生在中国花鸟画创作上取得不少成就,他的理论直接源自艺术实践活动,因而具有特殊的学术品位。“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研究”发表了吴鹏博士研究“二程”美学的文章,他在读博士期间研究宋明美学,对“二程”美学有独到的理解。本辑在“中国现代美学研究”栏目转载了周来祥先生谈“我的大学”的文章,内容生动感人;周先生逝世八年,转载这篇文章也是对其美学研究的一个纪念。本辑保留了特色栏目“中日韩美学交流”和“北京审美文化研究”:前一个栏目发表郑子路博士的四篇译文,三年来,他为这个栏目付出了辛勤的劳作;后一个栏目发表贾奋然教授研究清代北京审美文化的成果,她深入这个研究领域已有多年,对北京审美文化的历史演变有独特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