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治理中的业主委员会研究:城市基层社会协同的视角
- 李培志
- 3555字
- 2021-04-23 18:31:22
一 泰达[1]社会发展情况
(一)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重要形式之一。我国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的地域范围,集中力量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创建符合国际水准的投资环境”。[2]可以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壮举息息相关,与全面扩大开放的战略部署密切关联。继经济特区成功开办之后,兴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形成与经济特区相互呼应的开放政策体系及架构已成为我国推进改革开放进程的一项重大创举。
设立之初,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实施“三为主、一致力”,即以发展工业为主、利用外资为主、出口创汇为主,以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指向。但随着我国整体改革的推进,在实践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的重点和形式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得以明确,不仅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高新技术培育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创新,而且也在投融资体制改革、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尝试。总体而言,一定程度上,一些国家级开发区在紧紧围绕“立区之根本”的同时,也探索出了一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引领社会潮流的“开放创新之路”,发挥了“示范”与“窗口”作用。虽然国家级开发区的定位、转型与升级也在不断调整与探索之中,但它为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总的来看,如今的国家级开发区已从最初沿海城市的“星星之火”走向了全国发展的“燎原之势”。
从数量上来看,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批准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71个。[3]而时至目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219家。[4]从一些相关经济数据来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打造改革开放高地、推动城市化建设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影响。比如有研究者“参与的对东部地区多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项研究表明,开发区经济总量占所在城市GDP比例的平均值为13%,区内产业结构中服务业比例平均达23%,其开放水平占据当地高点,对城市化率的贡献也非常明显,开发区对地方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5]。再从2013年1~8月200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的数据来看,[6]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8720.0亿元、财政收入7492.3亿元、税收收入6297.2亿元、出口总额2346.7亿美元、进口总额2162.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345.7亿美元、新增内资企业注册资本3240.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2269.0亿元,从中可以看到其对于我国经济整体发展的重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近年来,伴随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转型升级等实践的积极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增长极、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作用和地位又进一步凸显。以2018年为例,“219家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6.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其中,广州经开区、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经开区、青岛经开区等四家国家级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均超过2000亿元”。[7]
就本研究田野调查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泰达”)而言,它是首批国家批准的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处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自1984年成立以来,泰达经历了30多年的开发建设,通过泰达人艰苦创业、努力探索,如今的泰达已成为宜居生态型新城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从笔者调研时所获得的资料数据来看,泰达在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1.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4%。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722.56亿元,可比增长21.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78.83亿元,可比增长14.7%,二、三产业之比为78.2∶21.8。全员劳动生产率42.97万元/人,可比增长13.9%。在商务部组织的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中,总指标连续十五次名列第一。财政收入490.19亿元,比上年增长21.5%,税收收入393.09亿元,增长15.0%”[8]。而经过近年来的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泰达在2018年,“初步核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15.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623.20亿元,可比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792.37亿元,可比增长9.2%。第二、三产业之比为67.2∶32.8,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58.3万元/人,可比增长5.1%”[9]。近期,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制度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商务部组织开展的2019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工作显示,泰达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前30名名单中排在第3位。[10]可以说,无论是从综合经济实力来看,还是从投资环境来看,泰达均走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的前列,不仅成为推动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主力军,而且也成为“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探索者、践行者,其彰显的经济社会效益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二)泰达的区位与社会发展[11]
泰达东面紧邻天津港,与天津港保税区接壤;西北面38公里处是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最初批准建区时相比,泰达在区域范围、建设职能等方面又根据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的形势需求进行了一定调整。比如,根据发展需要,天津开发区在区外建立了微电子工业区、逸仙科学工业园和现代产业区三个小区;200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天津开发区西区规划;2009年,天津市委、市政府正式批准天津开发区履行南港工业区开发建设管理职能;2010年,启动南部新兴产业区开发建设;2013年,滨海新区政府批准将原轻纺经济区划归天津开发区,更名为天津开发区中区;2017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并入天津开发区。从面积来看,按照2018年国务院的批复,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面积为3797.04(公顷)。[12]
从人口、就业等方面来看,泰达在2012年末,户籍人口57883人,其中男性29843人,女性28040人,区内共有从业人员512338人。泰达人口结构具有明显的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倒挂现象(截至2011年10月,泰达的流动人口数量大约在14万人左右[13])。另外,泰达人口结构还具有较为显著的受教育程度高、收入高等特点。2012年,全区从业人员年人均劳动报酬已达6.87万元;全年引进国家和天津市领军人才21人、高层次人才134人。至2012年末,全区引进高级人才1014人,拥有企业博士后工作站62个,在站博士后77人。而截至2018年末,泰达户籍人口98883人,其中男性51110人,女性47773人。全区“四上”企业从业人员342448人,“四上”企业从业人员人均年工资9.95万元。累计引进高级人才1747人,建成博士后流动站106人、青年见习基地152个,聚集人力资源中介服务业机构58个、教育培训机构17个。
从社会建设层面来看,泰达在2012年末,建立了23个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和96个社区志愿团体,共成立了9个社区居委会,且全部实现了直选。2012年,全年组织志愿活动426次,志愿服务时间20万小时。全区共有全民健身场所37个。而截至2018年末,泰达共有11个社区居委会,建有社区志愿者服务站11个,志愿者人数19888人。以2012年、2018年为例,泰达城市和社会发展在部分指标上的具体比较情况详见表2-1。
表2-1 2012年与2018年泰达城市和社会发展情况部分指标比较*
表2-1 2012年与2018年泰达城市和社会发展情况部分指标比较-续表
总的来看,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近年来,泰达取得了不少成绩,社会领域改革创新不断深化,特别是探索出了一条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治理”之路。仅以泰达社区建设来说,泰达已实现了社区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社区治理“泰达模式”全面推广。[14]实践表明,走出“单一经济功能区”的探索与努力是符合开发区持续发展目标的。“工业的发展天然地依赖城市,开发区的定位问题体现出了矛盾:一面是能够聚集资源的城市功能的诱惑,一面是现代化工业基地的高效率。探索的结果是开发区应该是一个现代化的新城区。建设好区域内为管理者、劳动者服务的生活设施,提供教育、文化、医疗等必要的社会功能,既是区域管理者的义务,又是区域功能必不可少的条件”。[15]随着开发建设实践的纵深推进,关于城市功能的完善、社会性因素的整合便成为泰达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议题,关于这一点,也可以从提升泰达投资环境的认识中得到印证。“投资环境的竞争成为区域竞争的主题,带动了竞争力的整体上扬。以天津开发区为例,其投资环境的内涵演变经历了从三通一平到九通一平再到新九通一平(信息通、市场通、法规通、配套通、物流通、资金通、人才通、技术通、服务通和建设21世纪的新经济平台)的过程”。[16]而这个过程对社会因素的需求是显而易见的。
一定程度上,提升投资环境必然绕不开社会因素的助力。为此,泰达拥有城市载体功能、开展社会建设、推行社区治理就成为建设“接轨国际惯例的‘示范区’、改革管理体制的‘试验区’和实现区域现代化的‘先行区’”[17]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如今泰达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的诸多成果正在成为泰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的不可或缺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