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人民币呼之欲出,国际金融与能源市场双擎驱动[1]

据近期权威机构发布的全球经济增速预期,2017年及短期的未来,世界经济将呈现复苏迹象,增速将从2016年的3.1%提至2017年的3.5%以及2018年的3.6%。其中,新兴国家和地区市场及发展中国家经济活动渐趋活跃,全球贸易中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将获得支撑,遂使大宗商品出口国的经济状况得以摆脱宏观经济压力而趋向好转。

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进口国,经济也将继续保持强势增长。2016年中国经济的增速为6.7%,同时由于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等诸因素的作用,2017年预计增速将维持在6.2%上下。而同期美国经济增长亦会趋好,预计2017年增速将提升至2.3%,2018年达到2.5%左右。

2010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的能源消费占世界能源需求量的20.3%,而美国的能源消费占世界能源需求量的19%。截至2016年,中国已连续16年成为一次能源消费增量最多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消费量占全球煤炭消费量的48%。

经济发展与能源需求通常同步增长。有资料显示,未来2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预期增长率将在30%,年均1.3%左右。显然,这个预期增长数字要大大低于同期的经济预期增速,全球能源格局变化和以技术进步、环境保护为指向的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和能源结构调整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以互联网、智能化及一体化为代表的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兴起,核能、风能、光热能等新能源已经广泛而且深入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有十分乐观的声音提出,我们将很快跨越化石能源时代,但权威机构的分析认为在未来至少20年内,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仍然构成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虽然其所占比例会随着社会进步和技术发展而逐步下降。

石油因其具有化工原料的属性会促进世界石油需求增长速度依然保持较高水平,而煤炭的市场需求增长则因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明显下降。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中国如何控制煤炭的使用将影响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量的走向。

近年来,中国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煤炭消费增速放缓,且从2014年出现消费绝对量首次下降。石油、天然气以及电力等能源品种的需求,均保持较快增长。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进口快速增长,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始终是大宗商品,是中国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进口物资之一。

在煤炭进一步衰落的同时,天然气将填充其所占份额,并业已成为增速最快的能源。

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为5.56亿吨,同比增长2.8%。与此同时,中国原油产量跌破2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65%。

价格下调和环保趋严将拉动天然气需求增速回升,2016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205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3%。

有预测认为,在未来20年内,天然气将超越煤炭成为第二大能源。美国页岩气革命不仅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同时也使世界能源市场供求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在常规天然气产量方面,中东、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增长较快;需求方面则以中国等东北亚地区为主要购买市场。

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等目标的招引下,尽管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长较快,但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仍仅为6%左右,约为全球平均水平(23.8%)的1/4。而天然气进口占消费总量之比也将从目前的30%多进一步大幅上升,有预测认为会达到40%。未来20年内,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市场占全球天然气需求市场的比重将会从目前的32%上升至50%。

天然气利用规模的扩大,将有助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根据规划,到2020年天然气将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0%,天然气消费量将达3250亿立方米,比2016年增长55.5%,年均增加约260亿立方米;到2030年达到5250亿立方米,比2020年净增2000亿立方米。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推测

2017~2025年,中国的天然气进口量将逐年递增,年均增长速度达15%,2025年的进口规模将达2590.7亿立方米,这期间累计进口量达15656.6亿立方米。

在天然气进口价格维持2016年的水平的条件下,中国在2016~2025年累计天然气进口值将达3506亿美元,约24190亿元人民币。这是人民币最大离岸中心香港2016年末5467亿元人民币存款规模的4.4倍。[按2016年中国进口的天然气平均价格(0.28317美元/立方米)计算]

若人民币充当中国进口天然气的计价和结算货币,中国巨额的天然气进口需求可推动可观的人民币“走出去”。这对于促进人民币在海外的使用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在中国建立全球性天然气交易中心的设想具备现实可能性

第一,由于天然气(含LNG)的探明储量、生产量快速增长,并且已经形成由若干中心构成的供应局面。目前,全球天然气供给增长速度明显快于需求,供应状况宽松。全球天然气供应增长来源于常规天然气和页岩气。各产气国势必激烈竞争市场份额,天然气交易话语权向中国等买方市场倾斜,中国作为潜在的天然气最大需求者,必然会受到供给方的追逐。全球天然气供给宽松,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天然气领域的话语权,为天然气人民币的结算和计价提供了前提条件。

第二,天然气管道和LNG技术的发展,也将使天然气逐渐脱离国际石油市场上油气捆绑的局面。在欧洲、北美和亚洲逐渐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全球化市场运营体系;全球天然气市场的一体化发展必将促进天然气价格与石油价格的脱钩,有利于天然气价格由其自身供给需求及其未来变动预期等因素共同决定,而不是被动受制于石油价格。油气价格脱钩,客观上增大了美元计价天然气的难度。全球天然气市场由区域化向一体化的加快过渡,为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等货币充当计价货币提供了机会,中国可利用自身需求的体量优势,在推动全球天然气市场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天然气管道的发展和天然气液化及液化气运输技术的发展,也为天然气全球一体化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保障。相较于管道气贸易,LNG贸易更加有助于形成全球统一的天然气市场,缩小天然气价格的差异。根据预测,在2015~2035年,LNG国际贸易量的增长速度是天然气消费的2倍,LNG在天然气中的份额将由2014年的10%升至2035年的15%。2035年,LNG将超过管道气成为天然气贸易的主导气源。LNG贸易的日益增长,将加快天然气价格由区域差异化向全球一体化过渡的进程。

第三,从地理位置来看,中国处于俄罗斯、中亚天然气供应和东北亚天然气消费的结合点,来自中亚、南亚和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将为中国提供近2000亿立方米的陆地输气能力。上海是目前中国唯一通过城市管网实现了西气东输、川气东送、进口LNG等多种气源互联互通的城市,具备成为亚洲天然气交易中心的条件。当前,全球天然气供过于求局面的出现,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重心的东移,以及美国由天然气进口大国向净出口国的转变,导致东北亚地区的中日韩三国获取天然气资源和谋求定价话语权的能力不断增强。此外,来自澳大利亚、东南亚的LNG也会从海上为中国提供方便的天然气进口来源。

目前中国能源安全面临几个课题:如何使上述有利因素发挥作用?如何使东北亚市场成员获得对天然气的定价权?如何解决天然气“亚洲溢价”并实现东北亚能源进口国的能源安全?如何形成天然气生产国、供应国和消费国之间互利共赢的市场体系?

对于日韩等东亚国家而言,它们同样面临与中国一样的“亚洲溢价”现象。统计显示,2013年中日韩三国遵循的天然气贸易体系基础价格——日本液化天然气平均到岸价格为每百万英热单位16.17美元,约是德国、英国天然气进口价格的1.5倍,是美国亨利枢纽中心天然气价格的6倍。高额的溢价现象促使东北亚进口能源依存度极高的国家迫切需要降低能源进口成本。

天然气作为中国越来越重要的大宗进口商品,不能再重蹈铁矿石进口的覆辙。在中国建立区域或全球性的天然气交易中心不仅可行而且十分必要。但如何使这些有利因素更好地为建立中国天然气交易中心发挥促进作用,如何使建立在中国的全球性天然气交易中心代表东北亚市场成员获得对天然气的定价权,如何解决天然气“亚洲溢价”问题并实现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北亚能源进口国的能源安全,如何形成一个包括俄罗斯、中亚及南亚等天然气生产与供应国在内的互利共赢的市场体系,必须有一整套包含国内天然气产业和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的政策体系与制度安排的顶层设计。

近10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人民币也必将从区域货币衍化成为世界货币。中国央行目前对人民币国际化重点放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人民币直接投资结算以及人民币离岸流通等内容的“人民币跨境使用”,其中主要两点在于人民币基本可兑换性和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从中长期角度来看,依托中国经济良好的增长前景,人民币币值将保持稳定甚至可能稳中有升。这为人民币充当天然气贸易的结算和计价货币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经济环境。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如在香港、新加坡、伦敦、纽约、法兰克福等国际金融中心设立了人民币离岸中心,并在人民币回流机制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投资国内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以人民币计价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有额度限制的银行贷款等。

中国在尝试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进口的石油、天然气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那么便引发一个思考,美元是如何获得并维持其世界货币的强势地位的?石油美元体系的建立是否也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很好的参考?

“天然气人民币”是与“石油美元”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即通过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在天然气贸易以及相关投资、生产中广泛使用,建立起在全球天然气市场实行以人民币计价与结算的运营模式体系。

对天然气的进口使人民币流向境外,而天然气出口国则通过购买中国产品和服务以及投资人民币金融产品,使人民币得以回流中国。

我们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不仅需要一个人民币离岸市场,更需要某种大宗商品作为“锚”,形成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地位,促进“人民币结算—大宗商品—人民币定价权—离岸债券—投资融资—储备货币”循环链条的形成和良性运转。

而实施天然气人民币构想,建立区域性交易中心,将有助于理顺价格机制,更好地体现天然气储运和调峰成本,从而激发市场加大对天然气管道、LNG接收站和储气库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从而确保我国天然气运输通道的安全和供给保障能力的提升。

综合考虑目前各项因素,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天然气可以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最佳载体。通过建立天然气人民币体系,一方面使在中国建立全球性天然气交易中心的迫切需要得到金融层面的有力支撑;另一方面也使人民币国际化获得一个重量级的“锚”和优秀的载体,天然气人民币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能源面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也为实现中国的能源安全铺垫一条宽阔坚实的道路。

实际上,天然气人民币体系的形成将融合我国金融安全与能源安全的主要方面,并为二者的实现提供重要抓手。而构建天然气人民币体系可以在中国建立其覆盖东北亚及俄罗斯、西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天然气交易中心,使中国及日、韩等国家获得以人民币计价及结算为主要特征的国际天然气定价的话语权,从而满足参与其中的各方的利益诉求。

当然,这个方案若付诸实施,必须从中国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入手。国内需要加大对天然气行业和银行业等的改革,用国家利益统一各方局部利益,使国家战略意志与市场培育良好结合。第一,充分利用国内已建油气交易场所,不断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不断完善国内油气交易体制机制建设。第二,加大国内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第三,加速非常规能源开采技术的研发。第四,在天然气的国内交易中率先融入金融属性。第五,加速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并迅速培育和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天然气龙头企业。第六,继续深化外汇体制改革,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提速。

国际上,第一,中国要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天然气输出国建立深度的互联、互通、互信关系。第二,抓住发达国家能源消费的拐点,抢占主导国际天然气市场的先机。第三,把握能源供应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型,增强我国在国际天然气市场上的主动权。第四,加快布局跨国油气管道等天然气运输基础设施,消除能源运输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威胁。第五,促进以中国为主导的天然气定价机制的形成,打破石油美元在能源定价体系中一家独大的格局。

总之,在推动天然气人民币构想过程中,我们必须顺势而为。一是中国的发展让中国来到了必须考虑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的历史时期,提供规则、制度、标准等公共品是十分重要的贡献。二是调整能源结构,降低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既是中国内在的也是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该有的选择与责任。三是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自身发展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天然气作为世界性大宗交易商品,具备承载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特性与能力。

谢谢各位,我愿意以此微论与诸位展开交流讨论。


[1] 本文为笔者2017年6月26日在《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7)》新书发布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