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商人勒布朗·詹姆斯

黎双富

懒熊体育联合创始人兼总裁

4年驻美跟队无数次采访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编译出版过一本他的夺冠传记,关于他累计超百万的码字量,再加上过去6年在懒熊体育创业后的管理经历,我至今依然说不清楚,贫民窟出身的詹姆斯,到底是从哪里获得“布局”灵感,他的前瞻眼光又来自哪里。

在我看来,这个“布局”是詹姆斯一生中最明智、最重大的决定。“决定”去“南海滩”、“写信”回家、“传真”到好莱坞,都不能与“布局”相提并论。

他,勒布朗·詹姆斯,让兰迪·米姆斯(Randy Mims)贴身打理身边事,让马弗里克·卡特(Maverick Carter)去耐克学习体育营销,让里奇·保罗(Rich Paul)师从顶级经纪人里昂·罗斯(Leon Rose)——就是这个人事布局,几乎成就了詹姆斯后来的一切。这4人名字的首字母组成了LRMR,这家营销公司目前可能已是NBA最有权势的公司。

我依稀记得,10年前写另外三人(米姆斯、卡特和保罗)的报道时,曾被同行质疑:不就是一帮跟班吗,用不着这么抬举他们。

有这种反应太正常。所有明星运动员身边总会有这样一群亲朋跟班,这些跟班常常会给外界留下负面印象。NBA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便是阿伦·艾弗森(Allen Iverson),他的职业生涯中单薪资收入就超过1.5亿美元,但因为他的过于大方和朋友们的挥霍,艾弗森退役没多久就近乎破产。

詹姆斯单亲家庭出身,和米姆斯、卡特、保罗并无亲属关系,米姆斯是詹姆斯母亲的男友之友,卡特是詹姆斯的高中师兄,保罗只是詹姆斯在机场偶遇的球衣卖家。这种组合搭档,并非专业能力互补的“某某之队”,即便放到现在这个时代,也难说有多少成功的把握。

但他们就是成功了,幕后推手可能是耐克。当初为了和詹姆斯建立私人关系,耐克高管迅速发现了詹姆斯身边的卡特,于是向卡特提供了一份在总部的实习工作。要知道,耐克一般都是从哈佛商学院或斯坦福大学这样的名校招揽实习生,他们向卡特抛出橄榄枝,核心目的还是拉拢詹姆斯。詹姆斯当时还在读高中,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能给朋友们带来什么机会。

这看似平常的案例里有两个重要信息:对于17岁的詹姆斯来说,这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赋能的力量,这个方法后来同样被詹姆斯用到了保罗身上;对于20岁的卡特来说,这是“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是武装自我,借平台提升综合能力,匹配詹姆斯的球场实力。

正是这种前瞻眼光和“布局”天赋,才让詹姆斯有了拒绝锐步1 000万美元签名费和上亿美元球鞋代言合同报价的底气。詹姆斯转而选择了总价比锐步低数千万美元的耐克,而终极原因,就是他看重耐克在全球更强大的营销包装能力,更何况还有他的儿时偶像迈克尔·乔丹的案例在先。舍小放大,将来成就更好的个人品牌。

个人品牌正是詹姆斯商业帝国的核心。

明星运动员的一个发展瓶颈是容易被所在项目或赛道限制,通俗来说就是“不出圈”,在专业领域是顶级,一旦跨到体育圈之外,认知度可能就会很低。LRMR意识到这一点是在2007年夏天。詹姆斯职业生涯第四个赛季就带领骑士队打进总决赛,但詹姆斯他们发现,在体育圈之外,大众对詹姆斯并无感知,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是向世界推广“詹姆斯”品牌的绝佳契机。

所以,在那两年,詹姆斯先后登上了GQVogue、《财富》和《男性健康》(Men's Health)等知名跨界杂志的封面,登上了美国老牌电视节目《60分钟》(60 Minutes),推出了一部纪录片《不只是一场比赛》(More Than a Game)并在院线播出,甚至还推出了面向企业的“勒布朗峰会”……

“商人”勒布朗·詹姆斯的形象开始跃然纸上。

2008年,北京五棵松夺金是詹姆斯篮球生涯的高光时刻,而在场外,他代言入股的Beats耳机也成为爆款潮品——詹姆斯主要做的,是给“梦之队”的每个队友送上耳机礼品,通过北京奥运会的超高媒体关注度,队友们成为行走的广告牌,而这个主意最初来自卡特。2014年初,当苹果以30亿美元收购Beats时,詹姆斯的收入超过5 000万美元。

后来,一般球星做代言要收取巨额费用,而詹姆斯可以收取数额不那么大的费用甚至自己掏钱,但他坚持要股份,为此甚至愿意放弃大品牌的现金,例如果断推掉麦当劳4年1 500万美元的续约合同,和有潜力的新品牌合作——2012年与比萨品牌烈焰(Blaze)的合作就是这个模式,烈焰如今已成为独角兽公司,詹姆斯所持股份估值已经有上亿美元。

这些决策让詹姆斯提前实现了自己的财富目标——成为第一个身家过10亿美元的现役运动员。

2009年初,詹姆斯敏锐地发现了社交媒体的价值,他是最早深度运营个人账号的运动员之一。“专业球员”“慈父”“公益大使”“民权英雄”,詹姆斯的标签十分鲜明。目前仅在Twitter和Instagram两个平台,詹姆斯的累计粉丝数就有1亿左右,影响力已远超一般媒体。当NBA球员争执是否要在疫情下复赛时,有球员之所以会说“先听听詹姆斯怎么定”,这就是原因所在。詹姆斯本身已成为一个大体量且有影响力的媒体。

在“詹姆斯”这个品牌之上,球场竞技、媒体内容、球员经纪已成为三架高度协同的马车,站在高处指挥的詹姆斯,牢牢控制着价值链,看伙伴们风驰电掣。

商场之外,詹姆斯在体育圈已成为和拳王阿里一样的民权领袖。他为弱势群体发声,积极参与社会议题讨论,亲身参与推动变革。在这一点上,詹姆斯的成就已经超过其偶像迈克尔·乔丹。

詹姆斯没有犯过错吗?当然有,职业生涯早年办门票几百美元的廉价派对来赚外快、LRMR仓促且冒失地做经纪业务却惨遭失利、2008年备受争议的Vogue封面、2010年的电视直播《决定》(The Decision)、2013年投资的Sheets能量薄片公司(Sheets Energy Strips)最终关门、二进骑士队期间逼管理层给他“旗下”球星溢价续约等,都有很多值得詹姆斯团队反思的地方,也都成为他们成长的注脚。

当你拿到这本由我的好友文霍斯特书写、我在懒熊体育的前同事傅婧瑛翻译的好书时,詹姆斯已经年满36岁,对男人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年纪。在这个赛季开始前,当他不再隐忍,公开回应前队友凯里·欧文(Kyrie Irving)的质疑时;当他不再忌惮,坦诚地说出耐克没有同意推出“詹姆斯”品牌时;当他在洛杉矶405公路上开着跑车向路人比出“666”的手势时,他已然进入一种不惑的状态,这是对他坚持长期主义行事的必然回报。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在《价值》(1)一书中写道,在长期主义之路上,与伟大格局观者同行,“做时间的朋友”。于我而言,有幸见证了同龄的詹姆斯从0到1再到N,一直在学习和借鉴,相信这本书也可以给你同样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