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败家子”:由他国埋单的挥霍史

尽管美国的“败家子”名声由来已久,但是由其他国家为其埋单,供其挥霍的历史并不算长。这段历史的起点与最近一轮金融全球化大潮不期而遇,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越发明显。直到90年代初,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才成为常态化事件。图2.1表明,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的经常账户始终保持着盈余或基本持平状态。但在4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美国曾一度出现收支逆差。尽管其经常账户收支基本持平,但黄金储备已不复存在。按“布雷顿森林体系”,当时的美元可按固定汇率兑换黄金。

图2.1 美国经常账户余额的历史回顾

数据来源:1960年以前的数据见Taylor(2002);IMF国际金融统计数据;《IMF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

从绝对值看,最近,美国经常账户才出现了长期巨额赤字。图2.2说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便一直维持在高位,而且以政府预算赤字的增加为起点。1990年,尽管预算赤字依旧停留在高位,但经常账户的赤字却消失了。之后,经常账户赤字再度猛涨,并在2006年达到了8 000亿美元,而且这还是预算余额在克林顿总统执政期间(1998—2001年)转为盈余情况下发生的。2002年,预算余额再次转为赤字,而且赤字在小布什执政期间(2001—2009年)持续增加。随后,金融危机导致预算赤字出现爆炸式增长,2009—2012年,年平均水平达到了1.3万亿美元。在这4年间,美国的公共债务增加了5万多亿美元。因此,在过去10年里,美国创造安全性资产的数量和其他国家主动购买这种资产的数量,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加速增长态势。金融全球化也恰值此时开始,不同国家之间的跨境资本流动蜂拥而至。

图2.2 美国经常账户余额及政府预算余额(1960—2012年)

数据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

注释:负数代表经常账户赤字或政府预算赤字。

弱不禁风的政治均衡

截至2013年3月,美国联邦政府对私人和外国投资者的负债达到了10万亿美元。在这些债务中,超过一半(5.8万亿美元)为外国投资者持有,包括中央银行、养老基金之类的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再加上社保信托基金(被视为政府机构)和美联储的债务,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总额达到16.8万亿美元,而美国的年度GDP总额也仅为16.5万亿美元(2)

很多人会认为,美国拥有无限动力去利用通货膨胀蚕食应偿债务的价值,因为在这种“隐形违约”带来的成本中,绝大部分最终由其他国家来承担。然而,无论是外国投资者还是本国投资者,他们的感觉似乎都是一样的:美联储不可能任由通胀率失控,而会竭尽所能地抑制通货膨胀。实施这种约束的原因之一在于,除去社保信托基金和美联储的债务,43%的美国国债由本国国内投资者持有。

这种分配形成了一种微妙而脆弱的均衡。它足以向其他国家保证,利用通货膨胀对部分债务实施贬值的举措,也会受到国内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制约。毕竟,通货膨胀会伤及某些强大的投票集团,譬如退休者,在他们持有的退休投资组合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固定收益投资。此外,通胀一旦爆发不仅会提升市场利率,增加政府的借款成本,还将增加政府对社会保险和其他与通胀率挂钩项目的投入。

因此,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说,关心投资的安全性比追求美国政府债券的高收益更理性。

寄托于美元保值的滑稽剧

另一个悖论就此出现。在美国的示范作用下,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加大公共债务规模。此外,这些国家的央行还将大把的货币注入经济循环系统,试图以此来刺激经济增长。在这些增发的货币中,一部分流入新兴市场经济体,并导致后者的货币出现升值。这种注水行为引发了货币战争。新兴市场为阻止本币升值,防止本国出口竞争力受到损害,必然会出手干预外汇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累积起来的大量外汇储备并不会让新兴市场感到痛苦,因为储备确实可以帮助他们防范未来可能发生的金融动荡,毕竟,美国执行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正在加剧全球性金融风险。那么,这些用来救急的货币放在哪里才算安全呢?当然是美元资产!

毫无疑问,在认识这种全世界最重要的储备货币时,绝不应把美元的优势理解为它拥有远超其他货币的保值能力。尽管全球金融市场处于动荡时期,美元的价值的确会提高,但在过去的20年里,美元在总体上还是处于贬值趋势中。这也是美国贸易和经常账户双重逆差带来的必然结果,而且这种趋势很可能会在金融市场恢复以往的平静后继续。

显然,本币贬值是美国增加净出口,减少贸易赤字的必要前提。相对于美国,新兴市场的生产率更高,这意味着美元应在长期内对这些国家的货币保持贬值的态势。

对美元的这种预判只会加剧外国投资者面对的异常状况,尤其是对于以美元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新兴市场央行。按照这种逻辑来看,如以本币衡量,这些投资者持有的美元资产存在大幅贬值的风险。即便按美元计量,美国政府债券的收益率也处于历史低点,也就是说,要获得美元资产带来的安全性,投资者就必须支付更高的价格。如果他们将这笔资金投资于收益率更高的其他资产,那么就意味着投资者需要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

生活不就是一部滑稽剧,而我们的故事不就是现实版的《疯狂世界》吗?剧中有一段情节,销售员热情洋溢地兜售一种罕见的债券,他的推销口号是这样的:“快来买比扎罗债券吧?我保证会让你赔钱!”从长远看,某些美国之外的投资者(包括其他央行)似乎也很偏爱这种一反常态的推销术。滑稽剧中的一幕似曾相识:一个买到比扎罗债券的人,正在迫不及待地大声狂叫“太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