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一

向2348军工建设者致敬

李大为

2348是一段令人怀念的历史记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2348工程指挥部——作为中国石化巴陵石化公司的前身,对今天年轻一代的巴陵石化人来说,可能是知之不多的一个历史代号。弄清楚巴陵石化这一段历史,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

《远望,那黄茅山峰——2348军工建设纪实》这部长篇报告文学,就是李茂春同志给广大巴陵石化人认知企业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参考资料,是研究湖南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史和了解湘北“三线建设”、军工文化的一扇窗口。翻开书页,既可以当企业历史来读,也可以当企业文化来研究;既可以回眸“三线建设”的时艰岁月,又可以从中找寻“文革”年代的风雨印记;既可以感受当年老军工的激情岁月,更能体会老一辈建设者的人生追求。这本书应该说较为完整地再现了有关2348工程建设的这段历史。

我曾两次接待过解放军6538部队战友回访2348老军营的聚会。第一次是2010年10月,一下子从北京、安徽、浙江、广东、辽宁、江苏汇集了70多名老战士;第二次是2012年11月,从全国各地赶来了120多人。头发花白几近耄耋的老人,一见当年的战友,一踏上2348的工地,一望黄茅山巅,他们拥抱、雀跃,沉思、凝望。面对草长莺飞绿荫满目的大山,他们敞开肺腑尽情地欢呼,回望云山溪水那一草一木,他们细细寻觅脑海深处的历史印痕。

当年,6538部队和一大批知识分子、知识青年、复转军人、民工团体,响应祖国“三线建设”的号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云溪山沟,为2348军工建设呕心沥血、艰苦奋斗。6538部队的盛粉林、杨顺林、金南清等烈士为工程建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那一代人,是共和国建设者的杰出代表,他们心胸开阔、格外勤奋、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们讲奉献、能吃苦、敢担当;他们将自己生命黄金的年华耕耘成了国家发展需要的土壤,共和国建设的伟大成就里,也凝聚着他们激情燃烧的青春热血。

正是有这样一代又一代老军工和石油化工工人的共同努力,从2348发展到今天,巴陵石化已经成为了一家大型石油化工、煤化工联合企业,也是国内最大的锂系橡胶、己内酰胺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环氧树脂生产企业。拥有固定资产近200亿元。主要生产、辅助装置61套,包括5条产品链:一是炼油和年产12万吨苯乙烯、6万吨MTBE等装置的炼油产品链,二是年产35万吨锂系橡胶的合成橡胶产品链,三是年产50万吨己内酰胺装置及配套环己酮、双氧水的己内酰胺产品链,四是年产12万吨环氧树脂、7万吨烧碱、5.2万吨氯丙烯的环氧树脂产品链,五是日耗煤2000吨煤气化和年产42万吨合成氨的煤化工产品链。生产50多种170多个牌号的化工产品,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己内酰胺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锂系橡胶综合技术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特种环氧树脂、化工型炼油、煤化工生产技术居国内前列。

如果说以1969年9月正式筹建军工2348工程为标志,巴陵石化开启了第一次创业;以1995年原料工程建设为标志,开启了第二次创业;那么,现在可以说公司已进入了第三次创业阶段。回味2348这段历史,就是要我们从中学习老一辈创业者“排除万难、艰苦奋斗”的军工精神,就是要传承好“三老四严”、严细实的石油石化优良作风,以舍得“流一身汗、脱一层皮、掉一身肉”的追求极致干劲,推进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落地,努力建设一流化工材料企业。

跟随父母工作调动来到2348工地后,我一直在这片热土上生活、工作,目睹了2348早期建设过程,见证并参与了从2348发展到今天的巴陵石化的整个历程。翻阅书页,常被里面一些情景感动,那也是我人生的一段时光、一段记忆,似汩汩清泉浸润着我的心田,当我覆上书册的最后一页,浮现眼前、萦绕耳畔的是那八号沟的篝火、一工区的芦棚、二工区的高音广播、工地上的红旗、五七广场打通流程万人庆祝大会的场景,还有那悠扬嘹亮的军号声……感谢当年2348的军工建设者,也感谢像茂春一样在业余时间研究2348历史的企业文人、宣传工作者、老照片拍摄者,为我们企业留下宝贵的精神食粮。

留住历史,记住乡愁,才能弘扬传统、传承文化。读茂春写的纪实,更增添了一份对2348的特殊情谊,2348在我心中、在我梦中。建设好、发展好今天的2348——巴陵石化,已成为我们新时代巴陵石化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奋斗目标,因为我们爱2348,我们爱巴陵石化!

茂春雅意,邀我为《远望,那黄茅山峰——2348军工建设纪实》作序,盛意难却,以情代序,让我们一起为巴陵石化的美好明天加油!

(作者系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原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