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教文化之源头

道教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过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其神仙信仰和祟尚自然无为的思想,对中国文学艺术浪漫主义色彩和自然主义审美观的形成影响尤深。民俗鬼神崇拜活动与中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娱乐水乳交融,服药炼丹术对中国古代化学和药性学有突出贡献。行气、房中、存神、内丹等养生方术对中国传统医学和人体科学有密切关系。

道教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至今仍吸引着许许多多的中国民众,它以清静无为修道成仙的特质,使现世的人们求得了生命的宁谧和圆满。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的心灵救治良方,是漂泊无依的灵魂的精神家园,也许正基于此,鲁迅先生认为“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

道教是由三种原始宗教意识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成:一鬼神崇拜,二神仙之说和方术,三黄老学说中的神秘主义部分。

鬼神崇拜是人类早期远古先民对自然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而产生对各种现象的设想。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而产生鬼神,认为高山离天近有神仙居住。比如将南岳衡山视为火神祝融居住的地方,少昊神居住在西岳华山。幕阜山古称雷公山,雷公即雷神。伏羲创制八卦,开道家之蒙,帝舜观天察地,同为国教先驱。雷公山,替天行道,仍是先民敬畏天神的源头,认列仙居而其上,始皇二度登临寻仙,唐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洞天有九,福地存七,皆在山脉神州大地,别无二处了。

先民将幕阜山视为雷神居住之所,故天岳幕阜山现仍旧多雷。

2006年发生过雷击6牛的事件,可能与地下的金属矿藏有关,但人们普遍认为乃为神意。雷神是天意的代言神,代天主持正义,惩恶扬善,击杀有罪之人,在古代原始宗教的意识中,是最使人敬畏地位极高的天神。雷电之威猛,可见人有“神”的概念,就是从雷电开始的。因此先民才将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认定是雷神的儿子,这是一种对膜拜者的顶礼和致称。

雷神的形象是鹰嘴龙身,伏羲人首龙身,故又称之为“龙的传人”。魂归故里后,山脊上有自然形成的龙鳞状花纹,仍旧清晰可见。伏羲为太昊,即功高齐天的神。这更是佐证幕阜山被封“天岳”的缘故。

伏羲创制八卦用阴阳八卦解释天地万物演变规律和人伦秩序,是我国文化的开端,是道家思想的启蒙,这都一并载入了《易经》之中。

东汉末年由魏伯阳深入研究《周易》的基础上,用《周易》的理论写出了一本能解决当时社会上普遍追求“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巨著《周易参同契》。为后世丹术修炼提出了一整套理论体系,被丹家称为“万古丹经王”。他的问世对金丹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向导作用,金丹派正是在它的指导下形成的。

道家学派是道教的前身,春秋末年的老子被公认为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到东汉顺帝时的五斗米创立。此时,道教只有神仙信仰,并无理论,因而传其术而不能通,一直到东晋,才由道教著名的学者葛洪完成,其所著《抱朴子》一书,使道教理论化、缜密化,并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同,提高了道教的地位,在炼丹术方面,更是取得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葛洪将玄学与道教纳为一体,将神学与道学纳为一体,将方术与金丹纳为一体,将丹鼎与符箓融为一体,将儒学与仙学融为一体,将自己与天岳融为一体,对道教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天岳在道教的地位确定取了决定性作用。

葛洪还透过《抱朴子·外篇》真实大胆地揭示了晋朝社会的动荡,政治的黑暗,风俗的败坏,官吏的腐朽,百姓的疾苦。葛洪的思想,既不同于西汉的阳儒阴法,也不同于晋代的虚伪名教,又不同于先秦法家的治国之策,他主张儒道兼用,从治心入手达到行礼乐的目的,其笔锋之犀利,观察之深刻,情感之激烈,在“虚美隐恶”的当时,确是难能可贵的。

柳宗元说:“荃蕙蔽匿兮,胡久而不芳?”香草并不因隐蔽的时间长而失去芳香。宗教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富有很深的哲理,所以我们应当加以发掘。天岳幕阜山的宗教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有独特的色彩。

天岳幕阜山的宗教文化有三种:第一是道教文化,第二是佛教文化,第三是茅山文化。过去,道佛两家称茅山术法为“旁门左道”,其实茅山道士也有他的独特理论和信仰,自成体系,所以我们也要加以发掘。

天岳幕阜山因其山水宝地,山高旷远,一直以来,也是道佛两家的竞争场所。在晋代至清代,这种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在将近两千年的时期内,道佛两家各自演绎着自身的历史,虽然互相尊重,其实也在暗自较劲。俗曰:“天下名山佛尽占”,佛家在中国所有的大山上,几乎都建有寺和庵。

幕阜山不同于别的山,其天岳之名的由来,其中国道家开山辟祖的发源地,加之莫及葛玄、葛洪炼丹之地,最为有影响的当属道教无疑。道家以“国教”自居,华夏境内的所有名山都纳入了“十大洞天”和“三十六小洞天”以及“七十二福地”。

经过几千年变迁,天岳虽为道教重地,佛教也随着岁月慢慢发展起来。后来,在天岳幕阜山上及其周边地区曾经有过百多寺庙观宫,道佛两家分布基本平衡,可见天岳的宗教文化的深厚,也证明了天岳乃文化重地。

有段时月,天岳幕阜山道佛两家的分布格局是旗鼓相当的:

一峰尖上道家有骊山老母庙,佛家有天门寺;

流水庵一带道家有天乐堂,佛家有流水庵;

仁义村道家有青阳宫,佛家有普济庵;

道家在远灵山有东岳观,佛家有云腾寺;

阜山村道家有冲真观、东岳庙,佛家有云腾寺、金盆庵;

注竹岗左有道家玉清宫,右有佛家天寿庵;

柘树坪道家有紫清观、紫篁观,佛家有古澄寺;

瑶田村道家有陈大仙庙,佛家有瑶田寺;

长庆村道家有王文正祠,佛家有长庆寺;

蔡海村道家有法春慈王案、三爷庙、三仙案,佛家有龙潭寺;

凤阳村道家有马元帅庙,佛家有延寿庵;

阜峰村道家有祖师殿,佛家有老庵里;

至于茅山教,也占有一席之地。天岳幕阜山的茅山教代表主要是邹伯贤师主,民国十五年,在昌江建立道显祠。1992年,邹琏玉、邹增南在上屋竹园改修。另外还有忠义祠,即现在的昌江文化中心,主神是抗元名将邹风将军,同时供奉邹伯贤师主神像。在大江洞的路边,邹伯贤的坟墓保存良好。

据记载,道教是晋代太康初年在平江确定地位的,由徐道箓为首任道长。宋代以后,道教迅速发展,宫观分布各地,道士遍及全县。平江共有九观三十六宫。天岳幕阜山的冲真观和玉清宫、紫清观、东岳行宫均在此时建成。道教派别属正一教,又名天师派,下分崇真派、金铺观派、普化坛派,天岳幕阜山道教属崇真派,共传四十七代,道士有200多人。

清光绪年间,有李铁樵、吴明海等道人在天岳幕阜山设坛主持,道家主要从事“应赴”,超度亡人,即上门为亡人做道场,念经拜忏;为患病者上门“上锁”“渡关”“遣船”等。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前几天,为各家送灶码。现冲真观旁的陈岳平,祖上都是崇真派系,一直从事道教。道家的功课和活动基本以骊山老母庙为中心。

此庙位于一峰尖山坡中,明代建筑,花岗岩条石砌成,内供奉观音圣母、玉皇大帝神像。原为天岳寺,由鲁道源重题“天岳寺”门扁,后来此庙被佛家所荒废,后被道家所用,改为娘娘庙,庙中供奉骊山老母,即女娲娘娘。其意深刻,因传说伏羲葬于山下太平尖,娘娘庙坐东面西,让其夫妻遥遥相望,天长地久,可见其建造者的用心良苦了。

2009年,岳阳市道教协会会长刘圆诚而对摇摇若坠的旧庙,立志恢复并重建天岳幕阜之道教的重地,故只得忍痛拆毁旧址,在原址前方大兴土木,花费近十年时间,竭尽所能,建立了如今金碧辉煌的老母殿,为太元天宫重要标志建筑体。新建的老母殿气势磅礴,金碧辉映。改原单庙为建筑群,其缕雕石龙柱,精致美观,造型独特。大殿内女娲神像高二丈,面目端庄慈善,金光闪闪。更为神奇的是,此殿改建中,谁也没有刻意设计,但却从停车场登大殿的石阶梯恰好是250级,寓意此处是二十五洞天。是巧合?是天意?不得而知!

新建的老母殿远远胜过当年的天岳寺,成了天岳幕阜山的一道亮丽风景线。2015年7月,由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举办的“国际首届道教文化前沿论坛会”在此召开,有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香港、澳门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道教人士和学者参加,并将此庙定为“国际道教文化论坛中国永久性基地”。进一步在国际上提高了天岳幕阜山的身价和名望。

首届国际道教前沿论坛

著名的天乐堂,位于天岳幕阜山的中段,残址中线为北纬28度。原址占地五百多平方米,现有“天乐堂”石门匾,藏在文革后由知识青年建造的小庙右边草丛中。这是一个十分神秘的地方,为什么叫“天乐堂”?有专家认为这是道家专事研究道教音乐的地方,天乐,即是天上之乐。道家尊自已的音乐为天上之乐,并不难理解。现小庙内存有一个大石像,原是庙中供奉的神明之一,造型独特,工艺粗糙,像是远古时期的作品。庙前三百米有一小庙,内有一小石人,手执一乐器,文革中虽被人打掉手中之物,但与“天乐”的关联却无法抹煞。

另有人认为:天乐堂是上古天文观测中心。

天岳幕阜山文化研究专家陈砚发先生曾在此见过“魁屋”石碑一块,故以此论断天乐堂为上古天文坛。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刘俊男博士在《上古星宿与地域对应之科学性考释》一文中曾指出:天岳幕阜山“其纬度28度左右,既能很好地观察北斗,又能很好地观察28宿,其又居东西之中。因此,湘东地区的天岳幕阜山便成为古代观天象的首选之地”。这里所说的纬度28度实际就是天乐堂。

湖南理工大学教授朱仁夫先生和平江旅发委主任宋炼钢在《谁是中华民族的“爷爷”“奶奶”? 》一文中说道:“天岳幕阜山,有两处十分显目的文化遗存,一是天乐堂,二是冲真观。”这里所说的文化遗存当然是指道教文化,主要是伏羲八卦文化,因为这两处都是道观。朱教授认为,天乐堂彰显了数万年来华夏古先民认识世界、认识万物、认识人类自己的至简符号。

作为道教活动中心的青阳宫,位于虹桥一边。从白龟沸沙池南面的三角塘左拐,走十来里便可到达。从虹桥则走仁义村直上,现有公路相通。此宫建于何时无明确记载,估计与冲真观建筑年代相同。虽然已毁,但现存石门楼,雄伟十分,造形独特,全部花岗岩结构,单就建筑而言,也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在1960年时,此宫还保存完好,分上下两层,上部为木质结构。当年幕阜农林垦殖场场部就设在此,大小房间有数十间,二楼有跑马吊楼。有记载的是清光绪年间,道士李铁樵、吴明海在此宫设坛播道,当时此宫为道教活动中心。

冲真观位于石浆阜山村,坐北朝南,处东经113度46分54秒,北纬28度58分54秒,首建西晋末年,原名玉清宫。建于宋代绍兴中期,以道士董老为首兴建。宋英宗赐冲真观之名后,由皇家扩建庙堂,将玉清宫搬往五里外的麻姑石。此庙有三级皇坛殿,门首有皇家坪、迎恩桥、接官亭,相传前代多遣官致祭,并入通志。

宋时赵琥有《题冲真观》一诗,“琳馆绝埃尘,溪山是四邻。烟霞千古色,花木一庭春。月白琴声朗,风情鹤唳频。闲中时复醉,应笑市朝人。”此庙分三殿,上殿供奉玉皇大帝,中殿供奉三清道人,下殿是七级皇坛,皇坛有四十八柱、四十八灯,上有伏羲神像,文革中皇坛被毁,但其石柱、石灯还有多根弃于后园草丛中和砌在中殿阶级下。此庙是皇家祭祀之地,古时平民不准入内,每年遣州官致祭(见《同治平江县志·地理志·山》)。此庙的级别之高,可从现存砌在墙上的同治九年复修青石碑文中看出。此次复修的捐助人有:清军府衙特授湘潭县调署、平江正堂加十级李钦、加州同衔特授平江县右堂、特授岳州府儒学;另外在中殿圆石柱上,有加靖二十年丁丑字样,也是复修年号,可见冲真观的历史之悠久。无数次修复的重视足证其地位,由此可见,冲真观在道观中的地位非等闲。

皇坛旁还有一土地庙,后人称皇坛土地,这土地也非等闲。有一传说至今: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宋英宗赵曙登基执政,此时是北宋财政最宽裕的时期,歌舞升平,百业兴旺,道教发展很快,地位日升。赵曙降旨修建玉清宫,并赐“冲真观”之名。宋英宗为何要在这偏远的山区修建此观呢?原来,在宋英宗还未登基时,在鄂州一次战斗中兵败,被敌兵追杀,千钧一发之际,来了一老者,肩挑油箩,拦于路中,将箩筐中马蜂放出,螫退追兵,救了皇帝。皇帝指挥败军掩杀过去,反败为胜。皇帝问老者是何处人氏,老者说家住岳州府平江县石浆玉清宫。宋英宗登基后,为了酬谢老者的救命之恩,几次派人到石浆寻找老者不获。第三次使者携老者画相到石浆,在道观中见到土地菩萨塑像酷似画上之人,才知道是土地显圣救驾。宋英宗下令建造皇坛,故人称皇坛土地。自古至今,冲真观内马蜂不断,观内后檐有一马蜂窝,大如巴斗,但并不伤人,据说这是观内的护观之兵。

冲真观的兴起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大气候所致。从显德二年(955)起,后周皇帝柴荣发起抑佛运动,这是继“三武”(北魏太武、北周武帝、唐武宗)灭佛后的又一次抑佛运动,使得道教得以庇护和提携。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有功之观,冲真观当时的地位和名望可想而知了。观内传人先后在天岳幕阜山周边创建的道观达十四处之多。

后人也有人称冲真观为伏羲祠,说的就是伏羲葬于冲真观旁的太平尖,称祠也合情合理。

紫清观位于虹桥一边的柘坪村,雷公峰侧,宋瑞平时(1234—1336),由冲真观第四代传人胡之嵩率弟子李宗源、吴宗溪二真人建,宋嘉熙三年勅封。

元时也是遣官致祭,太元洞天由此产生。

据《同治平江县志》记载,此观入郡志,顺治年间毛从文子姓公修。乾隆间,毛姓与众姓重修其东院,道士自创西院,毛姓捐基与众姓合修正殿,基址亦毛姓捐出。同治十三年,从文子姓捐田数亩入西院,计岁租十大担。此观分上观下观,现均已屺毁,成鲁殿灵光。上观当年供奉的是观音老母,门前有四根古银杏树,排列整齐,合抱之围,毁于七十年代。现在老树的枯枝上又长出一树,有数十年历史。

观中曾有一面破鼓,相传是吕洞宾有次在庙投宿,晚上在大殿神案前借光看书,子牌时分,突然一妖怪立于殿中,青面獠牙,张开血盆大口,向吕洞宾扑来。洞宾是有道之人,并不惧怕,提起朱笔,往妖怪口中一投,“咚”的一声,妖怪不见,当晚无事。第二天清晨,道士在念早经时,发觉庙中的大鼓破了一个大洞,鼓打不响了,众人愕然,原来是大鼓成了精,幸好被吕洞宾制伏了。现上下观残迹均存,石门框还立在风雨之中。

紫篁观在天岳幕阜山后山,南岭之下。紫清观十二代传人彭盛昌(字元聪)所建,明代绅士胡鹏举施山场田土作宅基地,并同时在此观侧建平田新观,清代存,近代毁。

祖师殿位于阜峰村。巨石似人形,明成化年间,羽客作一梦,按梦中所示雕真武像并建殿宇。殿中供奉的主神为真武大帝,又称佑圣真君玄天上帝,俗称慈航道人,是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道教中尊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民间称之为荡寇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道家尊为七宿之首,即南斗星君,为北方最大神明,其职能主风雨,司旱涝,持阴阳交感,演化万物象征。执龟蛇,司寿命,理人之祸福,为世间万民崇敬,历代帝王所尊。

明代建文四年(1402),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朱允文发动“靖难之变”,祖师显灵,护佑燕王朱棣平息叛乱,取得王位,成为明成祖,后明成祖封祖师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大帝。古时香火旺盛,信士众多,但因建在阜峰群山之中,路途遥远,香客渐少,于1992年壬申岁迁往阜西村陈家老屋后山。由陈高材主持修建,新修后的祖师殿,规模比原庙更大,仍然供奉披发祖师。庙内金碧辉映,庙外有山门,有祖师巨形石像,有亭,有石龟、石凤,有常驻庙人员,香客比老庙多了很多。

东岳观位于远灵山,即阜山村,又名东岳行宫(长庆也有一东岳行宫,由刘传义所建),系明代何朝敬建。庙中有龙泉,明大臣艾穆有记述,并捐田二石二斗。庙中供奉东岳大帝,是天岳幕阜的大庙之一,但现已被毁,只留有不多的几个石墩与古柱,其余皆夷为农田。庙不在后,村民称此地为庙湾里。至今的电子导航图上还是以东岳庙为坐标,可见影响之大。

陈大仙庙,位于虹桥瑶田村,现留遗址,本文在《尊岳封洞府》一章中提到了道谱和相关著作记载,天岳幕阜山的统管神仙是陈真人,陈真人即陈大仙,浏阳人,在天岳幕阜山成仙,按道家的说法真人即仙人。所以,此庙是一座专管天岳幕阜山的殿堂。可惜对陈真人和陈大仙庙找不到相关详细记载。好在青峰村的小青峰山麓灵官庙,供奉着陈大仙神像。此应与陈大仙庙的存在和陈真人此人,有相关的传记与联系。

除上述重点记述的道教庙堂外,天岳幕阜山周边还有许多庙宇。这也是为何一直以来平江引以为傲文化底蕴最厚重的原因,也是平江处处皆文物的原因,更是为何平江文人辈出的源头。

在天岳幕阜山除了正式的道教和佛教人员之外,还有一种教派也从事宗教活动。有言道:“僧做道场道打醮,火居道士行夜教。”古时天岳幕阜山从事这一教派的有邹伯贤师主、李公师主、赵公师主。以上列举的几个寺庙也有他们的一席之地。虽然,有人将他们看成旁门左道,但信奉的人也不少。火居道士自称为王母教,为人驱邪赶鬼治病。其法事有:还福、点太平烛、打遣送、唱关、上箭、上锁,其中还福又称还愿,上箭叫度铁蛇关,打遣送又叫还高签、打夜卦、祷路,等等。

有一种叫造盘的法事,是为人治病的。这个反而在民间特别出名,非常接地气的,常有民间人员学着做。在竹盘箕中,扎一只茅草船,船上立一茅人,盘中放神纸、三牲祭品,火居道士口中念念有词。其词曰:“炉中香火起纷纷,香烟渺渺奏天庭,奏的天门四边开,神从天庭下凡来,弟子有事焚香请,无事不敢乱相迎。要请何人来造盘,奉请张良鲁班到来临。张良造盘先造底,鲁班造盘先造弦,造起盘头高万丈,造起盘尾透青天,张良造起峨眉月,鲁班造起月团圆。造起东方甲乙木,造起春夏并秋冬。大茅郎,小茅郎,千斤担子你担当,赏你刀头并纸马,翻身笑纳下扬州……”接下来是退病。退病咒曰:“今夜亲自来退病,定教病者早安康,你也休,我也休,两下同在一起丢。你不休,我不休,捉你邪鬼解酆州……”

再就是招魂。山村有些人得了疑难杂症,他们不会去问医,都相信是被鬼神所缠。如果此病人神神兮兮,疯疯癫癫,或不言不语,村民定会觉得他是丢了魂,那是必须招回来,方可救命的。便邀请火居道士带阳兵阳将到野外招魂。用一杆旧时的大秤,秤钩上挂病人的汗衣、剪刀、尺、五色线,口中唱道:“若是魂在隔山隔水不得归,祭起王母宝尺,化作万丈金桥渡魂归;若是魂在深潭大泽不得归,祭起王母五色旗,化作万道金线钓魂归;若是魂在三叉路口不得归,祭起王母金剪剪魂归。”

更让人不可思议是关仙乩,很多人亲眼所见过。关仙乩即为卜问。置一沙盘,由两人扶丁字架,好像鬼神附体,画沙作字,以兆祸福。仙乩手上场时,往往会唱歌或赋诗。有一个故事在天岳幕阜山区流传很久:1951年,有几个反动分子暗中组织“反共青年近卫军”,到桥西慈王殿关乩,不便明说,只问前途。乩手在沙盘上写了一个“口”字,众人不解,旁有一农民,大字不识,也不知这几个人在问什么,便随口应道:“这也不懂?有口难言嘛,或是四门无路嘛。问乩之人愕然。三天之后,东窗事发,反动组织被破获,这几个人大部分枪毙了,乡人认为仙乩神灵。

宗教历史和文化,在天岳幕阜山如其大山老潭一样,幽深不可测,但一直为民间所传并承接到现在。日久天长,对平江的人文风情取了巨大的影响力,并左右了整个地区乃至修水、通城的生活心惯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