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的“六一”儿童节,真心真意的希望时光倒流,还能够回到童年回到最初梦想回到异想天开的年纪。
继续那天真烂漫的耍欢,继续童心未泯,继续无忧无虑的成长!
可是这种继续只会“童样痴呆”,或是说变成老顽童一个。
说白了,我们成年人当中有一批就是得了“我不管我不管我要当小孩子”的病。
在这天,数以千万计的成年人争先恐后的会突然患上一种病,行为举止都像个小屁孩,不再平常称呼“亲爱的”,一个个自称宝宝,逢人便会喊声“叔叔”、“阿姨”,无脸无皮,不觉得年龄有什么,十分坦然。
坏消息是这种“病”每年六一都会席卷全国,目前没有任何应对方法,只能在这天眼睁睁看着他们“犯病”,或者被他们传染,一起“发疯”。
好消息是,六一过后,这种“病”又会神奇地自愈,也不需要什么治疗,无需多大的开销,最多睡一觉。
不过,伴随着每年一次的六一风波,还是产生了许多令人费解的问题。
为什么许多成年人在六一这天“犯病”?六一这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微博上热度非常高。
朋友圈也是在秀各种各样的情形。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走近科学”,探讨一下。
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病号”们的具体情况。
“病情”比较轻的,会在六一这天,装成个孩子,索要一些礼物。
通常他们都会选择AD钙奶、O泡果奶、旺仔牛奶,旺仔糖,旺仔饼干等这类充满童年气息的东西。
也有些猴急的小姐姐,上来就暴露了自己没病的事实,直接要SK-II神仙水、YSL唇釉什么的。
他们的目的很简单:给我礼物,我的病就好了。
“病情”稍微严重一些的,没有过儿童节的条件,制造条件也要上。
只要在自己身上,找到一丁点和儿童扯上关系的地方,就会利用起来,扮成小可爱证明自己有资格过节。
“长这么大,好意思跟我们过节?”
“这不是重点,我认为我觉得行。”
“重点胖成球了,该减肥了。”
“太胖?没事,我长得矮。”
“那你老了。”
“太老?没事,我玩游戏也就小学生水平。”
“切,也不看看户口本上的年龄?”
“没事,我的智商适合过六一。”
吐血了!
还有什么资格说不能过六一?
可能小姐姐说出“凭我的胸,凭我腿,难道不应该过六一吗”这种自杀型的质问。
上你们大人的班,不可以吗?
不行!
成年人的一套理论体系:肉体过不了六一节,智商可以;体重过不了六一节,身高可以;长相过不了六一节,收入可以;身份证过不了六一节,钱包不就可以了。
心态年轻就好。
难不成“病情”更严重的,已经开始产生错觉。
有些人甚至翻出了儿时的各种图片,发到网上,安静地发起了呆。
这些图片有的是课本上的插图,有的是小时候的玩具,有的是动画片的经典片段,但无一例外,都是我们最熟悉的那些。
这时的他们,旁人是绝对叫不醒的。
脸上的傻笑,眼中的陶醉,都是在告诉大家,他们的神思,已经回到了那些年。
更是不由自主地怀念起小时候玩过的形形色色的游戏。
有跳皮筋,那时候跳皮筋的花样是一套套的,一般还都配着童谣,比如“一二三四五六七,马兰开花二十……”
还有一种跳房子,在地上画着很多方格,有12格、6格等,然后用算盘珠儿串成一圈,算是跳房子的用具。将算盘珠儿扔在“房子”里,单脚站立,站进房子,单脚将算盘珠按顺序踢进指定格子。
三五个一起丢沙包,找几块小碎布,缝成小口袋,中间装上细沙再封口,就是沙包了。玩的时候人越多越好,分成两组,一组站中间,一组分成两队分别站两边,朝中间这组人身上扔沙包。中间的人若被沙包打中算“死”,直到同伴能用手抓住“打手”扔过来的沙包,一个沙包换一条“人命”,下场者才能够“起死回生”。
人一多,最常见的老鹰捉小鸡玩法。一个游离的人当“老鹰”,其他人排成一列,队首当“母鸡”,后面的人抓住前人的衣角,就是“小鸡”了。“老鹰”的目标是抓“小鸡”,“母鸡”要展开与“老鹰”斗智斗勇的搏斗,以保护身后的“小鸡”。捉住的“小鸡”就“死”了,要等下次游戏开始,才能再上场。
要是男孩子,最喜欢弹玻璃球,抓石子儿……到小溪边挑选指头大小的石子儿,最好是那种晶莹剔透的小石头,捡个5粒,大小相当,两人席地而坐,玩时抛起一个石子,按规定抓取地上剩下的,先一次一个,再一次两个……
若是两个人玩斗鸡最简单不过了,也不需要任何运动器具,把一条腿抬起来,放到另一条大腿上,用手抱着抬起的脚,单腿在地上蹦。玩的时候大家都用抬起的那条腿膝盖来攻击别人,可以进行单挑独斗,也可以进行集体项目,以脚落地为输。
还有很多很多玩法,越说越激动,记得有一种叫滚铁环,大部分从农村出来的都会成年人都还记得。做法直接用铁丝做一个圈,然后再做一个长柄的铁钩子,推着这个铁丝圈滚着走。铁钩子也可以换成一根竹棍或别的,只要能推着铁圈滚就行。大家排在水泥地上,看谁滚得快滚得远。类似的抽陀螺,摆弄手上花式绳玩法,玩法就是一根绳接成一个圈,通过两只手变化成各种样子,有金鱼、钱包、各种网状、一朵花等等,很神奇哦!
对了,还有拍游戏卡片、折飞机,下各种棋等等,但玩法是一样的,就是用纸折成,厚薄不同的正方形或三角形纸包,扔一个在地上,另一个人也拿出自己的一个用力拍下去,
靠产生的风或适当的角度把地上的铲翻个面,对方的这张就归你了,否则你的就归对方了。
这个游戏当年时常会在课间休息和中午的课桌上、地上演绎得人仰马翻,狼烟四起。
突然发现我们根本没忘记童年中的乐趣,真的是被埋没人才了。
可惜啊,一想起这些就回不去了
很怀念……
当然,比起“病情”最严重的兄弟,这并不算什么。
都是叔叔阿姨级别的都在抢着过六一的时候,会用各种梗证明自己很年轻。
这时候的他们,往往是病得最重的,伴随着他们的,不但有想重新当一次孩子的病,还有那么一丝丝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