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讲些啥:以吴太伯为例

《史记》的世家是为诸侯及勋臣立传。——“世家”一词本指世代相沿的大家族,世家体裁所记录的,是西周至汉初诸侯及功臣的家族兴衰史。

世家头一篇为《吴太伯世家》,起首便说吴太伯、弟弟仲雍和季历都是周太王的儿子——周太王即古公亶父,《诗经·大雅·绵》说他“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带领族人由豳地迁徙到西岐,奠定了周族兴盛的根基。

太王的三个儿子中,季历最有出息,太伯作为老大,不愿白占着位子,于是带着老二仲雍跑到“荆蛮”之地,自号“句(gōu)吴”。当地人拥戴他做了头领,由此开创了吴国。这边呢,太王死后,季历做了周族领袖。后来季历的儿子昌继位,便是周文王。

太伯没有儿子,他死后,由弟弟仲雍继位,此后代代相传。后来周文王的儿子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封仲雍后人周章为吴君,又封周章的弟弟虞仲为虞君——虞国与吴国,一在中原,一在“夷蛮”,实为兄弟之邦。以后虞国为晋所灭,留下“唇亡齿寒”的典故;而南方的吴国却日益强大,至寿梦在位,称吴王。

在《吴太伯世家》中,司马迁还不吝笔墨,记述了寿梦之子季札的事迹。季札是位优秀的外交家,对各国政治了如指掌,睿智而有判断力。

他还是位音乐“发烧友”,到鲁国观乐,听了有虞氏的《大韶》之乐,发出“观止矣”的感叹。出访徐国时,徐君喜欢他的宝剑,他心知而未言。徐君死后,他前往凭吊,把剑挂在坟树上。——“季子挂剑”也成为有名的典故。

季札还有谦逊的美德,将王位让给兄长之子王僚。日后楚臣伍子胥逃亡至吴,私募勇士,帮另一位吴公子(名光)刺杀了王僚。公子光登上王位,即吴王阖闾(又作“阖庐”)。

这以后,吴国常年与楚、越交战,阖闾死于吴越之战。其子夫差举兵伐越,大败越人,替父报仇。然而夫差不听伍子胥劝谏,没能乘势灭掉越国,给越王勾践以喘息之机。越国经历二十年休养生息,积极备战,起兵伐吴,终于灭掉了吴国。

当年越王勾践被打败后,“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抬头看)胆,饮食亦尝(品尝)胆”,激励自己不忘兵败国危之耻,这就是所谓“卧薪尝胆”。这些情节,在后面的《越王勾践世家》中有着详尽的叙述。而纪传体就是通过一篇篇人物(家族)传记,相互交错地拼织出生动的历史画卷。

《吴太伯世家》之后,依次是齐太公、鲁周公、燕召公、管蔡、陈杞、卫康叔、宋微子等世家传记,那是周初分封的诸侯,包括姜姓勋臣(齐太公即周朝开国功臣吕尚,俗称姜太公)和姬姓王公(周、召、管、蔡、曹、成、康等)。此外,《陈杞世家》的传主胡公满是舜帝之后,封在陈地;《宋微子世家》的传主微子是殷商遗族,封在宋。

以下的晋、楚、越、郑、赵、魏、韩等世家,或为姬姓支脉,或为五帝三代之后,也都各有渊源,流脉悠远。

世家中还有不少汉代后妃、诸王及功臣的传记,如“外戚”(刘邦的后妃及家族)、楚元王(刘邦同母弟刘交,另附赵王刘遂)、荆燕(刘氏同宗刘贾)、齐悼惠王(刘邦庶长子刘肥)、萧相国(萧何)、曹相国(曹参)、留侯(张良)、陈丞相(陈平)、绛侯周勃、梁孝王(文帝子刘武)、“五宗”(景帝诸子,分别为五位母亲所生)、“三王”(汉武帝三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