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韩信的悲剧人生

司马迁自己受过奇耻大辱,因而对历史上遭遇不幸的人格外同情;在为他们立传时,寄寓了自己深深的人生感慨。这使《史记》带上浓厚的感情色彩,跟一般冷静枯燥的历史记录大不相同。鲁迅评价《史记》,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离骚》是屈原自叙遭遇之作,满含悲愤,情感炽烈;在这一点上,《史记》与《离骚》相近,只是用散文写作,不带韵脚罢了。

在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历史人物中,韩信和李广这两位汉代将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韩信年轻时家里很穷,个人名声也不大好,没本事谋生,常常是东家吃一顿,西家要一口。他到城壕边钓鱼,有个漂洗丝絮的大娘见他可怜,分他一口饭吃。人家漂洗了几十天,他也跟着“蹭”了几十天饭。临了他对大娘说:我将来发达了,一定要重重报答您!大娘发了火: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够难看了!我瞧你可怜,才给你一口饭吃,我难道是希图你报答吗?

市上有个霸道青年看不起韩信,扬言说:别看韩信个头大,还带刀挎剑的,其实是个脓包!他当众羞辱韩信说:你不怕死就来杀了我!不然,你就从我裤裆底下爬过去!韩信想了一会儿,竟真的从那人裆下爬了过去。

多年以后,韩信功成名就,又回到故地,找到漂絮大娘,赠给她千金。又找到羞辱他的人,让他当了小军官,并对诸将说:这人是个壮士!当年他羞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掉他吗?但杀之无名,我忍下这口气,才有了今天!

韩信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能活用兵法,在诸将中威信很高。汉家的大半个天下基本都是他打下来的!当韩信兵权在握时,有人劝他拉大旗单干;可韩信重情义,说汉王(刘邦)对我这么好,我不能见利忘义,背叛人家。

刘邦可不这么想。他见天下大局已定,生怕韩信兵权在握威胁自己的统治,便寻机把韩信抓起来,夺了他的兵权。韩信这时才醒悟,叹气说:人家都说,兔子一死,猎狗就该下汤锅了;鸟打光了,弓还有什么用?敌国消灭,功臣也该掉脑袋了(“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如今天下太平了,我的死期也到了!

韩信因功封为齐王,后被降为淮阴侯。然而刘邦到底不信任他,借吕后之手把他杀了,连家人亲戚也没能逃脱厄运!他的传记称《淮阴侯列传》

李广也是有名的将军,骁(xiāo)勇善战,特别会带兵。他的箭射得又准又狠。有一回他见远处草丛中趴着一只老虎,一箭射去。奇怪,老虎动都没动!靠近了才发现,原来是一块大石头,这一箭,整个箭头都射进去啦!

飞将军李广

李广在北方边境跟匈奴作战,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的事例多着呢!他一生作战七十余次,匈奴怕他,称他“飞将军”。因为他在,匈奴好多年不敢侵犯边境。

在一次大战役中,无能的上级调度失当,放跑了匈奴单于,却把过错推在李广身上。李广这时六十多岁了,他不愿让自己的部下受牵累,便把过错揽在自己身上,拔剑自刎了。

李广常叹自己命不好,汉军跟匈奴作战,他从未缺阵。然而他的许多部下都因战功而封侯,他却始终没能封侯。文帝曾对他说:可惜啊,你生不逢时,如果赶上高祖时代,“万户侯岂足道哉”!话说回来,韩信倒是赶上了高祖时代,结局还不同样悲惨吗?

坏运道仿佛跟定李氏家族,若干年后,李广的孙子李陵也遭遇不幸,司马迁为他说了几句公道话,也蒙受了巨大屈辱。——司马迁撰写《李将军列传》时,自应“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