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给孩子的国学经典(第二册):史学典籍
- 侯会
- 1484字
- 2021-05-14 17:11:59
《平准书》:汉武帝的“败家”记录
《平准书》是《史记》八书之一,主要介绍从西汉开国到武帝时的国家经济状况。据书中记述,秦末战乱,壮年男子全都从军打仗,老弱也要转输军粮,搞得物资匮乏、民生凋敝。以至于西汉开国之初,天子驾车,竟然找不出四匹毛色相同的马来;将相们只好凑合着坐牛车。老百姓的日子如何,更不用提。市场上物价腾贵,一石米要卖到一万钱,一匹马开价一百金——汉代的“一金”,常指一斤黄铜。
社会要复苏,首先得恢复农业,让人吃饱肚子。高祖刘邦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例如不准商人穿绸衣、乘车子,对他们课以重税,恣意羞辱他们。目的是驱赶人们去开荒务农。刘邦死后,对商人的限制有所松动,但仍不许他们的子弟当官做吏。
为了发展生产,官府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所收赋税能给官吏开工资,维持一般行政开支,也就够了。至于天子和诸侯的吃喝消费,因为各有封邑税收,国家不再给他们拨款。因而那时从山东运往京城的粮食,每年不过几十万石。
经历高、惠、文、景前后七十年休养生息,到武帝即位时,全国的经济形势已大为好转,只要不是坏年景,百姓都家给人足。地方郡县也都仓满囤流、府库充裕。京师的情况更不用说:国库里铜钱堆积如山,穿钱的绳子都朽烂了,没法子清点;粮仓的粟米“陈陈相因”(陈粮压着陈粮),流到仓外的,白白烂掉。里巷百姓家家养马,赶上聚会,人人骑着儿马(公马),骑母马的常常受人排挤。——想当年皇帝出行连四匹同色马都找不齐,相比之下,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此刻,连里巷看门的都能吃上小米肥肉;做官的一干多年,在任上就把儿孙养大了;有人还把官职当成自家的姓氏称号。那时人人自爱,很少有人犯法。大家都急公好义,鄙视犯法行为。
然而盛极必衰。由于法律宽松,便有人倚财仗势,骄纵横行起来。尤其是宗室及公卿大夫,相互比阔,住宅、车马、服饰也都超越等级,没了限度。
统治者野心膨胀,开始四处生事:对两越用兵,开凿西南千里通道,为灭朝鲜而设置沧海郡,因伏击匈奴人而引发边境战争……从此兵连祸结,天下百姓再没一天安生。
打仗需要耗费钱粮、搅扰百姓,应征入伍的要自备衣食,在家从业的要捐输物资。统治者穷兵黩武,搞得国库空虚,便想出种种招数来增加财政收入:如号召人们运粮到边境,由朝廷赏给爵位;地方上闹灾,也靠出卖官爵筹集救济款。朝廷还宣布,凡能献纳奴婢的,可以终生免除劳役;献羊的则能授职为郎(一种侍从官职)。
原本汉朝有一套提拔官员的“选举”制度,而今有钱便是“爷”,才能和道德全都掉了价。官府还规定,犯罪受罚,可以拿钱赎免;结果酷吏吃香,刑罚越来越严苛——不用种田,不用做工,靠罗织罪名便可发财致富、财源滚滚,这也是汉朝酷吏多的重要原因!
打仗的耗费是惊人的。千里运粮,消费十几钟粮食才能运送一石(一钟为六石四斗)!打了胜仗,将士们的赏赐也是一笔大数目。卫青出击匈奴,杀敌一万九千人,颁给将士的赏赐高达二十万金!匈奴浑邪王率数万人来降,朝廷派了两万辆车子去迎接,赏赐的钱财“百余巨万”(“巨万”即“万万”)。
至于战争死伤的人马、消耗的粮物,更是无法统计。汉朝几十年的积蓄全被用光,新征的赋税也入不敷出,朝廷只好加重对百姓的盘剥。商人只要拥有两千钱的本钱,就要纳税“一算”;家中有一辆轻便马车的,普通人要纳税“一算”,商人则要纳税“两算”;船只则五丈以上交纳“一算”……隐匿不报或没有全报的,不但要没收财产,还要罚去守边!
读罢《平准书》,有一个念头挥之不去:汉武帝是个十足的“败家子”,西汉文景之治所积累的财富,被他败了个精光!难怪王允给《史记》扣上“谤书”的帽子,在封建臣子看来,不能“为尊者讳”(替尊长遮掩)就是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