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爱里相遇:让我们持续为做一个好大人而努力
- 蔡颖卿
- 2616字
- 2021-05-18 15:59:55
和孩子一起读读诗
我想要在孩子的心灵世界里占有宁静的一角,
渴望和她们拥有许多寻常却丰富的记忆。
和孩子们一起读诗的时候,爱和希望总会纷纷起落在我的心中。
我和孩子们每个星期都会花些时间来读一点诗,对我来说,那是最美好的亲子相处。能为她们指出一些诗歌的美、介绍诗人的生平,听她们甜美的声音朗读那些奇妙的作品,我觉得非常快乐。因此大力推荐这样的快乐给每一个母亲。
我曾和Abby花了将近四年的时间,把整本《唐诗三百首》和一部分的宋词做了详细的研读。那时Abby在新加坡宝仁小学上一年级,这番功夫对现在转受英文教育的她来说更有价值了。至少她不用像尼赫鲁和李光耀一样,长大后因为对自己的母语体会得不如英文而哭泣。但在当时,我们并不是为今天的处境而做准备,纯然只是为了“享受诗歌的快乐”而读;也不因为与课程无关而停歇,如今得着意外的收获,只有喜出望外足以形容。
我们曾在曼谷的纪伊国屋书店找到了一本很好的诗集,书名是《为年轻人大声地念诗》(Read-Aloud Poems For Young People)。书中收集了二十二位诗人的作品,都是适合大小孩子的诗作,内容经过很周详的分类,项目包括“爱和友谊”“与家人相会”“让我们假装是”“土地和天空”“只有我”……那天我们在被分类为“值得思考的诗”里,选读了罗赛缇那首很可爱的诗《粉红是什么?》,接着看到下一首是艾米莉·狄金森的《希望》。
诗的翻译实在不是我的文字能力所能胜任,但我仍不讳粗浅地把第一段非常触动我心的几句翻译出来——
希望是长着羽翼的小东西
它栖身在我们的灵魂深处
一路唱着无言的歌
永不停息……
我让孩子读我读过的书;书里有我自己的笔记,也有与她们同读时的记录。
这首诗在艾米丽的诗集里我也常读,但那晚和孩子们一起读的时候更加感动。我和泰戈尔一样,想要在自己孩子的心灵世界里占有宁静的一角,渴望和她们拥有许多寻常却丰富的记忆。和孩子们一起读诗的时候,爱和希望总会纷纷起落在我的心中。
我愿意每日张着希望的羽翼,与孩子共同遨游在心灵交会的天空,也愿意她们永不停息对文字的美、生活中的安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友爱,怀抱最深刻的“希望”。
自省之后的实作
看到Bubu的留言:“孩子的身心稳定,如果在家庭中获得很大的力量,他就比较能应付家庭以外的问题。”一点儿都没错,教学的这几年,看过太多因为家庭因素而封闭内心的孩子,一方面为他们心疼,一方面也无奈于自己所能给予的关怀有限。每次看到家长抱怨老师没把学生教好时,我真的都想告诉他们,孩子在成长的过程里,家庭陪伴他的时间才是最长的,如果每个孩子都能在温暖的家庭中成长,他们绝对会健康很多。——Irene 061021
小二的女儿在学校晨光教学的读经课上常有个困扰,就是义工老师只要小朋友们跟着“念”,却不解释意思。譬如《论语》,义工老师带着小朋友念一念,然后就找绘本或品格教育的故事来引申,但女儿都不懂这些故事和刚念过的《论语》有何关联。唐诗也是一样,只要求小朋友朗朗上口。我知道现在学校和外面很盛行的“读经教育”所持的理念是“在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尽量让他背、背、背”,但我发现女儿对“不求甚解”有点不安,就问她:“要不要妈妈解释给你听?”于是我把学校念过的《论语》解释几条给她听,她听了好像豁然开朗,而且自然而然就背起来了。女儿的记忆力不是很好,对善于图像与空间理解的她来说,可能只有让她懂了意思,她才记得起来。
后来我又拿了几首唐诗如《江雪》《鹿柴》和女儿讨论,我把诗中描绘的意境图像化和空间化,女儿听了说,她好像看到一幅画,一下子就把诗记起来了。有一天女儿在陪我晾衣服,我心血来潮,念了自己还记得的李白《月下独酌》给她听,一边念,一边把李白独饮酒醉跳舞的情形演给她看。结果“奇迹”出现了,才念了两三次,她居然把这首有点长的诗记起来了,她也因此比以前更爱唐诗。
这几次的经验让我了解,虽然小孩可能真的比较会背书,但是“讨论”之后才会“理解”,“理解”后对她才有“意义”,而有意义的东西才会留下来。虽然为孩子解释很花时间,一次解释不了多少,但是懂多少算多少,而且妈妈顺便把小时候读的东西复习一下,也是很大的收获呢!听说外面儿童读经班设计的课程包含中外经典,中国的四书五经要背、外国的经典也要背,譬如麦克阿瑟的祈祷文、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我听了,觉得孩子好像被当成“复印机”或“录音机”了,有点感叹!——Irene Lu
经典教育绝不是坏事,而读经指的当然不只是诗歌古文。我遗憾的是,我们许多的教育总停留在父母观念中比较有“闲”的小小孩,那么大孩子呢?那些最该读这些经典的青少年或大学生,都没有人在带领他们。经典要给的是思想与信念,期待的是在变动中大家不致精神破产;书写的意图本不在知识教育,而在行动实践(当然也有美学的教化),但我看到很多父母之所以赞成读经,是因为这会使孩子记忆力变好,甚至连数学都能变强;终究,我们还是只看到这些训练能为未来加几分。
要从多小开始读起,只要父母想带、只要孩子愿意,任何时候都很好,但孩子的路很长,我们要做的事很多,父母要能安然看待许多事,不要只顾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较,而弄得亲子身心俱疲。大家一定要稳下心来、动手做,但不要操之过急,更重要的是,没有什么是来不及的。读书不是为了跟别人较量,而是为了使自己丰润华美,我们要带领孩子去领略的,不过是这样的快乐与自得。
在我的情况中,总是变动的环境在决定孩子受教育的条件,所以对于选择学校,其实我的经验是非常不足的,我唯一能为孩子做的事,就是鼓励她们在自己的条件中发挥或争取那个可能的最好。一个过程到底辛不辛苦,要由孩子自己来决定,即使是苏东坡在诗中所说“惟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也不过是玩笑的反讽,我相信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用真正的努力换取成功的果实。
当我现在回头看Abby跟Pony的时候,我并不觉得那些美丽的成绩有任何意义,但是仔细回想这些年来,在她们用着非常正确而且努力的态度来换取这些成果的过程中,的确有许多工作习惯与品格被养成了。如果一个孩子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仍有奋斗的毅力,父母的价值观会是重要的影响,所以,不管在什么环境,都应鼓励孩子抛开自己和别人的比较,只用一个更远、更大的目标来吸引自己努力向前。
我用一段在孩子年幼时所记下的笔记与你共勉,很抱歉我无法提出任何具体的建议,但是以一个过来人的体验分享这段话,相信你会了解我心中的想法:“如何起步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怎么抵达终点。在争取成功的竞赛中,速度不如耐力重要,坚持不懈的人比短跑选手经久。我们培养的总是兔子多而乌龟少。”——Bubu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