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孩子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忱和使人愉悦的本质,
他们虽然在行为上应该常常被规范、教导(太自由、任性,往往影响了别人而不自觉),但善良的本性是应该被保护、鼓励的。

我们在曼谷的第三个家,位于一栋名叫Somkid Gardens大楼的十九楼,大楼里有四个小朋友在ISB(International School Bangkok,曼谷国际学校)上学。六年级的Kai,母亲是泰国人,父亲是美国人;三年级的Sara是从温哥华来的日本人;她们各有一个同级不同班的伙伴是Abby和Pony。四个小朋友因为同住一栋大楼而变得十分亲密。假日的下午,如果从家里书房的落地玻璃窗往下望,会看到Kai和Abby在较量球技;Sara和Pony则满场飞舞、夹在其中搅局玩闹,直到两个大孩子再也受不了赶她们出场为止。

Sara的妈妈水野太太非常和善,经常邀请孩子们到她家去。有一次她和我聊天时,非常激动且热情地对我说:“我真爱看她们四个坐在一起玩游戏的样子。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感觉真好,是不是?”我想起我的读书笔记里有一段关于孩子的话——

你知道做个孩子是怎么回事吗?那和今日的大人十分不同。那是个仍然纯净如清泉的心灵;是相信爱、相信美好质量和相信信仰的心灵。

孩子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忱和使人愉悦的本质,他们虽然在行为上应该常常被规范、教导(太自由、任性,往往影响了别人而不自觉),但善良的本性是应该被保护、被鼓励的。

从小在西方世界成长的Sara,虽然被水野太太宣称为“完全不懂得日本的传统之美”,但第一次受邀来我们家用餐时,我就推翻了这个说法而对Sara刮目相看。

那天饭后,Sara把餐具放上餐盘,轻轻一推,坐正身体向我微倾鞠躬,用日语恭敬地说:“谢谢丰盛的餐食,我吃饱了。”那一刻,我觉得非常感动。是不是因为孩子特别真诚,所以“仪式”在他们的身上显得格外美丽?

除了善良之外,孩子也是特别慷慨、热情的。我们家的小朋友虽然害羞但非常热情,她们爱每一个来家里的客人,爱的方式则是把她们认为很好的东西与客人共享。

有一天我回家时,钢琴老师先我进门,孩子们正在张罗老师的饮料。她们翻箱倒箧、挖空心思,想给喜欢中国食物的美国老师一点特别的惊喜,努力之下,果然泡出一杯看起来很不错、深咖啡色的热饮。

真是难忘那一刻女儿脸上的表情,Abby一脸笑意,眼睛闪着兴奋的光芒告诉我:“妈妈,老师好喜欢我们给他的茶呢!他说,虽然不大好喝,但是他相信对健康一定很有帮助。”我微微担心地反问她:“你泡了什么给老师喝?”“中将汤,我们在柜子里找到的。”我强忍着笑再问她:“你知道那是什么吗?你是怎么跟老师说的?”“我告诉他,那是中国的药草茶呀!”她一脸天真地回答我。“太好了!”我匆匆丢下这句结论,赶紧别过头走回房里,一面笑一面希望老师永远不要知道自己到底喝了些什么。等孩子们上完课,我来揭晓这杯“药草茶”的身世,她们一定会惊叫。

在Somkid Gardens这一年,每个星期五的晚餐,四个孩子会轮流在不同的家共度周末,晚餐之后,她们可以玩到九点,然后道晚安各自回家。几个钟头里,每个家永远充满笑声和谈话声,我常常静静看着她们,总会想起水野太太的话:“和孩子们在一起,真好!也真好玩!”

【补记】

很多人曾经问我:“Bubu姐,你为什么不多分享一些Abby、Pony还是小小孩的时候,你给她们的生活照顾呢?”不是不分享,而是当生活不断往前流动时,生活中所谓的照顾方法会慢慢地成为一个家庭的仪式或精神,对我来说并没有明显的今昔之分。

回头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在自己的餐厅中看到了许多教养的场景,这才发现,当年我们照顾孩子的时候,的确有许多与现在父母不同的想法与方法,或许我可以在篇末补上,以为参考。

从文章中,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几家的孩子虽是轮流在不同的家庭做客,但聚会的“主角”却是孩子;不管是餐食的准备或当晚聚会的重点,我们最想关注的是“孩子”。

我看到现在有很多父母会邀请家庭朋友一起外出用餐,一团忙乱的杯盘狼藉之后,父母常常任着孩子到处乱跑,自己却谈得开心。因为在餐厅,收整的工作总有人善后,父母们似乎就更加不约束孩子们应有的规矩与礼仪。这种教育的损失在我看来是很不值得的。

不管是Abby、Pony小的时候,或这两年我去幼儿园举办实作活动,凡是以孩子为名义而举办的聚会,我都希望校方与父母要完全以“孩子”为重,不要光顾着自己的欢聚应酬。

如果我们真的疼爱孩子,当然愿意为他们多做一些事、多付出时间与关心;最重要的是,我们一定可以从这些关怀中领会为人父母的快乐!

父母可以在家做一些适合的食物,轮流当主人款待孩子,并不一定要把大人与孩子的聚会都安排在同一个时间进行。这样,其他的父母也可以利用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让大人与孩子的生活都更有质量。

时间一转瞬就过完了,跟孩子在一起真好!父母应该给孩子全神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