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对学生创造素质的培养

综合实践课是学生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它是在老师组织、指导下,同学自己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长意识的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具有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创造性、开放性、灵活性等特殊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思维

教学中启发创造性思维,培养人才,这和发现式学习分不开。不论是学生独立发现,或是教师指导发现,学生皆系主动地参加学习,探索途径,以求达到学习的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要立足学生的学,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要研究外部的刺激与头脑内部的思维活动。教学中,利用启发性的提问、追问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到明理清楚,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不断产生对事物的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欲望。使学生广泛和深层次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工具、材料的准备上给学生创造条件,任他们选用,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发挥主导作用,又要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面对操作任务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规律,选择方法和工具,启发他们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自己是学习和实践的主人,感受到实践的艰辛和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而感受到自身价值与劳动的价值。

(2)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合作教学

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培养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学生合作教学是综合实践课的特征之一。教师根据活动资料内容,课堂教学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条件与环境,可以两人合作,也可以小组合作。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同学共处,学会团结互助,学会分工与合作,在活动中与人为镜,获得有关实验态度、意志力、操作方法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种种补益,这样有利于实现自我教育和主动的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讨论、交流的情境,通过合作、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促进师生、生生的沟通互动,使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在自己建构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意见的聆听、理解、接纳、赞赏、争辩、互动,使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见解,更主动、更完善自己对知识的建构。

(3)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性因子孕育于童年期,潜藏在学生的兴趣之中,或者说是从兴趣中滋长。这是由于学生的个体经验小而零散,他们的思维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因而比成年人的思维更大胆、更丰富、也更具个性。所以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满足小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需求。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充分表达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见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鼓励他们新颖的创意。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构思和设计显示独特的操作方法。使他们有表露情感和实践的自由;同时指导他们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学会观察、分析、比较和联想。鼓励他们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完成劳动任务,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移侧面来审视要研究的实验问题。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科技的发展与变化,了解新材料与新方法、新工具。

积极探索创造教育新路子,使创造教育从劳技课传授向各学科广泛渗透,既充实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层次,又扩展了综合实践创造教育的内涵,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必将奏出教育现代化最响亮的音符。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创造活动的诱发剂,也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由于小学生好胜心强,渴望独立思考得到结论。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来创设能引起观察、探求知识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去发现和找到问题答案。

(2)放手让学生实践,发散学生的思维

创造思维虽然是一种复杂的高级心智活动,但大量的思维研究表明: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而相信学生又是发展创造力的兴奋剂,所以在活动课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实践操作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会,驱使学生向无数次的成功前进。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由于想象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素质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丰实的感性基础,才能促使学生大胆的想象。

通过教学,我感到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必须从娃娃抓起,让他们从小学会观察、分析,放手让学生多实践,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会,只要我们注意培养,方法得当,就会使学生的创造素质得到较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