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高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为适应社会环境而改变自己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个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一种状态,即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一种和谐协调、相宜相适的状态。当个体出现适应不良时,会有许多负性情绪表现,如彷徨、失望、忧虑、怀疑、悲伤、恐惧及绝望等,负性情绪过于持久强烈会导致心理异常。

学校是个小社会,高中的学生随时随地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社会适应问题。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正处于一个新的起点上,探究中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帮助他们学会适应,是一件必要而且有意义的事情。

导致中学生社会适应问题的因素

(1)生活习惯变化

升入高中,学生们离开了业已熟悉的校园、集体,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校园、集体,面对的是陌生的老师和同学。部分离家较远需要住校的学生还要面对从家居生活向集体生活的转变。所有这一切的变化,都意味着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与新环境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如果这时个人不能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就会在适应环境方面产生压力。

(2)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变化

由初中到高中,学习内容迅速加深,对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要求提高;高中阶段涉及的知识面也更加广泛,在学习内容变化的同时,学习方式也发生着改变。高中阶段,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多,这需要学生主动、独立自主地去接受知识。作为高一年级的新生,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更新自己的学习方法,而是墨守成规的话,便会在学习上疲于应付,而成绩却不能提高。

(3)自我本身的变化

由于环境的变化,中学生的自我本身也发生了变化,如果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对自我进行重新评价,就会在适应自我的问题上遇到困难。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尚未成熟,他们对自我的认识评价往往过高,缺乏客观,因此就会在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产生矛盾。

(4)人际交往的变化

升入高中的学生,不仅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也意味着进入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之中。当今的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溺爱的家庭教育和单一的学校教育,使他们缺乏独立的社交能力,加之中学生感情丰富,变化快,在人际交往中易于情绪化,对人对事有时过于简单。

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对新的人际关系的适应要远比对生活环境和学习的适应困难。刚踏入高中校门的学生,在新的集体中如何建立协调、友好的同学关系往往成为他们非常苦恼的事。一旦与同学关系处理不好,就会使他们认为所处的环境与自己格格不入,从而引起心理不平衡。

高中学生适应问题的解决方法

(1)顺应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

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后,在各方面有变化是自然的事情。要想很快适应变化的环境,你必须要了解环境有哪些变化,在变化上有什么特点。如:在生活上,你面对的是从乡村到城市还是从大城市到城镇的变化呢?你即将面对的生活环境比从前更优越还是不如从前呢?在哪些方面有差距呢?在学习方面,如果你的邻居、亲戚朋友中有了解学校情况的人,你可以从他们那里获得相关的信息,也可以在开学之初向老师或高年级的学生咨询学习上应注意的问题。你是以怎样的情况进入到新集体中的?对环境的变化有相应的心理准备是必要的,此外更为重要的是根据这些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2)人际关系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唐代文学家韩愈主张“责己重以周,贵人轻以约”,意即要求自己要严格而全面,对待别人要宽容,要求要少。在与同学交往中,要拓宽自己的心理容量,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犯颜动怒或心烦气燥,在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后,首先检讨自己,哪怕真的错不在自己,但只要能找出一点自己应负的责任,在理智上都可以使自己心理平衡。不以自己的好恶去苛求别人,凡事都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用别人的观点和感觉来扩大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思想,当你用别人的眼光看世界时,你会变得善解人意。

和谐融洽的氛围需要你与大家共同努力。在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的气氛中,人人都可以由依赖变为自主,并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

(3)生活上正视自己,面对现实

解决与自我有关的适应问题,重要的是要正视自己,面对现实,对变化了的“我”,对新环境中实际的“我”有客观的估量,尤其是要真正认识自己的实力。

在新集体中给自己的定位应建立在自己的能力和条件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盲目地与他人攀比,如果用自己之短去比别人之长,会妄自菲薄并产生自卑,从而失去前进的信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结构和能力倾向,古语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所谓“自知之明”,不仅表现在能如实地看待自己的不足,也表现在能如实地看待自己的长处,要善于寻找自己的优势并积极表现,用积极进取的心态看待自己的不足。

在自我评价上,还应注意不要自命不凡、孤芳自赏。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如果一个人只是强调自己的长处,认为自己处处都比别人强,容易形成盲目乐观、傲慢、自以为是的品质,也不利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因为知识不会在相互交流中减少,反而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完善,产生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