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党同伐异

“党同伐异”用以比喻偏袒同党,攻击异己。

此典出自《后汉书·党锢传序》:“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

西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亟需从地主阶级中起用有一定能力的人才来管理事务。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实行了察举制度(以前也有察举,但未形成制度)。之后,又接二连三地诏求贤良,于是公孙弘、董仲舒等人应运而出。由于汉武帝采取了诏求贤良的措施,于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机构都增补了一批有才能的人。汉武帝依靠他们贯彻政令,大大加强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到了汉宣帝时,宣帝又集诸儒于石渠阁,讲论六艺(即“礼”、“乐”、“书”、“诗”、“易”、“春秋”等六经),并召萧望之等人评《公羊传》、《榖梁传》。在评论中,他们把观点相同的人当成朋党,对持不同意见的人就加以攻伐。《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在回述这段历史的时候,认为这是“党同伐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