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点说明

《涌幢小品》三十二卷,明朱国祯(祯一作桢)撰。国祯(?—1632),字文宁,号平涵,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明末政治家。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祭酒,后谢病归。天启三年,拜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遂为首辅。为官正直,反对阉党魏忠贤把持朝政,魏视其为“邪人”(见《明史》本传),最后还是被魏党羽李藩参劾,只好引疾求去,于崇祯五年卒于家。为政期间,力主减轻农民负担,曾提出均田便民主张,得到广大贫苦农民的拥护,却引起豪族劣绅的强烈反对,以致豪绅率近千仆从欲焚烧国祯房屋,国祯亦以此得罪。

据作者自序,他原想把本书写成洪迈《容斋随笔》一类的学术笔记,但写下去却发现达不到这个要求,遂定名为《涌幢小品》。他在《涌幢说》一文中说,他构木为亭,上有六角,如石幢然,可随意卷舒,择地安置,仿佛从地中涌出一样,便将在此亭中写作的笔记命名为《涌幢小品》。

朱国祯对明代历史十分熟悉一,撰有《皇明史概》百二十卷。他虽非史官,但以内阁首辅的身份,可以看到许多皇家档案史料。因而本书所记,不但内容丰富,而且翔实可靠。通观本书,举凡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领域,都广为涉及,蔚为大观。若加细分,如朝典制度、职官兴替、典狱诉讼、科举学校、户籍人口、少数民族、盐铁钱粮、农民起义、自然灾害、宗教问题、邻国外交、抗倭战事、典籍沿革、诗文评述,乃至山川胜迹、花鸟鱼虫、动植矿物等,门类众多,无所不包。其中有些记录,言之确凿,具体生动。如卷二十七记嘉靖三十四年山西、河南、山陕同日大地震,为害剧烈,悲惨万状,死亡之数,仅奏报有名者,即达八十三万多人。又如卷三十记嘉靖年间胡宗宪平定入寇江南的倭寇,篇幅集中,条理清晰。凡此,皆可补正史之不足,具有很高的史料研究价值。当然,书中也记载了一些妖鬼怪异、因果报应的传说,要之,亦可据以了解当时的社会思潮、民间风气。《四库全书总目》在肯定该书“在明季说部之中,犹为质实”的同时,又疵其“贪多务得,使芜秽汩没其菁华”。其实,内容赡备,包罗宏富,正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现今可见本书的版本有两种。一是收入民国进步书局《笔记小说大观》的明刻本;一是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明天启二年刻本。二本虽皆明末刻本,但在文字上尚有一些差异。经对勘,天启二年本缺佚、错讹皆较另本为少。遂以天启二年本为底本,进行校点。改动之处,不出校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