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盛放 课题

冬青组了个四人小队想申请国家级创新性实践项目。暑假时,大家已经敲定了选好课题,研究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并且分工查阅文献,每个人写一部分先期理论研究成果。林纾还拜托程远从T大图书馆借了好几次书。今天开会,是要讨论行文结构,把四个人的先期成果汇总,并在此基础上拟定课题研究要点,接着围绕问题制定调研计划。

林纾很佩服冬青,她怎么就能这么敏锐地捕捉到值得研究的课题呢,她从大一到大三都不懂得什么是老师口中“有学术价值”的选题。而且,冬青还会非常漂亮地制定具体计划并动员队友贯彻执行。这一次开会,她向队友们介绍了国内已经开始进行封存实践的几个法院概况,并提议分两组前往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法院,与负责推行这项工作的法官访谈,然后大家再结合寒假各自行程计划,分别去当地法院进行访谈,完成调研。

项目评选时间紧迫,她们决定立即行动。林纾与冬青一组,下课后从昌平匆匆赶往西站,坐火车到法院所在地时,已是晚上八点了。她们在完全陌生的城市找旅馆、列访谈提纲,第二天一早匆忙按导航前往,却发现法院刚搬离所在地。几番折腾,终于找到正确的地方。

她们本有些忐忑,担心遇到很官腔的访谈对象。但她们很快就发现,这是一个善良、温和又热情,与她们有一样法律信仰的法官。

“戴法官您好。感谢您抽空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是F大学生,想做一个关于犯罪记录封存的研究,我们找到的资料显示国内最早的实践就是在您的倡议下试点展开的。您能给我们讲讲当时是怎么想到要创设这个制度的吗?”

“我很高兴,你们会关注到这个课题。我开展这个试点到今天,已经四年多了,我最希望的事,就是它能得到广泛关注,最后被立法确认。你们不知道,看到那些孩子们,犯了错,一开始像刺猬一样张牙舞爪,我们是花了多少心思才打开他们心扉,把他们教育好,可是有些孩子重新进入社会没多久,就又犯错被送过来。他们哭着跟我说,法官妈妈,我没有办法,没有人接受我,我的污点一辈子跟着我。我根本没办法重新开始……”

这是林纾在海检之后,又一次接触到优秀的法律人。她因为在少年法庭见到太多未成年人因一时误入歧途而背负一生枷锁,所以孜孜不倦地开展这项封存犯罪记录的试点工作,并且给他们指引前路,帮助他们学习、就业,付出了大量的心力。

生动的采访成果、详实的理论研究,使她们PK掉了类似选题的队伍,成功获得答辩组老师的青睐,在90%淘汰率中成功入选,她们终于有经费报销前期开销,开展后期调研了。

有所触动的林纾,暂时放下了自己的悲欢,与萝卜商量着,一起报名参加学校的行政法诊所。

F大很有意思,把校内由老师带着一组学生开展法律援助和案例研读的实习场所称为诊所,寓意法律人也要跟医生一样,在“医院”“诊所”中接触真实的病历背后的人,才能成长起来。而老师也只作泛泛教导,并不干涉他们如何接待当事人、作出答复,甚至草拟起诉书等法律文书。这种教学方式反而使得学生们个个苦修技艺,把法条记了又记,把文书格式练了又练,就怕自己学业不精,丢了学校的人不说,还误了当事人的大事。毕竟,对他们来说是案例,对当事人来说,是人生啊。